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管晏列传》注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晏列传

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管晏列传》就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远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①,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②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③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④,九合⑤诸侯,一匡⑥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⑦,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⑧,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⑨,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⑩时也。吾尝三战三走⑪,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⑫,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⑬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⑭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⑮。

管仲既任政相⑯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⑰同好恶。故其称曰⑱:“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⑲。四维⑳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㉑,令顺民心。”故论卑㉒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㉓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㉔,慎权衡㉕。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㉖,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㉗。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㉘。故曰:“知与㉙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㉚于公室,有三归、反坫㉛,齐人不以为侈㉜。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㉝。既相齐,食不重肉㉞,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㉟;无道,即衡命㊱。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㊲中。晏子出,遭之涂㊳,解左骖㊴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㊵,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㊶,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㊷。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㊸。其夫为相御㊹,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

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㊺。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㊻,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㊼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㊽。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㊾其美,匡救㊿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51,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52。

【作品注释】

①游:交游,来往。

②欺:此意为占便宜。指下文“分财利多自与”。

③进:保举,推荐。

④霸:称霸。

⑤合:会盟。

⑥匡:匡正,纠正。

⑦尝:曾经。贾:作买卖。

⑧穷困:困厄,窘迫。

⑨三:泛指多次。见:被。

⑩遭:遇,逢。

⑪走:逃跑。

⑫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⑬羞:以……为羞。耻:以……为耻。

⑭世禄:世代享受俸禄。

⑮多:推重,赞美。

⑯相:出任国相。

⑰俗:指百姓。

⑱其称曰:即他自己称述说。以下引语是对《管子·牧民》篇有关论述的节录,其“仓廪实”三句和“四维不张”两句见于“国颂”一节,“下令如流水之原”两句见于“士经”一节。

⑲上:国君。一说居上位者。服:行,施行。度:节度。或特指礼度、制度。

⑳四维:维,纲,即网上的总绳,此引申为纲要、原则。

㉑原:通“源”,水的源头。

㉒论卑:指政令平易符合下边的民情。

㉓去:废除。

㉔轻重:“轻重”一语原是《管子》中的一个特殊经济概念,是管子经济思想、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问题是用货币和谷物来调节、控制国家经济。但从本段所举史实来看,太史公不是谈管子的经济思想。所以“轻重”一语还应理解为通常意义的“轻重”,即事物的轻重缓急。

㉕权衡:比较利弊得失。

㉖“桓公实怒”二句:是说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

蔡君将其改嫁,所以桓公怒而攻蔡。见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左传·僖公三年》(伐蔡在“僖公四年”)。

㉗“桓公实北征”两句:齐桓公二十三年(前),山戎(北狄)伐燕,燕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送桓公进入齐境。桓公说:“非天子,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与燕,并让燕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召公,是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为三公,“治西方,甚得兆民和”。见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

㉘“于柯之会”四句:齐桓公五年(前),伐鲁,鲁将曹沫三战三败,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应,继而“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小快”而“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援”。于是尽“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候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见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卷八十六《刺客列传》。

㉙与:给予。

㉚拟:比拟,类似。

㉛反坫:堂屋两柱间放置供祭祀、宴会所有礼器和酒的土台。按“礼”,只有诸侯才能设有三归和反坫。

㉜侈:放纵,放肆。这里有过分的意思。

㉝力行:努力工作。重:重视。

㉞重肉:两味肉食。

㉟顺命:服从命令去做。

㊱衡命:斟酌命令的情况去做。

㊲缧绁:拘系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

㊳涂:同“途”。

㊴骖:古代一车三马或四马,左右两旁的马叫“骖”。

㊵戄然:惶遽的样子。

㊶厄:灾难。

㊷诎:通“屈”,委屈。信:通“伸”,伸展,伸张。

㊸御:车夫。门间:门缝。窥:暗中偷看。

㊹御:驾车。

㊺抑损:谦恭、退让。抑,谦下。损,退损。

㊻《晏子春秋》:旧题春秋,晏婴撰,实际上是后人依托并采缀晏子言行而作。

㊼次:编次、编列。

㊽小之:认为他器量狭小。《论语·八佾》有“管仲之器小哉”的话。

㊾将顺:顺势助成。

㊿匡救:纠正、挽救。

○51犯:冒犯。颜:面容、脸色。

○52忻:同“欣”。慕:羡慕,向往。

【作品分析】

本文通过鲍叔和晏子知贤、荐贤和让贤的故事,刻意探索和说明了如何对待贤才的问题。管仲其人,经商多分财利,谋事反而更糟,作官被逐,打仗逃跑。鲍叔却不认为他贪、愚、不肖、怯和无耻,反而从囚禁中把他解放出来,并推荐给桓公,使之有机会一展才能。晏子贵为国相,却以石父为知己,即使他在囚禁中,也要迫不及待地解放他、尊重他。一个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