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课程改革看小学英语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新课程改革看小学英语教学
作者:陈一叶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10期
新课程标准对我国各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其核心任务和要求。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手段,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英语学习为抓手,全面提升语言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要着重关注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感染作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多样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推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的要求,也是改革能否成功推进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词汇知识和语法的讲授,忽视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倾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应付考试,不会开口说英语。小学英语新课程在很多方面做了改革,如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方面、英语语言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方面、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显然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1.多“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通过“听”让学生理解和吸收信息,只有听得懂、听得清,才能说得准,因此,“听”是说的前提。小学生对英语的敏捷反应是来自大量的听的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师范阅读和发音、播放录音、观看英语场景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多听。
2.多“说”。“说”是学习英语的实用性的重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通过教师的“说”,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甚至用“说”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对词、语法的体会理解;另一方面,改变了单纯对词汇和语法知识强制记忆的枯燥无味。
3.多“读”。读是小学生辨别词汇,并理解词汇和语句意思的重要方式。大量阅读既能增强语言能力,又能广泛涉猎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读最忌讳古板、机械的重复,要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读懂意思、读得高兴。
二、小学英语教学改革需关注的问题
1.良好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感染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严肃的,教师总是不苟言笑,一板一眼地授课,为了追求课堂纪律,学生则被要求毕恭毕敬地坐着认真听课。这样的课堂会压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的情绪。新课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其次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当学
生对课堂教学有疑问或者质疑时,教师要用探讨的口吻给学生解释,而不是批评、打击。宽松的课堂气氛很容易感染学生,让学生呈自然放松的状态,轻松接受知识。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宽松的课堂环境要靠多样的教学模式来营造。传统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会因为长时间无新鲜的刺激而疲劳,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丰富多彩,满足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1)直观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实物展示给学生,发挥小学生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的作用。
(2)活动教学法。通过不断变换的方式,调节小学生大脑活动,让新鲜的刺激消除学习的疲劳。如游戏、故事、歌曲、模拟表演等。
(3)情景教学法。教师尽量多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使教学形象化,让学生身临其境。
3.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在跨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对异国文化的体验对语言的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否则,很难准确、地道地使用语言。小学英语新课程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因势利导,渗透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让学生认识中外文化在交际方面的共性和差异,使学生逐步培养这种跨文化意识,加深对异域文化的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运用语言,而不至于出笑话。
首先,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要正确运用语言,有意地展示两种交际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当学生发现西方文化和中国有不同的时候,他会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逐步培养这种跨文化意识。
其次,全英语教学。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多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使学生有意识和无意识地接受教育输入,如临其境。
总之,刚开始时,教学进程可能较艰难,因为很多学生会因为听不懂教师的话而苦恼,教师要力求做到发音准确,语速适中。如果教师讲得很慢学生还是听不懂,也没有关系,贵在坚持,师生会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