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复习讲义(精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9个)——第四、五课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或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基本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另: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的,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基本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三)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基本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附——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体现: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特点)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体现: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或载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六)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七)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基本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八)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九)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第(八)条的方法论要求(3点)。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个)——第六课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
基本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的唯一标准、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基本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真理超出了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四)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基本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