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作为一种学习理论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逐渐开始引起关注,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关键词:建构主义化学理论教学应用

任何课程改革,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化学新课程所赖以构建的理论基础的具体反映。理论基础是化学新课程的精髓,基本理念是理论基础的外在表现。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合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一、情景、合作、交流、意义建构是构成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1】

情景。学习环境中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合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合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重要作用。

交流。交流是合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学生个体的思维成果为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达到意义

的建构。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意义建构就是指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这种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建立的认知结构。

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或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着。

二、学生要想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需要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发挥能动作用:【2】

运用探究法、发现法去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

在意义的建构过程中,主动收集和整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

主动将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三、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需要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发挥能动作用:【2】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和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应尽可能开展讨论与交流等各种合作活动,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

有效。

转变学生的化学学习观念,是推进化学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再好的课程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再好的理念也不能得到落实。作为化学新课程赖以构建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化学新课程学习观的建立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

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目的,当然是使自身科学素养得到发展。如何使学生自身得到发展,不同的课程观下由不同的发展取向。以学科为中心的化学课程,注重化学学科的系统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化学课程,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主动发展。

3、变抽象为具体、真实

以学科为中心的化学课程,将大量纷杂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大量抽象的化学理论性知识以系统化、学术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例,在中学不仅要涉及典型的金属元素族,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而且,每一族的典型元素从单质到氧化物,水化物,再到各种盐,各种化学反应,实验现象等都要学生来学习。远离学生生活的化学学习内容,即枯燥又乏味,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怎能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学生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学习情境下的

学习活动过程。“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基于特定学习情境”,实质上就是要求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应该基于真实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离他们并不遥远,并不抽象,对他们认识周围的物质世界大有益处。为此,化学新课程十分注意课程内容的“两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学习“真实的化学”、“有用的化学”。

4、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孤立、静止学习为合作、交流学习

从课程内容的学习方式来看,化学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化学教学,使得很多学生的化学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统统被扼杀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这已经成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严重枷锁,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为改变这一方式,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化学新课程“倡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不是学生自身孤立进行的,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使得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更为有效,更加生动,更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也更能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5、变注重结果为结果与过程并重

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如何做出评价直接关系到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传统的化学学习评价,过分注重考核学生的化学知识与技

能的掌握情况,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选拔功能,有的学校甚至将学生的期中、期末化学考试成绩张榜公布,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

结语:对于化学学习来说,学生只有体验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的理解所学的内容。而同样的学习内容,同样的学习活动,每一位学生的自我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很多感受也是用我们所谓的期中、期末化学考试考不出来的。因此,化学新课程大力倡导学生的活动表现评价,倡导开展趣味性活动,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化学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反思与评价。

参考文献

【1】邢晓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03-6-13

【2】赵玉泉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2007(9) -032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