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富与后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富与后富
先富与后富,当老师刚布置这个话题的时候,乍看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和
很多同学的反应一样,感觉无从下手。但是,我们不妨从先富与后富的源头来剖
析这个话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邓小平为打破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占
统治地位的平均主义思想而提出的一项大政策。但是。由于制度、政策偏差等各
种因素的影响,贫富差距的加大从而导致的两极分化也已经影响到了当今社会的
稳定。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贵之处就是它的与时俱进。因此,作为一项政策,
邓小平“先富与后富”的产生有着深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同时,这项政策
也应该随着时代特点的变化而不断改进。下面我们引用华西村快速发展的现实例
子来进一步阐述并佐证这项政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吴仁宝,如何看待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先富带动后富
时下,不少人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思路中占据了20多年的一个重要命题——“先富论”,将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面对贫
富差距日益拉大的现实,有人对先富带共富的思想产生了疑惑和怀疑,更有甚者
认为邓小平的先富带共富思想过时了。针对目前对先富与共富问题的一些不正确
认识,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先富与共富的真实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先富带动后富,这样的例子并非一个都没有,但现实中更多的例子正如斯蒂格
利茨所说的:先富者拥有更好的条件,从而更加富,贫者缺乏如教育和医疗等条件,从而无法富裕起,其实就是贫富分化加剧!!从中国和美国都可以得到鲜活
的事实证明。
先富不会自然带动后富。放任贫富分化,那么贫富分化只会越来越严重,而不
会自然消失。
从更根本的来说,贫富分化就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富裕阶层的人必然是维护
富裕阶层的利益,让富裕去维护贫富者权益,去带动后富者,是……这一点,还
可以解释周康夫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没良心?”--当然马克
思的归纳更高明,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层,必然要求在社会意识上占据统
治地位(用我的通俗话说就是资本家的兴起决定了资本家理论的兴起),这是马
克思总结出来的社会规律。
吴仁宝先富带动后富的例子:
华西村是全国著名的先进典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始终坚持高举旗帜,坚定
正确方向,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华西村的成功,华西村的崛起,华西村的长盛不衰,虽有诸多原因,但其中最关
键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勇攀高峰。在华西村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华西人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始终能够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能够找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华西村实际的契合点,坚持理念上的创新,以先人一拍、快人一步、高人一筹的姿态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既不唯书,也不唯上,只唯实,始终坚持一切从华西村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具有华西特色的发展之路。可以说,华西村的历史,就一部中国农村、中国农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发展史。
纵观40多年来华西村人艰苦奋斗的历程,我们发现有三条主线贯穿其中。第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并把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艰苦创业、真抓实干、造福于民的实际行动。第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发展华西的创造性高度统一,使华西村敢为人先,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第三是立党为公、甘于奉献,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吴仁宝用人格魅力和表率行为影响和感染一代又一代的华西人,使华西村永葆本色,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需要一大批像吴仁宝这样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我们向他学习,是要学习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华西精神”,一种艰苦奋。关键的是,贫富分化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居民消费率长期畸低,投资率储蓄率和外贸依存度长期畸高,中心环节就在于贫富分化所导致的内需不足。贫富分化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不仅在向经济领域传导,也在向社会领域传导。
光阴荏苒,一晃眼“南方谈话”发表已过去20年。的确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言,“南方谈话”是一份“宣言书”,整篇洋溢政治魄力与决断,但明显对一个问题持谨慎的思考态度,那就是贫富分化,邓小平同志是这样说的:
如果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这主要是谈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分化。一年多后的199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与弟弟邓垦有一次谈话,明确表示“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大问题”,可谓忧心忡忡。
遵照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构想,地区发展差距问题早已被摆上日程,这尤其表现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自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以来,2000年-2009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7万亿元增加到6.69万亿元,年均增长12%,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624元增加到18257元,年均增长11.4%。
但更关键的人际贫富分化愈演愈烈,这在量化反映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基尼系数上有充分反映。197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国家统计局2000年公布的全国基尼系数为0.412,已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此后再没有发布过具体的基尼系数,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的最新说法是“略高”于2000年的0.412,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给出的最新理由是所谓“难以获取高收入阶层居民真实的收入信息”。据世界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