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孔子及其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看待孔子及其思想

我第一次接触到孔子思想是在上世纪60年代,那时中学初中语文课文有一篇“论语六则”。课文很短,摘录了《论语》的六句话。我至今还记得其中的大部分警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时刚学文言文,对古代哲人的经就是死记硬背,对其中的意境与哲理不求甚解。

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同王洪文、张春桥谈话中说:“郭老在《十批判书》里头自称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郭老不仅是尊孔,而且是反法。尊孔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啊!林彪也是一样啊!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之间为界。但是不能大骂秦始皇。”毛泽东公开反对孔夫子的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赞成秦始皇的君本主义,即君主本位主义。在这种背景下,《论语》已从崇高经典沦为批判对象。

总之,孔子是伟大的,《论语》是深邃的,对孔子和《论语》持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崇敬态度是应该的。但尊敬不等同于盲从和迷信。今天的人们仍要冷静地看到孔学自身的重大缺陷,比如孔学的“愚忠愚孝”、“三纲五常”、“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等就是糟粕,是违反人性的。《论语》的精华就是教导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何进行人格的修养和训练。反过来说,《论语》的局限性也就仅限于道德范畴(还不说其中有糟粕)。事实上,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道德,但并非只取决于道德。首先要取决于物质文明,其次要取决于政治的开明,社会的民主。所以,对于目前国学热、孔子热、《论语》热,是否应该有几分清醒。我们是要讲“以德治国”,但更重要的是做到“以法治国”;我们是要增进民族的传统的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但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增长方式的转型、创新能力的提升、生态环境的优化等等,这些肯定是比道德建设更为顶层的东西、更为紧要的环节。所以,我每每看到有些大学纷纷开办“总裁国学班”时,我心里总有些别扭。孔学能为这些经营者创造出他们渴望的财富吗,我是持怀疑态度的。难道这些教授学者们不怀疑吗?后来我似乎有点明白了,原来本应钻故纸堆的学究们也要“与时俱进”了。孔夫子在天之灵会有何感想?

近年来,孔子也“出国”了,是值得国人自豪的事情。但是,我们国人真的理解孔子了吗?在中华优秀文化输出的时候,我们也不应忘记优秀文化的引进。因为文化从来都是多元化的。在我们重拾“国学热”、“孔子热”之时,万万要坚持多维的思想,保持开放的思维,不要唯我独尊,务必做到思想认识、学术营养上的均衡。

该如何看待孔子?

论孔子在历史上的影响今年联合国设立了孔子奖,专门奖励各国政府部长级以上官员在文化、政治、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政府准备将曲阜建成文化标志性城市,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在这纷纷推崇孔子的时候,应该反思孔子在历史上的影响,他究竟是有功还是有过呢?现在众口纷纷、各执一词,还没有一个完全的定论。我谈论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见解。在不同的时期,孔子思想的地位与人们对其思想的评论是不同的,因此我将孔子的历史地位分成先秦、汉唐、宋明清及现代四个时期来探讨。先秦时期在春秋战国,有一段百家争鸣的辉煌历史,儒、法、道、墨诸家互相批评,取长补短。那时人们对孔子的评价也很不一样,孔子的门生极为推崇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子贡将孔子奉为天人。墨家对儒家的非议很多,认为孔子“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并批评孔子所制定的繁杂的礼仪。道家则蔑视礼法,对儒家的仁义道德持否定态度。只有法家对孔子的言论比较赞成,但

是认为应该以法治国并认为孔子的思想不合时宜。在春秋战国战乱不断的时期,孔子的仁义理论受人尊敬但是一直不能实际应用。到了秦朝,由于李斯认为很多人借助图书“以古讽今”,于是秦始皇下令将除秦记以外的史书和除法家以外的诸子百家的典籍一概焚毁。一年之后,一些儒生认为秦始皇过于残暴于是暗地批评秦始皇,所以秦始皇镇压那些儒生,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一起坑杀在咸阳。自此,秦始皇对孔子及儒家就没了好感,儒学只能在地下暗暗发展。汉唐时期由于秦朝对儒生的镇压,在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儒生便开始投靠各起义军首领,投靠刘邦的叔孙通在战争之时似显无用,可当开国之后,他以孔子之道制定礼仪,却显出了儒家的用“武”之地。后来,到了汉武帝之时,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的方针治理国家,代替了原来奉行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黄老之学。使孔子的思想一跃而入了统治地位。可是为什么孔子思想能被统治者所接受呢?这是因为孔子以礼为儒家的重要标准,他的重要思想就是“尊王治国”,在许多方面都为君王统治者设计了一套使人民服从的方针,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认为君王应有无限的权威,主张“天无二日、尊无二上”。因此,孔子思想受各代君王的青睐。而孔子的传人孟子只是说了一句“民为贵、君为轻”便被朱元璋赶出了孔庙。在这一段历史中,君王将孔子变成了神人,将经学变成了神学,象董仲舒、刘向等人都推断阴阳灾异,好象算卦先生。宋明清时期宋朝以后更加推崇孔子,利用儒学的伦理道德来维护自己的统治,神化儒学,使儒学更加接近神学,而且在这个时期完成了儒、佛、道的三教的结合。使儒学神学化,佛教中国化。宋以后出现了八股文,使儒学更加僵硬死板,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现代时期民国以来儒学开始没落,在五四运动时,进步的学生们开始批评孔子,象田汉就演出了一个“子见南子”的戏剧来讽刺孔子的道德理论。“批林批孔”运动中,孔子由圣人变成了人见人骂的“孔老二”。改革开放后,人们又开始推崇孔子,学习儒家学说中一些正确的东西,有的学校甚至开始读经。 2000年来孔子的思想作为治国理论和人们的生活理念,使有四大发明的中国失去了工业化的机遇。面对新世纪,人们更应该批判地看待孔子,不应盲目地崇拜他。

试析孔子的辩证法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一些辩证法的思想。这主要散见于《论语》一书的各篇中,虽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化的理论形态,但不失为辩证思维的花朵。本着实事求是和“扬弃”的态度,探析孔子的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的发展观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是个大变动的时代。当时,奴隶制在新起的封建势力面前逐渐衰败,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迅速扩大。新生事物与旧有势力之间的斗争极其复杂,整个社会呈现出动荡不安的局面。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从小就“多能鄙事”(《论语?子罕》,以下引语凡是出自《论语》的,只注篇名)。他认为,宇宙间诸种事物都处在不断运行和变化之中:“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阳货》)在这里,孔子下了一个明确的论断:天并未说什么,可“四时”照样运行,“百物”照片生长。可见,孔子已经比较清楚地看到了自然界的“四时”之“行”和“百物”之“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有其内在规律性,不受“天”的干扰。因此,当他站在河边,面对流动的河水,不禁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时间的流逝也如河水流动一样,昼夜不停。

在孔子看来,不仅自然界的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人类自身也是如此。人类的认识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发展着的过程。在他自述为学之路时说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