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甘肃省旅游总体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随着热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甘肃丝绸之路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和为人向往的旅游热线,而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在新世纪亦倍受各方重视,旅游业对经济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甘肃省为例,从一个旅游专业学生的角度对甘肃旅游总体发展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论述了甘肃旅游业发展的设计方案,并构建了一个包括理念基础、形象设计、项目开发、资源评价等在内的甘肃旅游总体发展规划。

本文内容共分四大系统,十五章,并配以了一些简单的图件,但鉴于学生资料、专业知识、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加之时间仓促,本规划方案疏漏、不足之处,还请专家老师给予指正。

甘肃省旅游总体发展规划

第一编基础系统

第一章甘肃省旅游发展背景与基础条件分析

一、甘肃省旅游发展区域背景

1.历史沿革

甘肃建省约有700 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在古时为雍、梁二州地,春秋时属秦和西戎,秦置陇西部,西部属月氐,汉为凉州,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元代建立大一统帝国后,创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甘肃省的行政区划。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2.行政区划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之西,古代曾有陇西郡和陇右道的设置,故又称陇。现全省设六市(兰州、天水、嘉峪关、白银、金昌、武威)、六地区(酒泉、张掖、定西、陇南、平凉、庆阳)和两个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总计:12地级市2自治州17市辖区4县级市58县7自治县

3.地理位置

甘肃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东经92度13分-108度46分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省会兰州。

4.人类活动

古代的甘肃是华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历史非常久远,早在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活动地区显著扩大,周秦的先祖也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为研究史前史,特别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字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二、甘肃省旅游环境要素

(一)景观基础

1.生物状况

甘肃省有脊椎动物864种、植物4041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脊椎动物108种,

植物3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脊椎动物82种,植物62种。在种类繁多的植物资源中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野生药材1270种,特别是甘草、当归、大黄、红(黄)芪等20多种大宗药材,是甘肃省药材行业了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森林资源,现有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92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天水、陇南、甘南三地。草地植物共计154科、691属、2054种。

2.气候要素

甘肃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可划分为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等气候类型。除高山阴湿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具有气候干燥,气温年、日差较大,大陆性气候显著,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水热条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等气候特征,气候的地域差别大。

3.地貌结构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山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北山山地。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主要山脉有祁连山、陇山(即六盘山、岷山、阿尔金山、马鬃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等)。

(二)开发条件

1.社会经济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5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40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758.18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519.35亿元,增长11.0%,其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65.26亿元,增长2.0%,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58.92亿元,增长9.1%,房地产业增加值38.04亿元,增长9.5%。全省人均生产总值5970元。

2.历史文化

全省共有44个民族,约2345万人口,人口较多的民族有汉、回、满、藏、蒙古、撒拉、保安、东乡、裕固、哈萨克等。甘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就有1000多处,其中,8120-49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有中国最原始的彩陶、文字符号及地下大型建筑,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甘肃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相传黄帝生于上邦(天水)轩辕谷,并十九年令行天下;炎帝生于岐水,在渭河上游“始制,教民务农”;周人和秦人的祖先发端于甘肃,并创造了中国原始的农牧业文明。甘肃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成为古代民族战争的主战场,多民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甘肃众多的民族和独特的陇原文化。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后,甘肃又成为古代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的桥梁。古代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蜿蜒1600余公里,记载着中外友好往来,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朽历史。

3.基础设施

从2002年至2004年9月间,我省共投资建设旅游项目454个,其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6个,占总数的51.98%;旅游资源开发项目145个,占总数的31.94%;旅游商品(纪

念品、工艺品)开发项目73个,占总数的16.08%。以上454个项目总投资规模41.36亿元。我省星级以上旅游宾馆、饭店增加到156个,其中5星级1个,4星级11个,3星级48个。全省旅行社发展到242家,其中国际社27家,国内社215家。导游队伍发展到2700人,景区讲解员队伍发展到3048人。

并预计今后五年内每年将投入五千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此盘活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4.交通条件

省会城市兰州在中国西北处于连接陕西、青海、宁夏、新疆4省区的中心位置,并且地处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是西北最大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网络中心,四条铁路干线和六条同道在这里交汇,在西部大开发中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甘肃省先公路通车里程达3.5万多公里,覆盖全省99%的城镇;铁路运营里程愈4,000公里,覆盖甘、青、宁三省(区);航空方面现在有兰州中川、嘉峪关、敦煌、庆阳四个民用机场;水运方面甘肃省现有等级航道1,305公里,并拥有11个水上码头。

三、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一)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旅游业以敦煌为依托发展,在经过不少的挫折后,终于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国内旅游势头强劲的阶段。以2004年为例,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为973.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3%,全省旅游业总收入为55.2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4%,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为23.67万人次,增长133%,旅游外汇收入4378万美元,增长107%,达到和超过了年初确定的计划目标。

甘肃旅游业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已成为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目前,甘肃旅游业发展状况正常,旅游总收入在GDP中所占比例正不断增加。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甘肃旅游业发展滞后,处在第三集团的末尾位置,基本处于初级旅游发展阶段。

(二)问题诊断

1.甘肃旅游开发总体水平低、产品档次低、接待能力差、没有市场知名度,很多需要进一步开发的优秀资源长期停留在原始状态,不具备旅游接待能力,不能更好地发挥效益。

2.资源整合难度大,规划滞后,产品单一,活动内容单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素配套不够完善,且旅游景点开发及其配套服务没有明显特色。

3.旅游人才匮乏,服务创新不够,旅游市场旅游管理滞后混乱。

4.旅游资本积累渠道单一,投入不足,观念保守,在招商引资、股份吸引、合作开发景点等方面缺乏高招、实招和胆略,旅游投入的市场机制至今尚未真正形成。

5.现有旅游企业规模小,制度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比较优势

传统的以敦煌旅游为主的发展基点,与甘肃多文化系列旅游资源结合发展,出现了强盛的态势,树立甘肃旅游业的主题形象,优良级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利于甘肃旅游开发实现多元化。国内国际潜在的客源市场庞大,基本客源市场多元,崭新的旅游战略意识逐步形成,基本设施的不断改善,这都为甘肃旅游业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