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方法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方法探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语是我国的主题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的工具作用显得日益突出。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学习掌握汉语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新疆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各组青少年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汉语是少数民族学生所要学习的第二语言,让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是让他们接受进一步教育的基础,也是让他们更好的参加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保证。汉语教育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作为非母语的教学,多年来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教材的局限,以及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等等的原因,使得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微不足道的教学方法。
一、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离开了“兴趣”的驱动力,其“智力方面的工作”,包括读书学习,都只能会是收效甚微。对于许多来自全疆各少数民
族聚居地区的同学在进各高校之前很少接触汉语,自然很难在很短的时间适应这种语境,离开了兴趣的汉语学习是徒劳的。但是如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那是一定能够学好汉语的。因此,作为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始终,以创建乐学群体,使学生在上课时兴趣盎然,课后也兴犹未尽。
二、以直观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是否对学习汉语兴趣浓厚是决定教学效率高的关键。如果学生兴趣高,那么他的学习动机就强,教学效率自然就会很高。特别对于汉字教学而言更是如此,因为汉字教学本身是很枯燥的。为了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汉字,最好的方法还是以具体的实物来展示。因为人们感受的信息情况越直接,象形,记忆效果才会越好。所以在汉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眼、头、手、口等几方面,增强直观感,立体感,形象感,就会使所识记的对象变得简单易记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方法。首先,可以利用图画和实物。出示有关的山川、河流、树木、动物的图形片或照片,或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简笔画;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计算机,投影仪,录像机,幻灯等将所学内容制作成图文声并茂的课件,立体教学;最后,以表演的形式,模仿一些动作,这种方法,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习变得轻松自如。
三、以汉语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是教学效率的关键,为了有效营造汉语教学情境,必须分析新知识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其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首先,词语、句子要真实有效,富有实际意义,让学生通过“咀嚼”要感到“有味儿”;其次,创设的情境要接近学生生活,富有情趣;再次,情境中要有问题,问题要有梯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程上都会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都有事情可做;最后,要使教学情境具有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例如,教师启发下的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这样,学生才能在情境中得到发展。具体到分类知识教学,例如词语教学,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在掌握本课词语的构词方法、词语搭配要领以及生词的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自己扩展,触类旁通。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教法,而不拘泥于某一种教法。以教法的变化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为了实现“轻负担、高质量”教学,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从教学思想现代化、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合理化、课堂结构高效化等方面着手
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首先,可以推行三向交流教学法。单向教学法或双向教学法由于课堂交流参与面的狭隘,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三向交流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体系,教师备课内容、课堂设计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与学习要求确定的,课堂教学方式以直接交流为主要形式。如讲练新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讲解,之后将学生分组,先让学生在组内轮流造句、归纳段意、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等,然后每组指派代表发言,由教师与其他学生纠错。这就彻底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强化课文教学词汇教学值得重视,但不能过多耗费师生时间和精力。词语等语言知识教学不是最终目的,必须结合培养语言能力这一目标进行。词语讲解要侧重关键内容,尤其要关注词语的基本意义和在上下文语境中的意义及用法,突出重点词,点到关键即可。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材料,要引导学生理解、消化课文所包含的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指导学生根据课文语境了解词语的组合和句子的构成,掌握句型、句义和句调,了解句子是怎样衔接成段,段落是如何连辍成篇的,从而会读、会听,学会用汉语对话和写作文;再次,采用分段教学方法。即将一年教学过程划分为汉语词汇、语句、语法等阶段。汉语词汇阶
段加大词汇训练;初中毕业学生可掌握3000个甲、乙、丙三级词汇和多个常用词,符合教学目的和授课时数要求;加之中小学所学2000个左右,高中毕业时能够让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水平。
五、教师与学生要紧密配合
首先,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应当看到,许多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差,基本技能掌握得不好,曾在学习中受到多次挫折,因而造成缺乏自信心甚至产生较强的自卑感等问题,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应以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心时时注意消除对学生的歧视态度,满腔热情地去接近他们,主动找他们谈心,和他们谈学习,谈理想、谈事业、谈未来。在思想上和感情上与之沟通,成为他们可信赖的朋友。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个人的思想实际加以正面指导,表扬要热情,批评要谨慎,鼓励要及时。当然,这一过程,漫长而又艰难,教师需耐心坚持。这样,效果往往就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师生之间一旦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就有了进展。教师在授课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只照本宣科,干巴巴地唱“独角戏”。教师还要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科学有序地实施教学方法,对于教学难点,应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给学生讲清解答的思路和步骤,帮助他们掌握难点的关键所在,因而学生与教师紧密配合这一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