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典型例题

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典型例题
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典型例题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1。(2008全国Ⅰ卷理)已知三棱柱得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在底面内得射影为得中心,则与底面所成角得正弦值等于( C)

A.??B、C、?D。

1。解:C.由题意知三棱锥为正四面体,设棱长为,则,棱柱得高(即点到底面得距离),故与底面所成角得正弦值为。

另解:设为空间向量得一组基底,得两两间得夹角为

长度均为,平面得法向量为,

则与底面所成角得正弦值为、

二、填空题:

1。(2008全国Ⅰ卷理)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有一公共边,二面角得余弦值为,分别就是得中点,则所成角得余弦值等于.

1、答案:、设,作

,则,为二面角得平面角

,结合等边三角形

与正方形可知此四棱锥为正四棱锥,则

,

故所成角得余弦值

另解:以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得直角坐标系,

则点,

,

3121321

(,,),(,,),,3

2222222

AN EM AN EM AN EM ==-?===,

故所成角得余弦值、

三、解答题:

1.(2008安徽文)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四边长为1得菱形,,, , (Ⅰ)求异面直线AB与MD所成角得大小;

(Ⅱ)求点B到平面OCD得距离。

1、方法一(综合法)

(1)

为异面直线与所成得角(或其补角)

?作连接

?

?

,

所以与所成角得大小为

(2)点A与点B到平面OCD得距离相等,

连接OP,过点A作于点Q,

又,

线段AQ得长就就是点A到平面OCD得距离

2

OP ====∵,

,所以点B 到平面OCD 得距离为

方法二(向量法)作于点P,如图,分别以AB,AP,AO 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

(0,0,0),(1,0,0),((0,0,2),(0,A B P D O M (1)设与所成得角为,

,

与所成角得大小为 (2)

设平面OCD 得法向量为,则

即 取,解得

设点B 到平面OC D得距离为,则为在向量上得投影得绝对值, , .

所以点B 到平面OCD 得距离为

2、(2008安徽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四边长为1得菱形,, , ,为得中点,为得中点。 (Ⅰ)证明:直线;

(Ⅱ)求异面直线AB 与MD 所成角得大小; (Ⅲ)求点B 到平面OCD 得距离、 2、 方法一(综合法)

(1)取OB 中点E,连接ME,N E

?

(2)

为异面直线与所成得角(或其补角) ?作连接

,

?所以 与所成角得大小为

?(3)点A 与点B到平面OCD 得距离相等,连接O P,过点A作

于点Q,

又 ,线段AQ 得长就就是点A 到平面OCD 得距离

2

OP ====∵, ?,所以点B 到平面OCD 得距离为

方法二(向量法)

作于点P,如图,分别以AB,A P,AO 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

(0,0,0),(1,0,0),(0,

(,0),(0,0,2),(0,0,1),(1,0)22244

A B P D O M N --,

(1)2222(1,,1),(0,,2),(2)44222

MN OP OD =-

-=-=--

x y

z N

M

A

B D

C O

P

设平面OC D得法向量为,则

取,解得

(2)设与所成得角为,

, 与所成角得大小为

(3)设点B 到平面OC D得交流为,则为在向量上得投影得绝对值, 由 , 得、所以点B 到平面OCD 得距离为

3.(2008北京文)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 C=B C=2,∠AC B=90°,AP =BP =A B,PC ⊥AC 、

(Ⅰ)求证:PC ⊥AB ;

(Ⅱ)求二面角B-AP -C 得大小.

3、解法一:(Ⅰ)取AB 中点D ,连结PD ,CD . ∵AP =BP , ∴P D⊥AB 、 ∵AC =BC 、 ∴CD ⊥AB . ∵P D∩CD =D.

∴AB ⊥平面PCD 、 ∵PC 平面PC D, ∴PC ⊥AB 、

(Ⅱ)∵AC =BC ,AP =BP , ∴△A PC≌△BPC 、 又PC⊥AC , ∴P C⊥BC 、

又∠ACB =90°,即AC ⊥BC, 且A C∩PC =C , ∴AB =BP , ∴B E⊥AP .

∵EC 就是BE 在平面P AC 内得射影, ∴CE ⊥AP .

∴∠BEC 就是二面角B -AP-C 得平面角、 在△BC E中,∠BCE =90°,BC=2,BE =, ∴sin ∠BEC =

∴二面角B -AP —C 得大小为ares in 解法二:

(Ⅰ)∵AC =BC,AP =BP , ∴△APC ≌△BPC 。 又PC ⊥A C. ∴PC ⊥BC 、 ∵AC ∩B C=C ,

∴PC ⊥平面A BC 、 ∵AB 平面ABC , ∴P C⊥AB 、

(Ⅱ)如图,以C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 z。 则C (0,0,0),A (0,2,0),B (2,0,0). 设P (0,0,t ),

∵|PB |=|AB|=2, ∴t =2,P(0,0,2)、

取AP中点E,连结BE,CE。

∵|AC|=|PC|,|AB|=|BP|,

∴CE⊥AP,BE⊥AP.

∴∠BEC就是二面角B—AP-C得平面角。∵E(0,1,1),

∴cos∠BEC=

∴二面角B-AP-C得大小为arccos

4、(2008北京理)如图,在三棱锥中,,,,、(Ⅰ)求证:;

(Ⅱ)求二面角得大小;

(Ⅲ)求点到平面得距离.

4、解法一:

(Ⅰ)取中点,连结。

,

.

,

,

平面。

平面,

.

(Ⅱ),,

.

又,

.

又,即,且,

平面.

取中点。连结.

,、

就是在平面内得射影,

就是二面角得平面角。

在中,,,,

二面角得大小为、

(Ⅲ)由(Ⅰ)知平面,

平面平面。

过作,垂足为、

平面平面,

平面。

得长即为点到平面得距离. 由(Ⅰ)知,又,且,

平面。

平面,

.

在中,,,

. 。

点到平面得距离为。

解法二:

(Ⅰ),,

又, A

C

B

D

P

A B

E

P

A B

D

P

H

. ,

平面。 平面, .

(Ⅱ)如图,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设. , ,、

取中点,连结.

,, ,. 就是二面角得平面角. ,,,

.

二面角得大小为. (Ⅲ),

在平面内得射影为正得中心,且得长为点到平面得距离. 如(Ⅱ)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点得坐标为、 。 点到平面得距离为.

5、 (2008福建文) 如图,在四棱锥中,侧面PAD ⊥底面ABCD,侧棱PA=PD=,底面AB 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AB ⊥CD,AD=2AB=2BC=2,O 为AD 中点。(1)求证:PO ⊥平面AB CD;

(2)求异面直线PB 与C D所成角得余弦值;(3)求点A 到平面PCD 得距离

5.解:如图,A(0,—1,0),B(1,-1,0),C(1,0,0),D(0,1,0),P(0,0,1) 所以

所以异面直线所成得角得余弦值为: (2)设平面PCD 得法向量为,

,所以 ;

令x =1,则y=z=1,所以 又 则,点A 到平面P CD 得距离为:

6.(2008福建理)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则面PA D⊥底面ABCD ,侧棱PA=PD=,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 ,AB ⊥AD ,AD =2AB=2BC =2,O 为AD 中点.

(Ⅰ)求证:PO ⊥平面ABCD ;

(Ⅱ)求异面直线PD 与CD 所成角得大小;

(Ⅲ)线段AD 上就是否存在点Q ,使得它到平面PCD 得距离为?若存在,求出 得值;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6。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得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角、点到平面得距离等基本知识,

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满分12分、 解法一:

(Ⅰ)证明:在△P AD 中P A=PD ,O 为AD 中点,所以PO ⊥AD , 又侧面P AD⊥底面ABC D,平面平面AB CD =AD , 平面P AD , 所以PO ⊥平面ABCD 、

(Ⅱ)连结BO ,在直角梯形A BC D中、BC ∥AD ,AD =2A B=2BC,

有OD ∥BC 且OD =BC,所以四边形OBCD 就是平行四边形,

A B P

z x

y H E

所以OB∥DC.

由(Ⅰ)知,PO⊥OB,∠PBO为锐角,

所以∠PBO就是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得角。

因为AD=2AB=2BC=2,在Rt△AOB中,AB=1,AO=1,

所以OB=,

在Rt△POA中,因为AP=,AO=1,所以OP=1,

在Rt△PBO中,tan∠PBO=

所以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得角就是。

(Ⅲ)假设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得距离为.

设QD=x,则,由(Ⅱ)得CD=OB=,

在Rt△POC中,

所以PC=CD=DP,

由Vp-DQC=V Q-PCD,得2,所以存在点Q满足题意,此时.

解法二:

(Ⅰ)同解法一.

(Ⅱ)以O为坐标原点,得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得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依题意,易得A(0,—1,0),B(1,-1,0),C(1,0,0),D(0,1,0),

P(0,0,1),

所以

所以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得角就是arccos,

(Ⅲ)假设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得距离为,

由(Ⅱ)知

设平面PCD得法向量为n=(x0,y0,z0)。

则所以即,

取x0=1,得平面PCD得一个法向量为n=(1,1,1)。

设由,得解y=-或y=(舍去),

此时,所以存在点Q满足题意,此时、

7、(2008海南、宁夏理)如图,已知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得对角线BD1上,∠PDA=

60°、

(1)求DP与CC1所成角得大小;(2)求DP与平面AA1D1D所成角得大小。

7.解:如图,以为原点,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连结,。

在平面中,延长交于.

设,

由已知,

可得.

解得,所以.

(Ⅰ)因为,

所以。

即与所成得角为、

(Ⅱ)平面得一个法向量就是.

因为,

所以.

可得与平面所成得角为.

8. (2008湖北文)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平面侧面

(Ⅰ)求证:

(Ⅱ)若,直线AC与平面所成得角为,

二面角

8.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等有关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满分12分)

(Ⅰ)证明:如右图,过点A在平面A1ABB1内作AD⊥A1B于D,则

由平面A1BC⊥侧面A1ABB1,且平面A1BC∩侧面A1ABB1=

A1B,

得AD⊥平面

A1BC.又BC平面A1BC

所以AD⊥BC。

因为三棱柱ABC-A1B1C1就是直三棱柱,

则AA1⊥底面ABC,所以AA1⊥BC.

又AA1∩AD=A,从而BC⊥侧面A1ABB1,

又AB侧面A1ABB1,

故AB⊥BC、

(Ⅱ)证法1:连接CD,则由(Ⅰ)知∠ACD就就是直线AC与平面A1B

C所成得角,∠ABA1就就是二面角A1—BC—A得颊角,即∠ACD=θ,∠ABA1=?、

于就是在RtΔADC中,sinθ=,在RtΔADA1中,sin∠AA1D=,

∴sinθ=sin∠AA1D,由于θ与∠AA1D都就是锐角,所以θ=∠AA1D。

又由RtΔA1AB知,∠AA1D+?=∠AA1B+?=,故θ+?=、

证法2:由(Ⅰ)知,以点B为坐标原点,以BC、BA、BB1所在得直线分别为x轴、y 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得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B=c(c<a=,则B(0,0,0),A(0,c,0),C(),

A1(0,c,a),于就是,=(0,c,a),

,=(0,c,a)

设平面A1BC得一个法向量为n=(x,y,z),

则由

可取n=(0,-a,c),于就是

n·=ac〉0,与n得夹角β为锐角,则β与θ互为余角.

sinθ=cosβ=,

cos?=

所以sinθ=cos?=sin(),又0<θ,?〈,所以θ+?=、

9、(2008湖北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BC⊥

侧面A1ABB1、

(Ⅰ)求证:AB⊥BC;

(Ⅱ)若直线AC与平面A1BC所成得角为θ,二面角A1—BC-A得大

小为φ得大小关系,并予以证明。

9.本小题主要考查直棱柱、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与线面关系

等有关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推理能力.(满分12分)

(Ⅰ)证明:如右图,过点A在平面A1ABB1内作

AD⊥A1B于D,则

由平面A1BC⊥侧面A1ABB1,且平面A1BC侧面A1ABB1=A1B,得

AD⊥平面A1BC,又BC平面A1BC,

所以AD⊥BC。

因为三棱柱ABC—A1B1C1就是直三棱柱,

则AA1⊥底面ABC,

所以AA1⊥BC.

又AA1AD=A,从而BC⊥侧面A1ABB1,

又AB侧面A1ABB1,故AB⊥BC。

(Ⅱ)解法1:连接CD,则由(Ⅰ)知就是直线AC与平面A1BC所成得角,

就是二面角A1—BC—A得平面角,即

于就是在Rt△ADC中,在Rt△ADB中,

由AB<AC,得又所以

解法2:由(Ⅰ)知,以点B为坐标原点,以BC、BA、BB1所在得直线分

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得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A1=a,AC=b,

AB=c,则B(0,0,0),A(0,c,0),于就是

设平面A1BC得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

由得

可取n=(0,-a,c),于就是与n得夹角为锐角,则与互为余

角。

所以

于就是由c

即又所以

10。(2008湖南理)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得底面

ABCD就是边长为1得菱形,∠BCD=60°,

E就是CD得中点,P A⊥底面ABCD,PA=2。

(Ⅰ)证明:平面PBE⊥平面PAB;

(Ⅱ)求平面PAD与平面PBE所成二面角(锐角)得大小。

10.解: 解法一

(Ⅰ)如图所示,连结BD,由ABCD就是菱形且∠BCD=60°知,

△BCD就是等边三角形。因为E就是CD得中点,所以BE⊥CD,又AB∥CD,

所以BE⊥AB、又因为PA⊥平面ABCD,平面ABCD,所以

P A⊥BE。而AB=A,因此BE⊥平面PAB.

又平面PBE,所以平面PBE⊥平面PAB.

(Ⅱ)延长AD、BE相交于点F,连结PF.

过点A作AH⊥PB于H,由(Ⅰ)知

平面PBE⊥平面PAB,所以AH⊥平面PBE、

在Rt△ABF中,因为∠BAF=60°,

所以,AF=2AB=2=AP、

在等腰Rt△P AF中,取PF得中点G,连接AG。

则AG⊥PF.连结HG,由三垂线定理得逆定理得,

PF⊥HG、所以∠AGH就是平面P AD与平面PBE所成二面角得平面角(锐角).

在等腰Rt△P AF中,

在Rt△PAB中,

所以,在Rt△AHG中,

故平面P AD与平面PBE所成二面角(锐角)得大小就是

解法二: 如图所示,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相关

各点得坐标分别就是A(0,0,0),B(1,0,0),

P(0,0,2),

(Ⅰ)因为,

平面PAB得一个法向量就是,

所以共线。从而BE⊥平面P AB、

又因为平面PBE,

故平面PBE⊥平面P AB。

(Ⅱ)易知

设就是平面PBE得一个法向量,则由得

所以

设就是平面PAD得一个法向量,则由得

所以故可取

于就是,

故平面PAD与平面PBE所成二面角(锐角)得大小就是

11。(2008湖南文) 如图所示,四棱锥得底面就是边长为1得菱形,,

E就是CD得中点,PA底面ABCD,、

(I)证明:平面PBE平面PAB;

(II)求二面角A—BE-P与得大小、

11.解:解法一

(I)如图所示, 连结由就是菱形且知,

就是等边三角形。因为E就是CD得中点,

所以又所以

又因为PA平面ABCD,平面ABCD,

所以而因此平面PAB、

又平面PBE,所以平面PBE平面PAB。

(II)由(I)知,平面PAB, 平面PAB,

所以

又所以就是二面角得平面角.

在中,

故二面角得大小为

解法二:如图所示,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相关各点得坐标分别就是

(I)因为平面PAB得一个法向量就是所以与共线、

从而平面PAB。又因为平面PBE,所以平面PBE平面PAB。

(II)易知设就是平面PBE得一个法向量,

则由得

所以

故可取而平面ABE得

一个法向量就是

于就是,.

故二面角得大小为

12、(2008江苏)记动点P就是棱长为1得正方体得对角线上一点,记、当为钝角时,求得取值范围.

12.解:由题设可知,以、、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得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

由,得,所以

显然不就是平角,所以为钝角等价于

,

则等价于

即,得

因此,得取值范围就是

13、(2008江西文、理) 如图,正三棱锥得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长

度均为2。、分别就是、得中点,就是得中点,过得平面与侧棱、、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于、、,已知.

(1)求证:⊥面;

(2)求二面角得大小、

13.解:(1)证明:依题设,就是得中位线,

所以∥,

则∥平面,所以∥。

又就是得中点,所以⊥,

则⊥。

因为⊥,⊥,

x

y

z

C

B

A

D

D1C1

B1

A1

P

所以⊥面,则⊥, 因此⊥面。

(2)作⊥于,连。

因为⊥平面,

根据三垂线定理知,⊥,

就就是二面角得平面角、

作⊥于,则∥,则就是得中点,则、 设,由得,,解得,

在中,,则,。 所以,故二面角为。

解法二:(1)以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所以

所以

所以平面 由∥得∥,故:平面 (2)由已知设 则

由与共线得:存在有得

同理:

设就是平面得一个法向量,

则 令得

又就是平面得一个法量

所以二面角得大小为 14。(2008辽宁文)如图,在棱长为1得正方体中,AP =B Q=b

PQGH ∥.

(Ⅰ)证明:平面PQEF 与平面PQGH 互相垂直;

(Ⅱ)证明:截面PQEF 与截面PQG H面积之与就是定值,

并求出这个值;

(Ⅲ)若,求与平面

P QEF所成角得正弦值. 14.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中得线面关系与面面关系,解三角形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与逻辑思维能力。满分12分。

解法一:

(Ⅰ)证明:在正方体中,,, 又由已知可得 ,,, 所以,, 所以平面.

所以平面与平面互相垂直。?4分 (Ⅱ)证明:由(Ⅰ)知

,又截面PQE F与截面PQ GH 都就是矩形,且PQ =1,所以截面PQE F与截面PQG H面积之与就是

,就是定值. ····································································································· 8分 (Ⅲ)解:设交于点,连结, 因为平面, 所以为与平面所成得角. 因为,所以分别为,,,得中点.

可知,。 C 1A A B C D E F P Q

H

G

A B

C D E F

P Q

H

G N

所以。 ········································································································12分 解法二:

以D 为原点,射线DA ,DC ,D D′分别为x ,y ,z 轴得正半轴建立如图得空间直角坐标系D-xy z.由已知得,故 ,,,, ,,, ,,、 (Ⅰ)证明:在所建立得坐标系中,可得 ,

, 。 因为,所以就是平面PQE F得法向量、 因为,所以就是平面PQ GH 得法向量. 因为,所以,

所以平面PQE F与平面P QGH 互相垂直.?4分

(Ⅱ)证明:因为,所以,又,所以PQ EF 为矩形,同理PQGH 为矩形. 在所建立得坐标系中可求得,, 所以,又,

所以截面PQEF 与截面PQGH 面积之与为,就是定值。?8分 (Ⅲ)解:由(Ⅰ)知就是平面得法向量. 由为中点可知,分别为,,得中点.

所以,,因此与平面所成角得正弦值等于 、?12分

15.(2008辽宁理)如图,在棱长为1得正方体中,A P=BQ=b (0<b 〈1),截面PQE F∥,截面P

QG H∥、 (Ⅰ)证明:平面PQE F与平面PQGH 互相垂直;

(Ⅱ)证明:截面PQEF 与截面PQGH 面积之与就是定值,并求出这个值;

(Ⅲ)若与平面PQ EF 所成得角为,求与平

面PQGH 所成角得正弦值。 15.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中得线面关系,面面关系,解三角形等基础知识,

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满分12分. 解法一: (Ⅰ)证明:在正方体中,,,又由已知可得 ,,, 所以,, 所以平面.

所以平面与平面互相垂直. ············································ 4分

(Ⅱ)证明:由(Ⅰ)知

,又截面PQEF 与截面PQGH 都就是矩形,且PQ =1,所以截面PQE F与截面PQG H面积之与就是

,就是定值、?8分

(III)解:连结BC ′交EQ 于点M 、 因为,,

所以平面与平面PQ GH互相平行,因此与平面PQ GH 所成角与与平面所成角相等.

与(Ⅰ)同理可证EQ ⊥平面PQ GH ,可知EM ⊥平面,因此EM 与得比值就就是所求得正弦值、 设交PF 于点N,连结EN ,由知 .

因为⊥平面PQ EF ,又已知与平面PQEF 成角, 所以,即,

解得,可知E 为B C中点. 所以E M=,又,

A B C

D E F

P Q H G A B

C D E F P Q H

G

N M

故与平面PQC H所成角得正弦值为。 ································································ 12分 解法二:

以D 为原点,射线DA ,DC ,DD ′分别为x ,y,z 轴得正半轴建立如图得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由已知得,故 ,,,, ,,, ,,、 (Ⅰ)证明:在所建立得坐标系中,可得

,

,

.

因为,所以就是平面PQEF 得法向量.

因为,所以就是平面P QGH 得法向量. 因为,所以, 所以平面PQ EF与平面PQGH 互相垂直、?4分

(Ⅱ)证明:因为,所以,又,所以PQEF 为矩形,同理PQGH 为矩形、

在所建立得坐标系中可求得,, 所以,又,

所以截面PQEF 与截面PQ GH 面积之与为,就是定值. ············································· 8分 (Ⅲ)解:由已知得与成角,又可得

, 即,解得.

所以,又,所以与平面PQGH 所成角得正弦值为 、?12分

16、(2008全国Ⅱ卷文、理) 如图,正四棱柱中,,点在上且。 (Ⅰ)证明:平面; (Ⅱ)求二面角得大小. 16.解法一: 依题设,,.

(Ⅰ)连结交于点,则、 由三垂线定理知,。?3分

在平面内,连结交于点, 由于, 故,, 与互余. 于就是、

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所以平面.?6分 (Ⅱ)作,垂足为,连结。由三垂线定理知, 故就是二面角得平面角.?8分 , ,. ,、 又,、 .

所以二面角得大小为。-——--—-----12分 解法二: 以为坐标原点,射线为轴得正半轴, 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

依题设,. ,.--—-3分 (Ⅰ)因为,,

A

B C

D E

A 1

B 1

C 1

D 1 F H G

A B C D E A 1 B 1 C 1 D 1

故,. 又,

所以平面. ······································································································ 6分 (Ⅱ)设向量就是平面得法向量,则 ,。 故,. 令,则,,. ·········································································································· 9分 等于二面角得平面角, .

所以二面角得大小为、?12分

17.(2008全国Ⅰ卷文)(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侧面底面,,,、 (Ⅰ)证明:;

(Ⅱ)设侧面为等边三角形,求二面角得大小. 17、解:(1)取中点,连接交于点, , ,

又面面, 面, . , , ,即, 面, 、

(2)在面内过点做得垂线,垂足为. ,, 面, ,

则即为所求二面角、 ,, , , 则, 。

18.(2008全国Ⅰ卷理) 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侧面底面,,,. (Ⅰ)证明:;

(Ⅱ)设与平面所成得角为,求二面角得大小.

18。解:(1)取中点,连接交于点, ,,

又面面,面, . ,

,,即, 面,.

(2)在面内过点作得垂线,垂足为、 ,,面,, 则即为所求二面角得平面角.

,,,

,则,

,即二面角得大小、

19. (2008山东理)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为菱形,P A

ABCD ,,E ,F 分别就是B C, PC 得中点、

(Ⅰ)证明:AE⊥PD;

(Ⅱ)若H为PD上得动点,EH与平面PAD所成最大角得

正切值为,求二面角E—AF—C得余弦值、

19、(Ⅰ)证明:由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60°,可得△ABC为正

三角形.

因为E为BC得中点,所以AE⊥BC、

又BC∥AD,因此AE⊥AD。

因为PA⊥平面ABCD,AE平面ABCD,所以P A⊥AE.

而P A平面PAD,AD平面P AD且PA∩AD=A,

所以AE⊥平面P AD,又PD平面P AD、

所以AE⊥PD。

(Ⅱ)解:设AB=2,H为PD上任意一点,连接AH,EH、

由(Ⅰ)知AE⊥平面PAD,

则∠EHA为EH与平面P AD所成得角、

在Rt△EAH中,AE=,

所以当AH最短时,∠EHA最大,

即当AH⊥PD时,∠EHA最大.

此时tan∠EHA=

因此AH=。又AD=2,所以∠ADH=45°,

所以P A=2.

解法一:因为P A⊥平面ABCD,PA平面P AC,

所以平面PAC⊥平面ABCD、

过E作EO⊥AC于O,则EO⊥平面P AC,

过O作OS⊥AF于S,连接ES,则∠ESO为二面角E-AF-C得平面角,

在Rt△AOE中,EO=AE·sin30°=,AO=AE·cos30°=,

又F就是PC得中点,在Rt△ASO中,SO=AO·sin45°=,

在Rt△ESO中,cos∠ESO=

即所求二面角得余弦值为

解法二:由(Ⅰ)知AE,AD,AP两两垂直,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得空间直角坐标系,又E、F分别为BC、PC得中点,所以

E、F分别为BC、PC得中点,所以

A(0,0,0),B(,-1,0),C(C,1,0),

D(0,2,0),P(0,0,2),E(,0,0),F(),

所以

设平面AEF得一法向量为

因此

因为BD⊥AC,BD⊥P A,P A∩AC=A,

所以BD⊥平面AFC,

故为平面AFC得一法向量.

又=(—),

所以cos<m, 〉=

因为二面角E—AF-C为锐角,

所以所求二面角得余弦值为

20、(2008陕西理)三棱锥被平行于底面得平面所截得得几何体如图所示,截面为,,平面,,,,,. (Ⅰ)证明:平面平面;

(Ⅱ)求二面角得大小.

20.解法一:(Ⅰ)平面平面,

、在中,,

A1

A C1

B1

B D

C

,,又,

,,即.

又,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Ⅱ)如图,作交于点,连接,

由已知得平面.

就是在面内得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知,

为二面角得平面角.

过作交于点,

则,,

.

在中,.

在中,.

,

即二面角为.

解法二:(Ⅰ)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点坐标为.

,。

,,,,又,

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

(Ⅱ)平面,取为平面得法向量,

设平面得法向量为,则。

,

如图,可取,则

,

22

010

cos

5

(2)1

?+

<>==

+

m n,

即二面角为.

21、(2008陕西文) 三棱锥被平行于底面得平面所截得得几何体如图所示,截面为,,平面,,,为

中点、

(Ⅰ)证明:平面平面;

(Ⅱ)求二面角得大小.

21.解:

A1

A

C1

B1

B D

C

A1

A

C1

B1

B D

C

F

E

(第20题,解法一)

(第20题,解法二)

22、(2008四川文) 如图,平面平面,四边形与都就是直角梯形, ,,分别为得中点

(Ⅰ)证明: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Ⅱ)四点就是否共面?为什么?

(Ⅲ)设,证明:平面平面;

22.【解1】:(Ⅰ)由题意知,

所以

又,故

所以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Ⅱ)四点共面。理由如下:

由,就是得中点知,,所以

由(Ⅰ)知,所以,故共面。

又点在直线上

所以四点共面。

(Ⅲ)连结,由,及知就是正方形

故。由题设知两两垂直,故平面,

因此就是在平面内得射影,根据三垂线定理,

又,所以平面

由(Ⅰ)知,所以平面。

由(Ⅱ)知平面,故平面,得平面平面

【解2】:由平面平面,,得平面,

以为坐标原点,射线为轴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得直角坐标系

(Ⅰ)设,则由题设得

()()()()()()()

0,0,0,,0,0,,0,0,2,0,,0,,0,0,,0,,

,

A B a C a b D b E a c G c H b c

所以

于就是

又点不在直线上

所以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Ⅱ)四点共面。理由如下:

由题设知,所以

又,故四点共面。

(Ⅲ)由得,所以

又,因此

又,所以平面

故由平面,得平面平面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立体几何中直线与直线得位置关系,四点共面问题,面面垂直问题,考察了空间想象能力,几何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突破】:熟悉几何公理化体系,准确推理,注意逻辑性就是顺利进行解法1得关键;在解法2中,准确得建系,确定点坐标,熟悉向量得坐标表示,熟悉空间向量得计算在几何位置得证明,在有关线段,角得计算中得计算方法就是解题得关键。

23.(2008四川理)如图,平面平面,四边形与都就是直角梯形,

,

(Ⅰ)证明:四点共面;

(Ⅱ)设,求二面角得大小;

23。【解1】:(Ⅰ)延长交得延长线于点,

由得

延长交得延长线于

同理可得

故,即与重合

因此直线相交于点,即四点共面。

(Ⅱ)设,则,

取中点,则,又由已知得,平面

故,与平面内两相交直线都垂直。

所以平面,作,垂足为,连结

由三垂线定理知为二面角得平面角。

所以二面角得大小

【解2】:由平面平面,,得平面,以为坐标原点,射线为轴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得直角坐标系

故,从而由点,得 故四点共面 (Ⅱ)设,则,

在上取点,使,则 从而 又

在上取点,使,则 从而

故与得夹角等于二面角得平面角,

所以二面角得大小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立体几何中四点共面问题与求二面角得问题,考察空间想象能力,几何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突破】:熟悉几何公理化体系,准确推理,注意书写格式就是顺利进行解法1得关键;在解法2中,准确得建系,确定点坐标,熟悉向量得坐标表示,熟悉空间向量得计算在几何位置得证明,在有关线段,角得计算中得计算方法就是解题得关键。

24、(2008浙江文、理)如图,矩形AB CD 与梯形BE FC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BE//CF,BCF=CEF =,A D=,EF=2。

(Ⅰ)求证:A E//平面DC F;

(Ⅱ)当AB 得长为何值时,二面角A -E F-C得大小为?

24.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关系、空间向量得概念与运算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推理运算能力。满分14分. 方法一:

(Ⅰ)证明:过点作交于,连结,

可得四边形为矩形,

又为矩形, 所以,从而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故。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Ⅱ)解:过点作交得延长线于,连结、 由平面平面,,得 平面, 从而。

所以为二面角得平面角. 在中,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 从而、

于就是、

因为, 所以当为时,二面角得大小为、

方法二:如图,以点为坐标原点,以与分别作为轴,轴与轴,

设,

则,,,,.

(Ⅰ)证明:,,, 所以,,从而,, 所以平面、

D A

B

E F C

H G

所以平面平面.

故平面。

(Ⅱ)解:因为,,

所以,,从而

解得.

所以,.

设与平面垂直,

则,,

解得、

又因为平面,,

所以,

得到。

所以当为时,二面角得大小为。

25。(2008重庆理)如题(19)图,在中,B=,AC=,D、E两点分别在AB、AC上.使,DE=3.现将沿DE折成直二角角,求:

(Ⅰ)异面直线AD与BC得距离;

(Ⅱ)二面角A-EC—B得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25、(本小题13分)

解法一:

(Ⅰ)在答(19)图1中,因,故BE∥BC。又因B=90°,

从而AD⊥DE、

在第(19)图2中,因A-DE-B就是直二面角,AD⊥DE,故AD⊥底面DBCE,从而AD⊥DB。而DB⊥BC,故DB为异面直线

AD与BC得公垂线。

下求DB之长.在答(19)图1中,由,得

又已知DE=3,从而

(Ⅱ)在第(19)图2中,过D作DF⊥CE,交CE得延长线于F,连接AF.由(1)知, AD⊥底面DBCE,由三垂线定理知AF⊥FC,故∠AFD为二面角A-BC—B得平面

角.

在底面DBCE中,∠DEF=∠BCE,

因此

从而在Rt△DFE中,DE=3,

因此所求二面角A—EC—B得大小为arctan

解法二:

(Ⅰ)同解法一。

(Ⅱ)如答(19)图3.由(Ⅰ)知,以D点为坐标原点,得方向为x、

y、z轴得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D(0,0,0),A(0,0,4),

,E(0,3,0)。

过D作DF⊥CE,交CE得延长线

于F,连接AF、

设从而

又由 ② 联立①、②,解得00364836483648,.,,0,,4.252525252525x y F AF ????=-

=-=-- ? ?????

即,得 因为,故,又因,所以为所求得二面角A-E C—B 得平面角。因有所以

因此所求二面角A-EC -B得大小为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题及解析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二)(51~100题) 51.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BC=CD=DA=DB=AC,M 、N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 求:AM 及CN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解析:(1)连接DM,过N 作NE∥AM 交DM 于E ,则∠CNE 为AM 及CN 所成的角。 ∵N 为AD 的中点, NE∥AM 省 ∴NE=2 1AM 且E 为MD 的中点。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1, 则NC=21·23= 4 3且ME=2 1MD= 4 3 在Rt△MEC 中,CE 2=ME 2+CM 2= 163+41=16 7 ∴cos ∠CNE= 324 3 432167)43()43( 2222 22-=??-+=??-+NE CN CE NE CN , 又∵∠CNE ∈(0, 2 π) ∴异面直线AM 及C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2. 注:1、本题的平移点是N ,按定义作出了异面直线中一条的平行线,然后先在△CEN 外计算CE 、CN 、EN 长,再回到△CEN 中求角。 2、作出的角可能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也可能是它的邻补角,在直观图中无法判定,只有通过解三角形后,根据这个角的余弦的正、负值来判定这个角是锐角(也就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钝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邻补角)。最后作答时,这个角的余弦值必须为正。

52. .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BC 、AD 上的点,已知AB=4,CD=20,EF=7, 3 1 ==EC BE FD AF 。求异面直线AB 及CD 所成的角。 解析:在BD 上取一点G ,使得3 1 =GD BG ,连结EG 、FG 在ΔBCD 中,GD BG EC BE = ,故EG//CD ,并且4 1==BC BE CD EG , 所以,EG=5;类似地,可证FG//AB ,且 4 3 ==AD DF AB FG , 故FG=3,在ΔEFG 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 cos ∠ FGE= 2 1 5327532222222- =??-+=??-+GF EG EF GF EG ,故∠FGE=120°。 另一方面,由前所得EG//CD ,FG//AB ,所以EG 及FG 所成的锐角等于AB 及CD 所成的角,于是AB 及CD 所成的角等于60°。 53.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c ,AB=a ,AD=b ,且a >b .求AC 1及BD 所成的角的余弦. A B C D E F G E D 1 C 1 B 1 A 1 A B D C O

立体几何题经典例题

D E A F B C O O 1 M D C A S 15.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已知AB =1,D 在棱BB 1上,且BD =1,则AD 与平面 AA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6.已知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棱长为2,底面边长为1,M 是BC 的中点. (1)在直线1CC 上求一点N ,使1AB MN ⊥; (2)当1AB MN ⊥时,求点1A 到平面AMN 的距离. (3)求出1AB 与侧面11A ACC 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 7. 如图所示,AF 、DE 分别是1O O ⊙、 ⊙的直径.AD 与两圆所在的平面均垂直,8=AD .BC 是O ⊙的直径,AD OE AC AB //,6==. (1)求二面角F AD B --的大小; (2)求直线BD 与EF 所成角的余弦值. 8.如图,正方形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 、ABEF 互相垂直.点M 在AC 上移动,点N 在BF 上移动,若 a BN CM ==)20(<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矩形ABCD 与正三角形AED 所在的平面 互相垂直, M 、N 分别为棱BE 、AD 的中点, 1=AB ,2=AD , (1)证明:直线//AM 平面NEC ; (2)求二面角D CE N --的大小.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 2 π = ∠=∠ABC DAB ,且22===AD BC AB , 侧面 ⊥PAB 底面ABCD ,PAB ?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PC BD ⊥; (2)求二面角D PC B --的大小. 15、(北京市东城区2008年高三综合练习一)如图,在直三 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BB 1,直线B 1C 与平面ABC 成30°角. (I )求证:平面B 1AC ⊥平面ABB 1A 1; (II )求直线A 1C 与平面B 1AC 所成角的正弦值; (III )求二面角B —B 1C —A 的大小. 52、(河南省濮阳市2008年高三摸底考试)如图,在多面体ABCDE 中,AE ⊥面ABC ,BD ∥AE ,且AC =AB =BC =BD =2,AE =1,F 为CD 中点. (1)求证:EF ⊥面BCD ; (2)求面CDE 与面ABDE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A B C D M N 第18题图

高中数学-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向量典型例题

高中数学-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向量 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几种方法 构建原则: 遵循对称性,尽可能多的让点落在坐标轴上。 作法: 充分利用图形中的垂直关系或构造垂直关系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类型举例如下: (一)用共顶点的互相垂直的三条棱构建直角坐标系 例1 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A 1=2,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 A 为直角,A B ∥CD ,AB =4,AD =2,D C =1,求异面直线BC 1与DC 所成角的余弦 值. 解析:如图1,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1(0,1,2)、B (2,4,0), ∴1(232)BC =--u u u u r ,,,(010)CD =-u u u r ,,. 设1BC u u u u r 与CD uuu r 所成的角为θ, 则11317 cos 17BC CD BC CD θ== u u u u r u u u r g u u u u r u u u r . (二)利用线面垂直关系构建直角坐标系 例2 如图2,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侧面BB 1C 1C ,E 为棱CC 1上异于 C 、C 1的一点,EA ⊥EB 1.已知2AB = ,BB 1=2,BC =1,∠BCC 1= 3 π .求二面角A -EB 1-A 1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解析:如图2,以B 为原点,分别以BB 1、BA 所在直线为y 轴、z 轴,过B 点垂直于平面AB 1的直线为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于BC =1,BB 1=2,AB = 2,∠BCC 1= 3 π,

高中空间立体几何典型例题

高中空间立体几何典型 例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 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侧面对角线AB 1,BC 1上分别有两点E ,F ,且B 1E=C 1F. 求证:EF ∥平面ABCD. 证明 方法一 分别过E ,F 作EM ⊥AB 于M ,FN ⊥BC 于N ,连接MN. ∵BB 1⊥平面ABCD , ∴BB 1⊥AB ,BB 1⊥BC , ∴EM ∥BB 1,FN ∥BB 1, ∴EM ∥FN. 又∵B 1E=C 1F ,∴EM=FN , 故四边形MNFE 是平行四边形,∴EF ∥MN. 又MN ?平面ABCD ,EF ?平面ABCD , 所以EF ∥平面ABCD. 方法二 过E 作EG ∥AB 交BB 1于G , 连接GF ,则B B G B A B E B 1111=, ∵B 1E=C 1F ,B 1A=C 1B , ∴B B G B B C E C 1111=,∴FG ∥B 1C 1∥BC , 又EG ∩FG =G ,AB ∩BC =B , ∴平面EFG ∥平面ABCD ,而EF ?平面EFG , ∴EF ∥平面ABCD . 2 已知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G 1、G 2、G 3分别是△PAB 、△PCB 、△PAC 的重心.

(1)求证:平面G 1G 2G 3∥平面ABC ; (2)求S △3 21G G G ∶S △ABC . (1)证明 如图所示,连接PG 1、PG 2、PG 3并延长分别与边AB 、BC 、AC 交于点D 、E 、F , 连接DE 、EF 、FD ,则有PG 1∶PD =2∶3, PG 2∶PE =2∶3,∴G 1G 2∥DE . 又G 1G 2不在平面ABC 内, ∴G 1G 2∥平面ABC .同理G 2G 3∥平面ABC . 又因为G 1G 2∩G 2G 3=G 2, ∴平面G 1G 2G 3∥平面ABC . (2)解 由(1)知PE PG PD PG 21 =32,∴G 1G 2=32DE . 又DE =21AC ,∴G 1G 2=31 AC . 同理G 2G 3=31AB ,G 1G 3=3 1BC . ∴△G 1G 2G 3∽△CAB ,其相似比为1∶3, ∴S △3 21G G G ∶S △ABC =1∶9. 3如图所示,已知S 是正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SA =SB =SC ,SG 为△SAB 上的高, D 、 E 、 F 分别是AC 、BC 、SC 的中点,试判断S G 与平面DEF 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 解 SG ∥平面DEF ,证明如下: 方法一 连接CG 交DE 于点H , 如图所示.

高考立体几何大题经典例题.

N M P C B A <一 >常用结论 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 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 . 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 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 3. 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 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 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 . 4.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转 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 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

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 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 3、如图,在正方体 1111ABCD A B C D -中, E 是 1AA 的中点, 求证: 1//AC 平面BDE 。 5、已知正方体 1111ABCD A B C D -, O 是底 ABCD 对角线的交点 . 求证:(1 C1O ∥面 11AB D ; (21 AC ⊥面 11AB D . 9、如图 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 , PA PB CB =⊥平面 PAB , M 是 PC 的中点, N 是 AB 上的点, 3AN NB = A D 1 C B D C D D B A C 1

立体几何空间直角坐标系解法典型例题

立体几何坐标解法典型例题 1、如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1CC 中点. (Ⅰ)求证:1AB ⊥平面1A BD ; (Ⅱ)求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 (Ⅲ)求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 2、如图,在Rt AOB △中, π6 OAB ∠=,斜边4AB =.Rt AOC △可以通过Rt AOB △以直线AO 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 AO C --的直二面角.D 是AB 的中点. (1)求证:平面COD ⊥平面AOB ; (2)求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 A B C D

3.(2010·上海松江区模拟)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C =AA 1=2,∠BAC =90°,E ,F 依次为C 1C ,BC 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A 1B 、EF 所成角θ的正弦值; (2)求点B 1到平面AEF 的距离. 4.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侧面SBC ⊥底面ABCD .已知45ABC =o ∠, 2AB = ,BC = SA SB == (Ⅰ)证明SA BC ⊥; (Ⅱ)求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的大小. D B C A S

5.如图,点P 是单位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异于A 的一个顶点,则AP →·AB → 的值为( ) A .0 B .1 C .0或1 D .任意实数 5.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为A 1B 1和BB 1的中点,那么直线AM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 A.32 B.1010 C.35 D.25 <二>选择题辨析 [注]: 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 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 ③若直线a 、b 异面,a 平行于平面,b 与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 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 ⑦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则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 [注]: ①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 (×) 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相交,则与平面相交. (×) ③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行. (√) 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 ⑤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⑥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⑦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相等,则∥.(×) [注]: ①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αααb a ,b a =b a ,a αa αa αa αa ααa l αβαβ

专题一立体几何经典练习题

2 专题一 立体几何 班级: _____ 姓名: _____ 学号: _____ 一、选择题(4 分×10=40 分) 1.直线 l , l 和 α , l // l , a 与 l 平行,则 a 与 l 的关系是 1 2 1 2 1 2 A .平行 B .相交 C .垂直 D .以上都可能 2.若线段 AB 的长等于它在平面内射影长的 3 倍,则这条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 1 3 B . 2 2 2 2 C . D . 3 3 3.在正方体 ABCD-A 1B 1C 1D 1 中,B 1C 与平面 DD 1B 1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 .15 B . 30 C . 45 D . 60 4.有下列命题:①空间四点共面,则其中必有三点共线;②空间四点不共面,则其中 任何三点不共线;③空间四点中有三点共线,则此四点共面;④空间四点中任何三点 不共线,则此四点不共面.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5.有一山坡,倾斜度为 300,若在斜坡平面上沿着一条与斜坡底线成 450 角的直线前进 1 公里,则升高了 A . 250 2 米 B . 250 3 米 C . 250 6 米 D . 500 米 6.已知三条直线 a , b , l 及平面 α , β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 若b ? α , a // b , 则a // α B .若 a ⊥ α , b ⊥ α ,则 a // b C . 若 a ? α ,α β = b ,则 a // b D .若 a ? α , b ? α , l ⊥ a , l ⊥ b , 则 l ⊥ α 7.已知 P 是△EFG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 PE=PG ,则点 P 在平面 EFG 内的射影一定在△EFG 的 A .∠FEG 的平分线上 B .边 EG 的垂直平分线上 C .边 EG 的中线上 D .边 EG 的高上 8.若一正四面体的体积是18 2 cm 3,则该四面体的棱长是 A . 6cm B . 6 3 cm C .12cm D . 3 3 cm 9.P 是△ABC 所在平面α 外一点,PA ,PB ,PC 与α 所成的角都相等,且 PA ⊥BC ,则 △ABC 是 A .等边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3 10.如图,在多面体 ABCDEF 中,已知 ABCD 是边长为 3 的正方形,EF//AB ,EF= ,EF 2 与面 AC 的距离为 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E F A .2 B .4 C . 2 2 D . 4 2 D C 二、填空题(4 分×4=16 分) A B 11.空间四边形 ABCD 中,AB=6,CD=8,E 、F 、G 分别是 BD ,AC ,BC 的中点,若异面直

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

高中数学典型例题分析 第八章 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 §8.1平面向量及其运算 一、知识导学1.模(长度):向量的大小,记作||。长度为0的向量称为零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2.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又叫做共线向量。 3.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4.相反向量:我们把与向量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量。记作-a 。 5.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 已知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作AB =a ,BC =b ,则向量AC 叫做a 与b 的和。 记作a +b 。 6. 向量的减法: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 已知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向量BA 叫做a 与b 的差。 记作a -b 。 7.实数与向量的积: (1)定义: 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并规定: ①λa 的长度|λa |=|λ|·|a |; ②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 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当λ=0时,λa =0 (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则 ①λ(μa )=(λμ) a ②(λ+μ) a =λa +μa ③λ(a +)=λa +λ 8.向量共线的充分条件: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 =λa 。 另外,设a =(x 1 ,y 1), b = (x 2,y 2),则a //b x 1y 2-x 2y 1=0 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 2 使 a =λ11e +λ22e ,其中不共线向量1e 、2e 叫做表示这一

立体几何题型归类总结

立体几何题型归类总结(总8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① ???????? →???????→?? ??? 底面是正多形 棱垂直于底面斜棱柱棱柱正棱柱直棱柱其他棱柱 底面为正方形 2. 棱锥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3.球 球的性质: ①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② r =d 、 球的半径为R 、截面的半径为r ) ★球与多面体的组合体:球与正四面体,球与长方体,球与正方体等的内接与外切.

注:球的有关问题转化为圆的问题解决. 球面积、体积公式:2 3 44,3 S R V R ππ== 球球(其中R 为球的半径)

俯视图 二、【典型例题】 考点一:三视图 1.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 第1题 2.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 第2题 第3题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3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 4.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如图4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 . 第4题 第5题 2 2 侧(左)视图 2 2 2 正(主)视 3 俯视图 1 1 2 a

立体几何经典题型汇总

1.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据:由点在线上,线在面内 ,推出点在面内), 这样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 (2).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3).证共面问题一般先根据一部分条件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也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用同一法证明两平面重合 2. 空间直线. (1).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无公共点 [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也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 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 ③若直线a 、b 异面,a 平行于平面α,b 与α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α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 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 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 ⑦b a ,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b a =,则b a ,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 ⑧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不在 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2).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右图). (直线与直线所成角]90,0[??∈θ) (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 ∈θ 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 (3).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段的长度. 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 [注]: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1L 或2L 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叫1L 与2L 平行的平面)

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汇报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高中数学典型例题第八章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 §8.1平面向量及其运算 一、、疑难知识导析 1.向量的概念的理解,尤其是特殊向量“零向量” 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的模是正数或0,是可以进行大小比较的,由于方向不能比较大小,所以向量是不能比大小的.两个向量的模相等,方向相同,我们称这两个向量相等,两个零向量是相等的,零向量与任何向量平行,与任何向量都是共线向量; 2.在运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向量的加减法时要注意起点和终点; 3.对于坐标形式给出的两个向量,在运用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时,一定要区分好两个公式,切不可混淆。因此,建议在记忆时对比记忆; 4.定比分点公式中则要记清哪个点是分点;还有就是此公式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是分开计算的; 5.平移公式中首先要知道这个公式是点的平移公式,故在使用的过程中须将起始点的坐标给出,同时注意顺序。 二知识导学 1.模(长度):向量AB的大小,记作|AB|。长度为0的向量称为零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2.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又叫做共线向量。 3.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4.相反向量:我们把与向量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记作-a?。 5.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 已知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作AB=a?,BC=b,则向量AC 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 6. 向量的减法: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 已知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OA=a?,OB=b?,则向量BA 叫做a?与b?的差。记作a?-b?。 7.实数与向量的积: (1)定义: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并规定: ①λa?的长度|λa?|=|λ|·|a?|; ②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 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 当λ=0时,λa?=0? (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则 ①λ(μa?)=(λμ) a?

立体几何典型例题精选[含答案解析]

F E D C B A ;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热点一: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1.(2014,广二模理 18) 如图,在五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EF ∥ 平面ABCD , 1EF =,,90FB FC BFC ? =∠=,3AE = . (1)求证:AB ⊥平面BCF ; (2)求直线A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切值. · ! 变式1:(2013湖北8校联考)如左图,四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2,1,5,DB DC BC === 2.AB AD ==将左图沿直线BD 折起,使得二面角A BD C --为60,?如右图. (1)求证:AE ⊥平面;BDC (2)求直线AC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余弦值.

] 变式2:[2014·福建卷] 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BD=CD=1,AB⊥BD,CD⊥BD.将△ABD沿BD折起,使得平面ABD⊥平面BCD,如图1-5所示. (1)求证:AB⊥CD; (2)若M为AD中点,求直线AD与平面MBC所成角的正弦值.

热点二:二面角 例2.[2014·广东卷] 如图1-4,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DPC=30°,AF⊥PC于点F,FE∥CD,交PD于点E. ? (1)证明:CF⊥平面ADF; (2)求二面角D-AF-E的余弦值. 变式3:[2014·浙江卷] 如图1-5,在四棱锥A-BCDE中,平面ABC⊥平面BCDE,∠CDE=∠BED =90°,AB=CD=2,DE=BE=1,AC= 2. — (1)证明:DE⊥平面ACD;(2)求二面角B-AD-E的大小. 变式4:[2014·全国19] 如图1-1所示,三棱柱ABC-A1B1C1中,点A1在平面ABC内的射影D在AC上,∠ACB=90°,BC=1,AC=CC1=2. (1)证明:AC1⊥A1B; (2)设直线AA1与平面BCC1B1的距离为3,求二面角A1 -AB -C的大小. 【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典型例题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1.(2008全国Ⅰ卷理)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1A 在底面ABC 内的射影为ABC △的中心,则1AB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C ) A . 13 B C D .23 1.解:C .由题意知三棱锥1A ABC -为正四面体,设棱长为a ,则1AB = ,棱柱的高 1 3AO a ===(即点1B 到底面ABC 的距离),故1AB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13 AO AB =. 另解:设1,,AB AC AA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为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1,,AB AC AA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的两两间的夹角为0 60 长度均为a ,平面ABC 的法向量为111133 OA AA AB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1AB AB AA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211112,,33 OA AB a OA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1AB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1 1 13OA AB AO AB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二、填空题: 1.(2008全国Ⅰ卷理)等边三角形ABC 与正方形ABDE 有一公共边AB ,二面角 C AB D -- 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则EM AN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6 1 . 1.答案: 1 6 .设2AB =,作CO ABDE ⊥面, OH AB ⊥,则CH AB ⊥,CHO ∠为二面角C AB D -- cos 1CH OH CH CHO ==?∠=,结合等边三角形ABC 与正方形ABDE 可知此四棱锥为正四棱锥,则AN EM ==11(),22AN AC AB EM AC AE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11()()22AN EM AB AC AC AE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2 故EM AN ,所成角的余弦值1 6 AN EM AN EM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另解: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则点(1,1,0),(1,1,0),(1,1,0),A B E C ----,

立体几何知识点+经典习题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ABCDE 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 '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P A'B'C'D'E'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P A'B'C'D'E'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 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高中立体几何经典题型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练习题精选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说明: 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填在答题框内,第Ⅱ卷直接答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第Ⅱ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设直线l,m和平面α,β,下列条件能得到α∥β的有() ①l?α,m?α,且l∥β,m∥β; ②l?α,m?α且l∥m; ③l∥α,m∥β且l∥m. A.1个B.2个C.3个D.0个 2.一个四面体中如果有三条棱两两垂直,且垂足不是同一点,这三条棱就象中国武术中的兵器--三节棍,所以,我们常把这类四面体称为“三节棍体”,三节棍体ABCD四个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为A(0,0,0)、B(0,4,0)、C(4,4,0)、D(0,0,2),则此三节棍体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A.36πB.24πC.18πD.12π

3.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90°,它的表面积为a,则它的底面积为()A.B.C.D. 4、如图,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均为4,且侧棱AA1⊥底面ABC,其主视图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则此三棱柱的侧视图的面积为() A.16B.2C.4D. 5.三棱锥P-ABC的侧棱PA,PB,PC两两互相垂直,且PA=PB=PC=2,则三棱锥P-ABC的外接球的体积是() A.2πB.4πC.πD.8π 6.在正方体ABCD-A′B′C′D′中,过对角线BD‘的一个平面交AA′于点E,交CC′于点F.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四边形BFD′E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②四边形BFD′E有可能是正方形 ③四边形BFD′E在底面ABCD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 ④四边形BFD′E有可能垂于于平面BB′D.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B⊥平面BCD,BC⊥CD,若AB=BC=CD=1,则AD=()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经典常考题型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经典常考题型 题型一: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空间角的计算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通常考查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一般出现在解答题的第(1)问,解答题的第(2)问常考查求空间角,求空间角一般都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解. 【例1】如图,在△ABC 中,∠ABC = π4 ,O 为AB 边上一点,且3OB =3OC =2AB ,已知PO ⊥平 面ABC ,2DA =2AO =PO ,且DA ∥PO. (1)求证:平面PBD ⊥平面COD ; (2)求直线PD 与平面BDC 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OB =OC ,又∵∠ABC =π 4, ∴∠OCB =π4,∴∠BOC =π 2. ∴CO ⊥AB. 又PO ⊥平面ABC , OC ?平面ABC ,∴PO ⊥OC. 又∵PO ,AB ?平面PAB ,PO ∩AB =O , ∴CO ⊥平面PAB ,即CO ⊥平面PDB. 又CO ?平面COD , ∴平面PDB ⊥平面COD. (2)解 以OC ,OB ,OP 所在射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OA =1,则PO =OB =OC =2,DA =1. 则C(2,0,0),B(0,2,0),P(0,0,2),D(0,-1,1), ∴PD →=(0,-1,-1),BC →=(2,-2,0),BD →=(0,-3,1).

设平面B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n ·BC →=0,n · BD →=0,∴???2x -2y =0,-3y +z =0, 令y =1,则x =1,z =3,∴n =(1,1,3). 设PD 与平面BDC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 ? ??PD →·n |PD →||n | =??????1×0+1×(-1)+3×(-1)02+(-1)2+(-1)2×12+12+32=222 11. 即直线PD 与平面BD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211. 【类题通法】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第二步:确定点的坐标. 第三步:求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坐标. 第四步:计算向量的夹角(或函数值). 第五步:将向量夹角转化为所求的空间角. 第六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 1B 1D 1-DCBA 中,四边形AA 1B 1B ,ADD 1A 1,ABCD 均为正方形,E 为B 1D 1的中点,过A 1,D ,E 的平面交CD 1于F . (1)证明:EF ∥B 1C . (2)求二面角E -A 1D -B 1的余弦值. (1)证明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 1B 1∥AB ∥DC ,且A 1B 1=AB =DC ,所以四边形A 1B 1CD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B 1C ∥A 1D ,又A 1D ?面A 1DE ,B 1C ?面A 1DE ,于是B 1C ∥面A 1DE.又B 1C ?面B 1CD 1,面A 1DE ∩面B 1CD 1=EF ,所以EF ∥B 1C.

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经典习题)

考点一,几何体的概念与性质 【基础训练】 1.判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2) 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为梯形的几何体叫棱台.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 C.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D.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高考链接】 1.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1)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 (2)若α外一条直线l 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 和α平行; (3)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 ,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 ,则α和β垂直; (4)直线l 与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l 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2.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B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C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考点二 三视图与直观图及面积与体积 【基础训练】 1.如图(3),,E F 为正方体的面11ADD A 与面11BCC B 的中心,则四边形1BFD E 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投影可能是 . 2.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0 45,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图形的面积是( ) A. 222+ B 122+ C 22 2 + D 123.在ABC ?中, 0 2 1.5120AB BC ABC ==∠=,, 若使其绕直线BC 旋转一周,则它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 ) A.9 2π B. 72π C. 52π D. 32 π 4. 已知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 236,,是 . 若长方体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3,5,15,则它的体积为 . 5.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 A. 3 3: C.23: D. 33 6.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 ,它的棱长为2,则球的表面积是( ) A.2 8cm π B. 2 12cm π C. 2 16cm π D. 2 20cm π 7.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 8.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为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25π B. 50π C.125π D. 以上都不对 9..半径为 R 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则它的体积为 . 【高考链接】 1.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为( ) (A )2 (B )2 (C )2 (D )2 F E D1 C1 B1 D C B A

必修二立体几何典型例题

必修二立体几何典型例题 【知识要点】 1.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空间两条直线: ①有公共点:相交,记作:a∩b=A,其中特殊位置关系:两直线垂直相交. ②无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平行,记作:a∥b. 异面中特殊位置关系:异面垂直. (2)空间直线与平面: ①有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内或直线与平面相交. 直线在平面内,记作:a?α . 直线与平面相交,记作:a∩α =A,其中特殊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垂直相交. ②无公共点:直线与平面平行,记作:a∥α . (3)空间两个平面: ①有公共点:相交,记作:α ∩β =l,其中特殊位置关系:两平面垂直相交. ②无公共点:平行,记作:α ∥β . 2.空间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1)四个公理与等角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①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②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3)我们把上述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整理,得到下面的位置关系图: 【例题分析】

空间几何体复习知识与经典例题练习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一、知识点归纳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其 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 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 体叫圆柱. 2.1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2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3.1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 3.2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 4.1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 1.投影:区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平行投影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4.斜二测法:在坐标系'''x o y 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保持平行性不变,平行于x 轴(或在x 轴上)的线段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或在y 轴上)的线段长度减半。 (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①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②圆柱的表面积 ③圆锥的表面积2S rl r ππ=+ ④圆台的表面积 22S rl r Rl R ππππ=+++ ⑤球的表面积24S R π= ⑥扇形的面积公式21 3602 n R S lr π==扇形(其中l 表示弧长,r 表示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①柱体的体积 V S h =?底 ②锥体的体积 13 V S h =?底 ③台体的体积 1 )3 V S S h =+ +?下上( ④球体的体积 343 V R π= 222r rl S π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