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道德、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

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在达观宁静的心境下,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代偿力、康复力得到最佳组合,各项机能阴阳平衡,和谐运行,精、气、神、形达到最佳境界,心灵平静了,心理就平衡,生理就稳定,病理就不发生,即使发生了,也能很快重新平衡。

中医学传统的观点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它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人的某种功能或组织,引发各种疾病。我们知道“肝、脾、心、肺、肾”都是人体的主要器官,是物质的东西;而“喜、怒、哀、乐、悲、恐、惊”都是人的情绪表现和条件反射,属于精神的范畴。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人体物质和人格精神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科学的“养生”之道,更是幸福快乐、益寿延年的关键。何以养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妨从下

列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养心贵在静心

心喜静,所以历代养生学家把清心寡欲、调养精神作为养心的主要内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藏神”、“静以养之”,是指神静,而不妄思,也要防止用神太过。《黄帝内经》云:“静则神藏,躁则神亡”,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情绪乃一身之主,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遇事即发,七情失调,心神则失去平和,要知道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忧则伤肺,过思则伤脾,过恐则伤肾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

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静是要人在一派纷繁的世界里能够独自安静下来。静是一种心态,如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是指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静,有助于神气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为名利所诱惑,往往容易耗伤人的元气。

因此,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心虚则神浮,心安则神全,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当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都能宁静自如时才能养心,心静神自安。静可以制怒,静可以除

烦,静可以使意定神安。《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就是思想上的安定;虚无是指没有患得患失的思想杂念,无恼怒、忧思与惊恐等。这句话告诉人们,思想上安定清静,没有贪念妄想,那么就会真气和顺,精神内守,体外没有邪气干扰,体内无情绪波动,人体和外界环境协调统一,体内的真气调和而没有损伤,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就不可能侵犯人体,人就不会生病。养心重在养神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之三宝中,精要化为气,气要化为神;神是精气之和,神乃人之灵魂。所以,养心、静心、乐心,最终要归结到养神上来。神凝才能气定,气定才能心静。养神,说到底就是要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神是人体生命的基础,是指人的生命力及其灵性和朝气,神在于养,情在于节,人的情志和形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以情来,寿随志定。情志是形体之根,内含精、气、神。而情志摄生最主要的为养神。

养神是人对自身的认识,是精神、认识、感情和思维方面的修炼。一般情况下,情志健康、无妄念的人,也是心理上最为健康的人。精神乐观、坦然,神思不变,气血就安然平静,就无害于脏腑功能,人就会远离疾病和衰老。若人多杂念,精神委靡,久而久之就会削弱正常的脏腑功

能,气血运行失常,精神和身体得不到滋养,疾病将随之而来。养心务必养德

生活中能使人动心的东西太多了。但凡能让你动心的无不与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相关,许多人心难静、气难顺、神难凝,均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告诫我们,养心务必要养德。特别是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你更应当把养德视为养心之本。德高才能心静,德高才能神凝。养德最要紧的是自己不为名利得失所折磨。如果你能做到视名利为草芥,视得失为无物,那你就可以在快乐的天国里自由翱翔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