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遂宁市地处亚洲季风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
冬暖春早,无霜期长。
夏季炎热,雨热同季为大春作物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光、热、水条件,但旱涝交错。
秋多绵雨,冬多云雾,日照较少,湿度较大。
无霜期长达283~300天。
涪江河谷与丘陵山地的气候差异较为明显。
按候平均气温的高低来划分四季,即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为春季,22~10℃为秋季。
根据遂宁市、县气象站历年候平均气温资料统计,遂宁市春季,始日3月6日,共86天;夏季,始日5月31日,共104天;秋季,始日9月12日,共78天;冬季,始日11月29日,共97天。
春季:遂宁春来早,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寒潮频繁(俗称“倒春寒”)。
夏季:因印度低压和西南风盛行带来暖湿气流,致使遂宁气候炎热,降水集中,雨热同季。
7~8月受西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与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匀,又具旱涝交错的气候特点。
秋季:西风带环流逐渐加强南移,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冷空气滞留于四川盆地,遂宁形成秋雨绵绵、阴雨寡照、十年九遇的秋霖天气。
冬季:受高空西风带环流控制,盛行来自内陆的偏北气流,遂宁形成冬季较暖、少雨雪、无严寒,但冬干十年六遇。
(一)温度
根据遂宁市气象站(现船山区)、射洪县气象站和蓬溪县气象站(大英县未建气象站,无气象资料,下同)1971~2000年气温资料统计,遂宁市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7~17.4℃,最高年(1998年,出现在船山区)年平均气温为18.5℃,最低年(1976年和1989年,出现在蓬溪县)年平均气温为16.0℃,最高与最低年平均气温相差2.5℃,气温年际变化较稳定。
全市年极端最高气温39.5℃~40.4℃,最高气温均出现在1994年8月5日,其中船山区为39.5℃,蓬溪县为40.4℃,射洪县为40.2℃。
全市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8~-4.8℃,其中船山区为-3.8℃,蓬溪县为-4.4℃,射洪县为-4.8℃。
全市一年中大于0℃的积温为6000~6350℃,能满足不同农作物种植和不同熟性品种组合对热能需要的农作物,一般都能一年两熟或三熟。
(二)降雨
据遂宁市、县气象站1971~2000年降雨量资料统计,全市多年年平均降雨量是887.3~927.6毫米,最多年(1981年,出现在射洪县)年降雨量为1389.2毫米,最少年(1997年,
出现在蓬溪县)年降雨量521.5毫米。
最多与最少年降雨量相差867.7毫米,表明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平均年变率达15%。
年平均降雨量的地区分布不均。
降雨量在季节上分配不均。
夏半年(4~9月)降雨量最多,平均雨量642~67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0~75%;冬半年(10~3月)降雨量最少,平均雨量237~26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25~30%。
(三)太阳辐射和光照
1、太阳辐射
根据《遂宁市农业区划报告集》(1991年出版)气候资源资料(下同),遂宁市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为87.41~93.36千卡/平方厘米,夏季最多为34.42~39.1千卡/平方厘米,春季25.8~28.04千卡/平方厘米,秋季12.7~18.08千卡/平方厘米,冬季最少为9.8~13.59千卡/平方厘米。
2、光照
遂宁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00.4~1328.1小时。
日照季节变化大,秋季多阴雨,冬季和初春多雾,致使日照偏少,而晚春和盛夏光照充足,日照较多。
(四)蒸发及相对湿度
1、蒸发
据遂宁市、县各气象站1971~2000年小型蒸发器测定的蒸发量计算统计,全市多年年平均蒸发量为910.7~1128.3毫米。
一年中8月蒸发量最多,12月蒸发量最小。
2、相对湿度
遂宁市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80~82%。
春季、夏季相对湿度小,秋季、冬季相对湿度大。
(五)风霜雾雪
1、风
遂宁市全年多为静风,多年平均风速0.6~1.8米/秒。
风向多为北风,秋、冬、春季一般是偏北风,夏季多为偏南风。
2、霜期与无霜期
遂宁市平均霜期64.6~81.6天,平均无霜期283~300天。
3、雾
遂宁市一年四季均有雾日,以秋、冬季多,春、夏季少。
遂宁船山区年平均雾日达99.9天,是全市雾日最多的区域,射洪县为42.1天,是遂宁市雾日最少的区域。
4、雪
据遂宁市、县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统计,近30年中,观测到有积雪(不含雨夹雪)的出现年份共9年。
积雪深度不厚,一般一天内即融化。
三、主要气象灾害及特点
遂宁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影响我市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大风、大雾、低温连阴雨、雷暴等。
(一)干旱
遂宁市是著名的老旱区,干旱几乎年年都会发生,有“十年九旱”之说。
干旱是我市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其特点是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损失巨大。
根据出现的季节不同可将干旱划分为春旱、夏旱、伏旱、冬干、秋干。
干旱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绝收,人畜饮用水困难,江河来水大量减少从而影响城市工业、生活用水,并导致发电量减少。
对我市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是伏旱,伏旱发生在盛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我市农业大春生产的关键时期,伏旱期间往往伴有长时间的高温酷热天气,更进一步加剧了伏旱的危害。
以下是我市1971~2000年30年间各类干旱的统计资料。
1、春旱(3~4月):船山区出现18年,出现频率为60%,射洪出现20年,出现频率为67%,蓬溪出现16年,出现频率为53%。
2、夏旱(5~6月):船山区出现21年,出现频率为70%,射洪出现24年,出现频率为80%,蓬溪出现23年,出现频率为77%。
3、伏旱(7~8月):船山区出现22年,出现频率为73%,持续时间最长为1994年的56天,射洪出现18年,出现频率为60%,持续时间最长为1994年的51天,蓬溪出现21年,出现频率为70%,持续时间最长为1972年的51天。
伏旱期间常伴有最高气温≥35℃以上的高温天气。
4、秋干(9~11月):船山区出现10年,出现频率为33%,射洪出现17年,出现频率为63%,蓬溪出现10年,出现频率为33%。
5、冬干(12~2月):船山区出现15年,出现频率为50%,射洪出现20年,出现频率为67%,蓬溪出现14年,出现频率为47%。
(二)暴雨洪涝
暴雨具有出现强度大、重复性、年际变化大、危害重等特点。
暴雨常引发洪灾,易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
我市常年暴雨始于6月终于8月,最早始于3月,最迟始于8月。
暴雨终日最迟在11月中旬。
常年有3至4天出现暴雨,多暴雨年有6至7天暴雨。
2013年6月30日,出现了罕见的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超历史极值达323.7毫米。
(三)大风
遂宁大风发生概率较小,但大风出现却严重危害工农业生产和人、畜安全,是遂宁危害较大的灾害之一。
我市大风全年呈现两个波幅,春季四、五月份为第一高峰区,4月为大风出现最多的一个月,5月次之,秋季8月份为次高峰期。
春、秋季大风相对较多,冬季大风最少为最低谷期,夏季大风为相对第二低谷期。
冬、春季均为偏北大风,夏、秋季以偏北大风为主,也有部分偏南大风。
(四)寒潮
寒潮是一种对生产、生活有严重危害的灾害性天气,常造成人畜和农作物受冻。
1961年至2003年共43年中,我市出现了329站(次)寒潮,射洪县、船山区和蓬溪县分别出现了106、106和117次寒潮。
(五)其他灾害天气(大雾、冰雹、雷暴、连阴雨)
遂宁市一年四季均有雾日,以秋、冬季多,春、夏季少。
遂宁船山区年平均雾日达32.2~99.9天。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雾的危害日益显现出来,对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大雾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诱发呼吸道等疾病。
冰雹是一种局地性的气象灾害,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多发生于春末初夏。
冰雹在我市发生的机率相对较小,一般年平均雹日为0.1~0.2天,但当其发生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将是毁灭性的,往往造成当地庄稼颗粒无收,有时也会造成人畜伤亡。
我市属雷暴多发区,每年均会出现雷暴,以春、夏两季居多,常年雷暴日数为30~60天,最早出现于2月,最迟出现于12月。
因雷击造成停工停电、财产损失和人畜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连阴雨一般容易发生于春季的3、4月,初夏的5月,盛夏的8月以及秋季的9~11月。
其中以秋季的连阴雨最盛,俗称秋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