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_新时代_里固守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_孙德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的尺度是新时代文明的尺度而非像有些 体表现。奇怪的是,美国的教授们竟还说:他 与他主张“给教授和官僚们以真正的教育” 人所说的“抱残守缺”的尺度。他对洋务运动 们必须到中国来教中国人“爱国主义”[1]179。 的思想是一致的。
的几位领导人物,如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
可见,辜鸿铭一反仇视革命的常态,赞
评价很高,称其为“中国的牛津运动”,称赞 非像欧美人那样不道德,所以就更谈不到公 必要的东西是做不到的”“,除非当这种表述
他们“由热心公益、富有经验,有判断力和辨 正、不公正的问题了。辜鸿铭反对革命,但却 出自一个宗教天才之口”[1]523。在中国,孔子
别力的人组成,他们想要改革和进步,即凡 很喜欢义和团运动,称其是“真正的爱国主 的地位就如同耶稣在西方的地位,辜鸿铭不
对于那些对传统文化“学有所成”的学
则褒贬不一:或问余曰“:张文襄比曾文正何 美之情溢于言表。这也不足为奇,辜氏一直 生,辜鸿铭曾提出过忠告“:学问有余而聪明
如?余曰,张文襄儒臣也,曾文正大臣也,非 认为,中国人的民族性是反抗侵略的,反抗 不足,其病往往犯傲;聪明有余而学问不足,
儒臣也,三公论道,此儒臣事也;计天下之安 侵略实出于被外国势力迫,因此也最值得同 其病往往犯浮。傲则其学不化,浮则其学不 危,论行政之得失,此大臣事也。国无大臣则 情与理解。他不喜欢太平军,却喜欢义和团, 固。”[5]175 他曾大声疾呼“:赚钱与研究中国文
在这个可称之为“新时代”的中国里,辜鸿铭 “果酱和面包”,把文言文比作“烤鸡”,给人
可以说是“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很深的印象。因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提倡
其典型性主要表现在提倡文言文,反对一切 者如胡适、钱玄同等称文言文为“死文字”的
可改变现有文化秩序的革命,重视传统文化 观点持反对意见。他认为“,一种死语言,可
张伯苓认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应以知识、身体 学校还安排教师给学生社团进行指导,并尽
总而言之,南开大学创建者、校长张伯苓
和道德三件事情作为自立的基础,学生只有 量减少学生社团中教师的参与,使学生都能 在数十年大学教育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大学
在学校里学会自立,走向社会之后才不易受 够通过社团工作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并成 教育管理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校务公开、
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了达到教育目标,张伯 为有用之才。
民主治校的大学组织管理思想,尊重教师、大
苓鼓励学生多在团队中工作,以养成他们的
张伯苓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治和自觉 师办学的大学师资管理思想,全面发展、自觉
社会自觉性,并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拥有积 能力的同时,也非常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 自治的大学学生管理思想等多个方面,为近
人格的教育和培养,并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 素质。张伯苓提出应从德、体、智、美等四个方 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 得到提升,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性全面
参考文献 [1]宋嘉沛.民国著名人物传[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2]梁吉生.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 [3]崔国良.张伯苓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端愚蠢”的[1]169。确实,我们今天运用白话文, 并不是因为它比文言文更优越,更能表达意 思,而是因为它通俗易懂,可以为大多数人 所接受。
此外,还须特别指出的是,辜鸿铭并非 只是一味提倡文言文,反对白话文的,而是
宣扬文言文与白话文并行不 悖的。前文提到的“火鸡”与 “面包”的著名比喻即是例 证。辜氏的意思是说“,火鸡” 要吃,“面包和果酱”也要吃, 并非只提倡吃“火鸡”,而不 吃“面包和果酱”的。他曾引 用李鸿章的秘书罗丰禄的话 说:“外国人可以教中国人一 切,但只有一件事他们不能 教我们,那就是怎样学习中国语言。”[1]167 可 见,辜鸿铭提倡文言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 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更多地保留了中国传统 的东西。 二、仇视一切可改变中国现有文化秩序 的政治革命 辜鸿铭几乎反对一切形式的革命,他认 为中国的东西是最好的,所以一旦向西方学 习而进行某种革命,只会学人家的坏处,因 而“只有退化,而无进化”[2]177!他对以康梁为 首的改良派很反感,称他们为“吹牛党”,说 其维新活动是对“‘进步与文明’的滑稽模 仿”[3]21。而革命派的孙中山则被斥之为“乱嚷 党”。他说“:拳乱之后,以孙逸仙为大将的、 应称为‘乱嚷党’的新团体在中国各地发展 起来,在皇太后升入西天,真中国党的张之 洞进入冥府之后‘,吹牛党’和‘乱嚷党’就乌 合起来了……”[1]287 辛亥革命后,他指出“:与
无政,国无儒臣则无教。”[5]158
就是基于这一立场。
化是不可兼得的。”[1]272 可见这位伟大的学者
以“大臣”与“儒臣”区分曾、张二人确实
三、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即使在今天仍有警醒作
很高明,对二人这样高的评价则完全出于对
儒家思想对辜鸿铭的影响很深。他认为 用。其自勉联“:不忮不求,淡泊明志。庸言庸
极向上的心态。在他的教育管理方法中,要求 全面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教学 现代中国大学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
全体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在教育学生之前先 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 献。
进行自我教育,提倡先生倡之,老生行之及新 生效之的教育模式。张伯苓从方法上、制度上 和组织上培养学生自治和自动的能力。他鼓 励南开大学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如青年
度就是对中国传统的文言文的推崇,他对此 作了一个对比说:“正如古典式的莎士比亚
打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在世界各地,面包 英文不仅是合宜的,而且是较好的一种工具
和果酱的消费比烤鸡大得多也是事实,然 而,我们却不能因此就认为烤鸡不如面包和 果酱味道鲜美或富于营养,而都应该只去吃
一样,要写出创造性的文学作品,文言或古 典中国语文比口头语文或白话要强得多。”[1] 171 所以,辜鸿铭把所谓“文学革命”斥为“极
的儒家教义,迫使散漫而失控的才智的能量 对现代欧洲人的枪口,愚蠢、疯狂、不顾一 重归正道”[5]47。必须指出的是,辜鸿铭对“孔 切”的冲锋活动中,看到这种天然情感,看到 子之道”的理解是与一般的旧学者不同的, 中国人民对其皇帝的“这种敬慕之心”的具
权威。辜氏反对西方的教育,因为他认为“在 现代欧洲,社会的基础是律师和警察—— —武 力和欺骗,它不是一种道德的基础”[1]524,这
中的不成文之法,这种法比那种成文法更有 他有这种看法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早年留 子言论的原因只是“昌其学说”吗?当然不
效,所以中国的封建社会才长达两千多年而 学欧洲,而对俄国则了解得不多,所以很容 是,而是迫不得已。正如马太·阿诺尔德所
不改变。基于这一原因,辜氏对洋务运动的 易得出片面的结论。再加上他认为中国人并 说:“以一种新式的花言巧语的表述来传达
66 兰台世界 2013·6 月上旬
档案溯 源
dang'ansuyuan
其说中国实行了共和,倒不如说自此中国陷 入了黑暗和混乱的状态。”[1]287 辜氏既反对 “君主立宪”,又反对“民主共和”。这一点被
有见地,当时的外国人很欣赏袁世凯,认为 们则只是半受教育”,因此“对于教授和官僚 他是一个“挽救了时局而又避免了流血的政 们的治疗方法,是给予真正的教育”[1]190。他 治家”[1]197。辜氏对此却有自己的看法,说他: 的意思是说教授和官僚们西化思想太重,失
认为“成文宪法时代常常是一个民族道德沦 什维克主张和要求的只是公正,但没有社会 爱引用孔子的言论。正是因为这点,新文化 丧的时代”[1]183。中国不需要这种现代意义上 之爱的公正绝不可能是真正的公正”[1]206。在 运动的健将们才称辜氏为“老顽固”。儒家思
的成文法,因为“孔子之道”就是藏在人们心 他看来,布尔什维克是缺乏“社会之爱”的。 想是辜鸿铭思想的理论渊源,但辜氏引用孔
二人品格修养的尊重,而这种品格的修养则 “学问”的真义在于“求明天下之理”,而不拘 行,平易近人。”则更表现了这位文化大师的
又来源于他们对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的精 泥于某一专门技艺。为此他作了一个比喻: 诚恳态度和谦虚精神,为我们这些后学们在
通。而在辜氏看来,李鸿章的个人修养则比 “真学问有如刀峰,以之割牛肉亦可,以之割 为人处事等个人修养方面的事情,提供了很
档 案溯源 dang'ansuyuan
辜鸿铭“:新时代”里固守传统
文化的典型代表
□ 孙德华 於晓丹
清末民初的中国
在政治上十分混乱,
但在思想文化界却十
分活跃。一些先进的
知识分子如严复、胡
适等,为寻找救国的
出路而主张向西方学
习,这是思想的主流。
而另一些人如辜鸿铭
等,则大力提倡和宣 传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斥为“保守主义”者。 面包和果酱!”[1]171 他很形象地把白话文比作
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注重自觉和自治的方式。 会和学生自治会等,通过开展和组织学生社 发展的人才[3]25。同时,他还将道德教育作为培
他认为,南开大学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 团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制订活动的宗旨、计 养人才的关键,并将其视为教育之基,是大学
的自觉性,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求上进。 划、内容、时间和场所,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 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的教育等方面。 一、提倡文言文,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指一种粗陋笨拙、呆板臃滞、缺乏生机活 力的语言”[1]167, “所谓死语言,应当像欧洲今
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辜鸿铭即在上海 天的希腊语和拉丁语一样,不再成为现行的 出版的《密勒氏译论》上接连发表了题为《反 语言”[1]166,而“在目前的中国,此时此刻,不仅
是西方文明中同我国国情‘长治久安的良治 义”,对它有这样一段评价:在中国,你也能 会看不到这一点。因为只有通过这个途径,
事业’和谐一致的东西,他们都要尽可能加 从义和团事变期间的那些 20 刚出头的小伙 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才有可 以采纳”[3]22,说“其兴起的目的就是遵照严格 子们—— —正像一个英国军官所描述的,“面 能被别人注意和重视,从而才能树立自己的
前两者差很多,称其为“不过是处理日常事 羊肉亦可,不得谓切牛肉者一刀而切羊肉者 好的范例。
物的大臣而已,作为一个有官僚色彩的大 又须另制一刀耳”[4]87。这与西方的“通才教
以上,我们对辜鸿铭的相关言论进行了
员,他只具有处理行政方面的知识”[1]285。对 育”思想很相似,这也正可解释他在英译儒 梳理。在清末民初,辜鸿铭提倡文言文,反对 后来的袁世凯,辜氏则毫不客气地称其为 经中提倡的“会通思想”[6]164。中国的教育在 一切改变现有文化秩序的革命,同时又重视
“群氓”的代表,评价他说“缺乏优雅,加上胃 辜鸿铭看来就是“君子之教”,就是“名分大 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说,辜鸿铭是“新时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口特大,使得群氓一旦掌权,几乎总是兽性 的”[5]112。辜鸿铭对这三个人物的评价基本上 是公允的,其角度也是特别的。就像毛姆曾 说的那样,“哲学是一件性格的事情而不是 逻辑的”[1]597,因此他对人物的评价并不完全 客观。他对张之洞就有些过誉,张之洞长辜 氏 21 岁,二人之关系在师友之间,张之洞对 他又有知遇之恩。而对于袁世凯的评价则很
辜鸿铭还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儒家所
辜鸿铭本人所始料不及的。辜鸿铭认为,当
布尔什维克主义是当时新兴的思想,针 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就是发现人
时的中国之所以弄成那样的混乱局面,完全 对这一情况,辜氏则指出:“在中国,布尔什 们所固有的辨别道德的能力。可见,儒家思 是在中国进行宪法保障和宪法贩卖的结果, 维克主义则大可不必。”[1]208 其理由是“布尔 想对辜氏的影响程度之深,以至于辜鸿铭总
后来的“东方文化派”、“学衡派”乃至“新儒 “只不过为了一时和平,推迟了必要的少量 去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应用儒家思想
家”所继承,因此陈序经称他为“中国近代文 流血,而将可怕的混乱和更大的流血留给了 教育他们才是真正的教育。
化保守主义潮流端绪和鼻祖”[4]123。这实在是 未来。”[1]197 后来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
对中国的文学革命》和《归国留学生与文学 所有的公文,而且所有的公共报纸(除非微
革命—读写能力和教育》两篇文章,旗帜鲜 不足道的部分除外),都是用文言或古典汉
明地反对中国的“文学革命”,力主尊孔读 文写作和出版的”,因此“今日中国的文言或 经,宣扬尊孔的“春秋大义”。其最明显的态 古典汉语并非是一种死语言”[1]166。对此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