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它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的质量和效率,是难得的机遇和挑战。音乐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歌唱中抒发真正走进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把人的喉咙比作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音乐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模式都改变了,教学方法也更多样化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各种情况。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歌唱教学,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观点。自己的感情,从中感悟到音乐的美,领略音乐的真谛,
二、重新认识教学过程
在歌唱教学环节中,经常会有这些情况:
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千篇一律。一节课就是跟着音乐一遍遍地学唱,教师没有演唱要求,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对学生放任自流,
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提不起兴趣,尤其是低段学生尤为明显。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创设情境,学习竞赛等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各种演唱形式如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角色扮演等来学***曲,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
2、一次歌唱活动下来,学生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课程标准》中要求:“一至二年级每学期背***曲2-4首;三至五年级每学期背***曲2-4首。”记住歌词在歌唱中固然很重要,但不能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唱模式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和者。”所以,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将歌词内容记住,在学***曲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就能背***曲。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比如按照歌词编儿歌、编故事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3、教师引入到歌唱教学后,却往往在学生还没掌握歌曲的情况下,又开始丰富歌曲。新课程对于学生
要掌握的音乐技能方面有所淡化,教师就不敢再教学生音乐的基础知识了。教师首先要走出误区,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是淡化它,而不是不教。试想学生连歌曲都没有掌握,又怎么能开展好后面的活动呢?我们可以换一种让学生乐意接受的形式,把抽象的变得具体,把复杂的变得简单,把专业术语换成富有童趣的语言,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运用技能去演唱、欣赏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4、课堂教学目标单一,学生会***曲、会简单的歌表演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每首歌曲都是作者抒发感情的载体,歌唱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一首歌曲,教师要启发和帮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情感,反之,只有感受到歌曲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演唱和表现歌曲。
三、完善课堂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1、丰富的教学语言
音乐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歌唱教学的效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音乐教学中,把音乐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有机结合,将音乐这种抽象的听觉艺术和语义性的听觉艺术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语言形象生动的描述作用,
不仅可以再现音乐形象,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
(1)形象的语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便能发现,教师的一句形象化的语言提示,往往胜过让学生做多次的机械模仿,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淡化技能并不是不要技能。因此我们不能避重就轻,必须寻求“化技能于无痕”的教学方法,让歌唱教学这一块内容丰满起来。新课标对于1-2年级的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我们知道,歌唱是一门精深的技术,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能唱出技术娴熟的歌声,而且小学生无法去理解声乐的专业术语,但我们要力求让孩子们能唱出自然而动听的声音。所以需要教师把抽象变为具象,把专业的发声方法用形象的语言来传达给学生,让师生跨越技术的障碍,更易交流。少年儿童大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能力较差,而且发声器官正处于细小嫩弱的时期,课堂上,除了用富有童趣的练声曲练习发声外,我还用形象的语言对他们的声音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找到自然的发声方法。
(2)赏识的语言
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赏识,赏识是对一个人最
好的奖赏、最大的鼓励。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就像教育要因材施教一样,赏识也要因人而赏。不同的特点决定赏识点的不同,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细微变化,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和众不同的,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和别人的差距。赏识的语言要因人而异,不能“很好”、“不错”、“你真棒”之类的千篇一律,而且要注意过程性的评价。在我的课堂上,基础好的学生我经常这样鼓励他们:不错,如果100分是满分的话,老师给你打95分,很高的分数哦!还有5分在哪里?如果你能在……方面做的更好的话就能拿更高的分啦,加油!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学习更认真了。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我会这样说:今天的表现不错哦,已经能背***词啦,而且坐姿也比上节课更端正,老师相信你能让我们大家看到一个更好的×××,对不对?学生会很认真地点头,更认真地上课。
2、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巴班斯基在论及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的重要意义时,曾说:“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能发现,当学
生有饱满的热情、轻松愉快的情绪时,学习的兴趣会更浓,接受能力也会增强,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1)培养师生感情,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
师生关系和谐是课堂氛围最关键的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进入课堂前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教师要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发展对象,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伙伴,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创设情境,激发歌唱兴趣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感兴趣,就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