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心理物质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

[摘要]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材料、角色扮演、与人交往等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角色游戏不仅能满足幼儿亲身尝试的需求,帮助幼儿巩固和验证他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更在于可支持幼儿去发现和发展更深层次的内容,主动获得经验。因此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的游戏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创设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及创设愉快轻松的心理环境分析,以区域的设立,材料的投放;幼师的关系、合作的环境、知识的准备等方面入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便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健康成长!

[关键词] 游戏角色游戏小班角色游戏游戏环境幼师互动

一、问题提出

游戏就是一种娱乐,游戏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它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具有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有序性的特点。游戏是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通过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为此,新《纲要》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拥有显示的快乐生活等。”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游戏中的一种,它是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想象、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主要对象是幼儿身边较为熟悉的承认、同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心智各方面发展不完全,自我中心,良好的交往技巧尚未掌握。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角色游戏正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对于模仿成年人的动作或玩具感兴趣,角色意识差,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少,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与同伴完相同或相似的游戏。

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符合其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需要的游戏环境,是保护幼儿行使游戏权利的具体表现。认识到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进行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

二、研究方法

观察法:对幼儿园游戏区域的设置,游戏材料的投放情况进行观察。

文献法:搜集游戏区域环境设置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三、研究结果和教育建议

(一)创设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

1.游戏区域的设立。游戏开展首先是建立在舒适、安全的物质环境基础上的。良好的游戏空间能促使幼儿有目的的开展活动,诱发与同伴的交往。教师要充分利用活动室内外的有限空间,合理布局。在具体布局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区域边界的划分要清晰:实验证明全封闭或半封闭的游戏区域比完全敞开式的游戏区域更能让幼儿安心、专心的游戏。特别是对于喜欢独自操作玩具的小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应利用地毯、家具、积木等将不同的游戏区域清楚的划出范围,同时要注意保持区域间的道路顺畅,避免幼儿在进行区域间的交往活动时造成伤害。

(2)区域间安排要合理:在安排各区域游戏内容时,教师要注意安静区与喧闹区的划分。如何将相对安静的美工区与图书角距离安排教近,这样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绘画习惯;将相对喧闹的表演区和娃娃家、建筑角安排较近,这样有利于这些区域间幼儿的交往活动。

(3)区域环境选择要适宜: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幼儿的显示经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只有当环境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得发展。如果环境超出幼儿的经验范围,幼儿就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如:在为小班幼儿创设环境时就应根据其特点多开展“娃娃家”的游戏,让幼儿体验角色的职责,反映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现实。

2.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材料是指可以为幼儿用于游戏的玩具、物品、半成品、费旧品等。教师要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精心地为幼儿准备游戏材料,并根据幼儿需要的不断变化,时常变换、及时补充游戏材料以作出反馈,并使游戏材料能易于幼儿随时取放。教师准备的游戏材料要是幼儿熟悉的,这样才能引起幼儿主动、积极的互动,才能刺激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在游戏中去学习和寻求获得有用的知识经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小班幼儿在玩“喝水”、“吃饭”的情节游戏时会很自然的将小勺子、杯子放进嘴里……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材料的选择首先应是安全、卫生,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产品。其次提供适宜的玩具材料。根据调查,小班幼儿对玩具的需求是依玩具的形状选择的,见什么选什么,目的性不强。因此应为小班的幼儿提供能对其生活回忆的成型玩具,主要集中在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有关家庭生活的、逼真性要求较高的玩具材料。如:成套的厨房用品、逼真的各类蔬菜水果等。另外小班幼儿自我为中心,喜好模仿他人,为了避免幼儿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教师要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比例恰当的成型玩具。再次注意游戏材料的多样性。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不适合提供过多的半成品和废旧物,但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在原有的玩具的基础上投放一些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的想象创造的空间。如为娃娃家提供纸

片,让爸爸妈妈们撕纸下“面条”给娃娃吃,食品点提供彩泥制作各类糕点等,增加了幼儿动手学习的机会,发展了其创造性思维游戏情节也随之丰富了。

(二)创设愉快轻松的心理环境。

1.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注重指导策略。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安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的、真实的表现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经常用协商、启发、建议的口吻与幼儿对话,语气、表情、姿态、动作都包含着对幼儿尊重和信任的信息。对于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产生困难的帮助者以及成功的欣赏者和鼓励者。由于幼儿是独立的,发展看的个体,具有认识发展的阶段性与内在认识结构的差异性,教师在活动中应有重点观察和全面观察的目标与方法,并根据观察分析的结果,调整与提供相应的具有层级性和阶段性的材料,并就幼儿在活动中的困难进行适度指导。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主要灵活运用了语言指导法和非语言指导法这两种指导策略来指导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游戏。

语言指导法:教师运用语言的功能启发、引导鼓励幼儿的行为,以此达成活动目标。

(1)启发性语言:幼儿在活动中对材料的使用有困难,经努力仍不能予以解决,这时教师可运用语言启发,引导幼儿尝试。

(2)暗示性语言:当有的幼儿不能专注于某一活动时,教师用语言暗示。

(3)鼓励性语言:幼儿对困难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或害怕尝试,或者在活动中缺乏坚持性,此时教师可运用鼓励性语言。

(4)欣赏性语言:当幼儿活动成功时,或有与众不同的玩法时。教师要用欣赏的姿态与语言进行表扬,如当幼儿搭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飞机造型,或用橡皮泥做成清凉的棒冰热销时,教师用欣赏的姿态与语言进行表扬:“你真棒!”、“你真会开动小脑筋!”、“你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能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是具有个性特点的活动的主体,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孩子在每次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上述启发性语言、暗示性语言、鼓励性语言、欣赏性语言在游戏指导过程中的运用是灵活机动、交错整合的,并根据小班年龄段幼儿的特征加以生动形象的运用。

非语言指导法:教师运用除语言指导以外的方法帮助幼儿开展活动,告诉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的方法,包括材料提供、同伴影响、环境暗示等几种。

(1)材料的提供:材料提供是通过阶段性、层次性、递进性的材料投法与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有些材料可以一物多用,如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