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法

【深圳2006—2010年文学作品阅读题概况】

2006年:《爱,有时是一种错误》,叙事散文,878字,选自《厦门文学》2006年第1期,18分,共7小题。

2007年:《今夜看萤去》,抒情散文,783字,选自《中学生阅读》2005年度佳作,15分,共4小题。

2008年:《一生的戒指》,叙事散文,755字,选自《青年文摘》2008年第3期,13分,共5小题。

2009年:《大唐柳色》,抒情散文,1074字,选自《时文选粹》第6辑,14分,共5小题。

2010年:《天上的星星》,叙事散文,1094字,选自《读者》2009年第23期,13分,共5小题。

【知识链接: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区别】

叙事散文,一般包括以记事为主或以写人为主两种:以写人记事为主,不排斥适当的直接抒情,但大量的是寄情于事,寄情于人。记叙散文所记叙的事件往往是较单一和完整的。它所表现的人物中,必须有一个是最主要的。

抒情散文,以直抒情感为主,虽然不排斥一定的写人记事,但往往是借人、借事来抒情。它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用跳跃的方式,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各种人、事融在一起。它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可以不是单一、完整的。

抒情散文与叙事散文比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不以记人叙事为主,而以抒发情感为主;记人写事,描写事物,意在依据这些对象,抒发作者的情感。

2、文章结构按作者感情的发展来安排,一般没有贯穿全篇的完整故事情节,而是依据抒情的需要组织层次结构。

3、常用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表达丰富而又含蓄的激情,引起人们广泛的追思与联想,产生感情的共鸣。

4、语言优美,富有文采,隽永耐品。

【深圳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特点】

1、选文基本来自当时的流行期刊,富有时代气息。

2、篇幅在700—1100字之间,比较短小。

3、都是含蓄隽永、文质兼美的散文。

4、分值稳定在14分左右,题量在4—5题。

5、考点比较稳定,有章可循。

【深圳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常考考点答题技法举例】

1、整体感知类考点:

2010年第13题:理清选文思路,请将“我们”活动的相关内容按顺序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处。(2分)

2010年第16题: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009年第13题: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008年第17题:读完本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顶针称作“一生的戒指”。(3

分)

2007年第16题: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考点解说:阅读中的整体感知,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这类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归纳内容”,这是对整体感知最基本和最直接的考查方式。本文的鉴赏要忠实于文本本身,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是读者与文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只有知道文章的大意,才能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该项的设题多放在第一题或第二题,这说明它在阅读过程中的基础性。归纳内容的对象更多的是全文,同时也有就某一段而言(如2010年的第13题)。

☆答题技法:

整体感知题考查的,是看考试能否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所以“整体”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全面的提炼,其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摘录法: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这种方法既适用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用于要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的题目。

(2)拼接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面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如2009年第13题,答案就是“向往唐人旷达潇洒、恬淡清新的风范神韵;赞美唐人重人格重友情的品格节操;感叹现代人无法进入唐人境界。”其中划横线的短语就来自原文。这种方法适用于很多概括性考点。

(3)自拟法: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方法。适用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概括文章风格、概括作者观点、简述故事情节、给文章加上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答题时应进行要点综合式的概括,进行分步分层的概括,进行突出重点,突出主体的概括。如:深圳2010年,2008年,2007年的题目。都适用于此法。

☆得分关键: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记住: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即得分点。

(2)概括文章内容需进行如下认知活动:一是阅读,二是取舍,三是浓缩,四是检查。检查概括的结果是否能代表原文内容,是否反映原文主旨。概括的结果只有既抓住了文章重点,保留原文主要内容,又变得简明扼要,才是成功的概括。

2、鉴赏性考点(鉴赏词语或句子)

2010年第14题:?

☆答题技法:

可从(1)写作手法(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衬托等),(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3)感官角度:听、视、嗅、触、味觉,(4)句式,(5)语言风格等几方面入手。要举出例句说出其表达效果。语言修辞的效果是

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意蕴等;常用句式有长句短句、骈句散句,其效果是错落有致、音节和谐、便于诵读、琅琅上口;常见风格有豪放、婉约、清新、质朴、浓郁、飘逸、冷峻、雄奇、幽默等,其效果是符合作品的意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抒发情怀,彰显审美个性等等。除了答出这些语言特征外,还要答出语句包含的思想感情(跟中心有关)。

☆答题模式:

鉴赏词语:语境义+修辞特点+表达的情感(结合中心)

分析句子含义:联系上下文+修辞特点+跟主旨的关系(结合上下语段或全文,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开掘语句在文中的内涵,注意点睛、总括、过渡等作用,悟出句子的哲理或者情感。)

3、“作用”类考点

(1)标题的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行文的线索;引导读者对整体进行思考;(形象)地体现文章的主题。

(2)末端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3)不管问哪个位置的句子(或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总起全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线索

内容上: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引用诗词的作用:增强文采;抒发的情感(跟中心的关系)

总之,答题时,要增强三种意识:一是原文意识,题目中“无一字无来由”,要不厌其烦地搜索原文,养成在原文中圈点勾画的检索习惯;二是审题意识,审题要准确全面,防止顾此失彼,防止旁逸斜出;三是要点意识(即得分点),不管是照搬,摘要,概括,还是改写,都能言必有据,要依据要求和赋分,分点作答,科学地预测自己所答文字的含分量。

【文学作品阅读递进训练】

第一部分:牛刀小试

一、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记叙文)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部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