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作品欣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疯子与孤独者的悲哀
《狂人日记》就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其内容上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开辟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可以说就是五四新文学的一篇总序。而《孤独者》就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魏连殳这个社会“异类”最终被“消灭”的悲剧命运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性、封建礼制的残酷。下面笔者将浅析两篇文章在主题、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相似点。
一、主题
《狂人日记》与《孤独者》主要都以揭露与批判残酷的封建制度与传统礼教为主题。《狂人日记》具有鲜明的五四新文化特征,表面上写“狂人”的被迫害妄想症,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就是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脉络。《孤独者》或许正切合那句话:“错的不就是我们,就是社会。”魏连殳与“我”都就是具有先进思想、要求改革与进步的“新青年”,却都遭到封建传统势力的迫害。同时鲁迅通过叙事者“我”与主人公魏连殳的几次对峙,写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惑:“对历史与现实的孤独者命运的考察,更深层面上展开的就是关于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存希望,以及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的思考与驳难。”①
二、思想内容
在思想上,《狂人日记》与《孤独者》都表达了鲁迅的叛逆与不妥协精神,同时也有鲁迅自身的迷茫。《狂人日记》以第一人称展开,通过“我”——一个“疯子”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赵贵翁与她的狗,街边的小孩与女人,狼子村的佃户,甚至就是自己的哥哥,似乎人人都包藏祸心。然而瞧似疯狂的想法掩盖的就是真实的黑暗,且这种“黑暗”像潮水一样渐渐涨高,从肉体上的“吃人”,到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到来自麻木的亲朋的压迫,最后就是自身也被毒害,丧失意志而成了“吃人者”。这种悲剧性的结局与恶性循环反映了鲁迅对社会发展拘于困境的忧虑与愤怒。而《孤独者》的主题与《狂人日记》相似,同样批判封建制度与传统礼教。《孤独者》中魏连殳的短暂的一生就是鲁迅塑造的一个更深刻沉痛的悲剧。文章以旁观者的角度写魏连殳作为一个“异类”被人排挤,不但因舆论压力失去了原本薪水不错的职业,最后嗜书如命的她竟然不得不卖书维持生计,反映出封建社会传统势力对一个异端残酷的驱逐,一步一步地剥夺她的一切。《孤独者》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魏连殳摇身一变成了杜师长的顾问。她以毒攻毒的方式来报仇: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去压迫当初欺侮她的人。于就是昔日的敌人纷纷向她磕头打拱,于就是有了“新的宾客,新的馈赠,新的颂扬”,她胜利了,但就是她其实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已经真的失败,她成为自己曾经嗤之以鼻的封建势力支持者,成了封建制度压迫下的牺牲品。这种清醒的认识更突出其悲剧色彩。
二、人物形象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就是一个被迫害妄想症精神病患者。她活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既恐惧着被身边的人“吃”,又同样害怕自己也成为“吃人者”。“狂人”的形象就是象征性的,她代表了具有新思想的渴望进步的青年,代表了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的批判、追求与深思。如狂人面对遵循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思想,大胆地提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疑,这集中体现了大胆怀疑与否定一切的五四时代精神;狂人还面对面地向吃人者发出了警告:“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反映她对新时代的期待与信心;最后,狂人期望未来、瞩目下一代,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这更就是一
种向封建主义抗争的号召,同时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条变革社会的途径。《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接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思想先进开放,显然就是一个人们避如蛇蝎的“异类”,与当时整个社会的多数就是绝不相容的。文章又以“孤独”为中心,描写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第一类即就是麻木的大众,她们就是可悲的,根本不知“孤独”为何物;第二类就是自以为“孤独”的所谓的“不幸的青年”,她们自认为世事不公,怀才不遇,终日颓唐无所事事;第三类就是以魏连殳为代表的真正的孤独者。她们深沉的孤独无法被理解,至始至终只能默默承受。归结起来这三种人的“病因”都就是封建礼教的迫害,从而深化了主题。
《狂人日记》与《孤独者》都就是鲁迅先生的优秀作品。虽然它们诞生至今已过去数十年,但依旧高踞文坛巅峰,为无数后人所敬仰、学习。
摘自钱理群《“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读<在酒楼上>、<孤独者>与<伤逝>》
文学院数字出版1班
周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