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口近现代西式建筑风格及其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汉口近现代西式建筑风格及其保护
摘要:汉口近现代西式建筑的兴起,与汉口成为通商口岸、汉口外国租界的开辟有着直接的关联。至清末民初,汉口的西式建筑已蔚为大观,呈现出风格各异、斑斓多姿的面貌。汉口近现代西式建筑按建筑风格分类,大致有罗马风马西利卡式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以及现代派风格,其代表建筑在当前有着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汉口;近现代西式建筑;风格代表;保护
Abstract:The rise of Hankou's modern western architecture has a direct correlation with the fact that Hankou was once a trading port as well as a foreign concession. Until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Hankou's modern western architecture had been magnificent, varied and colorful, which can be roughly classified into several categories, such as Romanesque Basilica style, Classical style, Renaissance style, Baroque style, Rococo style as well as modernist style. The representative buildings of Hankou's modern western architecture possess a speci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Key words:Hankou;modern western architecture;style of the representative;pre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06-33(4)
汉口近现代西式建筑的兴起,与汉口成为通商口岸、汉口外国租界的开辟有着直接的关联。汉口开埠后,其“城市建筑开始由中国传统的木结构转向砖石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了一批仿照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洋楼数层、规模宏敞’”[1]同时,始于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运动也影响巨大,特别是,作为洋务运动领军人物之一的张之洞自1889年督鄂的近20年间,在武汉兴办了一系列工业、军事、教育等事业,产生了一批西式建筑。清末民初,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洋务运动双重影响的民族资本家及其他人士,争相效法,也参与到近现代建筑运动中,修建了一批西式建筑或中西合璧式建筑,使武汉、特别是汉口的建筑呈现出风格各异、斑斓多姿的面貌。笔者拟从汉口近现代西式建筑的风格代表、保护价值、保护原则三方面加以论述。
1风格代表
汉口的近现代西式建筑多集中在汉口长江沿岸原外国
租界区附近,目前尚存数百栋,受到保护的有一百多栋,按
建筑风格分类,大致有罗马风马西利卡式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以及现代派风格等。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多为教堂、洋行、会馆、银行、剧场、饭店、领事馆、办公楼及工业建筑,可谓林林总总,绚丽多彩。
1.1罗马风马西利卡式风格
上海路天主堂:上海路16号。又名圣约瑟天主堂,意
大利传教士余作宾设计,1876年建,两层,砖木结构。“该
教堂以古罗马的耶稣教堂为蓝本,采用拉丁十字马西利卡式长方形大厅,用纵面几排柱子分为几个长条空间。中间厅堂最大,长40米,宽26米。”[2]中间大教堂的后侧有两个圆
形塔式钟楼,内部屋顶天花由半圆周形拱券和交叉拱券组成,十分别致。山面采用双层山花处理,三角形窗楣和角顶部尖形装饰柱与山面山花相呼应,外观朴实憨厚。天主堂建筑面积为1,024平方米,可容纳4,000人,规模位居武汉各教堂之首。
1.2古典主义风格
(1)保安洋行大厦:青岛路8号。1914年建,四层,
砖混结构。底座厚重,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主入口经过精心设计,放在建筑的转角处,上面用挑出的椭圆形阳台突出角部,有巴洛克建筑遗风。
(2)汉口中国银行:江汉路与中山大道交汇处东北角。
1917年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图采用横三段划分手法处理,“正立面古典柱廊式外观,”[3]底座厚重,中部为虚实相映的柱廊,上部为水平向厚檐,整幢建筑显得庄重气派。
(3)台湾银行:江汉路23号。1915年建,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横三段、纵三段构图手法,但正中入口处作了变化,增设突出的半圆拱雨篷,两侧有小柱支撑,小柱下的两层方柱础是不多见的。该建筑由中国第一代留洋建筑师庄俊设计。台湾银行是1898年由日本在台湾创办,1915
年在汉口设立分行。
(4)汇丰银行大楼:沿江大道99号。大楼由主、附两栋建筑组成。附楼1917年建成,主楼1920年建成。主楼立面采用横三段构图手法,左右对称,结构严谨。爱奥尼克柱及厚重基础使建筑庄重雄伟。该建筑是“汉口最典型的西方古典式建筑,也是汉口最早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4]附
楼由英籍建筑师派纳设计,主楼由上海公和洋行设计,均由汉协盛营造厂承建。
1.3文艺复兴风格
(1)美最时洋行大楼:一元路与中山大道交汇处东南角。1896年建,四层,砖混结构,凸形平面,左右对称,三段式构图手法,底层用花岗岩砌筑,设有半地下室。主入口通过10级台阶进入一楼,使建筑显得气派。主入口两侧有
形似中国古建筑中抱鼓石的装饰物。中部是虚实相映的柱廊,
顶部是水平向厚檐,比例协调,细部装饰华丽,总体上又不失厚重、宏伟的气度。汉协盛营造厂承建。楼后附有发电厂,为德租界供电。1927年北伐军进占武汉后,共产国际代表、武汉国民政府总顾问鲍罗廷曾住于此楼。
(2)日清洋行大楼:江汉关旁。1913年前建,五层,
钢混结构。主入口在中间,用比例严谨的爱奥尼克柱加以强化,上层为双立柱,两侧对称布局。底层用花岗岩砌筑,厚实稳重,上部为了节约,改用仿花岗岩粉面,转角部位突出,形式富于变化,丰富了转角处的街景。转角处还设一小入口,入口上部为三角形门楣,在第二层尺度缩小,变化为由两个爱奥尼克小柱支撑的半圆形罗马式拱券。建筑整体造型丰富,并与相邻的江汉关大楼和谐一致,构成极美的街景。它是武汉地区文艺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同时又是“一三”惨案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物。日清洋行大楼是日清轮船公司的办公楼,日清轮船公司是最早在中国长江开展内河航运业务的外国公司之一。
(3)江汉关大楼:汉口沿江大道江汉路口。1924年建,英籍建筑师辛普生设计,魏清记营造厂承建。主楼为四层,“总高度46.3米,为当时武汉最高建筑
物。”[5]大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型基础,底层运用
三段划分手法构图,体量宏大,比例严谨,完全符合黄金分割原理,造型极其完美。外墙及正面列柱均用优质花岗岩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