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拓展思路,增强创新信心

对“创新”的理解,许多人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就是要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颖独特的成果,而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显然达不到,于是对创新失去了信心,对此要改变机械、严肃的教学状态,改变教师现将、学生后练得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发挥和创造。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我们要把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创新因素,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作用。

、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实践证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时,行为的动机是自觉自愿的;行为的过程是自由的;行为的结果是独创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阵地。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时,教师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7厘米,宽6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后,要求学生自己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结果出现了以下不同的算法:(1)7×2+6×2,(2)(7+6)×2,(3)7+6+7+6。这样教师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有了创造的机会,学生就能想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三、质疑问难,提出创造性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提出新颖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问题,是具有创造性的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和需要探究的问题,或许对某种结论提出质疑性问题。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这节课时,让学生拿出与老师手中一样的三角板,告诉学生:这个三角板的三个角是分别为30度、60度、90度特殊角,一位学生感到有疑问,说:“老师,我这个三角板这么小,它的三个角应该比较小,怎么跟大三角板一样大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对于角的的大小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我抓住契机,即使把潜在问题解决好。而新问题的提出,则需要注意对学生创造方法的培养,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一点一滴养成学生时时事事、天天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并注意把自己瞬间闪现的奇想记录下来,授课时应该注意从学生思维的广度、高度、力度、速度及思维空间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创新思维正是在这种精神状态支持下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问,巧妙构思,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让学生在参与探知的过程中体会创造性思维的快乐。例如,教学《圆周长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测出5角硬币、1元硬币、5元硬币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出硬币的周长时教师提出:“求圆形花坛的周长能用这种方法吗?”迫使学生另辟蹊径。当学生想到花坛不能滚动,又想出“绳测”的方法。这时,老师再次设

疑,将一块学生的橡皮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上面的方法吗?能不能想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然后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规律。在教师的充分肯定中,在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既学会了学习,又长了知识、长了智慧,产生了创造性的见解。

四、结合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不需要用统一的方法要求不同的学生,数学教学需要张扬个性并追求个体的内在体验,不求唯一,要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利,在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迷信等习惯,鼓励每个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展。创新还包括另一方面的内容,那就是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这与数学课程标准改革是一致的。学生在数学课上,绝不应该只是学习书本的知识。而应当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认识世界,促使他们在认识过程中获得“活化”的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二)”时,以学校春季运动会为例,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我们班有几名同学参加了运动会?占全班学生的百分之几?(2)开运动会这天,我们班的出勤情况怎样计算?(3)若参加比赛的同学有6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5%,全校有学生多少人?(4)让学生根据全班的得分情况自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这样结合实际教学,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不同角度发展了创新能力。

五、动手操作,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俗话说: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小学数学教学十分重视从直观形象入手,让学生眼看、耳听、动手操作,尽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思维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当导演,从教材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迸发出创新意识,体验创造成功的喜悦。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在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应用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研究学法,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应用。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知识,则比提出问题有更要的意义。它能直接发掘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例如:我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这节课中,先让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其中有几个组的同学拼成了与例题不同的、近似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从不同角度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动手操作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面对多变的世界,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创新能力,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不是一般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其创新能力,为其终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以后,让学生用圆规画出几种美丽的图案,根据圆的特点用纸板做圆筒或小货车等。在动手画一画、做一做、议一议中,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挖掘了学生创造的潜能。学生检验并应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思维,尝到了自己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