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改善课堂沉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改善课堂沉默课堂沉默的定义

根据Troike对交际行为的划分,课堂沉默可以被定义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无声的或者非语言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的交际行为。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它的交际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产生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两种形态的交际链。课堂沉默可以视为在课堂发出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语言交流行为。从广义上来讲,它指课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沉默的现象。而从狭义上来讲,它指的是单一的教师提问学生无应答,或者教师发出指令,学生讨论时出现沉默的现象。本文将从狭义层面就课堂沉默现象进行探讨。

二、课堂沉默现象的描述与分析

笔者将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关于课堂沉默的教学案例和教师设置任务所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

1.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没有为学生搭建有效的语言支架而引发的课堂沉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常常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自主构建知识,但在活动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任何铺垫,或未能有效搭建语言支架,因此导致了课堂沉默现象。

【案例】

某教师在教学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第一单元Reading之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并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开始,然后自己以作文的形式写下来。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时间长达5分钟。这位教师也不断地到学生当中去指导,但是学生还是讨论不起来,整个过程相当尴尬。

【问题分析】

很显然,由于该教师没有及时地帮学生整理并且加工所学知识,新授课的内容还未能被学生

内化并形成新的语言能力,学生就很难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进行有效表达,再加上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本来就不敢大胆发言,因此就形成了课堂沉默现象。该教师的出发点是对的,他在梳理完文章后想通过复述的方法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但是,很明显学生对此类练习还不是很理解或者不是很熟练,而面对教师给的难度这么大的任务,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会,太难了”,使得刚开始就失去了勇气。而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搭建合理的支架,而且支架不能太密,否则会导致活动肤浅;支架也不能太疏甚至缺失,否则会因为难度太大而产生大面积、长时间的沉默现象。

【改进示例】

方法一:教师可以在梳理文本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在文中圈出或者总结重点词汇,在梳理完全文之后,利用多媒体呈现语篇,此时可以将重点词汇或者信息让学生以填空的方式完成,之后再让学生根据提示来完成语篇复述。这样学生有了信息指引,就有了方向,而重点词汇和用法的展示又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讨论才能进行下去。方法二:教师可以利用任务型阅读的方式,把以文章为基础的任务型阅读框架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创建有关课文内容的全景图,建立系统和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进而对课文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和组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因教学目标不清楚或教学指令不明确而引发的沉默现象

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没有目标意识,没有目标统领,那么其教学活动必然会导致以下两个结果:一是由于活动目标的缺失、课堂活动的盲目和课堂行为的随意,导致学生在接到任务时不明白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角色、应完成的任务、应达到的活动要求以及活动后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教师活动指令不明确。教师若是在活动之前不能对活动的具体内容发出清楚且明确的指令,那么就不能对活动后的结果做出相应的预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向学生传达明确的教学指令,防止因指令不明而引发的沉默现象出现。

【案例】

某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播放《动物总动员》的视频片段,学生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视频,但三分钟之后该教师关闭了视频,PPT上一片空白。在此情况下,该教师向学生提问“What does the movie tell us?”,学生没有任何反应,该教师继续说道“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movie?”,学生继续沉默。之后,该教师在下一张PPT上布置了这样一个教学任务:Please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bout the movie. Then tell us what you have learnt from it! 学生这时想要开始讨论,但却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问题分析】

从以上教师对学生观看视频后设置的几个问题当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沉默很清楚地说明了教师在问题设置方面出现的问题。首先,视频传递的信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方面作答。很显然,在播放该视频之前,教师没有对学生观看视频的目的作出明确要求,或者没有给学生一定的范围或界限,好让学生有方向感。其次,该教师既没有向学生说明观看视频的目的,也没给学生明确的教学指令,因此学生在观看该视频的时候并不清楚自己观看视频的目的和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使学生无法正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英语课堂上,常常会发生此类教学目的不明确、指令不清楚的教学沉默现象,在课堂导入和读后活动中尤为明显。因此,教师应先明确教学目标,在活动前给出明确的教学指令,让学生带着任务参与课堂活动,这样才能确保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改进示例】

在观看视频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让学生了解与此视频相关的词汇和背景知识;通过师生简单的英语交流或教师适当的提点,让学生明白观看视频的目的和主题。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Brainstorming: 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global warming, what words come to your mind?

(2)Discussion: What conclusion about global warming can we make after watching the movie?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抓住中心词— global warming。在头脑风暴的这个环节,学生就可以与同伴进行有主题、有目的的交流。当然,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给出一些相关词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短片,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另一方面调动学生对话题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学情分析,给学生设置连贯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之前发出明确的教学指令,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

3. 学生因为语言基础或个人因素而引发的沉默现象

笔者对一部分有课堂沉默现象的学生进行了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得知,引发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如下:

(1)语言基础薄弱。由于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少,平时缺乏锻炼,对于英语学习只满足于笔下的练习,因而对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再加上对教师的提问听不懂,就失去了自主表达的底气。

(2)信心不足。学生根本不敢开口讲英语,担心自己因为出错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教师的批评。

(3)对英语口语不重视,认为只有笔试成绩才重要。基于以上几个原因,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1)建议学生多听文章录音,朗读、背诵部分段落,以夯实语言基础并练习朗读技巧。(2)教师应该坚持用英语授课。每天的课程安排中,可以用Daily communication 的方式跟学生交流,内容可以是文本主题,也可以是时事新闻,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趣闻。

(3)在课堂上,当学生不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时,教师不要继续鼓励学生努力思考,而是应该及时更换较简单的问题来进行提问,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课堂沉默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