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习中,主体性发挥的愈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烈;学法愈主动,愈灵活,并富于创造性,学习效果也就愈佳。但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般不是自发产生的,而主要是由教师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要珍视自己的主导作用,不断研究,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很少有提出疑问或异议的。长此下去,学生不敢想,不敢说,只会随声附和,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和自主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教师要从自我做起,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人格,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激励的话语不断地传送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声中愉快、轻松的学习。对学生理解不正确的地方用婉转的语言指出,特别是不讽刺、挖苦后进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产生兴趣,发展个性。
二、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需要
在学习中,学生只有自觉自愿地渴求知识才能主动地探索求知。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当教学任务成为师生共同的愿望时,学生将会产生一种自主学习的责任感和愉快感,在学习中将会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设计导入、提问、评价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产生任务需要。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描述一下看到大海的景色,在学生发言后,我说:“你们所说的都是海面上的景色,那么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呢?你想知道吗?”学生们个个迫不及待地说:“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潜水员一起到海底去游览一番。”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去学习课文,将会感到学习的快乐,所学的知识也就会深深地留在他的脑海里。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选准时机,提问激趣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草原》一文,作者借草原美景抒情,先想“高歌一曲”,继而想“低吟一首”。我向学生提问:“如果把两个词(实际是两个短语)颠倒过来会怎样?”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较深刻地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
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它可以做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质疑、问难环节,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这样,可以极大地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在教学《穷人》时,第二段写出了桑娜抱回孩子的种种矛盾心理。我问学生:“读了这段,你有什么问题吗?”其中一个学生问道,课文主要写桑娜乐于助人的品质,而这里却具体写了她抱回孩子后的不安、矛盾心理,这对表现桑娜善良的形象,有没有影响?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让学生共同讨论。少数学生认为这种心理确实影响了桑娜乐于助人的形象,可以不写。多数学生认为这种矛盾心理是真实可信的,是真情实感的表露,这对刻画桑娜的形象没有影响。接着,我让学生思考:这种矛盾心理的描写,有没有减少桑娜善良性格的光彩,有没有增添她品质的光辉呢?这个问题唤起了学生对猎取新知识的欲望。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位学生答道:“桑娜矛盾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剥削制度造成的贫困,桑娜自己家过着贫穷的生活,却还为邻居担惊受怕,更显示了她的善良。”另一位学生答道:“桑娜自己有五个孩子,又抱回两个孩子,今后生活会更艰难,而她思想斗争的结果是宁愿自
己挨饿,也要收下孩子,可见她是不顾一切地帮助他人。”学生的回答多么深刻啊!他们通过设疑、解疑,完全体会了桑娜既疼爱亲人,又怜悯孤儿,在不能两好俱全时,思想陷入矛盾,感情受到折磨,这是穷苦人民在现实情况下复杂的矛盾心理状态。在不断思考中显示出她同情孤儿的苦心,更增添了她崇高品质的光辉。
可见,质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对问题的解决,绝不满足于得到“结果”,而要把功夫下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上,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质量。
四、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这个过程的最后归宿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学生认识过程的完成,教师不可代替学生去认识、去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全体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参与时机,多方设计,步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求知若渴的状态,切不可匆匆而过,早下结论。例如,我在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始终注意在课的全过程中抓住参与时机,创设思维情境,围绕“尝试一探究一操作一评议一验证”的过程,使
全体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质疑,尝试独立地自学课文;然后进一步探究,找出全文中总写的句子;再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板书,把全文“总——分——总”的写法直观的表现出来,展开评议;最后分组朗读、验证“总——分——总”写法的好处。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力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全体学生乐于参与进来,动脑思考,动手设计,动口朗读、评议,用眼观察、欣赏,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学的主动。
五、加强学法指导,重视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激趣、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学、活学。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把体会“总——分——总”写法的好处定为训练重点之一,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告诉学生:“总——分——总”写法的好处是使文章条理清楚,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头脑中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动手设计板书。要求用语言简炼、布局美观的板书把全课“总——分——总”的写法直观的表现出来。学生积极性高,讨论热烈,设计的板书有纵向排列的,有横向排列的,还有以中间为轴心四处发散的,充分表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