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日照市第四中学张善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的基本内涵,并掌握其分布的规律。

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能力目标: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情感目标:联系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自然地理整体性的表现。

教学难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功能。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读图教学法、组织讨论法

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理论”的学习步骤,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材内容分析及设计思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这一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想一以贯之的。高中地理教材除继续把它作为一种思想贯穿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整体性讲出内容和道理来。为此,教材从物流(能流)、功能、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方

面,逐步深入地讲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并且教材中辅以多个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

情景:播放录像《热带雨林景观》

引导探究

1、以上录像中有哪些自然地理要素?

2、各要素之间有什么联系?

3、各要素之间如何产生联系?

加深印象(出示图片)

小结:

一、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它们并非简单的汇集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这就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是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这个整体中,通过水循环、大气环流、岩石圈物质循环和生物循环等过程,使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案例分析

利用“案例”提供的材料“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分析作为自然地理要素之一的生物,对地球上的大气、水、岩石、土壤等其他要素的影响,进而形成了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某一要素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迁移巩固

通过完成“活动1”中题目的要求,进一步体会和验证前面讲的道理。过渡: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还会产生一些各要素自身并不具备的新功能。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植物具备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但还必须有外部条件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行。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概念: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光合作用。

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的过程。

案例分析

植物的生长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完成是多个地理要素综合起来完成的。大气为植物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为植物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结论: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2、平衡功能

事例引入:播放视频——高原精灵“藏羚羊”,结合文字材料讨论:无人干扰时,在一定范围内藏羚羊的数量与环境具有怎样

的关系?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的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变化不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显著。在无人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迁移巩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概念: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结论:平衡。

过渡:地理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如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等,如何变化的呢?

阅读案例。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案例分析:画出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而引起的水文、地貌、土壤、生物

的变化过程。

结论: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各个要素统一的变化过程,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活动分析

观察a-e 图,发现湖泊面积和深浅发生了什么变化?

地形——由湖泊变成了陆地

水文——湖水由深变浅直至消失

生物——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

土壤——逐渐由湿变干

气候——由湿润变得干燥

迁移巩固

“湖泊的演化”,进一步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的理解。学生在表述过程中会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结论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大,对自然要素的干扰增加,特别是水和生物,由此引发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因而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

新情景创设:阅读课本案例“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

请学生阅读案例中给出的“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的材料,说出森林的作用,它遭到破坏后会带来什么后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作用: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对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后果:植被破坏——大气湿度下降——气候变干

植被破坏——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冲刷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

结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改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小结: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之二就是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改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得出规律: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会发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其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尤为突出。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中,生物和水对人的干扰最为敏感。

巩固训练

结合“活动”中人类修建水库的例子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讨论一下,把讨论的结果写下来。

课堂总结

地理要素有规律分布构成了全球和谐的陆地自然环境整体。陆地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也许它带来的影响会是全球性的。保护全球环境,人人有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