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处理

发表时间:2015-05-05T14:32:38.5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6期供稿作者:王坚1 赵龙1 郭俊晓1 王莉娜2 [导读] 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以来,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介入术者经验的积累及介入技术的逐步提高。

王坚1 赵龙1 郭俊晓1 王莉娜2(通讯作者)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

(2.内蒙古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处理,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有122例患者在我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围术期相关资料。结果:122例介入治疗中,有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9.8%。随访4-24(14.6±4.7)个月,无一例死亡,其中2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封堵器脱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余封堵成功的患者均未因严重并发症而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不低,但只要规范操作,并发症将可能尽量减少,并保证介入技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73-01 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以来,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介入术者经验的积累及介入技术的逐步提高,先心病介人治疗已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1]。因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医疗条件及水平不同,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发展也不平衡[2]。现总结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接受先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相关数据,探讨先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处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22例,男性82例,女性40例,年龄3-60(26.7±

2.3)岁。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证实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73例,膜部或肌部室间隔缺损21例,动脉导管未闭24例,卵圆孔未闭2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

1.2围术期处理:所有患者术前完成经胸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及常规化验检查。年龄<7岁者或者年龄>7岁但是不能配合者,给予全身麻醉,7岁及以上能够较好配合者给予局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全麻术前、术后禁食水。手术操作流程依据2004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撰写的《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3],股静脉和(或)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在DSA和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全部病例采用深圳先健公司占70%,北京华谊圣杰公司占25%,美国AGA公司占5%。术后应用阿司匹林3-6个月。

1.3并发症的判断方法:(1)残余分流:由X线、超声心动图证实;(2)急性心脏填塞:由症状、体征、X线、超声心动图证实;(3)心律失常: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心电监护诊断;(4)溶血:有尿颜色变化及有血、尿化验检查证实;(5)堵闭器脱落:由X线影像、超声心动图和外科开胸手术证实。

2.结果

2.1手术结果:122例介入治疗中,成功l20例,未成功2例(1.6%),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封堵器脱落。随访4-24(14.6±4.7)个月,无一例死亡,其中2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封堵器脱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余封堵成功的患者均未因严重并发症而需外科手术治疗。

2.2并发症及处理:所有病例未发生腱索断裂及死亡。全部患者中有1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8%(12/122)。2例封堵器脱落行外科治疗;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3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2-14 天后恢复正常房室传导;3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残余分流患者未做特殊处理,3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分流消失;2例溶血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碳酸氢钠后分别于4 天及6 天后恢复正常;1例心包填塞患者即刻行心包引流术,未行外科手术治疗,7天后拔除引流管,复查超声心动图微量心包积液。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近年取得巨大进展,其创伤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对于有适应证的病例,介入治疗已经成为首选方法。随着先心病介入治疗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加强对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处理,对于进一步避免和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组着重分析以下几种严重并发症:(1)心包压塞:本组发生的1例心包填塞即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预防措施:首先介入治疗前应重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明确有无心包积液及其量的多少。术中操作要轻柔,尤其当导丝及导管试图进入左上肺静脉时,一定要判断准确,切勿伤及左心耳部。(2)封堵器脱落:应选择适当的封堵器,有条件者应备有各种类型的异物钳。一般对封堵器较小,或栓堵的部位尚未引起生命体征明显异常且术后不超过1个月者,可先尝试用异物钳抓取。若不成功或对栓堵于重要脏器者应行紧急外科手术,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甚至死亡。本组发生的2例封堵器脱落均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患者,均急诊行外科手术治疗。(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常见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本组封堵术后共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考虑与导管刺激、封堵器压迫传导束或缺损边缘靠近房室传导束局部受压水肿有关。我们的治疗经验是术后1周内应密切注意心律失常,激素应用由3天延长至5天。

综上,充分了解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及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发生原因,并掌握其防治措施,有助于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只要注意规范操作,此技术完全能被掌握且疗效可靠,能够成为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可靠的补充治疗方法。参考文献

[1]蒋世良.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4):259-262.

[2]秦永文,丁仲如.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3(8):563-566.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234-2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