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可靠性与人为差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卷第3期辽宁工学院学报V o l.5 N o.3 2003年6月JOU RNAL O F L I AON I N G I N ST ITU T E O F T ECHNOLO GY Jun.2003α

语言・文化

人的可靠性与人为差错

张 彤1,张利臣2

(1.锦州机场,辽宁锦州 121012;2.辽宁工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

内容摘要:分析论述了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因素,提出了提高人的可靠性、减少人为差错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可靠性;人的可靠性;人为差错

中图分类号:TB1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391(2003)0320053202

People’s Reli ability and M an-made Errors

ZHAN G Tong1ZHAN G L i2chen2

(1.J inzhou A irpo rt,J inzhou121012Ch ina;2.L iaoning Institute of T echno logy,J inzhou121001,Ch ina)

Key words:reliability;Peop le’s reliability;m an-m ade erro rs

Abstract:T h is article analyzes reliable facto rs w h ich influence peop le,puts fo r w ard the m eans and m easures that can i m p rove peop le’s reliability and reduce the m an-m ade erro rs.

一、引言

可靠性理论基础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最初,它把统计方法运用于工业产品的质量控制中。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可靠性理论及应用得到了蓬勃发展,至今它已渗透到许多科学技术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得到更加深入、广泛的研究。

可靠性被定义为:单元在给定条件和给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人的可靠性的概念,是从研究产品的可靠性时引出的。这个概念认为人的行为存在可靠性。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外发生的行为叫做人为差错,因此,可将人的行为不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叫做人的可靠性。同研究产品的可靠性一样,人的可靠性可定义为在系统工作的任何阶段上,工作者在规定的时间里成功地完成规定作业的概率。形象地说,人的正常工作,相当于机器的正常运转,机器出了故障,视为机械故障,而人出了“故障”,即不能完成规定的作业,就叫做人为差错。比如飞机驾驶员的错误操作造成飞行事故;飞机维修人员的错误维修,造成维修事故等。

二、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因素

当把人作为可靠性的研究主体时,与研究产品的可靠性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产品的可靠性是由产品内在质量和使用环境决定的,而影响人的可靠的因素则要灵活得多、复杂得多,需要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的自身因素,包括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训练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的可靠性。

(1)生理因素:疲劳、厌倦、患病、有伤、生理周期、性苦闷、酒精或药物滥用等。当人体处于“不适”的生理状态或滥用了一些药物时,就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对事物的判断力减弱,进而造成人为差错的发生。比如飞机驾驶员,在极度疲劳情况下,极易造成飞行事故。

(2)心理因素:认识能力、情感、意志力、个性倾向等。认识能力是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逻辑思维能力等。如果人的认识能力较强,就会具备良好的判断力,不易造成人为差错。人是“感情动物”,情感对人的行为也有很大影响,比如家庭矛盾、亲人病故、升职、中奖等意外的打击或惊喜,都对人的可靠性有一定影响。意志力反映着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一般来说,意志力较强的人,更容易避免人为差错的发生。而个性倾向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整个精神面貌上的差异,其核心是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及报负水准等,它制约着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方向和行为的社会价值。比如,具有较高的报负水准的人,就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从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更不易发生人为差错。

(3)训练因素:熟练性、经验性、技巧性等。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可以大幅提高人的可靠性。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一组未经训练的人员,完成一定数量的电话接线工作,第一个小时的平均差错率为2.3%,同一组人员经过第二个小时的培训之后,第三个小时的平均差错率降为1.2‰,下降了约19倍。这是因为操作人员经过第一个小时的操作及第二个小时的培训,其熟练性、经验性及技巧性方面都有所提高,从而造成了人为差错的大幅减少。

α收稿日期:2002212210

作者简介:张 彤(19672),男,湖南浏阳人,工程师。

(二)环境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设计布局、照明、温度、湿度、音响、振动、粉尘、高空、气味及色彩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可靠性影响很大,当人处于一个不良的工作环境,比如工作场所设计不合理,照明太亮或太暗,温度、湿度太高或太低,强噪音、高空作业等都会降低人的可靠性。而颜色也是环境的重要条件。如果在工作场所及操作设备上运用合理的颜色,便可构成一个良好的色彩环境,从而提高人的可靠性。研究表明,不同色彩对人起着不同的心理作用,如红色在生理上起着增高血压及脉搏的效用,心理上起着兴奋作用,适用于一些警示性标志,提醒操作者注意;黄色在生理上近于中性,有暖感,适于一般工作场所;绿色在生理上起降低血压和脉搏的作用,心理上起镇静作用,适用于工余休息场所。

(三)所操作对象的设计、使用规程等因素。若操作对象的设计不合理或没有防错设计,极易造成人为差错。如某航空公司机务维修人员在排除苏制图-154飞机自动驾驶系统的故障过程中,误将正、负插头插反,起飞后不久即空中解体,发生特大飞行事故。这起人为差错除了维修人员未按程序操作,检查人员未按要求进行检验外,还由于该插头安装位置隐蔽,目视检查难度很大,而且两个插头的规格形状完全相同,没有防错设计所造成的。

(四)管理方法及规章制度方面的因素。管理方法确定了,规章制度制定了,而且人员也按制度执行了是不是就一定能够避免人为差错的发生呢?也不能肯定。因为管理方法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现在飞机维修行业普遍应用的可靠性维修管理方法,就是在传统的维修方法中发展起来的。而规章制度也是人定的,本身可能就存在缺陷和错误,有时甚至成为造成人为差错的直接原因。如某航空公司、某型飞机的发动机叶片,按生产厂家的规定要求5000小时更换,但只飞了4900小时,便由机务维修人员发现多个叶片根部存在裂纹,及时进行了更换。把信息反馈给生产厂家,生产厂家经过复查发现原因在于数据计算发生错误,叶片的实际寿命应为4800小时。正是由于机务维修人员的细致认真,及时发现了这起“制度上的错误”,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提高人的可靠性,减少人为差错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分析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因素入手,只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提高人的可靠性,减少人为差错的发生。

(一)加强员工的思想修养、责任意识、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人的可靠性的根本环节。通过教育和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报负水准,加强责任心,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通过专业技术培训,使员工有能力无差错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如对飞机驾驶员及机务维修人员进行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一个差错可能会危及许多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从而树立为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认识到安全是相对的,而不安全是绝对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做到“居安思危,警钟常鸣”。经常进行专业培训及复训工作,每年至少安排一个月的专职培训,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做到“心中有底”为减少人为差错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按章办事是杜绝人为差错的基本途径。科学的管理机制应具备有效的防错和纠错能力,从而消除人的不可靠因素的影响。如在机务维修工作中应用的“二人重复检查法”和“三人重复检查法”就是可靠性理论在机务维修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设三个维修检查人员,各人的可靠性分别为P(A)=0.

8、P(B)=0.8、P(C)=0.8,“二人重复检查法”可靠性为P(A +B),三人重复检查法的可靠性为P=(A+B+C)则P(A+ B)=P(A)+P(B)-P(AB)=0.8+0.8-0.8×0.8=0.96P (A+B+C)=P(A)+P(B)+P(C)-P(AB)-P(A C)-P (BC)+P(ABC)=0.8+0.8+0.8-0.64-0.64-0.64+0. 83=0.992

经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看出,P(A+B)与P(A+B+ C)都要较P(A)、P(B)及P(C)高出许多,而且若P(A)、P (B)、P(C)中有一项为1,则A(A+B)与P(A+B+C)的值都为1,即可靠性达到100%.

管理方法要不断改进,使之更科学、合理,而规章制度本身可能就存在缺陷,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并不断修改、完善,才能更贴近实践、更好地指导和约束工作者。

(三)加强人员管理、改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解决实际困难。把可靠性理论应用于人员管理,建立个人可靠性档案,其内容应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如出生年月日、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及工作情况,培训情况及人为差错记录等。各级管理者要关心人员的思想及身体状况,生活及工作情况,加强与下属人员的沟通与联系。了解人员在思想、健康、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稳定因素。如及时了解职工因恋爱、住房、子女上学、就业及家庭意外打击等方面引起的思想波动。掌握员工身体健康情况,安排好工作时间和工作负荷,避免因疲劳、患病、药物等情况引起人为差错。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把工作环境中的温度、照明、雨水、噪音对员工可靠性的影响减小到最低。使员工精神饱满、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让员工了解工作对象的设计、制造缺陷及可靠性情况,因为工作对象的某些不可靠性可以由工作者校正。注意选择可靠性高且具有防错设计及具有维修性设计的产品,及时把使用信息反馈给生产厂家,促使他们改进设计和制造工艺,减少缺陷,提高可靠性。

四、结束语

尽管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就能够提高人的可靠性,减少人为差错的发生。当出现了人为差错时,不仅要从操作者自己找原因,还应从管理、制度、环境、工作对象等多方面去查找,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完善管理制度、改善工作环境、改进工作对象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人的可靠性,把人为差错减到最少。

参 考 文 献

[1] 徐维新.可靠性与维修管理[M].北京:器工业出版

社,1995.

[2] 王树茂,李军.心理学基础[M].沈阳:东北工学院出

版社,1987.

(责任编辑:李 焱)

45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