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

通过教师教育等形式推进教师专业化成熟是确保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探讨新时期教师整体素质优化的途径和策略,对加速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策略
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没有优质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好的教育,因此,要使新课程改革获得成功,必须拥有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而我国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尚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不仅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的共同话题和主要发展趋势,同时也应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与方向。

本文仅就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做一件要探讨。

一、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这一过程,永无止境。

教师培训和发展必须贯穿其专业生涯始终。

要改变高学历就是专业化的片面认识,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教师就必须要在自身的职业岗位上执着努力。

必须打破传统的划一型、封闭型、理论型和终结性培养模式,开放培养体系,实现教师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实践证明,教师参与校本培训、专家引领、课程开发和行动研究,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各个学校根据各自情况自主设计培训内容,自行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教材进行培训。

由于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形成教师新课程下的专业能力也需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校本教学研究,从而在理论的指导下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使新课程实施过程同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二)课题带动。

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的关键。

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的策略之一,就是课题研究。

教师结合自已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

其中教师是研究者这也是新课程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我们要敢于打破研究高不可攀的神话,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勇于反思、探询、研究,以自已亲身感受去验证、理解、关注,进而发现、提出、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以教学案例为切入口,构建一个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的教研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使教师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新手到专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程开发。

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要求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人,要求学校真正成为课程开发的学习型组织。

要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必须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与研发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得以亲自参与到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

国家提供的课程标准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研究的指导性纲要,国家提供的配套教材成了他们自主选择的对象,不再是提供给教师的课程集装箱。

校本课程在学校
现场进行,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及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取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位教师的共同参与、探究和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在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行动研究。

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

教师通过行动研究,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而是自己就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而是对行动的研究,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既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教师本人的努力,而另一方面有赖于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机制是否完善和健全。

要使广大教师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必须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营造教师发展的心理与工作环境。

教师工作富有创造性,教师在宽松愉悦的人际氛围中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探索教育规律,教师的心情是放松的,思维是开放的,工作的热情是高涨的,这样的氛围给教师带来的是无限创造力。

许多奇思妙想油然而生,教师在工作中会创造出许多业绩。

教师与教师之间在专业方面互相学习,相互交流,共享学习的欢乐,营造了浓浓的研究氛围。

教师的人格、职业修养得以升华。

这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就会变被动的专业发展为主动的、能动的专业发展。

学校要给教师发展的空间,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条件,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

根据动机理论,教师拥有自主发展的愿望,把教育工作看作为是一种责任与使命,教师焕发的工作动力就越大,教师就能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就能发挥专业作用,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教师不再是被动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发展,而把专业发展看作为是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需要,具有自主意识,从而达到一种职业的满足感。

(二)推进案例研究。

教师从事教学除了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和有关教育科学知识以外,还应该具备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教学智慧等教育实践性知识,它需要教师不断的积累。

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感受,若能把课堂教学的过程通过案例形式撰写下来,加以思考、分析,从中找出有价值的内容并上升到课题进行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

教师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一边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把问题上升到课题,又在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

教育科研能力,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

学校要重视案例研究,指导教师怎样做案例研究,如抓住日常的教育教学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录、整理。

学校还可以请专家学者指导教师编写成有较高质量的案例集。

相对于教师个人的长期摸索、总结而形成经验,以听课为重要形式的“经验的移植和整合”研究和借鉴具体而鲜活地存在于身边的他人(专家)经验,则显得更为便捷;“反思性探究和实践”则从研究自身的专业活动出发,把自己的专业活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为丰富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展现了又一条更有价值的思路;在教育专业研究人员指导帮助下开发教学案例和建设校本课程,针对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等教育教学工作,都能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实践平台。

(三)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不断提高专业水准。

教师的反思是从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

学校可以通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直接与教师对话、沟通交流、组织教学反思与个案交流观看课例等,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反思探索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能够帮助教师获得理性的升华。

没有的反思的教学行动是机械的运动,也不会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四)改变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

为此,必须构建一个适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从六方面着手考虑,即教学目标、面向全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效果,着重体现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了推进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一要精心地备课,设计好教学的每个环节,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在备学生上花功夫,不断优化教学目标;二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三要正确地把握课程标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四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五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让学生敢说、敢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