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促进文化的保存和发展。
就当前而言,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艺术的瑰宝,其创作理念经历了长期的发展。
中国画的创作在不同时期所展现的精神追求是不同的,是创作者从自身出发,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层面上深入思考的结果。
中国画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没有消亡,并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中国画有诸多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但是从共性上分析,中国画的创作理论普遍对创作者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笔者分析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的方法,从表面分析到深层次的解读,以期充分领会中国画创作的真谛,为中国画在新时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一、追溯宋代理法精神,探索根源
首先,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需要追溯到宋代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画的创作有更多理性的思考。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分析,宋代理学对山水画自然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这一时期,理学被作为建构人的哲学而存在,其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对宋代意识形态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山水画自然观的形成。
在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与文人墨客的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理学作为这一时期广为流传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画的传承,深刻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情况和文学艺术。
相比魏晋时期的山水画,宋代山水画在理性层面上的探索,并不是单纯地重复或复制过去的山水自然观,而是深入山水画的创新层面,通过艺术的形态刻画山水实体本身,深刻反映了封建统治时期下意识形态在绘画艺术中的映射。
二、注重“道”与“理”的结合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创作者更多注重对“道”的
追求,将自身所理解的宇宙观、自然观以及人生观等反映在作品中。
创作者要想通过画的创作展现自身的思想观和立世的理念,就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结合“道”与“理”。
葛兆光在针对创作者对于世界万物的分析中提出,人类对于万物的认识是非常复杂的,每个人都是具体存在的个体。
一个人如果想要超越物体领略隐藏在物体中的普遍共性理念,只有上升到宇宙天地的高度,才能够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解释。
如果将这种创造性理念反作用于中国画的创造中,创作者是难以站在宇宙的高度把握万物的。
一物归一物,在有限的画纸上是无法充分显示创作者自身所掌握的绘画理念和思想体系的。
针对以上分析,创作者在创作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过程中,将“道”作为主要的创作引导理念,以此赋予世界万物真正的理解与解释。
“道”是深刻存在于创作者内心深处的理念。
对于创作者而言,“理”和“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自然万物与创作对象进行了一定的理法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契约关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时期的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映射的现象,不同的思想、意识对人文艺术形态的形成起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如,一些创作者将理学对人的精神价值的探索映射在山水画的创作中。
创作者并不是单纯停留在时空当中所接触的物象上,而总是希望能够超越“理”之外,寻找“道”的终极理想。
山水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追求文化意义上的自然观,希望能够从“察物”的角度寻找其深处存在的“理”的思想,通过自然万物的变化反馈时代的风韵变化,将自然万物与笔墨深刻联系在一起,反映两者的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中国画的创作需要创作者拥有从理法到道法、从理法中深入探索“道”的精神的修
浅谈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的方法□
房
宇
伟
摘要: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传承和创作中,表现了中国画家、文人墨客的思想,所透露的哲学思想和写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画的创作需要在一定的理论层面上展开分
析。
该文探析当前中国画的创作与理论研究,以期为现今中国画的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画创作方法理论研究
34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
养。
他们不仅需要精通技术,而且需要刨除世俗名利,专注于艺术创作,探究画作中的“理”的内涵,切实抓住中国画创作的艺术精神内核,紧紧抓住“道”存在的意义。
就这一认识而言,在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一些创作者认识到了“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
此句前一个“价”具体指的是品位,而后一个“价”则指的是品质。
创作者山水观念品位、品质的形成直接决定了绘画创作的理法和道法。
创作者即使拥有林泉之心,掌握了较高的创作技能,但脱离了自觉意识,也难以从整体上提升艺术作品的品位。
所以,从整体上说,中国画的创作必须兼具“理”与“道”,才能提升中国画的品质,这也是中国画创作的精髓和核心。
三、中国画创作者精神实质的探索
在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的精神实质是决定创作质量高低的重要元素之一。
中国画创作精神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知识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贯穿性,创作者在深入把握不同知识的基础上作整体性分析,能够使其拥有统一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一价值意义最终能够被创作者所拥有和使用;另一方面,无论任何时代的中国画创作,必然是对前一时期中国画创作精神和文化的重构,是新时期的创作者在深入挖掘自觉意识的层面上,重构山水画创作中的形态符号,力图能够全方位地整合以往的艺术风格和绘画语言。
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画家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
如,董其昌在《画禅室外随笔》中提到:“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而当以天地为师,每朝起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
”
创作者精神实质的构成主要是在多层次、多阶段以及长时间观察自然万物的基础上,探索其中存在的奥妙,对自然山水的细微变化和晦明之态进行探究。
他们能够将在变化或静止中获得的体会和心得与笔墨的创作联系在一起,以此通过自然山水表达自己对生命状态的真实思考,其所刻画的是最为深刻的真实感觉。
就这一方面而言,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凡能够为世人所传承和赞扬的画作,大多在简单的笔墨勾勒中传达了深刻的内涵和精神,是画家精神实质的寄托,而不是单纯地局限于繁琐的创作技巧和笔墨描绘中。
创作者在把握世界真知、领会自身精神实质的过程中,需要以“理”为开端进行探索。
“理”一般蕴藏着世界万物的真理,是对真知的验证,能够有效体现社会伦理关系,贯穿在整个艺术创作中,赋予艺术创作生命和灵魂。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相信人的内心深处,即内在的人性中,生命价值能够赋予人本身一定的生命创作力和自觉能力,而创造力是建立在自觉能力基础上而得以展现的。
这也就体现了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在充分领会自身立世理念和思想的基础上,拥有充分自觉的意识,刨除对世界万物表面的认
识之外,还进一步地领会到了隐藏在表面背后的理法精神和道法精神。
创作者将“理”“道”与自身精神世界充分融合,才能够在自身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推证应用,以此形成对宇宙万物的揣摩、分析。
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格物致知”“格物致理”的思想理念引导着自然山水画创作者能够积极观察一切物象,在探索、总结自然规律的层面上,将其应用于艺术创作。
此后这一理念为众多学者所认识和应用,对中国画的艺术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中国画创作的内涵
在研究中国画创作方法与理论基础时,应注重同一时期西方世界关于艺术创作方法的分析。
理法与道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所展现出的理论内核深刻反映在中国画的创作中。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到,伟大的艺术创作必须紧紧跟随人的心智而非感官,艺术创作必须能够拥有独自创作的精神,能够引导观赏者思考深刻的问题。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同样不能单纯停留在山水画带给观赏者的感官刺激上,而应深入探索山水画的内涵,从追求感官审美的愉悦性转而关注自然万物的精确性与奇妙性,并且在绘画中展现比例的合度与匀称,以此凸显创作者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内心深处的想法。
这一中国画创作思想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发扬。
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经典的中国画,都是通过笔墨的勾勒引导世人探索心灵深处的精神理念,能够以物度理、以理度性及至以景度情。
从整体上说,时代文化意义赋予了理学发展一定的人文价值取向,而人文价值取向能够赋予山水画艺术创作以精神实体,促进了中国画的创作发展。
结语
通过对理法的追溯、理法与道法的结合使用、中国画创作者精神实质的探索以及中西方艺术创作的追求理念等方面的分析,在整体上体现了中国画创作中追求的“理”的重要性。
通过中国画的创作体现创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理念,这些是中国画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熊艳青.浅谈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中构图的分析与思考.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7.
[2]韦倩.笔墨当随时代——浅议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形式构成.大众文艺,2017(11).
(作者单位: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编辑王雨晴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