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塘》网络课件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池塘》网络课件赏析

作者:杨薇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08期

课件名称:小池塘

涉及学科:幼儿园小班语言

下载地址:/itedu/news/200884/200884833508110.htm

课件设计

幼儿园教材中的故事,有生动有趣的情节、典型的艺术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为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教师应该利用其中重要情节抓住典型的艺术角色,制作出生动、优美而富于情趣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出丰富的故事情境,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他们的想象力进一步发展,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故事内容,丰富更多词汇,学会更多优美的短句。

语言活动《小池塘》,这首小诗用浅显明白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情境。诗歌独特的视角展现出倒映在池塘里的月亮及池塘的夜景。但是如果光靠图片,孩子就很难理解月亮为什么会藏在池塘里、池塘里鱼儿为什么会睡在蓝天上、风儿吹来时月亮怎么会摇晃等。笔者利用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教学,制作出鱼儿睡在有月亮倒映的池塘中和青蛙望、水儿荡、月亮晃的动画效果,从而让幼儿通过观赏课件,较为容易地理解诗歌的重难点——水的倒映及理解词语:望、晃、荡。将诗歌这一较为抽象的艺术形式具体化、形象化,以动听结合、深入浅出的方式表现,以便幼儿接纳与理解。而且,教师在使用时可根据孩子的掌握情况随时暂停课件让孩子一句一句理解诗歌内容,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诗歌内容。这是本课件设计的主导思想与闪光之处。

让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儿歌中表现的意境美,能大胆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对儿歌的理解,学会在游戏中有感情地朗诵儿歌,理解词语:望、晃、荡。

课件实现

1.素材准备

(1)课件中的动物素材选用来自福建人民出版社《领域活动指导》小班幼儿语言用书。

(2)诗歌的配音为自己用声音编辑器录制并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

2.结构与使用

课件主页:以简洁的形式呈现出本课的标题“小池塘”。

页面1:画面内容为一幅优美的夏日池塘图景,小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微风轻吹摇曳的树丛、天上的月亮及水中月亮的倒影,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这种动画的展示,让孩子很好地感受诗歌中“小池塘,藏月亮”的意境。企图通过创设优美的意境让幼儿感受诗歌,并反复理解诗歌中的重难点(如图1)。

页面2:笔者运用这样一个动画:一条小鱼游到清清的池塘,池塘里有蓝天、月亮和星星的倒影,形象地展示了鱼儿睡在蓝天上这一情景。课件有动感,孩子学习的兴趣上来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对“鱼儿睡在蓝天”的理解,而且学得非常轻松(如图2)。

页面3:本页面体现了如何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解决语言教学难点的具体操作要点。以理解“小青蛙,抬头望,乐得哇哇把歌唱”这一句为例,笔者把青蛙的姿态做成抬头望,让青蛙从池塘外跳入,并拉近池塘的画面,让孩子更好地观察青蛙的姿态,理解“望”这个字,再加上音乐符号,孩子就很容易展现出青蛙哇哇把歌唱的画面。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解决幼儿难理解的词和句,解决幼儿不易发准的字音(如图3)。

页面4:在制作“摇得月亮轻轻晃”这个场景,很难表现出晃这个动词,笔者通过在月亮上制作水纹并进行微微的晃动来解决这一难点(如图4)。

技巧心得

本课件通过多媒体创设具体生动、亲切可感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展现倒映在池塘里的月亮以及池塘的夜景,并采用分步教学,运用课件素材的动画展示,帮助学生深入地体会小池塘活泼的美、静谧的美。多媒体教学在实现本课教学目标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在幼儿园的课程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只通过一个课件就解决活动中所有的重难点显然是比较难的,我们还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小池塘”这一语言活动中,我们先让孩子进行了丰富的课前经验准备:在上课之前通过让孩子实验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倒映的自然现象。由于技术有限,在课件中笔者没有制作出风儿吹水面水儿荡的效果,而是在课堂中采用小实验的做法,将一盆染成蓝色的水,放在投影仪上,用嘴吹水面,水面上泛起一层层的水纹,让幼儿通过直观现象来理解。但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发现多媒体课件是孩子最喜欢也颇显成果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今后,我将更多地采用这一有效手段促进幼儿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