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物讲义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细胞主要的跨膜离子电流
离子电流
主要作用
外向离子电流 钠内电向流整(流I电Na流)(IK1) 延迟整流电流(IK ,主要由K+负载
快 快 快反 反 反应 应 应细 细 细胞 胞 胞02静期 、息去 3电期极位复化极化
快反应细胞2、3期复极化 慢反应细胞3期复极 参与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 是P细胞自动去极化的主要因素
心
异位心律
律
失
常
被动性 :逸搏与逸搏心律 早搏
主动性 非阵发性与阵发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生理性传导障碍:干扰与脱节
冲动传导异常 病理性传导障碍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意外传导 捷径传导
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机制
• 冲动形成异常
– 自律性异常 – 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 冲动传导异常
– 传导阻滞 – 折返
• (4)快速复极末期Terminal Phase of Rapid Repolarization (3期 Phase 3)
• (5)静息期Resting Phase (4期 Phase 4)
心肌细胞主要的跨膜离子电流
离子电流 内向离子电流 钠电流(INa) T型钙电流(ICa-T)
L型钙电流(ICa-L)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Antiarrhythmic drugs
•心律失常:是心动节律和频率的异常,是一类严重的心脏疾病。
•心律失常对循环的影响: 1. 心率变化:心动过速—舒张期短—冠脉供血↓;
心动过缓—心搏量↓—外周重要脏器供血↓; 2. 心动规律变化:房室收缩不协调、传导阻滞等—心室充盈量↓ 3. 心脏收缩功能丧失:房颤—心室舒张期充盈量↓—心搏量↓;
导性。普萘洛尔
•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抑制多种钾电流,延长APD和ERP,对动作电位幅
度和去极化速率影响小。胺碘酮
• 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抑制L-型钙电流,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结
传导。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Ⅰa:适度阻滞钠通道,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 升速率,不同程度 抑制心肌细胞膜 K+、 Ca2+通透性,延长复极过程。
Ⅰb:轻度阻滞钠通道,轻度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 促进K+外流,降低自律性,缩短或不影响动作电位时程。
苯妥英钠、利多卡因
Ⅰc:明显阻滞钠通道,显著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和
幅度,减慢传导性的作用最为明显。普罗帕酮、氟卡尼
• Ⅱ类:β肾上腺受体拮抗药
阻断心脏β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起搏电流、 钠电流和L-型钙电流增加,表现为减慢4相除极速率 而降低自律性,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而减慢传
浦氏纤维末梢正常冲动传导、单向阻滞和折返形成
正常冲动传导
A
C
B
折返激动的形成机制
A
C
B
单向传导阻滞发生原理
1. 存在着递减性传导区 2. 心电活动的不均衡性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学作用机制: (针对起源异常:) 1 降低自律性:
促进3相K+外流---增加最大舒张电位--使其远离阈电位---自律性↓ 抑制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降低4相去极斜率--- 自律性↓ 抑制慢反应细胞4相Ca2+内流---降低4相去极斜率---- 自律性↓
1期:
– Na+内流停止 – 短暂的K+外向电流, 瞬时性外向离子电流,
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 Ito
2期:
– 内向电流(Ca2+内流为主和微弱的Na+内流) – K+外向电流(IK)
Ca2+通道特征:
– 激活、失活、复活慢,故又称慢Ca2+通道
Slow Ca2+ Channel
室颤—功能上等于停搏。
心肌组织的电生理特性
电生理 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静息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 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 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 阈电位水平
结构因素 生理因素 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
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工作细胞
自律细胞
安静时膜电位稳定 静息电位
4期自动去极化
代表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奎尼丁(quinidine)
源于茜草科植物金鸡 纳树皮中的生物碱, 为抗疟药奎宁(左旋) 的光学异构体(右 旋),二者作用相似, 但奎尼丁对心脏作用 较奎宁强5-10倍,故用 于抗心律失常。
奎尼丁(quinidine)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 I类:钠通道阻滞药 • II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III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 IV类:钙通道阻滞药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Ⅰa:适度阻滞钠通道,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不同 程度 抑制心肌细胞膜 K+、Ca2+通透性,延长复极过程。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触发活动和后除极
• 触发活动(triggered activity):指冲动的形成是由 于紧接着一个动作电位后的第二次阈值除极化即后 除极所造成。
• 后除极(after depolarization):是在动作电位0相 除极后,发生于复极过程中或复极后的一种除极, 其振幅小,频率较快,膜电位往往呈振荡性波动, 一旦达到阈电位,易引起异常冲动,即触发活动
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机 制
窦房结
浦肯野细胞
窦房结细胞
IK ↓ If 激活
ICa(T)激活
ICa(L)激活
浦肯野细胞
If 激活 IK ↓
膜反应性与传导速度
• 是心肌细胞在不同电位水平受到刺激后所 表现的除极反应
• 是决定传导速度的主要因素
有效不应期 (ERP)
• 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 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不能再产生 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 a.激活、失活、复活快,故又称快Na+通道 Fast
Na+ Channel
快反应细胞 Fast Response Cells 快反应电位 Fast Response Potential • b.对Na+具高度选择性 • c.电位依从性,TP-70mV • d.可被Tetrodotoxin(TTX)阻断
消除折返
改变传导性 加快传导,取消单向阻滞 减慢传导,变单向阻滞为双向阻滞
延长ERP
相对延长ERP 绝对延长ERP ERP均一化
A.降低4相斜率
B.提高阈电位
C.增大最大舒张电位
D.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降低自律性的四种方式
如何才能减少异位 起搏活动、消除折
返?
• 阻滞钠通道 • 拮抗心脏的交感效应 • 调节钾通道,适度延长有效不应期 • 阻滞钙通道
减弱膜反应性---减慢传导---使单向传导阻滞变为双向传导阻滞--折返激动 ;
奎尼丁:抑制Na+内流---Vmax↓-----传导↓
4 延长或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 (使ERP/APD比值↑)
ERP↑﹥APD↑ --(绝对延长)
奎 尼 丁 : 抑 制 Na+ 通 道 --- 恢复重新开放 的时间延 长 --- 冲动将 有
冲动传导异常
• 单向传导阻滞:由于心肌某一部分不应期 异常延长,使与邻近细胞不应期不一致, 或由病变引起的传导递减所致。
• 折返激动(reentrant excitation): 指一次 冲动下传后,又可顺着另一环形通路折回 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
A
B
单向阻滞区
2
1
2
1
正常冲动传导
单向阻滞和折返
2 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Ca2+内流↑所致—钙拮抗药 迟后除极:细胞内Ca2+过多 和短暂Na+内流—
----钙拮抗药 + Na+通道阻滞药
(针对传导异常): 3 改变传导速度:
增强膜反应性—改善传导—取消单向传导阻滞---- 折返激动;
苯妥英钠: 促K+ 外流---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距离↑--传导↑;
– b.钠内向背景电流 INa,b – c.生电性钠-钾泵外向电流 Ip
静息电位产生机理
Na+ Na+
• (2)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0期: – 阈电位 Threshold Potential (约为-70mV) – Na+内流,形成快钠内向电流 INa
再生性循环
Regenerative Cycle
Na+通道特征:
迟后除极 (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 特点:
.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后的4相中(舒张早期);
.是细胞内Ca2+过多诱发短暂Na+内流所引起;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较低(负值大), 除极振幅较大。
A
B
1000ms 60/min
750ms
80/min
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mV
2
3
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 EAD
一过性外向钾电流(If 快反应细胞1期复极化 ,主要由K+负载
泵电流(Ip)
参与形成静息电位超速压抑
ATP依从性钾电流
(IK-ATP)
乙酰胆碱激活的钾电流 (IK-Ach)
延迟性后除极 超极化
2、离子机制 Ionic Mechanisms • (1)静息电位产生机理
– a.钾平衡电位 K+ Equilibrium Potential: 主要 机制
更多机会落入ERP中---消除折返; ERP↓﹤APD↓ --(相对延长)
利多卡因:促进K+外流 ﹥抑制Na+内流—APD缩短,相对延长ERP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
降低动作电位4相斜率
降低自律性
提高动作电位的发生阈值 增加最大复极电位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减少后除极 减少早后除极:缩短APD的药物 减少迟后除极:钠通道、钙通道阻滞药
过程
房室传导时间
代表左右两心室去 极化过程的电位变
化
反映心室复极(心室肌 细胞3期复极)过程中
的电位变化
代表心室各部分心肌细胞均 处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
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到完 全复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
心律失常 概述
心律失常是由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 常所引起
窦性心律失常:停搏、过缓、过速、不齐
冲动起源异常
t
早后除极:心肌尚未完全复极时出现的除极,多出现在2、3 相中,APD过度延长时易发生,以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多见。
mV
4
4
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 (DAD)
triggered activity
t来自百度文库
迟后除极:出现在完全复极后的4相。是由于细胞内Ca2+超 载,而引起短暂Na+内流所致。诱发因素有强心苷中毒、 心肌缺血、细胞外高钙等。
Phase 4 Spontaneous Depolarization
最大复极电位
Maximal Repolarization Potential
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机制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and Action Potential
• 人和哺乳类动物心室肌的静息电位约 为-90mV
钠-钙交换电流 (INa-Ca) 一过性内向电流 (Iti) 起搏钙电流(If ,主要由Na+负载
主要作用
快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 参与0期去极化 参与P细胞后段4期自动去极化 快反应细胞平台期 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 触发肌浆网释放Ca2+ 膜内Ca2+的稳定
延迟性后除极
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 参与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
早后除极:发生在2、3相复极中 滞后除极:发生在4相复极中
早后除极 (ealy afterdepolarization ) 特点:
.是在心肌尚未完全复极时出现的除极,多出现于2相或3相; .主要由Ca2+内流增多所引起;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较高(绝对值较小), 除极频率快,振幅小。
A
B
C
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 对Ca2+具有相对选择性 – 电位依从性:TP-40mV – 可被Mn2+和多种Ca2+阻断剂阻断
3期:
– Ca2+通道完全失活 – K+外流逐渐递增,再生性K+外流
Regenerative K+ Outward Current
4期:
– 钠-钾泵Na+-K+ Pump – 钠-钙交换Na+-Ca2+ Exchange – 钙泵Ca2+ Pump
• 其原因是这段时间内膜电位绝对值太低, Na+通道完全失活,或刚刚开始复活,但还 远远没有恢复到可以被激活的备用状态的 缘故
1
+20
2
0
-20 0 绝对不应期 3
-40
有效不应期 -60
相对不应期
-80
超常期
-100
动作电位时程
不应期与动作电位时程
心脏传导系统
心电图
反映在左右两 心房的去极化
• 阈电位 Threshold Potential:-70mV
• (1)去极化期Depolarization (0期 Phase 0) • (2)快速复极初期Early Phase of Rapid Repolarization
(l期 Phase 1)
• (3)平台期Plateau (2期 Phase 2): --心肌动作电位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