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效的立体种植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产高效的立体种植模式

作者:暂无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6期

杨柳马春玲

一、立体种植的概念

立体种植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对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是传统的农作物多熟制、间作套种

等耕作制度,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升华。它是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生理特性,利用其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地间种、混种、套种、复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种层次,多种次序的立体种植结构。

二、立体种植的增产优势

采用立体农业的种植形式,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叶面积指数间、套作的种植密度一般比单作大,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生长条件,这是间、套作立体种植增产的原因之一。由于在单作情况下同一品种各个体

间的生长条件的竞争容易突出和尖锐,致使单作刻度及叶面积指数增加的局限性较大。间、套

作则不然,能使形成作物的植株有高有矮,根系有深有浅,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互济互利

个体间的矛盾较为缓和,所以间、套作的密度和叶面积指数增加幅度比同样条件下的单作大的多,从而更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光能利用率。

2牙0用边行优势

单作每块地只有两个边行,而间、套作的每条作物带都各有两个边行,边行的风、光条件

比内部行垄优越得多,因而具有增产优势。间、套作把高矮不同或生长期早晚不同的作物搭配

起来进行种植,改变了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据测定,玉米与大豆间作平均透光率比单作玉米

高10%-20%。同时,间作比单作田间CO2的浓度提高6.6%。

3.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间、套作不单是能充分利用地力,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养地作用,使用地和养地更好的结合起来。据调查,玉米间作大豆,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每千克增加3.19毫克。

4.增强抗逆能力间作套种利用作物的不同抗逆性和适应能力,可以减轻自然灾害。例如:间、套作可以减轻病虫的危害,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和田间小气候,提高植株抗病虫害的能力,

而另一种作物不一定同时受害,可能有一定的补偿。间、套种还可以利用一种作物的天敌来对

另一种作物的害虫进行生物防治。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不同,根据作

物的这一特性,通过调节播种期避免或减轻某种灾害。

5.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每种作物,只能利用生长季节的一部分。如果用间、套、复种的种植形式,就能充分利用

生长季节,如春麦套种玉米,就能将三月中旬到四月下旬近40天的生长季节利用起来。

6.间、套种增产的其它原因

不同的作物分泌出不同的有机、无机物质,这些物质有的对自身是有害的,但对另一作物

及其土壤微生物区可能是有利的。如果选择互相有利的组合,就可以利用这一作用提高任务产

量。另外,间、套种还可以增加地覆盖,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土壤侵蚀,保持水土还可以抑制

杂草等。

三、几种典型的立体种植技术

1.鲜食玉米套种早熟马铃薯复种白萝卜(大白菜)

鲜食玉米生育期短,上市快,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

改善,鲜食玉米的市场日益扩大,加上我们地处近郊,城镇人口多,交通便利,商品流通快,

开发鲜食玉米种植业销路好,前景广。

马铃薯是北方人一年四季餐桌上少不了的一道大众菜,炒、烩、煎吃法很多,老少皆宜。

一般秋天收获后,冬季贮藏,食用期可以延续到次年3-4月份,以后随着气温回升,马铃薯出芽,人们便不再食用,早熟马铃薯生育期短,比冬贮马铃薯脆、嫩、鲜,适口性好,上市后正

好解决了人们5-8月份马铃薯断季的问题,且价格高,经济效益好。

另外,鲜食玉米与早熟马铃薯套种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

秋季施足底肥深耕,春季浅耕整地,以270厘米为一带划畦,4月初清明左右,在每带内

铺膜种植4行马铃薯,行距40厘米,占地120厘米,穴距40厘米,每亩种2400穴。4月中下

旬在每带空出的150厘米内,播种2行鲜食玉米,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亩留苗1700株。或130厘米为一带,玉米种植于70厘米宽覆好膜的垄背上,一垄一行,一穴双株,穴距70厘米,亩留苗1400株,马铃薯栽植于玉米两侧的膜上,株距35厘米,亩留苗3000株。4月中、

下旬播玉米和马铃薯,7月中、下旬收获后,复种白萝卜或大白菜。

2.西瓜套种棉花

西瓜套种棉花一个组合2.5米,4月下旬到5月上旬在畦中间栽植1行西瓜,株距0.7米,密度380株/亩,棉花在5月上、中旬,种植于瓜行两侧,行距1.2米,株距0.3米,密度为1778株/亩。

(作者单位:150500哈尔滨市呼兰区种子管理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