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论文
少数民族小学汉语作文教学论文
少数民族小学汉语作文教学论文摘要: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汉语文作文教学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汉语文作文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少数民族学校汉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教育是全民族的大事,而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也必须开设汉语教学,开展汉语作文教学。
学习汉语,环境很重要,这我们大家都知道,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如何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如何提高汉语文教学质量?是摆在少数民族学校汉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难题。
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山区,大部分学生都是寄宿制,每天都和老师们相处在一起,可有很多教师根本不利用这些课堂以外的宝贵时间,和学生利用普通话进行长期的沟通,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背书等。
很多汉语文教师不能很好的抓住时机,给学生从生活点滴上进行普通话交流。
要知道小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是成人的数十倍。
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师都是民族教师,带有严重的方言,说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如此一来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正确的掌握汉语文的发音,给汉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弊端,也给汉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太多的困难。
二、汉语写作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汉语教学中,学习者输出表达能力“说”和“写”的能力往往很不平衡,有些学习者能“说”的话却“写”不出来,有的学习者“说”的虽能写出,但“写”的不如“说”的好,或口头表达上能“出口成章”,但书面表达上却错误连篇。
由于汉语写作能力有限,学习者欲“写”不能。
设置汉语教学写作课程,通过对学习者进行专项训练,就能逐渐使学习者解决会说不会写,说得好写得差等问题,使学习者获得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用汉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实践表明,汉语教学中,学习者在运用汉语尚未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前用汉语表达时,思维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要借助母语,母语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表达;而纠正由于母语负迁移干扰造成学习者汉语表达的偏误,通过写作专项训练熟悉汉语思维方式并养成汉语思维习惯,效果最佳。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在中国,少数民族在学好本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汉语文,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由中国的民族分布、民族关系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决定的,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0多年来,少数民族的汉语文教学已取得了不少经验。
为了得到更好地成果,我在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相结合提出以下几点。
一、改变观念,调动积极性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致不是很高,成绩也不很令人满意。
究其原因,一是少数民族学生大多生活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感受不到外面大世界、大时代气息;二是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民族之间的差异,诸如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自我意识和共同心理状态,存在着一种潜在的排他性;三是民族母语习惯对他们学习汉语文的干扰造成的困难,也打击了他们学习汉语文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调动他们学习汉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要帮助他们改变观念,培养大世界、大时代、大融合的意识,让他们明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民族要自求发展,走向现代化,就必须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去参与竞争。
而民族之间的横向联系必须以一种互相能接受和理解的语言作为交流工具。
我们只有学好汉语文,才能适应即将来到的民族大融合时代。
二、重视改善教学方法汉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汉语教学摆在少数民族教育的突出位置,抓好抓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基础。
切实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为此,要采用专题教学、观摩课的形式,把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教师不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而且还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设计好教和学的过程,打破“课本搬家”的教学方式,对症下药。
浅谈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课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课教学摘要: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是入校后才接触到汉语,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事物。
本文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水平现状,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如何开展汉语课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汉语教学重要性提高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性1.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
汉语教学的目标就是从学前教育开始培育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爱好,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并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能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促进汉语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使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2.成为合格的“民汉兼通”人才。
对于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少数民族同学肩负着建设家乡的重任,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先学好汉语课程,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理解并学好其它课程,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民汉兼通”,将来成为建设家乡的有用之才。
二、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1.在“听、说、读、写”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1)创造听的语言环境。
双语班的低年级学生多数是从小学开始接触汉语的,三年级是他们正式进入汉语学习的开始,由于没有良好的汉语环境,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不容易理解其含义,一句很长或者不常听到的句子甚至会听不懂。
这就要求在学校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多和学生说话、交流,这种方式要从课上延伸到课下,能让少数民族学生听懂教师在说什么,从而有效提高汉语课的教学效果。
(2)要大胆说汉语。
口语交际教学是汉语教学开端和初级汉语教学的中心。
口语交际要培养学生的听话和说话能力。
当学生听懂教师在说什么之后,他才会大胆地与教师或者同学开始交流,尽管他们表达的不清楚,或者会说的词语有限,那都没关系,因为只要说了,就是他听懂了,少数民族学生是非常渴望与教师有更多交流的,尤其是在课下,他会告诉你他生活中的琐事。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少数民族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对策研究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少数民族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对策研究人教版新课标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对于绝大多数刚入学的傣族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无疑是一件较为吃力的事。
加之几乎所有傣族乡镇的小学无法实现汉字书法教育真正走进课堂的实际。
因此,本课题组成员将探索适宜于本地区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路子。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根据2019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2019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系列纲领性文件的要求,汉字书法教育迫在眉睫。
其中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这明确强调了识字写字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因此,在深刻领悟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同时,结合傣族地区学校的实际,汉字书法教学在小学阶段可分为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三个层次。
1.一至二年级教学要求一至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从硬笔书法学习中的执笔、坐姿、书写态度方面严格要求学生。
其次让学生认识汉字楷书中的基本笔画,弄清笔顺,掌握运笔方法,逐步达到领悟铅笔字书写的特点。
最终能借助习字格书写完整的字形,力求做到书写规范、字形端正、书面整洁的效果。
2.三至四年级教学要求三至四年级是学生运用铅笔向钢笔过渡,硬笔与软笔兼学的重要时期。
在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毛笔进行书写。
从执笔要领、书写姿势、文房四宝、楷书临摹方法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加强学生学习毛笔书法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除基础性的书写知识讲授外,还应选取历代著名书法家从小学书的经典故事、励志名篇,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勉励和激发学生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3.五至六年级教学要求五至六年级是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识字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逐渐增强,同时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就字形结构和章法给学生做强化训练,并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是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教好语文学科实在必要。
由于民族地区习惯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化,造成学生汉语基础普遍较差。
因此,语文教学在民族地区是一项难点,犹如攀登,使众多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倍感艰辛。
为改变现状,本人根据自己的调查和多年在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对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民族地区小学生教学困的现状1、师资水平不高。
在调查的学校中,师资水平低下的现状表现得相当突出。
表面上看,这些教师都具有合格学历,而实际情况是多数为“民转公”教师,然后通过“函授”等方式取得的学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是并不符合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如上课不用普通话、知识积累欠缺等。
而教学主要通过的是经验完成,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
2、教学资源缺乏。
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
学生学习除了教材外,很少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
3、教学观念滞后。
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是不争的事实。
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因此,面对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上述问题,应该引起广大农村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
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应采取的策略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
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这部分师资力量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可以加大对语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力度,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
2、将民族语言特色以及文化特色展现在教学形式上。
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摘要: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着眼于教给方法,培养拼音能力,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汉语拼音;注意问题中图分类号:g62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047-01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基础的地位。
本人通过几年的汉语拼音教学,深有体会,我认为在教学汉语拼音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抓重点,突破难点,教给方法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是教学字母和拼音方法。
难点是教学声母和鼻韵母的发音及三拼连读音节的方法。
教学时要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拼音方法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声母和韵母相拼的音节,要让学生掌握“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音要领。
声、介、韵相拼的音节,要让学生掌握“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的口诀。
“快速连读”是关键。
例如三拼音节中遇上介母i和韵母an连读时,an要发生音变,a要读得近似ê的音。
遇上介母ü和韵母an连读时,a的舌位略向后移并抬高一点。
拼音方法的教学,教师应着眼于教给方法,多示范,多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规律,形成能力。
二、方言地区的汉语拼音教学,要根据方言语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方言地区的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在声、韵、调方面有或多或少的差别,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有一些困难。
教师要注意这些差别和学习的困难,根据学生语音特点和教学实际,明确自己方言区拼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辨音、正音的工作,帮助学生准确而迅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
三、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掌握发音,拼读要领,记忆字母拼音教材配有多幅插图教字母的图,大部分是直接表音或表形的,教师可以结合图来教字母。
例如教b,图上画的是小女孩听广播,可以根据图意教b 的呼读音;同时从图上也可以让学生记住b的字形。
论文:从汉语课程标准中看预科汉语课程改革
论文:从汉语课程标准中看预科汉语课程改革论文:从汉语课程标准中看预科汉语课程改革摘要:预科汉语课程是民族教学的“奠基”课程,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汉语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应用汉语,从而产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爱好,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成为民汉兼通的适应社会进步的少数民族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字:预科汉语课程改革;多元文化认同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新的汉语课程标准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养汉语基本素养为出发点,从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即通过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掌握基本的规范汉字、汉语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必要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并适应社会进步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在实践中学习、应用汉语是预科汉语教学的主旨。
以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为出发点,预科汉语课程改革应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方法。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提倡和组织合作学习。
为调动学生参与探讨和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备课内容、课堂设计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来讲解、举例,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几组,先在组内进行轮流造句、归纳段意、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等环节的练习,然后每组指派代表在全班发言,由教师与其他同学共同改正。
在这种课堂里,学生已不再是单纯的听众,而是与教师展开直接对话的主体,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这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并有一定的空间去探究体验知识,培养了使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学习精神,让学生重新拾回信心,从而达到学之有法、学之有效、学之有趣的教学效果。
浅谈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教学摘要:信息技术辅助汉语教学,能够促进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与运用至关重要。
而作为汉语课程,一门语言课程,更应在其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与学校汉语教学工作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我所教的孩子们是我从初一开始带的班级,起先汉语口头表达能力有限,词汇量也有限,通过默写背诵好词好句,通过对同学们的口语交际练习,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
对于我所在的区域来说,哈萨克族人口比较多,语言环境也是一个影响孩子们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的一个大因素。
一、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远程教学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汉语教学在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教育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具有营造良好教学情境,感染和吸引学生的优势,还可以从视、听、说、想等方面训练学生。
而且在日常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过程中实施现代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在我校能掌握信息技术的老师并不多,所以我认为首先需要培养出一批掌握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骨干教师,然后,采用以老带新、以点带面的办法,使其他教师掌握这些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在目前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学习多媒体技术,学会制作灵活适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无论是从便于课堂教学还是从便于学生自学而言都非常重要。
通过去年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国培计划,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学习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从最简单的Word、PPT等的制作开始,不断提高了自身使用计算机、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还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广泛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制作实用的教学课件、下载教学资源,丰富自身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二、在中学的汉语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注意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但多数是要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处于回答老师提问的被动境地,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高中新课改中汉语教学论文
高中新课改中汉语教学探索摘要: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体现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通过培训,我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课改要求尊重高中生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体现了选择性和多样性,评价体系也逐步走向多元化。
在这个大背景下,具有地方特色的汉语教学该如何开展,同样值得每一位从事汉语相关教学和教研人员的深思和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汉语教学探索身为一名民族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可以说对于教材有过多种尝试:从《语文》课本到《汉语文》课本再到《汉语》课本,不断变换着教学的方式方法,但根本目标还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识、远大的志向、忧国忧民的精神等等。
在此我想不论语文、汉语文还是汉语的新课程改革何去何从,对于我们少数民族汉语教师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一、高中汉语教法的差异及运用学习母语是社会的需要,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只要身处在这种语言环境中,不能很好地使用这种语言,不能有效地利用这种语言,就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极大的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对来说,学习第二种语言就要单纯得多。
有时是对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感兴趣,希望对这种文化有所了解或加以研究;有时是社会的需要,社会要求你和操这种语言的人打交道;有时为了观光旅游,需要听懂或能说一些与旅游观光有关的交际用语;有时则只是对这种语言有兴趣。
但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民族间的融合来说,学习第二语言是将此作为更多知识储备的桥梁和纽带,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母语教学的教学对象大部分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他所学习的语言环境当中,从小耳濡目染,到了正规的学习阶段,他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听和说的基本能力。
也就是说,他在接受正规的语言训练之前,已经靠自然习得学会了相当多的东西。
第二语言的教学对象则不同,他们大多数身处所学语言以外的其他语言环境中,不能靠自然习得,而必须通过相应的语言学习来获得。
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5篇
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5篇第一篇: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已经开始有了新的内涵。
在自主学习的要求下,教育者需要对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进而建立高效、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
文章针对自主学习要求下的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自主学习;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学校主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来开展教学工作。
一、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自觉对知识进行获取、收集和整理,这是一个学生进行自我提高和丰富的过程。
学生能够通过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规划,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之后主动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通过对所学科目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追求,能够逐渐养成自主、自觉的习惯,进而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少数民族传统汉语教学课堂上的弊端1.过度强调教师的中心位置在传统的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角。
同时,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对汉语没有过多的运用,使得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将其看成是一门外语来学习,这就更加深了汉语学习的难度。
同时,汉语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在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时也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2.没有进行相应的语言实践传统的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并没有将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教学。
教师过多重视课堂学习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同时,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汉语较少,这就使得他们只是在课堂上学习一些汉语的相关理论,而并没有运用到日常的语言交际过程中。
学科教育论文 浅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普通话教学
学科教育论文浅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普通话教学1.前言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源于新疆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
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话教学起点低,难度大,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全面展开的今天,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教学的研究尤为重要。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对象,研究教学测试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教学水平,适应推普新形式。
本文试对少数民族学生语言状况、学习困难、普通话教学三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2.结果与分析教育部在《全国民族教育发展与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在教学中,正确贯彻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因地制宜地搞好双语教学……凡使用民族语言授课的学校要搞好双语教学,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教师要大力宣传党的语言文字政策,教育引导,使少数民族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掌握族际共同语的愿望,为普通话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干扰,不只是来源于语言本身,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态度直接影响到普通话教学效果。
学习态度与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
态度端正,动机强烈被视为外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所在。
因此,教师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语言国情教育和民族学生使命感教育。
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话教学是学校推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是同学校推普大环境建设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应当运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营造“以讲普通话为荣”的言语环境,各级领导和教师必须对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方言地区、民族地区的高校普通话教学不应陷入应付检查、对付测试的实用主义泥淖。
我们应该有一个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
我们的制度不应只是针对学生普通话培训、测试等方面管理的制度,而应包括对各级领导和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教育、普通话培训、测试及推普业绩考核的制度,形成一个科学的、有章可循的管理约束机制。
严格的全方位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将促进良好的言语环境的形成,促进普通话的普及,提高普通话教学的质量。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中,如果将“爱”投诸学生,使师生间的情感火花碰撞起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照亮其稚嫩的心扉,则可以改变民族学生后天的不足,产生直接的期望效应。
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后对全国一统的汉语文教材,觉得不易适应。
民族学生在家庭及其周围环境中使用的语言,从词汇到语法,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模式,且运用自如,可一旦进入操用汉语言教学的学校,学生不得不改变原有的习惯,学习和使用新的语言及文字。
面对一个汉语文信息,少数民族学生领会时要经过许多“加工处理”。
这是一个艰难的“再制作”。
学生在无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每天要接受许多汉语文新信息,首先只能囫囵吞枣地接收,然后慢慢咀嚼,最后才从比较中悟出一点含义来。
从词汇角度看,由于语言本身的差异,汉语中的许多语言,诸如“虔诚”、“尴尬”、“潦倒”、“把握青春的旋律”等,很难找到它与民族语言的对应点,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从语法角度说,民族学生习惯于“先入为主”的本民族语言的规律,常囿于把“我家门前有一朵红色凤仙花”说成“前门家我有朵花凤仙红色一”这样一种定势,因此写起文章来语法不通,逻辑混乱,颠山倒四。
对于那些更为抽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当且仅当某数能被2除尽,它才是偶数”等哲学和数理逻辑语言,民族学生的理解速度明显不如汉族学生。
于是不少教师抱怨民族学生“笨拙”,错误认为他们“天资不良”、“智力低下”。
这样的教师不仅对提高民族地区语文教学质量兴趣不大,更严重的是对民族学生缺乏必要的同情和理解,这不能不说是民族教育中的大憾事。
“罗森塔尔效应”普遍适用于一般儿童学习心理,尤其适用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心理。
因为少数民族学生更渴望爱的教育。
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很差。
如何教好他们呢?我坚信“是铁必会炼成钢”的哲理。
新生入学第一周,自己便主动去接近他们,亲临宿舍、食堂去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听取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意见和建议,从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最为反感的是,过去的语文教师对说不好汉语的学生厌恶的多,耐心矫正的少,挑剔毛病的多,肯定鼓励的少。
浅论新疆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
浅论新疆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语已成为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交流情感,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更是尤为重要,当前,教师对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对于促进民族融合和加强文化交流的作用不可小觑。
因此,教师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交际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2-193-01前言:汉语是新疆学生的第二语言,绝大部分新疆学生汉语能力基础与汉族学生相差很大。
相对贫乏的汉语词汇、汉文化知识,加上阅读习惯和方法的欠缺,直接阻碍着他们的阅读效率和能力的提高。
语言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语用能力为根本,采用交际主义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为了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在汉语文教学中结合新疆学生特点作了一些努力。
一、注重语言积累,培养读书习惯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缺少词和句的掌握,平时又缺少语言环境的熏陶,他们往往能用一个词说一句话,却不知道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因此,在汉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基础教学。
注重积累,除了重要词语力求让学生掌握外,教师还要做适当的补充和延伸,积累以下内容:1、积累词汇。
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词汇,使学生的词汇量不断增加。
备齐《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小词典》和《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让学生对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短语时及时查阅,不仅要弄清它的意义,还要掌握它的同义词、反义词,区别它们的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
在积累中丰富词汇,增强汉语的阅读理解能力。
2、积累语段。
教师应经常选取写人、写景的语段抄录给学生,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多记诵一些古代优美的诗词和现代优美的文章。
如果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学习汉语文也就不会困难了,这叫功到自然成。
3、积累汉语文的文化知识。
汉文化博大精深,而新疆学生大部分来自闭塞的山区,对此了解很少。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藏族学校汉语文教学
少数 民族 学 校语 文 教学 工 作是 我 国学 校语 言 工作 中的 薄弱环 节 , 无 论是 从教 师 的数量 、 教 学质 量 、 学校 的硬 件 , 还 是 教 学 的 内容安 排 中均 存在 着 一些 缺 陷 。特 别是 在新 课 程 倡 导 的情况 下 , 要 加强我 国民族 学校语 文 工作 的研 究 , 如何 才 能 改变这 些落 后现 状 、 达 到新课 程 的标准 , 对 于提 高我 国 学校 语 文工 作 的整 体水 平 有着 十 分重 要 的作 用 。对 藏族 学
校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课及参与态度、 藏族学生对汉语言课
的认 识状 况 、 学生 对汉 语言课 外 阅读 、 写 作等 活动 的兴趣 以 及 对 新课程 的 了解和 对 比作 过一 系列 的调查 , 现 将 各项 比较
如下 :
1 . 学生 对汉 语言 课及 课外 延伸 活动 的调 查 :于全 州不 同县 及牧 区 , 其 中藏族 学生
N 磊  ̄ 壳 J [ I 一 j 2 8 7 M
马 玉萍
@ 镬 戚 @
浅 谈 新 课 标 理 念 下 的 藏 族 学 校 汉 语 文 教 学
甘南藏族 自治州第二 中学, 甘肃 甘南
摘 要
7 4 7 0 0 0
分析新课程指导下的藏族学生对汉语文认识和认知程度 , 找到适合本地风情 的有效对策 , 使中 藏族 学校 汉语文教 学
占8 0 %左右) 作过调查, 对于汉语言 ( 包括民族文化) 喜欢的
人占 7 0 %以上 ;对于 阅读 及 写作 活动 喜欢 的人 占 3 0 %— — 4 0 %左右 ; 了解 新课 程 的只 占到 2 0 %左 右 。藏 族学 生所 了解 的这 些与 他们 的 民族性 和居 住 的环境 有着 直接 的关 系 。 2 . 藏族 学生 对汉 语言课 内容 的认 识程 度参 差不齐 , 经调 查: 对 于有些汉 语言课 的 内容 , 比如 诗歌意 境赏析 、 阅读理解 、 作文 技巧 , 难 以理解 和完 成 的大约 占 7 0 %左右 , 甚 至不 知道 这些 教 学名词 的有 3 0 %左 右 。 其 中基本 字词 学 习 , 因受 本 民 族语 言和 积 累少 的原 因 , 都 成 了老 大难 。更令 人不 可思 议 的 是, 有 的学生 除 了认识 几个 字外 , 一 篇完 整 的课文 都读 不下 来, 一 些简 单 的汉 字 笔画 都完 全不 知道 。 3 . 藏 族 学 生对汉 语 的兴趣 与汉族 学 生相 比有着 明显 的 不 同, 他 们 的兴趣 带有 明显 的 民族特 点和 地域 特征 , 他 们对 语文 活动 故事 会 、 词语 接龙 、 参观 、 课本 剧表 演等 , 对猜 谜 、 朗 诵、 俗 语积 累 、 上街 找商 铺错 别字 等活 动 比较有 兴趣 。 从 以上 的分析 的结 果来分 析 , 我 国的学 校汉语 教学 大纲 项 目, 对于 藏地 区藏 族学 生 的汉语 言教 学还 不够全 面 。如何 培养 少数 民族 学 生对汉 文化 的兴 趣 ,并进 而开 始学 习掌握 , 提 高藏族 学 生的 综合素 质 , 适应 新 时期 高速发 展 的社会 , 是 从事 藏 地 区教 学 工作 的 同仁任 重 道 远 的责任 。现根 据 本人 工作 体 验 , 从 中找 出如下 几 点供参 考 的对策 :
关于少数民族语文的教学论文
关于少数民族语文的教学论文通过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相处和语文教学实践,我就少数民族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囿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等原因,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听力、会话及写作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抓住早读,让学生在早读时间通过听课文朗诵来提高听力、纠正读音;通过组织情景对话来提高表达能力、练习口语;通过诵读课文和高中生优秀来提高写作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一是科学制定早读方案。
高中学生课程任务重,早读时间弥足珍贵。
只有合理制定早读方案,有的放矢,才能确保早读质量。
二是老师跟班抓好辅导。
高中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只有老师跟班抓辅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觉,确保早读实效。
三是紧盯重难点逐步攻关。
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学生入学成绩在地区处于中上水平,但与内地学生相比,能力素质很难到达陕西省高考要求。
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讲,理解领悟能力是制约成绩提升的关键因素,题干理解不透、不准,各科成绩都受影响。
提高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要抓住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一是讲授阅读理解方法。
教会学生区分各类文体,学会在记叙文、议、说明文等不同文体中提炼总结中心句,掌握领会文本大意的方法。
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强化在各科考试中的审题能力。
二是组织文本阅读练习。
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自发学习,自主讨论,自觉利用教辅资料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对自己得出的答案进展概括、提炼、加工。
三是互动交流提升能力。
老师要以一个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充分互动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在相互之间的启发与被启发中掌握技巧,最后老师再作以总结归纳,从思维方式和详细问题分析方法上给予指点,最后到达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境界。
高中教学课程多,新知识新内容多,加之教学节奏快,学生学习中往往出现“漏斗”现象,学过的东西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甚至“现学现忘”。
因此,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制定专门的复习方案,帮助学生消化积累,进而到达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基于少数民族的高校汉语言教学浅议
基于少数民族的高校汉语言教学浅议【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少数民族的高校汉语言教学,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两方面入手。
在分别从汉语言教学现状、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教学、教学方法探讨以及教学资源建设五个方面展开讨论。
在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评价,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特点和需求,为未来的高校汉语言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校、汉语言教学、教学现状、学生特点、文化融入、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总结评价、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中国,汉语是主要的官方语言,但是少数民族的地区却存在着多样的民族语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采取有效的汉语教学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根据民族教育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言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语言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文化背景差异大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限制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社会发展。
深入研究基于少数民族的高校汉语言教学,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探讨和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当前基于少数民族的高校汉语言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拟从汉语言教学现状、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教学、教学方法探讨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展开探讨,力求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少数民族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传统久远而丰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汉语言教学逐渐成为其学习的重要内容。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背景和文化传统与汉语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高校汉语言教学对他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少数民族的高校汉语言教学浅议
基于少数民族的高校汉语言教学浅议在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的民族语言是他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汉语则是他们进入大城市、融入现代社会的关键。
为了让这些少数民族同胞中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许多高校开展了汉语言教学,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他们融入大城市、进入社会、了解国家发展的必要手段。
很多人认为少数民族学汉语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实际上,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汉语拼音和少数民族语言的音素有很大的区别,词汇也有很大的差距。
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风俗、生活方式等都与汉族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都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汉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本身的教学,还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汉族文化,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差异。
所以,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应该与文化教育相结合。
教育者要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语言和文化,同时让学生了解汉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等。
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仅仅是掌握汉语,更能真正理解汉语所代表的文化。
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教育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因为他们对汉语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都有所差别。
教育者要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特点,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汉语。
例如,有些少数民族因为其特殊语言背景,对汉语的语音和语法不太熟悉,需要教育者耐心解释和细心指导。
同时,教育者还要重视语音的纠正和语法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高级汉语表达技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教育者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网络、电子字典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更生动、更具体地掌握汉语知识和汉族文化,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重视。
教育者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和文化,同时注重语言本身的教学,注重语音、语法等方面的纠正和训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少数民族汉语教学100
浅谈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随着双语教育理论研究的完善、认识的深化,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在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也在探索中。
我区各高中陆续设置了汉语课程,但新疆各高中的汉语教学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之处。
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专业术语接触得不多,汉语知识贫乏,入高中学习后听不懂专业课、不会记笔记、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师生交流困难,无法适应专业教学的要求。
因此对汉语授课,相当一部分民族学生会有一种焦虑感、不适应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教育质量。
近几年,随着新疆各中小学汉语教学力度的加大,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有了提高,从高中生的汉语水平摸底成绩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入高中时即具备了HSK3级以上的水平。
高中汉语教学除了坚持分级教学的原则外,还应该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教学。
首先应依照学生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其次是对汉语水平已达到入高中学习最低标准的这些学生,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入高中学习专业课必备的专业术语和知识的教学上,要突出听、说教学。
同时对汉语水平尚未达到入高中学习标准的学生,从最基本的汉语知识入手,开设《精读》、《听说》、《阅读》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他们本应在中小学阶段掌握但实际上并没有掌握的汉语知识。
这是入高中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可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个学期,采用滚动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效果。
在此基础上,到了中后期阶段(汉语水平逐渐达到入高中学习最低标准),针对培养目标的不同,辅之以汉语课程。
二者并不矛盾和排斥,并非非此即彼,应当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梯次配备的合理衔接。
一、关于汉语教材明确了汉语入高中教育的教学任务,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尤为重要。
我认为,存在问题较多的是基于少数民族学生入高中学习所急需的知识,重点强化专业术语、词汇和基础知识的教学需要。
1.关于教材方面的问题,缺陷比较明显。
(1)该教材的编写缺乏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专家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首先声明我在这里所说的汉语并不是针对外国人开设的对外汉语,而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以蒙语为母语的学生而开设的汉语课程。
所以,对他们来说汉语是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
虽然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有学习汉语的良好愿望;但绝大多数生活在边远农牧区的学生自幼在生活环境中习得母语,使用母语,上学后才开始学习汉语。
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生活、语言环境及教学条件等原因,离开汉语课堂后,几乎没有使用汉语,致使汉语基础薄弱,学习程度参差不齐。
仅从我国高校民族学生的整体汉语水平来看,并不令人乐观。
一些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汉语基础薄弱,影响专业学习、深造的问题较为突出。
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具体的教学,还是考试都笼罩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全国普通语文教学的阴影之中,总是把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和一般语文教学混为一谈。
所以,很多时候是按照把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路子走的,并没有从第二语言教学这一根本点出发,真正体现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特点。
例如,许多教师在少数民族高年级学生是否需要学习文言文这一问题上见仁见智。
在母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对学生汉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十分有意义,但是,由于文言文的时代性特点,如果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对现代汉语还掌握得不够好的情况下,就对学生
进行文言文教学,肯定是不合适的。
那么,少数民族学生是否需要学习文言文,如果要学,什么时候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这些问题也只有经过研究,才能明确,而不能凭借某一方面的原因而作出臆断。
而现实中,不少教师以为给少数民族学生教授汉语轻松容易。
事实却恰恰相反。
要搞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和较强的汉语研究能力,还必须在熟悉汉文化的同时,对教学对象的母语和文化有相当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预测和把握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有的放矢地讲解练习,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只有这样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语言对比教学,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可见,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非但不简单,而且难度大,要求特殊。
教师要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的要求,首先必须学习新知识,转变旧观念。
观念在汉语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006年出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中,“汉语文”这一称谓已经不复存在,而以“汉语”代之。
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上的转变,它意味着汉语教学中必须树立课程意识,进行汉语课程改革,才能使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走向规范化与科学化之路,最终走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之路。
那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教学内容要体现汉语教学的实用性
这里所说的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选材、字词的讲解、课文内容
的分析。
首先,课文选材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反映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社会的最新发展。
过去的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大纲,对内容方面都有一些限定,规定了一些必选的篇目。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这在制订当初是有一定理由的,但一直延续到现在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那么,选材有什么条件呢?母语的语文教学大纲一直提倡要“文质兼美”,即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
不用说,这一点同样也适合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只不过具体约束略有不同。
以“语言文字好”为例,母语教学可能更强调“美”,往美文方面靠得多一些;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则更应该强调“朴”,注重语言的规范,养成学习者正确的表达习惯。
当然,除了文质兼美以外,内容的选择要应该更多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多地反映社会的发展。
其次,字词的安排要适度、适量,能够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常常见有的教材,很难的字、词都要求学了,而字表、词表中却连一些最基本的字、词都见不到。
这是因为安排教学时有些想当然,以为学生应该知道而忽略了这些最基本的东西。
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教材,一篇课文中连篇累牍的生字生词,让学生防不胜防,学不胜学,渐渐地使学习者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为了避免这些不足,字、词的统计、检索一定要谨慎、细心、准确、严格,不能想当然;字量、词量的安排要适度、适量,不能过多、过难,让学生接受不了,也不能过少,过简单,学生吃不饱或完不成教学规定。
像这样
一些看似简单实则容易忽视的问题,是我们安排教学中特别应该注意到的。
最后,传统的课文内容的讲解包括:分析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意思,等等。
这是把汉语教学过程程式化,千篇一律,这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教育要有创新、要个性化等也是不相符合的。
必须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
二、听、说、读、写、译五项并重。
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由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教学对象要通过正规的学习来掌握汉语,而不是靠自然习得,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学习者做到的:一就是给他拐棍,让他能够通过这个拐棍尽快学到相应的知识,如汉语拼音,一定量的字、词;二就是让他能够尽快张开嘴巴,能够尽快学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语言,让他学了有成就感。
基于此,我们就应从听说出发,先听说,后读写,听说的同时兼顾读写,读写的同时也不放弃听说。
比如我们可以考虑,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起始阶段,在教给学生汉语拼音和对汉字有了一定的形象认识以后,很快就要进入听话和说话阶段,听话和说话可以通过一定的会话课文来完成。
会话课文基本采取自编形式,配备相应的语言功能和语言场景。
随着孩子年龄长大,随着汉语知识和相关知识储备量的增加,在会话课文的基础上,要慢慢增加阅读课文,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
大概到小学高年级,阅读课文所占的比重就会一点点超过会话课文。
到了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应该过渡到大量的阅读和一定程度的写作这个要求上来。
只有这些
方面互相配合,才能使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2002
[2]郑婕.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和汉语教材的编写.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