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风格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风格特征
作者:马冬莉
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5期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作为十二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之一,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珍贵的音乐作品。其中《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最为成功的代表作,本文主要侧重于分析《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以及风格特征。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风格特征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简介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是一位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拉赫玛尼诺夫4岁跟随母亲学习钢琴,1885年-1892年在莫斯科音乐院师从俄国钢琴家济洛季(1863-1945)学习钢琴,师从阿连斯基、塔涅耶夫等人学习作曲技术理论。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专注于研究俄罗斯民族音乐,先后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19岁时,创作了著名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成为他的代表作,同年完成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1906-1908年,拉赫进入创作旺盛时期,产生了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交响曲、交响诗《死岛》等优秀作品。
然而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他不理解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于是带领全家出国演出,1918年定居美国。拉赫深深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深受相思之苦,也失去了创作欲望,8年之后才开始创作,从此,作品中充满了不协和与悲剧性。1931年,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了《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拉赫曾举行多场专场音乐会,募款捐给苏联军队。1943年初,由于急性癌症发作,突然去世。拉赫玛尼诺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包括歌剧、交响乐、清唱剧、室内乐、钢琴作品和声乐作品等。他的作品富有俄罗斯音乐风格,最吸引人的是他那优美的旋律,而且作品难度极大,也成为众多钢琴演奏家音乐会曲目。
二、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风格特征
(一)创作过程
《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拉赫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直至1900年五月逐渐痊愈后所作,所以有些人认为这一协奏曲所拥有的忧郁性格,就是从拉赫这一段病情而来。1901年10月26日在莫斯科首演。直至今日,这首协奏曲还是受到大家的喜爱。
《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过程很特别,拉赫没有从第一乐章开始写起,而是抓住了自己喷涌出的创作灵感,直接写出了震撼的第三乐章。这是因为在他精神衰弱严重后就无法进行创作,在接受达尔博士的有效治疗后,他又重新有创作的冲动,首先的乐思就是第三乐章,接着写出了柔美宽广的第二乐章。第二乐章完成之后,拉赫在一次慈善募捐音乐会上演奏了这第二第三乐章,听众反应极好,此后,拉赫一鼓作气的完成了第一乐章的创作,于1901年完成了这部光辉灿烂的杰作,当时拉赫二十八岁。这部作品开始了这位年轻作曲家的国际生涯,确立了他在音乐界的影响和地位,并于1905年获得格林卡奖。
(二)风格特征
1.交响性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对旋律的创作十分看重,往往是采用多个声部来进行写作,这样就形成一定的复调旋律,丰富且饱满。在与乐队配合方面,拉赫则把旋律分派给钢琴和乐队中的不同乐器,不同的而又有紧密联系的多个旋律线条由不同乐器来交融,层次清晰且立体丰富,很好的把拉赫自己的音乐构思及情感表现出来。《第二钢琴协奏曲》就是很好的例子,钢琴的高超技巧与乐队的混响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起相互的协调与交响,所以这首协奏曲被称为“钢琴交响乐”。
这是一部浸透光明、充满肯定生活的乐观情绪、并具有高超艺术成就的钢琴协奏曲。乐曲的一开头,拉赫玛尼诺夫便用钢琴奏出的八个好似悠远钟声的和弦,代替了由某个乐器或乐队前奏开始的传统模式。直接自然简洁,但又有震撼力的出现。这说明了他的创作是以思想感情为前提,什么样的形式有利于表达情绪就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不拘一格,风格独特,也体现了钢琴与乐队的交响性。第二乐章的再现部由弦乐奏出庄严的再现部第一主题,钢琴以八度和弦展开,两个声部交相辉映,把钢琴交响乐发挥的淋漓尽致。
2.俄罗斯民族风格
第二乐章开始的主题是从第一乐章抒情的副部主题派生来的,带有沉思的意念,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中间段,速度稍快,乐队只出现基本主题的一些回声,由钢琴主奏,仿佛一首自由驰骋的幻想曲,充满内在的激情,最后以光辉的华彩乐段结束。再现时,乐章的基本主题由加弱音器的小提琴演奏,音乐甜美抒情,并在宁静沉思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拉赫的作品,善于以强烈的个人体验和气魄宏大的超技演奏,将宏伟的构思、感人的抒情和歌唱性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深刻鲜明的音乐形象,他的创作通常与传统的俄罗斯音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现代派艺术思潮开始在俄国音乐艺术中慢慢变成主流地位时,拉赫玛尼诺夫依然捍卫和继承古典者音乐的传统,他是柴科夫斯基的继承人,并深受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欢迎。
拉赫的音乐和近代俄罗斯浪漫主义作曲家一样,特别是继承了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作风格,作品中带有大量具有俄罗斯风格的优美旋律,这些旋律具有充实的抒情意味、和丰满多彩的音响。在拉赫玛尼诺夫看来,旋律才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所以不管在他的哪一部作品中,听众对他的作品印象最深的的都是他的旋律,是器乐作品中的“歌曲”。是19世纪后期多姿多彩的俄罗斯音乐旋律大师中的最后一位,是在俄罗斯民主革命大时代背景下的民族乐派的守望者和西方浪漫主义乐派的发展者。
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有许多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用他的全部的生命力都投入到了对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创作中,即使在他流亡国外期间所创造出的音乐作品也充满了对于祖国热爱之情。可以说如果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了俄罗斯的音乐的特性,也就没有了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的灵魂。
3.悲剧性风格
在《第二钢琴协奏曲》表现风格上,拉赫玛尼诺夫利用下行的旋律和浓重的音响来表达他内心的苦闷,另一方面也通过无以伦比的,激情澎湃高潮来表达他满腔的激愤,强烈的对比使全曲有着浪漫俄罗斯经典忧伤风格。
《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从痛苦中挣扎出来后的作品,内心已有了一定的忧郁和悲剧性的基调,再加之他生活在俄罗斯一切处在一个极不稳定的动荡年代,其本身就会有复杂的心理。拉赫其实是个愉快的人,可是他习惯了在阴郁和神秘的气氛下创作音乐,而这种情绪贯穿者他一生的创作基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其实是一部让人在感觉充满“光明”、“乐观”,情绪充满温柔、恳挚的作品,但是在对这种理想式的“革命浪潮”的音乐描绘中,也体现了作曲家是在用作品来对现实和梦想上在心理差距上的苦闷、悲哀的宣泄。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经常引用来自中世纪作曲家格里高利圣咏中《末日经,最后的审判》的旋律。这种类型的旋律在西方音乐中通常被认为是象征“死亡”的形象。在《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的中部(第112小节)乐队声部中亦悄然奏出“死亡音调”。它向我们表明了拉赫音乐创作中习惯性的悲剧性创作因素。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在创作作品时所抒发个人内在的精神体验,这种深入骨髓和灵魂的创作思想,具有梦想和现实的悲剧性因素,再加上作品的“歌唱性”和“抒情性”因素,使他的作品更接近于柴可夫斯基。
三、《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历史贡献
拉赫玛尼诺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钢琴作品占有显赫地位。《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至今,依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不朽的典藏。
“拉赫玛尼诺夫综合了李斯特的强烈的钢琴风格传统以及格林卡以来的俄罗斯传统音乐中具有广泛咏唱性和质朴的情绪表现力……”,(约霍夫《论钢琴演奏》87页)这段话很有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