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的法律特征及法律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暴力的法律特征及法律对策
作者简介:申子夏(1982—),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助教,研究方向:高职高专法学研究。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纪检监察室,河南商丘476100
【摘要】校园暴力事件严重威胁学生的安全,而现有教育法律、法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期给社会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和目前教育教学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校园暴力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已经不能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校园暴力法律防治体系。
【关键词】校园暴力;法律;特征;对策
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但是,近年来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严重威胁了学生的生命安全,给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校园暴力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同时对制定出专门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也表现出极大的紧迫性,因此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并实现教育法治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对促进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和建立完善的校园暴力法律防治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校园暴力的含义
校园暴力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法律现象,关于校园暴力的内涵存在多种解释,有的将校园暴力解释为一种经常性发生在校园内部的,涉及到教师、学生以及校外其他人员的伤害事件,有的将校园暴力解释为是一种发生在校园内的,并由教师、学生或校
外其他人员对其他学生、教师或校外人员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伤害。具体而言,校园暴力就是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老师、学生对学校、校外侵入者与学校师生间的各种身体伤害,或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以强迫、威胁等暴力手段压制被害人的行为。暴力行为主要包括对受害人所造成的故意身体、精神、财物等方面的伤害。
二、校园暴力的特征
校园暴力事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施暴主体呈低龄化发展态势,在校学生犯罪率逐年增加,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
总数的70%;二是施暴者大多具有群体性,个体施暴者的行为发生率较低;三是,施暴行为比较隐秘,多数暴力事件的起因是学生相互之间的矛盾,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制止,后果将十分严重;四是思维模式比较简单,不考虑事件的后果,而且施暴的行为和手段通常比较粗野,容易给受害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五是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学校及周边,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学前、放学路上。
三、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多发生在12-25岁的学生之间,这些学生处于生长发育过程的黄金阶段,由于生理发育较快,体内各种激素分泌较为旺盛,但是心理发育相对较晚,常常会感到易怒、兴奋、激动、怄气等不适,很容易陷入青春危机并演化为校园暴力。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外部原因,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父母溺爱孩子的现象
日益严重,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学生往往自私、任性、占有欲强,对其健康成长不利。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步骤。但是由于校园暴力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等特点,以及片面强调升学率,导致学校缺乏科学的教育管理理念,对校园暴力的管理往往不到位,教育与课外教育脱节。除了学生、家庭、学校诸方面的原因之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各种媒体对暴力的负面宣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校园暴力的
发生。
四、校园暴力的危害
据2001年一项调查显示,我国10.5%的中小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式死亡,其中一部分便来源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不但影响了处于成长中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首先,校园暴力给青少年自身造成的危害性较大,不同程度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轻则影响到其正常学习生活;重则造成他的身体伤害和心灵健康。一些学生在遭到校园暴力之后,由于恐惧不敢向教师、家长沟通,容易导致心理压抑甚至扭曲,长此以往可能出现报复性心理。其次是校园暴力所造成的其他危害,如干扰学校校园秩序、危害社会和谐发展等。校园暴力事件会给家庭成员造成精神上的重大打击,并可能造成不小的经济负担,同时社会也会产生对学校的不信任感,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和管理。
五、遏制校园暴力发生的法律对策
(一)对校园暴力实施专项立法,构建校园暴力预防体系
校园暴力是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只有构建校园暴力防治体系,明确规定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建立相对完善的法律程序与法律救济制度,才能切实解决校园暴力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应该坚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胜于补救”的理念,对可能发生暴力行为的人、事、物等因素,加强管理,妥善规划,在事前就进行评估、推测、检查与预防,以避免暴力事件的发生。
(二)细化法律的保护条款,并在学校常规管理中体现
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中关于学生人格尊严等相关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设,通过设置严格的教育法律责任的方式,对侵犯学生人格权的教育法律责任进行较详细的规定。同时学校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强化道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管理和辅导,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
(三)完善校园暴力法律救助制度,各部门做到齐抓共管
要加快完善对教育行政法律救济制度的建立,并制定与校园暴力相关的教育行政申诉条例或办法,规范申诉过程的程序,同时要发挥教育行政复议制度的作用。将因教育公权力行为失范而导致的行政性质的校园暴力纳入行政诉讼范畴,同时,强化校园暴力的司法预防,加大对校园暴力的惩罚力度,通过司法威慑作用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3]学校要认识到校园暴力问题是社会各方面负面效
应的体现,虽然说学校是防治校园暴力的主要力量,但现实中仍然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预防及综合治理校园暴力的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翟虎翔.我国中小学体育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朱双燕.当前我国校园暴力问题及其预防对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李婧.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15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