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对枯草杆菌的诱变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备枯草芽孢杆菌菌液
取之前涂布的计算初始菌悬液浓度的3个普通培养 基平板和计算照射后的菌悬液浓度的28个普通培 、养基平板,计算初始菌落数和每个照射强度下的 菌落数,计算致死率。
稀释菌液:10-1—10-5,10-4和 10-5涂布于6个平板,用于计数
紫外线处理:处理组一个平板菌 悬液照射,涂布两个平行,对照 组菌悬液涂布
计算公式:致死率 =(对照1 mL 菌液中活菌数 — 处理后1 mL 菌液中活菌数)/对照1 mL 菌液中活 菌数
取致死率为50%-80%的菌种,1个菌落点植于2 个平行的淀粉培养基平板和1个保存菌种的牛肉膏 蛋白胨培养基平板。点植方法如下图所示:点植 于两线焦点处。
菌种扩繁后,按下图所示方式进行 点植,每个菌种点植于淀粉培养 皿,37℃倒置培养24h。
三、实验步骤
实验前准备:两种培养基的 配制灭菌和各器材灭菌
照射:紫外光照射1min,时间点和稀释倍数分别 是0s(10-5,10-6),15s(10-4,10-3),30s(10-3, 10-4),60s(10-2,10-3),120s(10-2,10-1), 240s(0,10-1)涂布完后黑布罩上,倒置培养37℃ 24h
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产酶诱变 效应的遗传分析
第二大组 组长:刘梦雅 组员:孙文静、白娟、毛阿威 指导老师:高飞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物理因素对遗传物质的影响; 2.了解紫外线诱变原理,掌握微生物的紫 外线诱变技术。
二、实验原理
物理诱变往往被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最典型的就是紫外线,其电磁波谱位置为40~390nm。而由 于DNA分子的紫外吸收峰位于260 nm。因而波长在 200~300 nm之间的紫外线被用于紫外诱变。紫外诱变时的
剂量与所用紫外灯管的功率以及照射距离、照射时间相关,
实验中往往采用改变照射时间来改变照射剂量。由于照射 致死率在95%~99%的时候回复突变株出现率最高,因而实
践中多用50%~80%的致死率进行诱变。
紫外线诱变的主要作用是使细菌DNA链中相邻二个嘧啶核 苷酸形成二聚体,并阻碍双链的解开和复制,从而引起基 因突变,最终导致表型的变化。
Biblioteka Baidu
倒置培养37,1d。
取出1天前培养的初筛的10个淀粉培养基和5 个普通培养基的培养皿。在培养基上滴加碘液 ,测量每个菌落的直径H和水解圈的直径C,计 算H/C的值并排序。
取出第6天复筛的培养皿,加入碘 液,测量菌落直径和水解圈直径, 计算H/C的值。
取H/C的值排序前3的菌种,在之前保留的普通培 养基平板上找到相应的菌种序号及对照组的菌种, 进行扩繁
枯草芽孢杆菌的多数都能产生大量的淀粉酶,较易得到分离。 实验用紫外线对产淀粉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诱变处理。根 据枯草芽孢杆菌在淀粉培养基上透明圈直径的大小来指示诱 变效应。相同条件下,透明圈越大表示淀粉酶活性越强。根 据透明圈的直径(H)与菌落直径(C)之比(H/C)可初步鉴 定酶活力的高低,即比值越大酶活力越高,进而筛选出优良 的生产用菌。 实验采用碘淀粉比色法测淀粉酶活力,操作简便迅速, 实用。 碘一淀粉比色法淀粉经α -淀粉酶催化水解, 生成产物为葡萄 糖、麦芽糖及糊精, 在底物淀粉浓度已知且过量的条件下, 反应后加人碘液与未被催化水解的淀粉结合成蓝色复合物。 其蓝色的深浅与未经酶促反应的空白管比较成比例从而计算 出淀粉的量,推算出酶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