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黄龙病监测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柑桔黄龙病监测方法
柑桔黄龙病监测方法(试行)
为规范柑桔黄龙病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发生、发展动态,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规定了柑桔黄龙病菌监测区域、监测布点、监测时期、监测方法等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地柑桔黄龙病的监测。

1监测准备
收集当地柑桔、金柑属和枳属植物等芸香科植物的种植情况,柑桔黄龙病菌发生历史和现状等有关资料;制定简便易行的柑桔黄龙病菌监测计划。

2监测区域
2.1未发生区
重点监测疫情发生高风险区域,如:从疫情发生区调入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等芸香科植物的种苗及产品的地区,境外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植物引种种植区,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等芸香科植物种苗繁育基地等高风险区域。

主要监测是否传入柑桔黄龙病菌。

2.2发生区
重点监测发生疫情的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

主要监测多年种植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植物等植物,并有柑桔黄龙病发生历史的地块。

监测柑桔黄龙病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3监测作物
重点监测柑桔属、金柑属、枳属等芸香科植物。

4监测工具
剪刀、取样袋、手套、鞋套、小银子、荧光记录笔、标签纸、记录表、消毒液等。

5监测时期
在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类等苗或成年树春、夏、秋梢转绿后各调查1次,调查时间一般为5月上旬至11月中下旬,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作物的生育期确定具体的调杳时间。

6监测方法6.1未发生区 6.1.1访问调查
向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类的种苗育苗场和采穗圃、经销商、农技人员等相关人员询问有关柑桔黄龙病情况,初步了解疫情可能发生地点、时间、危害情况。

对询问过程发现的柑桔黄龙病可疑性地区, 进行深入重点调査,访问结果填写柑桔黄龙病田间调查记录表(附表
l)o
6.1.2
在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果树苗期和田间生长期进行踏查2-3次, 代表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

6・1・3定点调査
在访问调査和踏査基础上,发现可疑疫情进行定点调査。

采用5 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査10株,统计发病株率。

6.2发生区
621发生区范围监测
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方法(具体方法见 6.1.1和6.1.2),发现可疑疫情进行定点调查,结果记入附表1。

6.2.2发生区发生动态监测
采取定点调查法(具体方法6.1.3)。

每县选5个调查点,每30天调查1次,整个生育期调查3次,每点10亩,10亩内采取五点取样,每样点随机调查10株,统计病株率,填写柑桔黄龙病田间调查监测记录表(附表2)
7疫情诊断
7.1现场诊断
主要检查新梢叶片,花期和果实。

新梢叶片不能转绿,叶片均匀黄化,或新梢叶片转绿后,从主、侧脉附近和叶片基部及边缘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状黄化,病株开花早而多,落的多,果实小畸形,坚硬,着色不均匀,近果蒂部分橙红色,其余部分青绿色,果汁少,渣多,味酸,成熟期后仍不着色的青果”,或着色不均匀的斑驳果”。

7.2室内鉴定经现场检验检测,不能确定为柑桔黄龙病的,取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鉴定。

8监测记录
详细记录、汇总监测区内各调查点结果。

监测结果记入附表2。

并将原始记录表连同照片、影像等其它资料妥善保存于县级植物检疫机构。

9监测报告
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报告,并按要求逐级报送上级植物检疫机构。

附录:
柑桔黄龙病病原、症状及防治措施等
1病原特征
病原为Liberobacter asiaticum,属原核生物(prokaryote),目前还未能人工培养。

菌体多数呈圆形、椭圆形或线形,少数呈不规则形,大小50〜600X170〜1600nm,菌体的外部界限是膜质结构,厚约17〜33nm,平均25nm,由三层膜组成,壁膜结构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膜构造相似。

柑桔黄龙病病原分为3
个种,即亚洲种(Liberobacter asiaticum)、非洲种(Liberobacter africanum ) 和美洲种(Liberobacter amenicum )。

亚洲种引起柑桔黄龙病,非洲种引起柑桔青果病。

黄龙病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的40多个国家,是柑桔上毁灭性病害。

广东
省汕头地区最早发生。

在我国,本病主要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柑桔产区蔓延为害,摧毁了大量的柑桔园,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严重,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的柑桔产区广泛蔓延,80年代以后,随着柑桔生产的大发展,黄龙病在老病区病情加重,新病区不断扩大,至今在江西、浙江、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南等省的部分产区均证实有黄龙病发生。

2为害症状
柑桔树各生长期均感病,4~6年生开始结果的树发病较多,苗期或十几年
以上的成年树发病较少。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夏梢、秋梢发病最多,其次是春梢。

春梢发病时,当年新抽春梢能正常转绿,5月份以后部分叶片主脉、侧脉附近黄化,叶肉逐渐褪绿变黄,形成黄绿相间的驳斑,叶质硬化。

夏梢或秋梢多在8月至10月间发病。

新抽夏梢或秋梢中有一、二个梢的叶片尚未完全转绿时,则停止转绿。

叶片在老熟过程中叶脉变黄,叶肉由淡黄色均匀黄
化,叶质变硬。

而有的叶片转绿后变黄,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

当年发病的黄梢,秋末叶片陆继脱落。

第二年抽出的春梢,叶片明显变长、变小,变硬。

叶肉变黄,叶片表现为缺锌、缺锰的症状,因此,黄龙病后期叶片症状与缺素症不容易区别。

病树开花早而多,但花细小,畸形,所结果实小,畸形,着色不均匀,近果蒂部分橙红色,其余部分春绿色,称为”红鼻果”果汁少,渣多,很酸。

3寄主范围主要危害芸香科的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三个属的植物。

其中蕉柑、甜橙、年桔较感病,酸桔、柠檬较耐病,柚子也有黄龙病。

用菟丝子能将此病菌传到长春花和夹竹桃植株上,引起典型的黄龙病症状,表明这两种植物也是黄龙原寄主。

4传播途径
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的接穗和苗木,而果园近距离传病则是带菌的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

木虱的成虫和高龄若虫(4~5龄)都会传病,病原体在木虱成虫体内的循回期长短不一,短的为3天或少于3天,长的为26~27天。

高龄若虫或成虫一旦获得病原体后,能终生传病。

此病除由木虱传播外,也可通过嫁接传病,在实验室内,可通过菟丝子传到草本寄主长春花上,但是不能由汁液摩擦和土壤传病。

5生物学特性
柑桔黄龙病亚洲种,属于耐热型,最适宜温度28~32°C,症状表现明显,病害在高温地区流行,传播虫媒为柑桔木虱,主要分布于亚洲高温干燥地区。

我国的柑桔黄龙病属于亚洲种。

非洲种引起柑桔青果病,属于热敏感型,最适宜温度
20~24C,症状表现明显,病害在冷凉地区流行,传病虫媒为非洲木虱,主要分布于非洲适温高湿地区;毛里球斯岛上,既有亚洲种,也有非洲种存在。

6防控措施
(1)严格实行检疫
保护无病区和新区,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禁止病区的接穗和苗木进入新区和无病区。

疫区采取封锁措施,尽快予以扑灭。

(2)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
①无病苗圃应选择在无柑桔木虱发生的无病区,并尽可能远离病柑桔园,至少相距5公里以
上,具有良好的隔离条件,最好有高山大海等自然屏障。

②砧木种子用50~52C热水预浸5分钟,再用55~56C温汤处理50分钟,然后播种育苗。

③无病接穗的采集及处理
从优良品种的健康老树上采种,经55~56C热水处理后隔离种植,培育无病的实生树采穗。

在非病区或病区中隔离的无病老果园中,严格选择无病树作母树采穗,接穗用1000单位盐酸土
霉素或四环素浸泡2小时;接穗也可用湿热空气47~49C 处理50分钟。

茎尖嫁接脱除病原是获得无病接穗和培育无病苗木的好方法,比前述方法更
为优越。

因为前者只能脱除黄龙病病原体,而茎尖嫁接既能脱除黄龙病病原体,又能脱除衰退病病毒和裂皮病类病毒。

(3)挖除病株及防治媒介昆虫
在病区及时控除病树,集中烧毁,以消除传染源,并适时喷药防治传病的柑桔木虱。

铲除果园附近木虱的寄主和越冬场所,主要是果园附近的芸香科植物,消灭传染中心和虫媒是防治黄龙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疫区要抓好两个时期:一是每年春芽萌动前,可结合冬季清园,加喷杀虫剂防除;二是每次新梢抽发期,视虫口密度情况,连喷1~2次杀虫剂防治。

10%吡虫啉
可湿性粉剂、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0%氧化乐果等对柑桔木虱的成虫、若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对于初发病和发病较轻的柑桔园内病株,一经发现应立即整株挖除;发病较重的柑桔园,重病树应全面铲除,同时要喷洒杀虫剂,防治传病虫煤。

(4)加强栽培管理
通过柑桔园内管理,如水肥管理,合理施N、P、K,增强树势,以提高抗
病力,并创造园中小气候,不利于柑桔木虱的发生、繁殖和传播,而有利于柑桔树的健壮生长,可以减轻黄龙病的发生和危害。

有条件的果园,四周可以栽植防护林,以减少日照和保持果园有较高的湿度,这对媒介昆虫的迁飞有阻碍作用。

柑桔黄龙病症状
附表1:
柑桔黄龙病田间调查记录表
附表2:
柑桔黄龙病田间调查监测记录表
注:此表将作为监测的原始记录,请妥善保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