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湖北省赤壁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湖北省赤壁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调
研)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栖息(qī)镂空(lòu)窥视(kuī)无动于衷
(zhōng)
B.冗杂(rǒng)滑稽(jī)轻蔑(miè)相形见绌(chù)
C.阔绰(chuò)羸弱(léi)执拗(niù)鳞次栉比
(zhì)
D.拮据(jù)忌讳(huì)酝酿(niàng)随声附和(hè)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惆怅狼藉缄默淋漓尽致
B.深邃亵渎喑哑通霄达旦
C.荫庇虔信禁锢恪尽职守
D.鞭挞秕谷沉湎人声鼎沸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C.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4. 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深秋的雪峰山,是人们欣赏雪峰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透过这些文化景点,人们可以品味出赤壁城不同寻常的风韵。
D.由浙江卫视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除了在轻松幽默的游戏中让观众感受愉悦和兴奋之外,还传递出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5. 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燕》运用象征手法,创造出“海燕”的艺术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B.古典名著《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花和尚”鲁智深、“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叙写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我们学过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和《曹刿论战》就选自该书。
二、文言文阅读
6. 阅读《三峡》,完成文后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虽乘奔御风(______)②衷转久绝(______)③略无阙处(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春冬之时以君之力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或王命急宣宋人或得玉
D.故渔歌曰桓侯故使人间之
【小题3】对课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林寒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一句,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B.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C.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D.文中划线句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一文,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①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句子默写
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②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⑥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诗歌鉴赏
8.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后面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首联不称“泰山”而称“岱宗”,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全诗表现出一种的_______________情怀。
五、现代文阅读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棉花糖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
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
”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
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
”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A、“甜,很甜,像吃棉花糖。
”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
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
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
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
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
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B、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
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
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
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
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
”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
C、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杆。
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
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
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
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
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
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
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
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
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
”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
”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
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
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
”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
”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
”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小题1】在父亲寻找打“我”的家伙的过程中,“我”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哭着求饶——(____________)——呆呆地看着
【小题2】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父亲,主要通过哪三件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
【小题3】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
【小题4】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
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句,结合选文进行评点。
(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
10.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脑
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
一天,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竟然连报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
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
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别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
“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
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
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同词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
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少的原因。
⑤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的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
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为“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
⑧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小题1】用简短的文字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题2】第④段运用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小题3】为了使上下文连贯,填入第三段空格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
B.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
C.不管他是谁,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
D.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谁。
【小题4】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脑外伤者未必患失语症或失读症。
B.第⑤段最末一句中的两个“更”字,说明了学习汉语是促使儿童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充分、均衡锻炼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C.第⑥段末句“试验初步成功了”,说明这位心理学家这项实验仅仅是开始,今后还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D.第⑦段中“唤醒”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失读症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阅读能力。
六、选择题
11. 下列没有歧义的句子是()
A.我看见他高兴得跳起来。
B.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里的事。
C.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人格的伟大。
D.刘璋从新疆带回一筐他最喜欢吃的葡萄。
12. 下面语段的内容,偏离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①“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②只要勤勉不懈,就能弥补个人天赋的不足,到达理想的彼岸。
③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写出了《红楼梦》。
④司马迁忍辱负重十五年,笔耕不辍,完成了《史记》。
⑤古希腊德摩梯尼小时口吃,发音不准,每天坚持含着石子练习朗读,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⑥由此可见,一个天资有缺陷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⑤⑥
七、语言表达
13. 音乐让不同国界、不同民族的人心灵相通,音乐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情感共鸣。
生活中跳动着各色音符,让我们带着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来完成后
面题目。
①某中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做了一个关于音乐喜好的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统计表。
从表格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你班要举行“毕业晚会”,节目中二重唱《朋友》之后是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假如你是晚会主持人,请你参考示例写几句串台词,把这两个节目连接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14.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武汉市东湖之滨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流光溢彩,游人如织。
于是,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尊严啊……”。
请以“尊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可选取国家大事,亦可选取生活中的小事突出主题。
③有真情实感;④600字以上。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