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养猪的历史与现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现代化养猪生产线130 多条,有经产母猪116万头,其中纯种母猪35万 头,年出栏肉猪2400多万头。全省专业化、集 约化、产业化养猪企业的生猪出栏量已占全省 总量的50%左右。种猪、商品猪实行标准化生 产,1999年有9个大型猪场的21个种猪品牌获得 ‘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在港 澳市场,广东省种猪占有率达80%以上,商品 猪在60%以上。
2.3 造成原因分析
猪种质量低 种猪资源丰富,但猪种培育程度 较低,生产性能相对较差。 疫病控制不力 传统的养猪没有严格的防疫措 施。 科学化经营和技术管理有待加强 科学养猪技 术和现代化管理没有普及应用到生产当中。 国家对农业的政策及引导也会产生大的影响。
3、中国养猪业发展历程
解放后,我国养猪大发展经过了五个不同 时期: 50年代 “养猪为过年,养鸭换取油和盐”; 60年代 “养猪不挣钱,零钱换整钱”; 70年代 “猪多肥多粮多,一人一猪,一亩一猪” 80年代,“养猪不挣钱,回头看看责任田”; 90年代,现代化养猪业兴起,“三高农业”加 速了养猪业发展。
2.3 管理机械化、自动化 从给料、供水、清粪(包括粪、尿 分离)以及猪舍.温度、通风、湿度都 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控制,最先 进的育种公司对猪的饲料消耗量采用 “自动记录装置”。 测定瘦肉率、膘厚、PSE肉都有专用 仪器,并已在屠宰场中普通使用,既便 于管理,又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4 品种品系化、杂交化
我国南北各地早在六、七千年乃至一万年以前,已 将猎获的野猪逐渐驯化成为家猪。 在中国最早的文字即公元前16~11世纪的甲骨文 中就有猪这个字,中国文中的“家”,从象形的意义 上说,说是在房子中养了猪。 我国在距今二千年的两汉时代,已育成外形肥壮 的猪种。根据在广州古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 元24年)和东汉(公元25~220年)公母陶猪形象可见, 古广东猪是头短宽、耳小而直立,颈短宽,背腰宽广, 四肢短小,鬃毛柔细,臀部及大腿发育良好。
猪育种科研与品种改良进一步深化,通 过联合攻关,培育出了7个专门化母系和 4个专业化父系,生产性能已基本接近国 际先进水平。 饲料工业迅速发展,通过实施“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养猪 产业化进程。
4
中国养猪业瞻望
4.1 合理规划布局,发挥区域优势
(1)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品种类 型应以高性能的瘦肉型猪为主。在经营方式上,应以 规模化工厂化养猪为主体,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和效益。 (2)在经济一般发达地区,亦应以瘦肉型猪为主 体,进行品种(品系)的优化配套,积极发展规模化 养猪。 (3)在边远山区及西部经济不十分发达地区,应 提倡两外一内的三元杂交方式,以农户养猪为主体的 基础上,积极扶持养猪专业大户,不断提高养猪生产 水平。
大多数西欧国家喜欢白色猪种,多养大白猪, 其中又分英系和荷兰系,前者体长而呈矩形, 后者体略知而呈园桶形。 长白猪则分为丹麦系、瑞典系、英系、美系和 日系等。 其他品种有杜洛克、汉普夏和皮特兰等。 种猪场都设有种猪测定系统,用以测定猪的生 长发育和饲料利用效率。以保证种猪的质量, 满足了高产、稳产、整产、规格化生产的要求。
据考证:“英国在十八世纪引入我国广 东的猪种后育成的约克夏猪和巴克夏猪, 十九世纪初美国的波中猪和切斯特白猪 却是用中国广东猪改良育成的。英美育 成含有中国猪血统的猪种,对以后国外 一些猪的新品种育成甚至我国猪种的改 良均起了一定的作用”。
2.我国养猪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现状
猪种资源与遗传改良
命名地方猪种48个。 现代的许多地方猪种中,有以繁殖育率高著称 的,由梅山、二花脸、枫经猪等组成的太湖猪; 有适应寒冷气候,肉质好,繁殖率高的,由大 民猪、二民猪、荷包猪组成的民猪; 有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内江猪、荣昌猪、金华 猪、宁乡猪、香猪、西藏猪等。 中国也培育了许多由本地猪和引进猪杂交育成 的品种如哈白猪、上海白猪、北京黑猪、三江 白猪以及正在培育的新太湖猪等。
二 、 猪的起源与进化
1 、猪是哺乳动物,属偶蹄目不反刍亚目的一 个大型猪科。 偶蹄目--不反刍亚目--猪科--猪亚科--猪属。 猪属中包括许多野猪和家猪。 2、猪属动物出现在中世纪,距今250~600万 年,发源地从东南扩展到中亚、非洲和欧洲。
三 、中国养猪生产
1.悠久的养猪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2、 猪
@ 是杂食动物,对饲料利用范围广,对其中能 量和蛋白质的利用效率高。 @ 是常年发情的多胎动物,性成熟早(4~6 月),妊娠期短(114天),世代间隔可短至 一年,繁殖利用年限长(3~5年),肉猪出栏 期短(4~6月),屠宰率高(75%) @ 对自然、气候等条件适应性强,除宗教和社 会习俗等因素外,凡是人类生存的地方均有养 猪生产。
2.2
经营专业化、配套化
现代养猪业在经营上都实行专业化生产, 有种猪场、繁殖场、肉猪场、饲料加工厂、人 工授精站、兽医诊断室、屠宰场和肉食品加工 车间,通过产品的深加工和付产品的综合利用, 提高经济效益。 科研和生产单位结合,许多科研、设计单 位与设备.制造厂、建材制造商、饲养场、饲 料加工厂、屠宰和肉食品加工厂互相结合,组 成松散形集团公司、实行经营专业化,配套化 生产形式。
养猪生产方式
京、津、沪现有规模养猪场3500个,规模化养 猪占总出栏量的比例达60%; 广东省拥有全国最多的大型原种猪场,其中国 家级种猪场2个,省级原种猪场19个,省一级 种猪场9个,省二级种猪场201个(已发证的有 169个)。年出栏肉猪500头的猪场有2052个,年 产10万头左右商品肉猪和种猪的大型猪场5个。 开展了联合育种、种猪中心测定、全面推广场 内测定和人工授精技术。
通过国家“六五”瘦肉猪科技攻关,筛 选出了杜湖、杜浙、杜三、杜长北、长 大太等优选配套组合,表现出较高的生 产性能,促进了我国瘦肉猪生产的蓬勃 发展。 农村在二元杂交的基础上迅速转向三元 杂交生产商品猪。 这一阶段持续至80年代末期。
第三阶段:1990—2000年,规模化养猪迅 猛发展,已成为我国一项支柱产业。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养猪生产尤其是我国养猪生产的 历史和现状,对我国养猪生产目前存在的问题 和造成原因有个初步认识。
一 、概述
1 、猪肉
猪肉是养猪生产的终端产品,是人类生存 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为人类提供高蛋白营养。 在肉类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占肉类消费 结构中的比例保持着稳定增长和领先地位。其 产量和人均消费量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 国民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猪肉成分与肉食结构
四个世界之最: 存栏总数; 屠宰商品猪总数; 猪肉产量; 猪种资源 猪的饲养方式正从传统落后的自给型向商品型, 脂肪型向瘦肉型,分散型向集约型,粗放型向 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型过渡,其中加大科 技投入是关键。
养猪数量与生产水平
–据FAO统计资料,我国牲猪存栏4.52亿头、 屠宰5.18亿头,出栏率122%、头均胴体重 78Kg,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全世界 6.44%的土地,解决了占全世界1/5人口的食 肉问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2、国外养猪的特点
2.1 生产工厂化、集约化 国外现代养猪业迅 速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生产的高度集约 化和大规模工厂化。 全封闭自控环境猪舍,进一步发挥猪的生产潜 力。 使用微电脑管理和闭路电视临控猪场生产的全 过程,随时可检测和干预全场的各项工作。 把猪当作活的机器,高度密集养在猪舍内,饲 料就是原料,通过猪体加工成肉产品。
4.2 加强体系建设,为养猪业持 续发展提供支撑条件
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种猪测定、质量监督体系和 人工授精站。 强化饲料生产与饲料工业体系建设,推出具有我国饲 料工业特色的饲料品牌。 强化疫病防治及兽药、疫苗生产体系建设,建立相应 的兽医预防论断中心,严格控制病发生和流行。 建立环境保护,粪污处理工程体系。 加强猪肉产品加工,保鲜与贮运体系建设。 强化畜牧科技,教育与生产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养猪 生产者素质。
全 国 有 养 猪 专 业 户 159.8 万 户 , 出 栏 商 品 猪 4936.1万头,占全国出栏量11.7%。 各省生产情况
当今,中国猪的存栏数占世界的48.9%, 猪肉产量占世界47.3%,中国人均年猪肉 生产量32.93公斤,世界人均年猪肉生产 量14.87公斤。 近年来全世界肉类增加的总量中,其中 约有三分之二是由中国增产的。 猪肉消费:中国3693万吨;日本122万吨。 但亚洲猪肉出口却很少。亚洲和非洲的 猪肉出口总量只有丹麦的1/12。
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饲养方式以千家万户分散型 饲养为主体,养猪作为副业。 一是为了积肥; 二是解决农民自食肉品。饲料以青粗饲 料和农副产品糠、麸、糟渣为主,商品 猪多属脂肪型和兼用型,生产水平低。 这一时期从建国初期持续到1978年。
第二阶段:是养猪由副业型向产业型 转变的过渡阶段
在猪遗传改良方面
于50~70年代,引进了中约克夏、巴克夏和苏 联大白猪,对我国兼用型品种的培育起到一定 作用,相继培育出了上海白猪,哈白猪、北京 黑猪等兼用型品种。 80年代我国先后引进了丹麦兰德瑞斯、美国杜 洛克和英国大白猪,对促进我国瘦肉型猪发展 起到重要作用。先后培育出了三江白猪、湖北 白猪,浙江中白猪等瘦肉型猪,为开展商品瘦 肉型猪生产奠定了基础。
1998年典型国家猪肉进出口 国家
法国 美国 荷兰 德国 意大利 中国
(万吨)
猪肉进口
17.923 21.719 0.493 48.673 64.233 1.502
猪肉出口
16.489 35.733 41.089 14.121 0.947 2.989
1998年典型国家活猪进出口 国家
法国 美国 荷兰 德国 英国
4.3 依靠 科技 进步 , 提 高 养 猪生产水平
到2010年达到以下技术指标:
–每头母猪年提高供商品猪20~22头。 –商品猪杂交猪150~155天达90~100 kg –生长猪饲料利用率2.8~3.2 –胴体瘦肉率62~64% –牲猪出栏率达160%以上。
四、国外养猪业概况
1.养猪数量与区域分布 @ 亚洲的养猪数量与猪肉产量居各大洲之首,中国占第 一;但集约化程度和生产水平不及欧洲。 @ 欧洲充分显示了生产力的高水平。 @北美和中美洲,粮-猪生产模式结合,生产成本较低。 @ 大洋洲以养牛、养羊发达著称,养猪欠发达。 @ 非洲,养猪因民情、民俗及农业生产条件影响,欠发 达。 @ 南美洲,以巴西最为发达,是发展潜力较大的国家。 发达国家养猪业情况
(万头)
活猪进口 活猪出口
39.4 412.3 17.5 252.2 20.3 58.2 22.9 150.3 106.6 25.1
2.2 存在问题: 四低一高一个百度文库合理
存栏数多而出栏率低;
出栏肉猪平均胴体重低; 胴体脂肪率高而瘦肉率低; 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猪粮比价不合理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300多个猪的品种中,中国猪种约占 有126个品种。在中国猪种中,有地方品种48个,培育 品种12个,国外引进的品种6个。 中国养猪历史悠久,猪种资源丰富,据统计中国猪存 栏量与出栏数占世界49%。
中国猪种的优良品质,很早就被国外所重视
–据《英国大百科全书》记载:“现在欧洲的猪种, 是当地的猪种和中国猪种杂交而成的”。 –在中国猪种条目中说:“早在2000多年前,罗马帝 国就曾引进了中国猪种,改良他们的原有猪种,而 育成了罗马猪”。 –卓越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中国猪在改进欧 洲品种中,具有高度的价值”。 –M.Briggs在1980年出版的《现代家畜品种》(第四 版)第337页中认为:“早期的巴克夏猪含中国猪 血统比暹逻猪(泰国猪)多,中国猪是从广东省引 进的黑猪或黑白花猪,这些猪具有体型中等,骨质 和被毛优良、性情温驯和脂肪沉积快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