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与新文化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辜鸿铭与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简介
1、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北洋军阀时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列强纷纷支持袁世凯称帝,以便加紧侵略中国,而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在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主要内容有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在1917年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4、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评价
新文化运动既有先进性又有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新文化运动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认为西方的就是先进的,而自有的文化就是落后的,这种思想上的认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文化运动即不是完全的毁灭也不是完全的继承,而新文化运动在对待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所在。
二、辜鸿铭简介、
辜汤生(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自1883年辜鸿铭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昂首走上了宣扬中国文化、嘲讽戏谑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
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
三、辜鸿铭与新文化运动
辜鸿铭的思想与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思想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辜鸿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度推崇,而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则是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严厉打击。辜鸿铭鲜明的性情使其对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是强烈的不屑与反抗。在众人皆呼打倒传统文化之际,他成了异类,逆潮流而动,高调的宣称“大海对岸那边有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的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我们来超拔他们”。
在那样一个时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岌岌可危的时代,辜鸿铭作为一名国学大师,极力的宣扬中华文明,不惜与新文化运动逆反而行,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人。辜鸿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力宣扬,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对于这位伟大的人物,我们都应该承认他对中华文化的阐释宣扬功不可没。
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了将近100年的时间,如今,中华民族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的民族已经崛起,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我们相信,中华民族将在世界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