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外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外交
作者:丁倩逸
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2期
【摘要】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实力大为下降,为保持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在外交策略上,英国根据自身利益和国际环境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周旋于各国之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这种并非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均势外交”很不幸地最终发展为毫无原则的绥靖政策,也并没有阻止其霸主地位的逐渐衰弱。

【关键词】20世纪20年代;英国;均势外交

1918年11月11日11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停火,这场震惊世界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这场世界大战给交战各国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英国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也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在战争年代,英国为战争支出了12,454,000,000英镑,相当于国家收入的44%。

i在这期间,英国国民财富损失1/4,商船损失70%。

ii同时为了平衡国际收支,英国卖掉了10%的海外资产并向美国举债,1919年英国欠美国债务已达850,000,000英镑,占美国对协约国贷款的45%,1921年失业率高达12.9%,整个20年代的失业率平均为10%左右。

iii此时的英国为保持其霸主地位,在外交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其灵活成熟的技巧在政策上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变和重新选择,以符合自己的实际利益。

自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都铎王朝起,英国就在欧洲扮演起“仲裁者”的角色,经过300多年的实践,形成了英国均势外交的传统。

到70年代后,随着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和崛起,德国开始渐渐取代英国制衡者的地位,法俄等传统大国也逐渐强盛,此时欧洲格局的变化,英国均势外交随之进行了战略收缩,以自我选择的“光荣孤立”行之,从而更加具有灵活性。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实力更加下滑,“光荣孤立”也逐渐难以维继,最终以《英日同盟》、《英法条约》和《英俄条约》三个条约结束了其“光荣孤立”。

而无论是“光荣孤立”还是结盟都是均势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具体不同的战略和手段。

其本质上还是为达到英国人所历来尊奉的权力均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依然坚持了均势外交的传统,只是此时的权力均衡已经失去了早前建立在绝对实力基础上的均衡色彩,一战后的均势外交可以说更多的是借用成熟的外交技巧来实现其均势外交的目的。

一战后初期,英国在欧洲推行“扶德抑法”的策略,英国虽与法国同为战胜国,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仍采取“均势”政策,“扶德抑法”更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此时,欧洲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英德矛盾转变为英法矛盾。

因此,从1918年巴黎和会的召开到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的崛起这一段时间,英法两国在国际上主要是处于矛盾斗争状态。

出现这一状况与法国的日益强大有直接关系。

而英国的均势外交,绝不允许欧洲出现一个过于强大的国家,“扶德抑法”也就孕育而生了。

比如说在1923年1月,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由,出兵10万占领德国鲁尔区。

对此,德国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由此酿成“鲁尔危机”。

利用这次危机,英国联合美国趁机获得了处理德国赔偿问题的主导权。

随后,在英国支持下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组成专家委员会讨论德国的赔偿问题,法国人从此再难控制赔偿委员会,并不得不接受了大幅度削减德国战债的“道威斯计划”。

法国在一系列的让步之后,虽然在表面上仍保持在德国拒绝履行义务时实行制裁的权利,但是实际上,不经英、美同意,他已经不能对德国采取任何制裁措施。

此外在欧洲安全保障问题上,英国亦通过国际联盟这一载体来推行其均势外交。

国联成立以后,英国更是将均势外交的手段付诸于相关会议之中。

在英国的主导之下,国联各成员国定期召开国联会议以讨论各大国之间共同关注的事项。

在1925年召开的洛迦诺会议上,英国通过成功签订《洛迦诺公约》剥夺了法国对德国单独制裁的权力。

在1926年,德国正式加入国联,自此,德国在国际上摆脱了战败国的不利地位,英国的“扶德抑法”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战后,美国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0%,占领了南美和加拿大市场,加强了其在中国和中近东市场上的地位。

iv英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霸权在全球范围遭到美国的强有力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惜疏远日本与美国合作,建立英美友好关系。

正如英国的殖民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所言:“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之上,那么很难想象有比这更糟糕的政策了。

”v 1921年12月13日签署的《四国公约》成功地瓦解了英日同盟。

会后,面对日本代表的怨恨和抱怨,贝尔福解释说:“大英帝国需要英日同盟,但是它更需要降低军备和美国的友好。

”vi次年的《五国海军协定》,英国被迫放弃了“双强标准”的海军优势,承认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力量之比为5:5:3。

由此可见,英国的决策者们已经开始主动向美国示好。

在中国问题上,英美之间也达成合作。

日本在远东的扩张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浪潮触动了英国在远东的利益,但英国忙于欧洲事务无暇东顾。

而对于美国来说,需要英国承认其“门户开放”政策来分享在华利益,于是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又重提了“门户开放”原则,并为此与英
国秘密谈判。

英国正好借美国之手来保护其在华特权,双方遂走上合作之路。

因此华盛顿会议上,与会各国达成《九国公约》,肯定了美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以牺牲中国的利益为代价缓和了英美矛盾,为自身顺利地解决军备和欠美债务问题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同时,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也对日本做出了一定的让步,特别是在建立海军基地方面,使日本在新加坡以北的水域占有绝对优势。

这体现了英国在争取与美国合作的同时,还考虑利用日本来牵制美国,是均势政策在远东的灵活应用。

不难看出,该阶段英国外交的主要策略即为保持与美国的合作关系,借用美国之手以期
继续保持自身在国际上的威望和形象力。


从总体上看,在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得到不断地恢复与发
展。

实力愈发强大的美国对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虎视眈眈。

而英国为了稳固其已动摇的世界霸主地位不得不对其外交政策做出一系列的调整。

一方面想通过借力用力的策略试图遏制任何威胁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大国的崛起;另一方面则收缩战线,不惜以退让的方式保存以往既得利
益,其中均势政策的推行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制衡与妥协已成为这时期英国外交的主要特征。

总的来说,这时期英国在外交政策的调整中,运用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成功地维护了自身的既得利益,相对稳固了已摇摇欲坠的世界霸权。

然而从长远来看,显然又缺乏远大的战略眼光。

在“扶德抑法”政策的引领下,英国低估了德国的威胁,也因为实力的衰退而在国际事务上采取了过分消极的妥协退让最终带来了难以估计的恶果。

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正是英国国力由盛转衰的真实写照。

尽管它在某种意义上成功地弥
补了英国国力的相对不足,但它不可能改变英国国力日渐衰落的趋势,也不可能改变在整个
20年代英国霸权相对衰落的趋势。

而从此时期的英国外交实践上来看,英国也越来越受到美
国的影响。

英国作为昔日的霸主,一方面尽力地维护与未来霸主—美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又借用美国之力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在这过程中所能看到的是一幅新老霸主逐渐转换的景象。

而之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完成了这一转变的过程,新的国际格局随之产生。

注释:
i 徐蓝英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1[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9页.
ii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四卷(1918—1929)[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年,第320页. iii 朱建民国际组织新论[M],南京:正中书局,1983年,第540页.
iv 董秀丽美国—历史与现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6页.
v 黄鸿钊百年国际风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21页.
vi 徐煜一战后远东角逐中的英美关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第48–5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