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管片破损现象分析及防治技术

盾构隧道管片破损现象分析及防治技术
盾构隧道管片破损现象分析及防治技术

盾构施工管片破碎现象分析及防治

郑皓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内容提要】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管片破碎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也是困扰施工单位的一个难题。根据作者在广州地铁四号线【仑~大盾构区间】施工中的经验,对几种常见的管片破碎现象作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隧道施工管片破碎原因分析

1、概述

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和扩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缓和交通拥挤的状况,城市的交通纷纷向空中和地下发展。地下铁道具有快速、便利、运输量大、无污染、无噪声及不占用地面空间等优点,正迅速成为缓解交通拥挤的首选方案。我国的广州、深圳等地也在近几年开始地铁建设。

在地铁隧道施工工程中,经常会发生管片破碎、隧道渗水、漏浆、轴线偏差超标、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管片破碎现象是施工中的最普遍现象。由于管片破碎,不仅会引起隧道渗水、漏浆,

2、

管片破碎现象在隧道衬砌的内外两侧均有发生。衬砌外侧,一般发生在管片与盾构机外壳的接触部位(以拱底块、标准块与邻接块接缝处、封顶块居多);内侧一般发生在管片的角部(以标准块、

3、管片破碎原因分析

造成管片破碎有多种原因,笔者根据盾构在广州地铁地铁四号线【仑~大盾构区间】施工中的

3.1

3.2

3.2.1 拼装时,由于管片环面之间及相邻两块管片间接触面达不到理想的平行状态,使得衬砌角部先受力而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管片角部破碎。

3.2.2 封顶块安装时,由于先行安装的5块管片圆度不够,两邻接块间的间隙太小,把封顶块强行顶入,导致封顶块及邻接块接缝处管片破碎。有时未按设计要求在其两侧涂刷润滑剂,亦会导致管片破碎,破碎部位发生在邻接块上部及封顶块两侧。

3.2.3 前一环环面不平整,块与块间有错位,导致下一环管片拼装时易产生破碎。

3.2.4 拼装时为抢进度,管片就位速度过快而产生碰磕,以及存在管片错缝时,易引起管片边角的破碎。

3.2.5 管片横鸭蛋

隧道衬砌共有六块管片组成,拼装成环后,其外径为6 000mm,内径为5 400mm。实际拼装成环后,衬砌的横向、竖向直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差,设计允许偏差值为10mm。一般衬砌拼装成环后,横向直径增大、竖向直径减小,俗称横鸭蛋。相应地,衬砌与盾构机壳之间的空隙,横向缩小、竖向增大。衬砌横鸭蛋主要造成两个方面的影响:

(1)导致衬砌与盾构机内壳之间的净距减少,特别是盾构姿态与管片姿态不一致时,易造成推进时盾构机壳擦伤管片,破碎部位一般发生在管片外弧面,

(2)当管片拼装成环后其直径为设计直径时,管片纵缝各槽口应完全吻合。衬砌横鸭蛋,造成衬砌纵缝略有张开,部分槽口已吻合,而其他槽口仍存在空隙,由于受力不均匀应力集中,容易导致管片破碎。这种情况下,破碎一般集中在管片内弧面的角部而且破碎时间发生在管片脱出盾尾后。

3.3

3.3.1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控制好隧道轴线,必须逐环测量盾构姿态和管片姿态,根据测量资料及时调整各项推进参数。当管片与盾构机相对关系一致,即管片与盾构机基本保持同心,管片法面与盾构机推进方向基本垂直时,管片破碎较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管片与盾构机的相对关系常常不能保持理想状态,当管片的环面与盾构推进方向存在夹角时,其合力作用方向部位的管片容易破

3.3.2

盾构推进过程也是不断纠偏过程。盾构机与管片衬砌环间的相对关系不可能总是保持理想状态,特别是转弯、竖曲线段和纠偏量大时,管片外弧与盾尾内壁间的距离沿环向分布不均匀,造成一侧间距很小,而另一侧间距较大,这时易产生“卡壳”现象,即两者碰在一起。盾构机一推进,就会造成管片一定部位破碎。

3.3.3 衬砌环面不佳

造成衬砌环面不佳有多种原因,如纠偏、拼装质量差、环缝夹泥等。管片环面不佳,引起管片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应力集中部位的管片破碎。

3.4 推进时管片受力不均匀

盾构推进时推进力通过油泵衬垫传递到管片上,油泵衬垫与管片接触部位是应力集中区。如果衬垫面不平整或者衬垫面与管片环面存在夹角,就会造成管片破碎。

3.5 同步注浆浆量分布不合理

同步注浆浆量分布不合理不会直接造成管片破碎,但会导致管片“卡壳”而造成破碎。同步注浆后,隧道上部的浆液会逐渐向下部流动,形成下部浆液多而上部浆液少的状况,引起隧道上浮,上部管片(尤其是封顶块、封顶块与邻接块接缝处)与盾构机内壳间隙减少,推进时造成管片破碎。

3.6

运到现场的管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如管片的保护层过厚、管片养护时间不足、管片裂缝较多、管片修补部位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等,在施工时也容易造成管片破碎。

3.7 管片破碎原因统计(见表1)

表1 管片破碎原因统计

4、

管片破碎常常是以上一种或一种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过仔细分析再采取针对性措施进

4.1 搬运堆放时的针对性措施

4.1.1 在搬运过程中轻吊慢放,着地时要平稳;堆放时不宜超过3层,并正确摆放垫木。

4.1.2 吊放管片的钢丝绳上缠橡胶条等,在起吊时,能起到缓冲作用,或者选用尼龙绳来代替钢丝绳。

4.1.3

4.2

4.2.1

4.2.2 拼装前,先测量前一环各管片之间的相互高差,包括环向和径向。根据实测数据,调整已粘贴好的纠偏锲子,以保证拼装后环面的平整度。

4.2.3 拼装前清理前一环管片上的泥块及浆液,保证环面清洁、无夹泥。

4.2.4 拼装时保证衬砌环圆度,块与块不错位。推进油泵的伸缩顺序应与管片拼装顺序一致。两侧标准块、邻接块安装时油泵应同时收缩及伸出,以减少环与环之间管片错位现象。

4.2.5 封顶块安装前,实测并确保顶部两邻接块间间距,并通过推进油泵的伸缩来调整好邻接块间的间距,控制在比设计值大6mm左右,以便顺利安装封顶块。

4.2.6 竖曲线段推进时,在安装拱底块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落低或抬高,减少管片“卡壳”现象。

4.3

4.3.1 推进前检查各油泵衬垫的完好情况,发现有破损的及时调换,同时应仔细观察衬垫与管片环面的吻合程度,对不吻合处可增设石棉或橡胶锲子来调整,确认吻合后再开始推进。

4.3.2 在盾构推进时,及时根据设计要求、盾构穿越土层的变化、上部载荷情况以及测量资料来调整各项施工参数,将盾构姿态严格控制在设计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同时,结合隧道衬砌的实际情况,在不超出偏差范围的情况下,对盾构姿态作适当调整,使盾构机与管片尽可能处于同心状

态。

4.3.3 当管片与盾构机轴线夹角较大、管片与盾构机壳间隙较小又必须进行盾构机姿态调整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2)推进时,前半环顺着管片原轴线方向推进,待管片与机壳之间的缝隙增大后,后半环推进时再对盾构姿态进行调整。

以上两种措施结合运用,可以使管片与盾构机之间的轴线夹角变小,同时减少管片外部的破

4.3.4 同步注浆时,控制好注浆量的分布和注浆压力。管片与机壳上部无缝隙时,增大上部的注浆孔注浆量及注浆压力,下部注浆孔不注,通过浆液将管片往下压;如管片与机壳下部无缝隙时则反之。正常推进时,在总注浆量不变的前提下,减少管片下部注浆孔的注浆量,可以减少管片的上浮。在曲线段推进和纠偏时通过有目的地选择盾尾同步注浆孔,改变各个注浆孔的注浆量分

4.4 质量保障措施

应坚决退回生产厂家,不让一块不合格管片下井。同时派专人负责管片的生产,进驻生产厂家掌握管片生产情况,将施工中发现的管片质量问题,及时向生产厂家反馈,督促生产厂家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管片质量。管片存在小的质量问题可以进行修补处理的,应在地面进行修补、并做好

5、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特别是控制好管片拼装操作质量,管片破碎现象发生几率较原来减少50%左右,尤其是标准块与邻接块接缝部位的破碎大为减少,从而减少了由于管片破碎引起的渗水、漏浆现象,对于提高隧道的质量,保证隧道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德国海瑞克公司,盾构机使用说明书

2.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仑大盾构区间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管片尺寸确定

3.1 管片尺寸确定 3.1.1 衬砌结构及形式的选择 盾构隧道衬砌有预制装配式衬砌、双层衬砌以及挤压混凝土整体式衬砌三大类。预制装配式衬砌是用工厂预制的构件(称为管片),在盾构尾部拼装而成的。双层衬砌是为防止隧道渗水和衬砌腐蚀,修正隧道施工误差,减少噪音和振动以及作为内部装饰,在装配式衬砌内部再做一层整体式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内衬。挤压混凝土衬砌(Extrude Concrete Lining,简称ECL)就是随着盾构向前推进,用一套衬砌施工设备在盾尾同步灌注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衬砌。 本区间采用预制装配式衬砌。 3.1.2 管片的形状尺寸 3.1.2.1 衬砌截面尺寸的确定 采用盾构法修建地下铁道区间隧道时,无论是直线还是在曲线上,均使用同一台盾构施工,中途无法更换。因此,其横截面的内轮廓尺寸在全线时统一的,故除要根据建筑限界、施工误差、道床类型、预留变形等条件决定外,还要按照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进行验算,保证列车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能安全通过。 地铁圆形隧道限界为φ5200mm的圆。隧道内径的确定应综合考虑限界、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线路拟合误差、不均匀沉降等因素。 结合广州地铁的成功经验,隧道的内径定为5400mm。 3.1.2.2 管片形式及厚度: 根据广州、上海等地地铁盾构法区间隧道和国外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表明采用具有一定刚度的单层柔性衬砌是合理的。其衬砌的变形、接缝张开及混凝土裂缝开展等均能控制在预期的要求内,完全能满足地铁隧道的设计要求;且使用单层衬砌,施工工艺简单、工程实施周期短、投资省。鉴于以上理由,盾构隧道采用单层装配式衬砌,管片形式选择当前常用的平板型钢筋混凝土管片。考虑结构100年使用寿命及参照已有工程实例,管片的厚度采用300mm,采用C50混凝土。 3.1.2.3 管片的宽度 衬砌环环宽越大,即管片宽度越宽,衬砌环节缝越少,因而漏水环节、螺栓数量越少,施工速度越快,费用越省。但盾构机千斤顶的行程要大,施工难度亦有一定提高,在小半径曲线上,1.5m管片比1.2m、1.0m宽管片的设计拟合误差

盾构推进施工过程中隧道管片上浮问题分析

盾构推进施工过程中隧道管片上浮问题分析 摘要: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控制是确保隧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和隧道建筑限界的关键,文章从盾构工法特性、衬背注浆、盾构姿态及线路走向等影响因素着手,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产生上浮的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关键词:盾构隧道,管片上浮,位移控制 1前言 近年来在我国上海等软土地区城市地铁建设中,常常会遇到盾构隧道在施工阶段的上浮问题,严重者甚至要通过调坡等来满足线路设计要求。盾构隧道管片上浮位移控制是确保隧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关键,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盾构隧道的上浮问题主要由于隧道在地层中失去抗浮能力所致,它受盾构衬砌同步注浆、盾构工法特性、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盾构姿态和线路走向等因素影响。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段VI标区间隧道所在工程区域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差、地下水位高、埋深浅、急曲线、大坡度设计线路等特点,致使施工阶段隧道上浮量最大达到9cm。因此,本文结合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段VI标区间隧道管片上浮的工程实例,从盾构工法特性、同步注浆、盾构姿态及线路走向等方面着手,重点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产生上浮的现象、原因及施工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为解决软土地区盾构隧道上浮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2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分析 2.1工程概况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工程Ⅵ标区间盾构隧道单线全长1258米,区间隧道平面总体走向呈“C”字形,纵断面总体走向呈“V”字形。隧道最大覆土厚度约为15.5米,隧道水平曲线最小转弯半径为399.851米,最大纵坡为37%。 隧道外径为6200mm,内径为5500mm,衬砌为环宽1200mm的通缝管片,管片采用通缝拼装,M30双头直螺栓联接;环缝及纵缝间防水材料采用三元乙丙弹性密封垫。 2.2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本区段隧道埋深中间深,两端浅,隧道顶板标高-1.361~-11.129m。盾构隧道穿越地层分布较稳定,分层界限明显,土层起伏变化不大。整个区间隧道穿越土层主要为软土层,包括③1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③2层灰色粘质粉土、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⑤1-1层灰色粘土层,除③2层透水性好外,其余土层呈流塑状态,尚均匀。第6层灰色淤泥质粘土是盾构施工的主要土层,但由于其压缩性高、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稳定时间长,在动力作用下极易产生流变、触变现象。在该土层中,盾构推进阻力较小,但需注意周围土体容易变形的不利影响,如果施工不当,极易造成较大的管片上浮和地面沉降,应尽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本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地表径流,水位动态为气象型,地下水埋深取0.5~0.7m。本标段施工区域微承压含水层分布于⑤2粉细砂层中,隧道因不通过此层在施工中没有特别的问题。 3盾构隧道管片上浮位移观测及分析 由前所述,本区间隧道平面总体走向呈“C”字形,纵断面总体走向呈“V”字形,隧道具有埋深浅、急曲线、大坡度等特点。在整个区间盾构掘进过程中,一直对管片姿态主要是管片中心高程上浮加强监测,监测频率为一次/日。在下行线纵坡为-27.265‰的第296~305环和纵坡为37‰的第1000~1009环段管片中心高程上浮位移值进行统计,见表1、表2,图1和图2显示了根据表1、2绘制的管片拼装后不同时间的中心高程上浮位移变化曲线。从统计数据和管片垂直位移曲线走势(图1、2)可以观察出,在纵坡为-27.265‰的第296~305环段管片拼装24h后最大上浮位移达55mm,管片拼装48h 后最大上浮位移达75mm,约一周后最终上浮位移稳定在89mm左右。在纵坡为37%的第1000~1009环段管片拼装24小时后最大上浮位移达30mm,管片拼装48h后最大上浮位移达54mm,约一周后

TBM盾构隧道成型隧道管片错台控制(合并版)

标准化创建说明 TBM 管片拼装错台控制工艺标准 一、标准名称 TBM 管片拼装错台控制工艺标准 二、编号及分类 第××号:实体工程类××号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TBM隧道成型隧道管片错台控制。 四、创建时间 初创:2017年10月17日定性:2017年11月20日评定:2017年11月9日 五、创建单位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地铁1号线土建一标项目部01工区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地铁1号线二标项目部二工区 六、问题梳理与分析 问题梳理:管片安装错台质量控制是隧道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但是受设备及人为因素较大,成型管片错台的质量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且由错台引起的管片破裂、隧道漏水等问题对施工和运营的影响日益突显。。 问题分析: (1)TBM机械设备调试阶段辅推油缸出现泄压,导致管片未能顶紧,脱出盾尾后不同程度出现错台。 (2)TBM先期施工管片操作司机对管片拼装操作不够熟练,造成管片拼装错台较大及椭圆度偏差较大。 (3)TBM进洞前20-30环,豆砾石填充饱满,但因无法进行水泥浆回填,无法保证管片与开挖岩面完全固结,TBM换步后导致管片不同程度发生位移,螺栓发生形变,引起错台。 (4)隧道处于2.5%长距离下坡盾尾泥浆汇入,无法完全清理干净,导致盾尾间隙偏小管片

错台。 方法对策: (1)采用管片对管片拼装手进行业务培训,增强操作技能,减少管片拼装错台。 (2)对TBM掘进司机及质检工程师进行业务培训,严格控制TBM掘进姿态,合理并有预见性的选择管片类型。防止管片脱出盾尾造成管片破损。 (3)及时与中船沟通,解决相关设备问题,以保证施工质量。 (4)对管片进行二次复紧,有意识的将管片拼装的紧凑一些。并在封顶块两侧的橡胶垫在拼装前涂抹润滑剂,封顶块、邻接块纵缝弹性密封垫内需增设尼龙绳,以限制插入时橡胶条的延伸。 (5)进洞10环后开始进行双液浆固结;保质保量进行水泥浆填充,避免管片再出现质量问题。 (6)拼装管片前用沙袋将头一环管片底部封堵,以防泥浆、渣土继续汇入,并及时清理盾尾,以保证盾尾底部间隙。 七、创建历程及人员分工 7.1 创建历程 经项目部和作业班组反复研究与实践,通过严格控制现场施工等措施解决了管片安装错台偏大的问题。 7.2 人员分工 创建人员:孙郕(提议)、江春明(立项)、周泽民(审核)、王小明(编写)、姚军、孟亚彬(现场组织实施) 试用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地铁1号线土建一标项目部01工区 八、工艺流程 8.1施工工艺流程图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管片上浮分析和预防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管片上浮和预防 中铁十三局集团广州地铁项目部姚明会谈家龙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仑大盾构区间工程实例,从盾构工法特性,同步注浆工艺,盾构姿态控制及线路走向等方面着手,对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隧道管片上浮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对策,对盾构法隧道施工中控制管片上浮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盾构法施工管片上浮和预防 1 前言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上浮多数情况下是发生在硬岩地段,尤其在下坡段,跟踪测量结果显示,在脱出盾尾后24小时(掘进12环左右)内管片上浮值就可以达到80~100mm,在随后的时间里管片上浮速度有所减慢,在36小时后管片上浮量基本达到稳定。管片上浮主要受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管片衬砌注浆质量、盾构机姿态控制等方面的影响。本文结合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仑大盾构区间隧道管片上浮的工程实例,从盾构工法特性、同步注浆、盾构姿态及线路走向等方面着手,重点对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管片上浮的现象、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为解决盾构隧道管片上浮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2 工程概况及地质分析 2.1工程概况 仑大盾构区间线路位于广州城市中心区东南侧,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区的珠江水网带北缘,地形略有起伏,为河流和低丘地带。区间隧道两次过山,两次过河,两次过村,一次过站。 隧道右线长2301.3m,左线隧道长2298.275m。设竖曲线4个,最小竖曲线半径为3000m,最大纵坡为42.65‰。最小平面曲线半径800m。区间隧道平面总体走向为“V”字形,纵断面总体走向为“W”字形。区间线路间距为12.7m~15.7m。 2.2线路区间工程及水文地质分析 本区间隧道穿越地层分布不均匀,地层分布复杂,分界不明显,起伏变化大。隧道主要穿过<8Z>中风化混合岩、<9Z>微风化混合岩地层。<8Z>地层起伏较大,隧道中有<7Z>地层出露,厚度约2m-7m。洞顶覆盖大部分为〈5Z-1〉、〈5Z-2〉地层。隧道洞顶埋深18~40m。 3 隧道管片上浮位移跟踪及分析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准则CJJ/T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 J J/T164-2011) 说明: 目前网上尚无“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164-2011)”的word版文档;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交流这份规范,网友ershibasui1474编写了这份规范的电子版,请大家尊重该规范的版权和权威性,不得侵犯该规范编写单位及编写人的知识产权。 该规范是在很匆忙的时间内完成的,并未进行复核,请大家在阅读时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予以更正。 1总则 1.0.1为加强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统一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和验收,保证检测准确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盾构法施工的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和钢管片进场拼装施工前的检测和质量验收。 1.0.3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和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管片 盾构隧道衬砌环的基本单元,包括混凝土管片和钢管片。 2.0.2混凝土管片 以混凝土为主要原材料,按混凝土预制构件设计制作的管片。 2.0.3钢管片 以钢材为主要原材料,按钢构件设计制作的管片。 2.0.4水平拼装检验 将两环或三环管片沿铅直方向叠加拼装,通过测量管片内径、外径、环与环、块与块之间的拼接缝隙,从而评价管片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偏差。 2.0.5渗漏检验 对混凝土管片外弧面逐级施加水压,观察水在混凝土管片内弧面及拼接面的渗透情况,评价管片抵抗水渗漏的能力。 2.0.6抗弯性能检验 对混凝土管片施加抗弯设计荷载,分析混凝土管片在抗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管片表面裂缝的产生和变化,评价管片的抗弯性能。 2.0.7抗拔性能检验

对混凝士管片中心吊装孔的预埋受力构件进行拉拔试验,评价管片吊装孔的抗拔性能。 2.0.8粘皮 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层被模具粘去后留下的粗糙表面。 2.0.9飞边 模塑过程中溢人模具合模线或脱模销等间隙处并留在混凝土管片上的水泥砂浆。 拼接面 采用某种方式将盾构隧道管片连接起来,管片与管片之间的接触面。 环向 盾构隧道管片拼装成环后,环的切线方向。 纵向 盾构隧道管片拼装后,环与环的中心连线方向。 渗漏检验装置 在渗漏检验中,用于固定由凝土管片试件,并能在管片外弧面与试验架钢板之间形成密闭区间进行充水加压试验的试验台座。渗漏检验装置由检验架钢板、刚性支座、横压件、紧固螺杆、橡胶密封垫等组成。 3基本规定 3.0.1盾构隧道管片检测,应在接受委托后,进行现场和有关资料调查,制定检测方案并确认仪器设备状况后进行现场检测,根据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判断是否进行扩大抽检,并应出具检测报告(见图3.0.1)。 图3.0.1盾构隧道管片检测工作程序 初检结果不

关于盾构推进过程中管片上浮问题的研究(10.9)

关于盾构推进过程中管片上浮问题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实际盾构推进过程中管片上浮问题分析,对注浆材料进行研究。 关键词:管片上浮;惰性浆液配比;注浆量; 1.前言 在我国上海等软土地区城市地铁建设中,常常会遇到盾构隧道在施工阶段管片的上浮问题,严重情况甚至要通过调坡等来满足线路设计要求。盾构隧道管片上浮位移控制是确保隧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确保地铁运行安全的关键。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盾构隧道的上浮问题主要由于隧道在地层中失去抗浮能力所致,它受盾构衬砌同步注浆、盾构工法特性、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盾构姿态和线路走向等因素影响。 2.工程概况 十号线9标段古北路站至水城路站区间盾构推进工程,区间上行线1018.561m,下行线1025.927m,区间最大坡度为20‰,最小转弯半径为450米。 隧道衬砌构造形式:衬砌采用1.2m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通缝拼装;管片设计强度C55、抗渗等级≥S10;隧道内尺寸:φ5500mm(内径);隧道外尺寸:φ6200mm(外径);每环由6块管片组成,环宽1200mm,厚度为350mm;管片环向、纵向均采用M30直螺栓连接。衬砌防水措施为两道防水,除管片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和衬砌接缝设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同时在管片外弧面内侧(弹性密封垫沟槽外侧)增设一条遇水膨胀橡胶阻水条。 区间穿越重要的建筑物及管线有上水Φ1200,雨水Φ1200,上海歌舞团两层房,虹桥路1518号两层建筑,延安绿地内雕塑基础,延安绿地内灯杆基础,延安路高架桥桩,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内多层房,上海市纺织工会等。 盾构推进深度范围内,主要以④、⑤1层土为主,在区间中段局部涉及⑤2层和⑤3层,盾构区间地质详细情况见以下各图: 图1-2古北路站~水城路站工程地质剖面

盾构隧道管片高质量检测技术实用标准(CJJ/T164-2011).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 164-2011) 说明: 目前网上尚无“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 164-2011)”的word 版文档;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交流这份规范,网友ershibasui1474编写了这份规范的电子版,请大家尊重该规范的版权和权威性,不得侵犯该规范编写单位及编写人的知识产权。 该规范是在很匆忙的时间内完成的,并未进行复核,请大家在阅读时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予以更正。

1总则 1.0.1为加强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统一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和验收,保证检测准确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盾构法施工的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和钢管片进场拼装施工前的检测和质量验收。 1.0.3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和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管片 盾构隧道衬砌环的基本单元,包括混凝土管片和钢管片。 2.0.2 混凝土管片 以混凝土为主要原材料,按混凝土预制构件设计制作的管片。 2.0.3 钢管片 以钢材为主要原材料,按钢构件设计制作的管片。 2.0.4 水平拼装检验 将两环或三环管片沿铅直方向叠加拼装,通过测量管片内径、外径、环与环、块与块之间的拼接缝隙,从而评价管片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偏差。 2.0.5渗漏检验 对混凝土管片外弧面逐级施加水压,观察水在混凝土管片内弧面及拼接面的渗透情况,评价管片抵抗水渗漏的能力。 2.0.6抗弯性能检验 对混凝土管片施加抗弯设计荷载,分析混凝土管片在抗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管片表面裂缝的产生和变化,评价管片的抗弯性能。 2.0.7抗拔性能检验 对混凝士管片中心吊装孔的预埋受力构件进行拉拔试验,评价管片吊装孔的抗拔性能。 2.0.8粘皮 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层被模具粘去后留下的粗糙表面。 2.0.9飞边 模塑过程中溢人模具合模线或脱模销等间隙处并留在混凝土管片上的水泥

盾构隧道管片拼装施工选型与排版总结[优秀工程范文]

盾构隧道管片拼装施工选型与排版总结 区间盾构结构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环形管片,外径6200米米,内径5500米米,厚度 350米米,宽度 1200米米.在盾构施工开工前,应对管片进行预排版,确定管片类型数量. 1)隧道衬砌环类型 为满足盾构隧道在曲线上偏转及蛇形纠偏的需要,应设计楔形衬砌环,目前国际上通畅采用的衬砌环类型有三种:①直线衬砌环与楔形衬砌环的组合;②通用型管片;③左、右楔形衬砌环之间相互组合. 国内一般采用第③种,项目隧道采用该衬砌环. 直线衬砌环与楔形衬砌环组合排版优缺点:优点—简化施工控制,减少管片选型工作量;缺点—需要做好管片生产计划,增加钢模数量. 盾构推进时,依据预排版及当前施工误差,确定下一环衬砌类型.由于采用衬砌环类型不完全确定性,所以给管片供应带来一定难度 . 2)管片预排版 1、转弯环设计 区间转弯靠楔形环完成,分三种:标准换、右转弯环、左转弯环.即管片环向宽度六块不是同一量,曲线外侧宽,内侧窄. 管片楔形量确定主要因素有三个:①线路的曲线半径;②管片宽度 ;③标准环数与楔形环数之比u值.还有一个可供参考的因素:楔形量管模的使用地域.楔形量理论公式如下: △=D(米+n)B/nR ①

(D-管片外径,米:n-标准环与楔形环比值,B-环宽,R-拟合圆曲线半径) 本次南门路到团结桥楔形环设计为双面楔形,楔形量对称设置于楔形环的两侧环面.按最小水平曲线半径R=300米计算,楔形量△=37.2米米,楔形角β=0.334°. 值得注意的是转弯环设计时,环宽最大和最小处是固定的 ,左转弯以K块在1点位设计,右转弯以K块在11点位设计,即在使用转弯环时,要考虑错缝拼装和管片位置要求. 2、圆曲线预排版 设需拟合圆曲线半径为450米(南门路到团结桥区间曲线半径值),拟合轴线弧长270米,需用总楔形量计算如下: β=L/R=0.6 ② △总=(R+D/2)β-(R-D/2)β=3720米米③ 由△总计算出需用楔形环数量: n1=△总/△=100 ④ 标准环数量为: n2=(L-n1*B)/B=125 ⑤ 标准环和楔形环的比值为: u=n2:n1=5:4 ⑥ 即在R=450圆曲线上,标准环和楔形环比例为5:4,根据曲线弧长计算管片数量,确定出各类型管片具体数量,出现小数点时标准环数量减1,转弯环加1.

如何进行盾构法施工隧道管片选型排版

进一步减小。通常我们以各组油缸行程的差值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应该拼装转弯环,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的行程差值超过40mm时,就应该拼装转弯环进行纠偏,拼装一环转弯环对油缸行程的调整量见表1,也就是拼装1环10点左转弯环,可以使左、右两组的油缸行程差缩小38mm。 德国海瑞克公司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如图3所示,10对推进油缸分为A、B、C、D四组,分别代表上、右、下、左四个方向。油缸行程可以通过位移传感器反映在显示屏上,通过计算各组油缸之间的差值,就能进行正确的管片选型。下面举例说明: 现有一组油缸行程的数据如下: B组(右):1980mm C组(下):1964mm D组(左):1934mm A组(上):1943mm 左右行程差为:D-B=1934-1980=-46mm 上下行程差为:A-C=1943-1964=-21mm 图油缸分区图 由上可以看出,盾构机的轴线相对于管片平面向左上方倾斜。在对这环管片进行选型的时候,就应选择一环左转弯环且还要有向上的偏移量。对照表1后得出,此环应选择左转弯环在1点拼装。拼装完管片后掘进之前油缸行程的初始数据理论为:A组(上):454mm B组(右):465mm C组(下):453m D组(左):450mm。这样左右与上下的油缸行程差值基本控制在20mm之内,有利于盾构掘进及保护管片不受破坏。(如果上述数据在左转弯曲线上,下一环管片仍安装一环左转弯环管片,那么盾构姿态基本调整过来)。 4、盾构间隙与油缸行程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管片选型的时候,既要考虑盾尾间隙,又要考虑油缸行程的差值。而油缸行程的差值更能反映盾构机与管片平面的空间关系,通常情况下应把油缸行程的差值作为管片选型的主要依据,只有在盾尾间隙接近于警戒值(25mm)时,才根据盾尾间隙进行管片选型。 3、影响管片选型的其他因素 3.1 铰接油缸行程的差值 目前地铁盾构工程中大多采用的是铰接式盾构机,即盾构机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在盾构机中体与盾尾之间采用铰接油缸进行连接,铰接油缸可以收放,这样就更加有利于盾构机在曲线段的掘进及盾构机的纠偏。铰接油缸利用位移传感器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行程显示在显示屏上,当铰接油缸的上下或左右的行程差值较大时,盾构机中体与盾尾之间产生一个角度,这将影响到油缸行程差的准确性。这时应当将上下或左右的行程差值减去上下或左右的铰接油缸行程的差值,最后的结果作为管片选型的依据。(海瑞克盾构铰接油缸有三种模式,锁、收和自由放开,当盾构在直线上,盾构姿态很好,可以使用锁定模式,当

盾构隧道转弯环管片在曲线上的排版

盾构隧道转弯环管片在曲线上的排版【东莞地铁R2线盾构前言】:盾构施工在缓和曲线上的管片选型排版直接关系 到在圆曲线上盾构机的姿态控制,现以某区间缓和曲线段管片的选型排版为例,对管片在缓和区线段的选型排版方法进行总结介绍,以便在今后盾构施工进行借鉴和指导。一般排版设计的管环宽是1.5米就考虑1.502米-1.503米我考虑的是1.503米排版情况很好。 一、引言 目前盾构工程在地下铁路施工中应用越来越多,由于曲线的存在就要用标准环与转弯环配合使用,以适应线路的走势。曲线是由一条圆曲线和两条缓和曲线组成。对于圆曲线的管片排版已有了相对较为成熟的理论。而缓和曲线上的管片排版以往通常是根据盾构机VMT来选择,没有成型的理论支持,为此,结合测量理论和弯环管片的实际探索出在缓和曲线上准确选择弯环管片理论排版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和借鉴。 二、缓和曲线理论 按线路的前进方向,直线与缓和曲线的连接点称为直缓点,依次类推其余各点分别为缓圆点、圆缓点、缓直点,分别记为ZH、HY、YH、HZ。其相对关系见图1及图2。 图1 曲线要素示意图

图2 缓和曲线图 由可得 β――为缓和曲线上任一点P处的切线角; ――任一点P所对应的切线长 L S =L时,即可得出β=L/2R (rad) 。 当L S 2.1.弯环管片偏转角计算 依照曲线的圆心角与转弯环产生的偏转角关系可知: 图3 标准环、转弯环关系图 θ=2γ=2arctgδ/D 式中: θ—转弯环的偏转角δ—转弯环的最大楔形量的一半D—管片直径 将数据代入得出θ=0.3629o

三、缓和曲线上转弯环管片用量计算 在缓和曲线段内,缓和曲线切线角β与一环转弯环的偏转角θ的比值即为曲线上所需管片的数量。现以某区间右线JD8为例进行计算。 某区间管片技术参数如下: 管片长度:1500mm;管片内径:5400mm; 管片厚度:300mm;管片外径:6000mm; 转弯环楔形量:38mm; N=β/θ=10.53(环) N——单条缓和曲线需加设的弯环管片用量 由此可以看出在JD8的单条缓和曲线上需放10.53环转弯环管片,但是管片都要成环拼装,0.5环就要和圆曲线组合综合考虑了,整条曲线的弯环数按取整数进行取舍,如果有不足一环的管片存在,就可以多拼出一个转弯环,而不能少拼,即拼11环。 四、缓和曲线上转弯环管片位置确定 考虑切线角β累计超过转弯环偏转角θ的一半时即应该放置一个转弯环管片,可以计算出当β=0.5θ、1.5θ、2.5θ、3.5θ……时所对应曲线长,即将每一个弯环所对应的曲线长度逐个计算出来。再通过曲线位置计算出转弯环在线路上的具体里程。从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每个转弯环管片准确的位置。

李玲: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1、前言 在盾构掘进中,管片上浮是一个非常棘手、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造就一条外观完美、曲线圆滑的好隧道,控制管片上浮是我们地铁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2、管片上浮的限制与危害 管片上浮是指管片脱离盾尾后,在受到集中应力后产生向上运动的现象。《规范》规定盾构掘进中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管片拼装偏差控制为±50mm。隧道建成后,中线允许偏差为高程和平面为±100mm,且衬砌结构不得侵入建筑限界。由此推算管片上浮允许值与盾构姿态、管片姿态密切相关,因此均应限制在±30mm以内才能保证不侵限,并使管片外侧得到均匀的注浆回填。 管片上浮的危害:一是造成盾构隧道的“侵限”。二是在管片的端面产生剪切应力,造成管片的错台、开裂、破损和漏水,降低管片结构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 3、管片上浮的环境特征 ⑴、从地层地质情况来看,管片在硬地层﹤8﹥岩石中等风化带,﹤9﹥岩石微等风化带容易上浮,且地层越硬上浮情况越严重。其次,在上软下硬地层中引起的管片上浮也比较严重。 ⑵、从线路特征来看,在变坡点、上坡段、反坡点,尤其是在竖曲线的最低点,管片上浮比较严重。 ⑶、从管片上浮影响范围来看,一般是10~15环连续出现上浮情况。 ⑷、从管片上浮的速率和快慢来考虑,在开始上浮的第一天,数值一般可以达到稳定值的2/3,第二天上浮值为稳定值的1/4~1/3,到第三天、第四天管片就

不再有上升的趋势,逐步稳定下来。 ⑸、从其他方面,比如注浆不饱满且水大时;上下千斤顶推力差过大时;螺栓未拧紧时;受浆液性质的影响时;管片由于螺栓的影响而自身带有的特性等都或多或少的会引起管片的上浮。 4、管片上浮的原因 结合在广州三号线客大盾构区间的施工经验,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管片上浮的原因 ⑴、同步注浆不饱满,从而存在上浮空间 本工程拟采用一台德国HERRENKNECHT公司设计与制造的φ6250mm 复合式盾构机进行施工。盾构机设备总长为73 m,刀盘的外径设计为6280mm,。盾构区间圆形隧道(管片)外径6.0m,内径5.4m,管片厚度300mm,管片宽度1.5m,分块数为6块(管片由一块封顶块、两块邻接块、三块标准块构成)。盾构机与管片之间存在着140㎜的建筑空隙,如果同步注浆不饱满,使管片外侧与土层之间的间隙没有及时有效地充填,就必然出现管片上浮的空间。 其次,在同步注浆不饱满时,地层土软硬不同,产生的管片上浮情况也不同。一般情况下,软地层不容易上浮,而硬地层却有空间导致管片上浮。这是因为在掘进过程中,对于软地层,上部松软地层土的自稳性差,会因为自重、存在空隙而有相对的下沉,从而使因注浆不饱满造成的管片和土层之间的剩余空隙基本消失。硬地层由于自稳能力强,完整性好,能很好的控制自身沉降。再者同步注浆采用凝结时间为5h~7h的砂浆,使管片有足够的上浮空间和时间,且地层越硬,管片上浮的情况越严重。 另外,土层软硬不均现象,包括软硬交接面的倾斜度、长度、上覆土层情况等都能影响管片的上浮。尤其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管片上浮情况最为严重。由于

盾构隧道管片材料检验方案

盾构隧道管片材料检验 盾构隧道管片中涉及的主要材料有水泥、集料、水、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钢筋、钢纤维和混凝土等,为时时掌控管片质量,必须对其材料实施严格控制,因此在制作管片前,对这些材料应进行检验。遵循现行标准,制定的具体检验方法如下所列: 1 水泥 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检测参数、取样方法、检测频率和检测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水泥的检测参数、检测频率、取样方法和检测方法 2 钢筋 钢筋直径大于10mm时宜采用热轧螺纹钢筋,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时宜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其检测参数、取样方法、检测频率和检测方法应分别符合表2、表3的规定。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表2 热轧螺纹钢筋的检测参数、检测频率、取样方法和检测方法

表3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检测参数、检测频率、取样方法和检测方法 钢筋焊接前须消除焊接部位的铁锈、水锈和油污等,钢筋端部的扭曲处应矫直或切除,施焊后焊缝表面应平整,不得有烧伤、裂纹等缺陷。钢筋焊接接头的检测参数、取样方法、检测频率和检测方法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钢筋焊接接头的检测参数、检测频率、取样方法和检测方法

3 集料 细集料宜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3~3.0,含泥量不应大于2%,砂的检测参数、取样方法、检测频率和检测方法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砂的检测参数、检测频率、取样方法和检测方法 粗集料宜采用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且不应大于钢筋骨架最小净间距的3/4,针片状含量不应大于15%,含泥量不应大于1%。石的检测参数、取样方法、检测频率和检测方法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石的检测参数、检测频率、取样方法和检测方法

盾构隧道管片排版总结

盾构隧道管片排版总结

管片选型与排版 区间盾构结构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环形管片,外径6200mm,内径 5500mm,厚度350mm,宽度1200mm。在盾构施.匸开工前,应对管片进行预排版,确定管片类型数量. 1)隧道衬砌环类型 为满足盾构隧道在曲线上偏转及蛇形纠偏的需要,应设计楔形衬砌环,目前国际上通畅采用的衬砌环类型有三种:①直线衬砌环与楔形衬砌环的组合;②通用型管片;③左、右楔形衬砌环之间相互组合。国内一般采用第③种,项目隧道采用该衬砌环。 直线衬砌环与楔形衬砌环组合排版优缺点:优点一简化施工控制,减少管片选型工作量;缺点一需要做好管片生产计划,增加钢模数量。 盾构推进时,依据预排版及当前施工误差,确定下一环衬砌类型。由于采用衬砌环类型不完全确定性,所以给管片供应带来一定难度。 2)管片预排版 1、转弯环设计 区间转弯靠楔形环完成,分三种:标准换、右转弯环、左转弯环。即管片环向宽度六块不是同一量,曲线外侧宽,内侧窄。 管片楔形量确定主要因素有三个:①线路的曲线半径;②管片宽度;③标准环数与楔形环数之比u值。还有一个可供参考的因素:楔形量管模的使用地域。楔形量理论公式如下: △二D (m+n) B/nR

(D-管片外径,m:n-标准环与楔形环比值,B-环宽,R-拟合圆曲线半径) 木次南门路到团结桥楔形环设计为双面楔形,楔形量对称设置于楔形环的两侧环面。按最小水平曲线半径R二300m计算,楔形量△二37. 2mm,楔形角o 值得注意的是转弯环设计时,环宽最大和最小处是固定的,左转弯以K 块在1点位设计,右转弯以K块在11点位设计,即在使用转弯环时,要考虑错缝拼装和管片位置要求。 2、圆曲线预排版 设需拟合圆曲线半径为450m (南门路到团结桥区间曲线半径值),拟合轴线弧长270m,需用总楔形量计算如下: B 二L/R二② △总二(R+D/2 ) B- (R-D/2 ) 3 =3720mm ③ 由△总计算出需用楔形环数量: nl二△总/A=100 ④ 标准环数量为: n2= (L-nl*B) /B二125 ⑤ 标准环和楔形环的比值为: u=n2: nl=5:4 ⑥ 即在R二450圆曲线上,标准环和楔形环比例为5:4,根据曲线弧长计算管片数量,确定出各类型管片具体数量,出现小数点时标准环数量减1,转弯环加lo 3)管片实际拼装位置排版

盾构管片选型设计

智慧城站~神舟路站区间管片选型设计 1、管片选型的原则 1.1 管片选型适合隧道设计线路; 1.2 管片选型适应盾构机的姿态; 2、遵从隧道设计线路 2.1 管片技术参数 2.2 管片布置方式 本区间设计部署三种圆曲线,平面半径分别为R=600米、R=615米、R=800米、R=1000米;竖曲线形式为R=5000米、R=10000米。依照曲线的圆心角与弯环偏角关系,各种施工段的的布置方式管片为: (1)直线段:8+1模式 由于没有设计平、纵曲线,故仅考虑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出现蛇行纠偏所表示的工况。即8个标准环加1个右(左)弯环配置。因为纠偏环多在缓和曲线到曲线之间,到曲线前就需提前安装纠偏环进行调整,以减少进曲线发生纠偏过急现象。 (2)R=600m段:1+1模式 在600m半径的圆曲线上,每隔3.80m要用一环转弯环,标准环与转弯环的拼装关系为3环标准环+2环转弯环。 (3)R=615m段:1+1模式 在615m半径的圆曲线上,每隔3.89m要用一环转弯环,标准环与转弯环的拼装关系为3环标准环+2环转弯环。 (4)R=800m段:2+1模式 在800m半径的圆曲线上,每隔5.06m要用一环转弯环,标准环与转弯环的拼装关系为2环标准环+1环转弯环。 (5)R=100m段:4+1模式 在1000m半径的圆曲线上,每隔6.33m要用一环转弯环,标准环与转弯环的拼装关系为3环标准环+1环转弯环。

(6)R=5000m竖曲线段:20+1模式 在5000m半径竖曲线上,每隔31.65m要用一环转弯环,标准环与转弯环的拼装关系为20环标准环+1环转弯环。 (7)R=10000m竖曲线段:41+1模式 在10000m半径竖曲线上,每隔63.31m要用一环转弯环,标准环与转弯环的拼装关系为41环标准环+1环转弯环。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标准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 1.0.1为加强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统一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和验收,保证检测准确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盾构法施工的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和钢管片进场拼装施工前的检测和质量验收。 1.0.3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和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管片 盾构隧道衬砌环的基本单元,包括混凝土管片和钢管片。 2.0.2 混凝土管片 以混凝土为主要原材料,按混凝土预制构件设计制作的管片。 2.0.3 钢管片 以钢材为主要原材料,按钢构件设计制作的管片。 2.0.4 水平拼装检验 将两环或三环管片沿铅直方向叠加拼装,通过测量管片内径、外径、环与环、块与块之间的拼接缝隙,从而评价管片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偏差。 2.0.5渗漏检验 对混凝土管片外弧面逐级施加水压,观察水在混凝土管片内弧面及拼接面的渗透情况,评价管片抵抗水渗漏的能力。 2.0.6抗弯性能检验 对混凝土管片施加抗弯设计荷载,分析混凝土管片在抗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管片表面裂缝的产生和变化,评价管片的抗弯性能。 2.0.7抗拔性能检验 对混凝士管片中心吊装孔的预埋受力构件进行拉拔试验,评价管片吊装孔的抗拔性能。2.0.8粘皮 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层被模具粘去后留下的粗糙表面。 2.0.9飞边 模塑过程中溢人模具合模线或脱模销等间隙处并留在混凝土管片上的水泥砂浆。 2.0.10 拼接面 采用某种方式将盾构隧道管片连接起来,管片与管片之间的接触面。 2.0.11环向 盾构隧道管片拼装成环后,环的切线方向。 2.0.12纵向 盾构隧道管片拼装后,环与环的中心连线方向。 2.0.13渗漏检验装置 在渗漏检验中,用于固定由凝土管片试件,并能在管片外弧面与试验架钢板之间形成密闭区间进行充水加压试验的试验台座。渗漏检验装置由检验架钢板、刚性支座、横压件、紧固螺

盾构隧道管片排版总结

管片选型与排版 区间盾构结构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环形管片,外径6200mm,内径5500mm,厚度350mm,宽度1200mm。在盾构施工开工前,应对管片进行预排版,确定管片类型数量. 1)隧道衬砌环类型 为满足盾构隧道在曲线上偏转及蛇形纠偏的需要,应设计楔形衬砌环,目前国际上通畅采用的衬砌环类型有三种:①直线衬砌环与楔形衬砌环的组合;②通用型管片;③左、右楔形衬砌环之间相互组合。国内一般采用第③种,项目隧道采用该衬砌环。 直线衬砌环与楔形衬砌环组合排版优缺点:优点—简化施工控制,减少管片选型工作量;缺点—需要做好管片生产计划,增加钢模数量。 盾构推进时,依据预排版及当前施工误差,确定下一环衬砌类型。由于采用衬砌环类型不完全确定性,所以给管片供应带来一定难度。2)管片预排版 1、转弯环设计 区间转弯靠楔形环完成,分三种:标准换、右转弯环、左转弯环。即管片环向宽度六块不是同一量,曲线外侧宽,内侧窄。 管片楔形量确定主要因素有三个:①线路的曲线半径;②管片宽度;③标准环数与楔形环数之比u值。还有一个可供参考的因素:楔形量管模的使用地域。楔形量理论公式如下: △=D(m+n)B/nR ①

(D-管片外径,m:n-标准环与楔形环比值,B-环宽,R-拟合圆曲线半径) 本次南门路到团结桥楔形环设计为双面楔形,楔形量对称设置于楔形环的两侧环面。按最小水平曲线半径R=300m计算,楔形量△=37.2mm,楔形角β=0.334°。 值得注意的是转弯环设计时,环宽最大和最小处是固定的,左转弯以K块在1点位设计,右转弯以K块在11点位设计,即在使用转弯环时,要考虑错缝拼装和管片位置要求。 2、圆曲线预排版 设需拟合圆曲线半径为450m(南门路到团结桥区间曲线半径值),拟合轴线弧长270m,需用总楔形量计算如下: β=L/R=0.6 ② △总=(R+D/2)β-(R-D/2)β=3720mm ③ 由△总计算出需用楔形环数量: n1=△总/△=100 ④ 标准环数量为: n2=(L-n1*B)/B=125 ⑤ 标准环和楔形环的比值为: u=n2:n1=5:4 ⑥ 即在R=450圆曲线上,标准环和楔形环比例为5:4,根据曲线弧长计算管片数量,确定出各类型管片具体数量,出现小数点时标准环数量减1,转弯环加1。

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管片嵌缝防水技术精编版

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管片嵌缝防水技术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管片嵌缝防水技术摘?要:回顾了盾构隧道管片嵌缝防水在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工程技术发展各阶段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其在工程施工与运营实践中的利弊,论述了嵌缝止水与嵌缝导水等技术演变的过程,并结合地铁运营特点,指出了嵌缝技术当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盾构隧道;嵌缝防水;受电弓;接触网 盾构法隧道防水的重点是衬砌接缝防水,而衬砌接缝防水的关键是接缝面防水密封材料及其设置。 盾构隧道管片防水技术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史,自20世纪70年代始,管片接缝密封垫被确认为是接缝防水的主要防线,甚至被逐渐认知为唯一的防线。辅助防水中的嵌缝防水则逐渐被弱化,或用以发挥疏排水功效,或有取消的趋势,这是由于嵌缝要求发挥功效发生衍变的结果。 对于盾构隧道结构,在研讨嵌缝防水的功效时,首先必须确定嵌缝设计的理念。设计要明确嵌缝究竟应起到防水止水还是疏排水的功效,显然,只有嵌缝使所有环、纵向接缝全封闭,才能发挥防水止水功效,否则,局部、有限的嵌填只能发挥泄压、疏排的功效。其次,嵌缝防水应分清是迎水面防水还是背水面防水。例如,对于输水隧道构筑物而言,结构内面嵌缝主要是承受输水水压,而在施工阶段作为背水面材料也要承受地层中的水压,因而有双向防水的要求。但对于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的嵌缝而言,只要防止地层中的地下水渗入、漏入,因此总是进行背水面防水。

此外,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的嵌缝还有其结构构造和运营使用上的特点:仰拱管片上有道床混凝土及轨枕;拱顶位置悬有供电接触网,这就对它的嵌缝材料与工艺有特殊的要求。 现着重阐述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密封防水的衍变过程,并试析其原因。 1早期的地铁砌块嵌缝密封防水 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前,地铁区间盾构隧道预制衬砌主要是钢、铸铁等金属砌块,大多仅在预制衬砌内侧留设的嵌缝槽采用填缝材料密封防水,而不依靠管片环、纵面设密封材料防水。这一时期,由于化学建材尤其高分子化工建材尚未诞生,故嵌缝密封材料多为与钢、铸铁管片对应的铅条、铝粉、铁粉;用混凝土砌块或金属混凝土复合砌块时,则采用相应的石棉水泥、膨胀水泥等无机材料,利用捣、压、击等方法嵌实,并适当借助材料的微胀机理密封止水。这在英国与西欧早期地铁建设中有不少工程实例。 此后,管片接缝防水进入粘结防水、塑性防水时期,因其防水效果有限,故还借助嵌缝防水作为重要的辅助防线,例如采用低黏度的聚氨酯化合物浸渍麻丝或黄麻嵌入嵌缝槽,其方式是对全部接缝充实密封。 2中期的地铁管片嵌缝密封防水本文把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看作为“中期”。这时期地铁盾构隧道衬砌越来越多地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管片,并逐步发展为高精度钢模制作的高精度管片,管片接缝防水的理念也从粘结防水、塑性防水发展为采用密封垫(弹性密封垫与遇水膨胀密封垫)压密防水,从环、纵面全断面防水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 164-2011)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 164- 2011) 说明: 目前网上尚无“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 164-2011)”的word版文档;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交流这份规范,网友ershibasui1474编写了这份规范的电子版,请大家尊重该规范的版权和权威性,不得侵犯该规范编写单位及编写人的知识产权。 该规范是在很匆忙的时间内完成的,并未进行复核,请大家在阅读时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予以更正。 1总则 1.0.1为加强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统一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和验收,保证检测准确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盾构法施工的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和钢管片进场拼装施工前的检测和质量验收。 1.0.3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和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管片 盾构隧道衬砌环的基本单元,包括混凝土管片和钢管片。 2.0.2 混凝土管片

以混凝土为主要原材料,按混凝土预制构件设计制作的管片。 2.0.3 钢管片 以钢材为主要原材料,按钢构件设计制作的管片。 2.0.4 水平拼装检验 将两环或三环管片沿铅直方向叠加拼装,通过测量管片内径、外径、环与环、块与块之间的拼接缝隙,从而评价管片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偏差。 2.0.5渗漏检验 对混凝土管片外弧面逐级施加水压,观察水在混凝土管片内弧面及拼接面的渗透情况,评价管片抵抗水渗漏的能力。 2.0.6抗弯性能检验 对混凝土管片施加抗弯设计荷载,分析混凝土管片在抗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管片表面裂缝的产生和变化,评价管片的抗弯性能。 2.0.7抗拔性能检验 对混凝士管片中心吊装孔的预埋受力构件进行拉拔试验,评价管片吊装孔的抗拔性能。 2.0.8粘皮 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层被模具粘去后留下的粗糙表面。 2.0.9飞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