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第三章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上海的中文报业
一、政治改良的报纸 (一)《万国公报》 1、创办:林乐知1868年9月5日创办《教会新报》,1875年改名为 《万国公报》,所加英文小标题为“环球杂志”。新报名提醒中国读 者,他们文化自足的古老思想失去根基。发行很快达到了1800份, 主要是给巡抚、总督和中央政府高级官员。 2、内容: (1)宣传西方文明。“《万国公报》要努力传播地理、历史、文明、 宗教、科学、艺术、工业和西方国家普遍进步的知识。” (2)宣传改良派思想。1882年康有为经过上海时还给澳设一笔赞助。 1898年,有人甚至还提出《万国公报》应该成为官方政治喉舌。 (3)19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中文报刊。不过,1907年 林死后,报纸停刊。 (二)、《时报》 李鸿章主持下创办于《天津》,这个后面再讲。

(5)言论独立——史量才与《申报》 (a)史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在他主持办 报期间,黄远生、邵飘萍、戈公振、俞颂华等著名记者、编辑都先后在《申报》 工作过。 史发展了报纸理念。“独立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 是史量才办报思想的核心。他生前把世界幸福寄托在完全独立的报纸上,包括 经济上的独立,不接受任何政治势力、军阀的津贴。 (b)史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 话,才站得住脚”。在遭暗杀前不久(1934年10月5日),他曾和俞颂华、 黄幼雄说起他的办报,“纯以社会服务为职志,不挟任何主义,亦无任何政治 背景”。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独立品格的追求, 并以他的办报思想和报业实践丰富、提升了中国新闻史。在他主持办报期间, 《申报》度过了早期席子佩的控告危机(损失二十万五千两白银),业务蒸蒸 日上。从1912年的发行七千份,五年后(1917年)达到两万份,此后稳步 上升,1920年是三万份,1925年突破十万份,1926年突破十四万份, 1932年超过十五万份,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太平新篇重要史料 《北华捷报》第五一九期(1860年) 传教士艾约瑟等五人赴苏州谒见忠王的经过 以英国传 教士为主的一行五人,昨天(7月6日)由苏州回到上海。他们此 次赴苏州的目的,在于获得有关现已占据苏州叛军的意见与思 想感情资料;同时,如有机会,也可以在那里宣传基督教义。 这批传教士所受到的接待,是非常友好的。他们一行从上 海到达平望以南三英里一个名叫王家渚的市镇以后,便进入现 为叛军占领的地区。一队从嘉兴开来的骑兵和步兵共约一百人, 正列成单行向平望行进。看到几个外国人,他们就停下来,并 进行友好的谈话。他们同外国人一道用茶点,这说明他们对外 国人是信任的。这些士兵当中的许多人体格强健,态度勇敢、 豪放而坦率。似乎毫无保留地表达他们的思想。教士们问起从 香港回来参加叛乱的天王之一个亲戚,士兵说:此人现已受封 为干王,在太平天国居第二位。大约五年前,干王曾在上海伦 敦布道会住过几个月,受麦都思博士的教导。后来他到香港, 过了一些时候,他表示很想到南京,理雅各牧师认为最好让他 去。他为韩山文牧师提供材料,帮助他写成太平天国运动早期 历史那本小册子,这证明干王具有严肃而坚定的基督教品格。 他到南京已有两年之久,现在受封为王,因为他名“干”,所




附:《申报》与杨乃武、小白菜案。 《申报》最早关注杨乃武案始于1874年(同治十三年)1月6日,这时杨案已经发生,《申报》把它 作为一个社会新闻,发表了题为《记余杭某生因奸命事细情》的长篇报道。报道系根据传闻写成,详 细描写风流书生与不守妇道的女子如何勾搭成奸,又如何合谋毒死亲夫,颇有猎奇色彩。数日之后, 该报又于13、14、15日连续披露此案疑点,及县、府审案过程中杨乃武遭刑讯逼供、报省复审时翻 案等情。由于《申报》发行量大,流传面广,其报道便使原来仅限于浙江本省人和部分官员所知的此 案公诸天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杨案过程漫长,在长达近四年的审理中,《申报》一直追踪报道。如前文所述,此案初起时,《申报 》由于创办未久,通讯网络受到限制,报馆中人对新闻的理念可能也有偏差,他们对杨案采取的是一 种迎合市民口味的猎奇的视角,但随着案情的发展,《申报》对新闻的处理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与现 代新闻理念契合,即以追求事件的真相为天职。他们除了及时转载《京报》有关此案的上谕、奏折等 公文外,另陆续发表了40余篇报道和评论。《申报》还有一个让中国民众耳目一新,笔者认为是划时 代的举措,这就是它公开揭载了杨乃武家属的几次鸣冤上告状。在传统社会里,平民百姓想发泄一下 对左邻右舍的不满,在街头巷尾粘几张匿名揭贴都是不被允许的,而现在,杨乃武的家属却是直接控 诉官府,何况还闹得举国皆知,这不是反了吗?只要想到这一层,就绝对不能低估《申报》刊登民众 告状信对中国社会的意义。 《申报》在报道中完全开放的态度也特别值得赞赏。报馆中人自己撰写评论,同时也接受社会各界的 自由来稿,只要言之成理,有一定代表性,就不吝篇幅予以发表。在报道杨案的过程中,《申报》既 刊载了很多批评官方的言论,同时那些站在官方立场的稿件也能顺利登出。这种客观、独立、不偏不 倚的态度,既符合媒体的身份,更对社会有益,因为成熟的媒体,绝不应该有意识地去扩大不同族群、 不同利益体的矛盾与对立。
Fra Baidu bibliotek
右图:《字林西报》报馆。 1951年解放后,《字 林西报》被迫停刊。早期的《北华捷报》和《字林 西报》已很难看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 书馆藏有十九世纪末以来的《北华捷报》和1927 年以来的《字林西报》大部分原报。 《字林西报》以 “comprehensiveness”“authoritativeness”闻 名。以下是该报1930年6月16日(星期一)的栏 目安排情况(篇幅为大4开本,共20页)

(b)最早的战事通讯员。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 件,1884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 战争,《申报》均派记者赴战地采访,连续发回战况 报道。这些记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c)最早出版的“号外”。1884年8月5日,法国 进攻基隆炮台,中法战争爆发。当时上海风传法国舰 队正在福州外港集结准备向中国南洋海军开火的消息, 人们盼望获得确切消息。8月6日下午6时半,《申报》 特派记者从福州发来有关此消息的快电,电文为“驻 榕法舰尚无动静”。可是当天的《申报》已出完,为 应急,报馆只得于晚7时将这条电文用传单的形式印 出,列在报纸的正常编号之外。这是中文报纸最早的 “号外”。

PagesColumns or Contents1 1、Advertisement, Municipal Notification 2、Money Exchanges, Stock exchanges, Markets 3、Letters to the Editor (with picture advertisement) 4、News and Views from British Press 5、Varieties of Political News stories (mainly of Europe and America) 6、Chinese News (with some related world news) 7、News Brief 8、Feature on women and marriage 9、Classified 10、Summary of the Day‘s News (Foreign Telegrams, Chinese Politics etc., 11、ntributions and Special Articles, Local News, Editorial Comments, etc. Letters) 12、News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13、Auction Information 14、Sports (Bowling, Cricket, Shooting, Yatchting) 15、Sports (Tennis, Boxing, Golf, Baseball, Shooting, Rowing) 16、Sino-foreign Trade (“’Shanghae‘ in Ye Old Days”) 17、International News Analysis (“German View of Disarmant”, “Referendum and Mr. Lloyd George”) 18、Social News (mainly of Europe and America) 19、Travel and Shipping Information 20、Vessels and Port-Callings




二、报纸的(新闻化)——现代化和市民化的《申报》 1、报纸概况: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廿三日)创 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 号。初由英商安纳斯· 美查(Ernest Major)等人集资创办。 1909年为买办席裕福收买,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 接办,先后创办《自由谈》等副刊,发表民主自由言论。是影 响最大的中文报刊。90年代中期发行量达到15000份,而同时 《万国公报》每期才发行1800份。上海图书馆为全国《申报》 收藏最全的单位,藏有全套原版《申报》。 2、报纸内容: (1)市民化趋向
(d)注重新闻时效。 最早使用了电报,1974年1月30日,《申报》 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电报新闻。全长 1400公里的津户电报线于1881年1二月交付 使用,《申报》立刻利用这条电报传递南北 各报新闻。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出 该报记者从天津发来的新闻专电,为国内报 纸上出现的第一条国内新闻电讯。1884年8 月22日,《申报》驻京记者开始使用有线电 报从北京直接向上海拍发新闻专电。
(2)特点:《北华捷报》不仅有很强的作者队伍, 还在海内外聘请大量的政府官员、商人、传教士作 为通讯员(correspondent),他们从自己的职业 出发,发表各种意见,《北华捷报》给他们提供论 坛、观点交锋的空间。第四任主笔Samuel Mossman于1862年为本报制定的“报训”是 “Impartial, not Neutral”,一直印在言论版的 上端。这些都为其早期知名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报纸,重视新闻,在中国许多边远地区也聘有 通讯员,曾一度获得独享路透社电讯的特权; 1951年3月31日停刊,出版时间长达101年,现 完整保存在上海。


《申报》聘用举人、秀才为主笔,刻意适合中国读者口味,不刊登西 方宗教文章,主要宣传孔孟思想;还针对市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发 表了不少社论,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 申报的版面分为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由此奠定了我国 中文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 (2)商业化。 《申报》的报价十分便宜,每份只要八文铜钱。《申 报》除了在上海本地发行,又在杭州设立了分销处,以后又逐渐扩展 到其他城市,销量逐步上升。 (3)都市化、娱乐化。重视新闻插图,后来扩展到出版画报。1877 年五月,报馆出版《寰瀛画报》,共五卷,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画报。 1884年5月8日创刊附属于该报的《点石斋画报》(旬刊),是中国 最早的石印时事画报。 (4)报纸现代化 (a)用白话。从1876年3月30日开始,《申报》增加出版用白话文 编写的《民报》两日刊,这是我国报纸有增刊之始,也是中国最早的 白话文报。

3、《字林西报》 (1)创办1864年7月1日。 (2)近代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3)《字林西报》还有个副刊《上海新 报》,由林乐知编辑。
林乐知出生于佐治亚州,1860年由南方卫理会主教派传教团提 供经费,乘船抵达上海,这时正好美国内战爆发切断了他的资 助来源,为了继续他的牧师工作,他担任了上海广方言馆的兼 职教师,后来与傅兰雅一起在江南制造总局译书馆。随后转向 新闻界,而且是最成功的一个。 (4)报纸特点: ①内容主要为行情、船期、广告等商业信息; ②重视时政新闻和言论,有很强的政治性; ③新闻专业化。重视时政新闻,1872年起与路透社远东分社签 约以及时报道国际新闻,广聘在华传教士为通讯员以收集国内 新闻; ④重视言论,始终为外国侵华行径辩护,打压中国人民反侵略、 反封建的斗争。
第三章、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 (二)
第一节、上海外文报业
一、背景:鸦片战争后上海崛起。 二、外文报纸发展 1、上海早期的外文报纸不如香港,因为外国人没有香港那么多, 1857年不到200人。 2、《北华捷报》 (1)、创办:(North-China Herald)又名《华北先驱周报》 或《先锋报》。上海第一家英文报刊。1850年(道光三十年)8 月3日由英国拍卖行商人Henry Shearman在上海的英租界创办, 每周六出报。当时在华的英国侨民称广东为南华,称长江流域 及以北为北华。 主要刊载广告、行情和船期等商业性材料,同时也刊有言论、中 外新闻和英国驻沪外交、商务机关的文告,并转载其他报刊的稿 件,供外国侨民阅览。有关太平天国的报道甚多,是研究太平天 国的重要参考资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国政府的观点,被视为 “英国官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