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菌种的选择

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菌种的选择
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菌种的选择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细菌形态观察 细菌分布 消毒灭菌

细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 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 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 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 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 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 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 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 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 4.做好使用记录 3.微生物知识 1.细菌按形态分类: 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 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 菌毛 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 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5.真菌 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如:酵母菌

完整版防腐挑战实验

第一部分防腐挑战实验调研结果1实验样品 样本要求新鲜,没有被微生物污染,一般每个样本为300go 2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2.1实验菌株 不同国家、组织、企业对挑战实验选择的测试菌种有一定差异(如表 国化妆品、香精和洗涤剂协会(CTFA)推荐的菌种(因其较具代表性,如表更为恰当。(注意菌株来源问题:同属一个种的细菌来源不同,菌株不同,表1 某些国家、组织、企业用于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的测试菌株 美国美国英国德国菌株 (药典)(ISP公司)(药典)(Henkel公司)白假丝酵母V V V V 黑曲霉V V V V 红色青霉V 绿色木霉V 绳状青霉 大肠埃希氏菌V V V 镉绿假单胞菌V V V 金黄色葡萄球菌V V V V 粪肠球菌V 产气肠杆菌V 表皮葡萄球菌1),国内参照美2所示),所以MIC值不同) 德国 (S&M公

日勾维肠杆菌洋葱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恶臭假单胞菌 荧光假单胞菌 表2 CTFA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的菌株选择 种类菌株数量 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至少选一种 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 阴沟肠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 至少选两种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变形菌属 日勾维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洋 葱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 至少选一种 酵母 恶臭假单胞菌 黄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白假丝酵母 至少选一种 霉菌近平滑假丝酵母 黑曲霉 至少选一种 产芽砲菌 黄绿青霉 枯草芽砲杆菌 供选用 生产现场分离菌适当菌株—*种以上2.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月东培养基、琼脂培养基

2.3试验用菌液的配置 (1)标准悬液的配制 1%硫酸9.9ml与1%氯化锁0.1ml,混合后配制成的悬液浓度为3X108clu/ml , 此悬液再做3倍稀释。 (2)细菌菌悬液的配制 实验前将菌株接种到各个培养基斜面上,36摄氏度恒温培养48小时。将己培养好的活性菌种,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到灭菌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用移液枪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作稀释,浊度和标准悬液的浊度( 3X 108cfu/ml)相同为止; 此时的稀释菌液再做3倍稀释,即为所需的1 X108cfu/ml的菌悬液,做细菌总数确定细菌数。 (3)霉菌菌悬液的配制 将已培养好的活性菌种,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清洗到灭菌锥形瓶中,充分振荡 摇匀;用移液枪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作依次的10倍稀释,每次的稀释用血球计 数板计数,必须5个中格的霉菌总数在190?210,落在此范围内的菌悬液为我们所需的1 X 108cfo/ml的霉菌菌悬液,做霉菌总数确定霉菌数。 2.4接种 2.4.1接种方式 (1)单菌接种:每种测试菌株单独做一个挑战试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了解每种微生物对防腐体系的敏感性,在筛选产品的防腐体系时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但工作量大、费时、费工,和产品的实际污染菌情况也有差距(因来自自然界的微生物常常不是单一的种类)。 (2)混合菌接种:西欧、德国等的许多国家和企业多采用这种方式,除了

(完整word版)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 1.0目的 新产品防腐效果的测试 2.0 范围 公司新产品 3.0参考: 4 材料与方法 4. 1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体系[ 6] 营养琼脂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 0.9%氯化钠溶液、平皿、接种环、培养箱等 4. 2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4. 2. 1受试用微生物 测试用细菌和霉菌均由浙江省食品和药品检验所提供。细菌包括: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巨大芽胞杆菌、绿脓杆菌。霉菌包括: 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拟青霉、腊叶芽枝霉、球毛壳霉、绿色木霉。 实验前,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 于37℃( 细菌) 或28℃( 霉菌) 下培养。细菌培养在2天后, 霉菌培养在3-5 天后,挑选适量菌落于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细菌( 1×108个/ ml) 或混合霉菌悬液( 1×107个/ ml) , 置于4℃贮放备用。 4. 2. 2一次加菌的28 天微生物挑战试验 此方法参照美国药典( 第2 1 版) 上微生物挑战性 试验检测防腐剂效果的方法。称取各受试样品30g, 加入混合细菌或混合霉菌悬液, 每克受检膏霜最终含菌量分别为5×106个细菌和3 ×105个霉菌。然后

充分混匀, 置于28℃下。在接菌的0、7、14、2 1 和28天取样分析: 准确称取3g样品, 加到含有玻璃小珠的灭菌锥形瓶内, 加入27ml灭菌生理盐水, 充分震荡混匀, 此悬液为1∶10稀释液;然后再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0倍依次稀释。按平板倾注法计数受试品中含菌量, 细菌培养是37 ℃下24h~48h,霉菌培养为28℃下3~5 天。此实验用以评判防腐剂的有效与否。评判标准为: 当每克样品中一次接菌( 1×106细菌和1×105霉菌) 后, 在第14天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1%, 以后逐渐减少, 在28 天为0 。符合标准为防腐剂有效( 通过测试) , 不符合为防腐剂无效(不通过测试)。 分析与检测 4. 2. 3重复3 次加菌的微生物挑战试验此方法参照国际CT FA(国际化妆品、香精和洗涤剂协会)推荐的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称取受试样品30g , 每隔2 周加菌一次( 即实验的第1、3 和5 周) , 每次加细菌量为1 ×106 ~1 ×107个/ g 样品和霉菌1×105个/ g~1×106 个/ g 样品。在加菌后的0 天、7 天和14 天( 后一次加菌前) 采样分析样品中含菌量, 方法同前。此方法可将受检样品分为三类: ( 1)防腐效果优良( W)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 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01% ( 即≤100 个/ g或ml)样品, 通过测试) 。 ( 2)防腐效果尚可( M )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 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1%, ( 即≤1000 个/ g 或mL 样品, 通过测试) 。 ( 3)防腐效果差( P)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mL样品(不通过测试) 。 5、结果判断 受试样品一次加菌和3 次加菌后, 在检测时间内细菌和霉菌的抗腐能力见表1~4。根据两种方法评判标准, 将8 种防腐体系的防腐效果评判列于表5 。从结果看, 两种加菌方法对防腐体系的评判结果基本一致, 三次加菌还可对有效的防腐体系作出程度之区别: 防腐优良( W: We pr eser vative) 和防腐尚可( M :M ar gina preserv ative) 。此外, 在一次加菌后1~2 周内能将样品中含菌量降低至加入菌量的0. 1%, 可通过3 次加菌实验, 如防腐体系5 和8 对细菌

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

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 刘树葆臧跃扬桂菊 (天津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皖有强公司) 摘要:本文参照美国化妆品、盥洗用品和香精协会(CTFA)推荐的防腐体系效能评价方法,研究了不同产品在相同防腐条件下,微生物挑战试验结果的差异性。 关键词:防腐体系,微生物挑战试验,膏霜,乳液,水剂。 目前,化妆品琳琅满目,产品配方复杂多样,通常包含多种成分,尤其许多化妆品中的营养成分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生长,而微生物存在于我们生活着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而为化妆品的生产和保存带来困难。微生物污染将导致产品在气味、颜色、粘度、性能上都会发生改变。因此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对产品质量、正常使用以及使用者健康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冒险“’。为防止微生物污染,就对产品的防腐提出了挑战,所以必须建立很好的防腐体系,以保证产品的安全、稳定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和高品质的产品。 评价化妆品质量的~个重要指标就是微生物是否达到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要求,本实验参照美国化妆品、盥洗用品和香精协会(CTFA)推荐的防腐体系效能评价方法。’,对相同防腐体系不同功能的膏霜、乳液及水剂产品进行微生物挑战试验,以指导配方师合理添加防腐剂。 1.实验方法 i.I.CTFA推荐的防腐单次挑战试验 CTFA推荐的经典的为期28天的防腐单次挑战实验,是将防腐剂混入配方基质中,然后~次性接入若干种类、~定数量的微生物进行挑战,将样品存放于适当的温度下,定期抽样检测其中残存的微生物,并根据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评价样品的抗菌效果。 1.2试验仪器 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显微镜:灭菌平皿:直径为9cm;pH计;高压灭菌锅;酒精灯:锥形烧瓶;量筒:灭菌刻度吸管:lOml、2ml、iml;试管。 I.3.培养基和试剂 生理盐水:SCDLP液体培养基:卵磷脂、吐温80一营养培养基:乳糖胆盐培养基: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培养基;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硝酸盐蛋白胨水培养基: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甘露醇发酵培养基:血浆:孟加拉红培养基。 l_4挑战用微生物 测试用菌种由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提供,霉菌和杂菌由实验室从污染产品中分离到的菌珠。 菌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 实验前,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于37。C(细菌)和28℃(霉菌)培养箱中培养。细菌培养48小时,霉菌培养72小时后,挑选典型的菌落于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制成~定浓度的细菌和霉菌混合悬液,置于冰箱冷藏备用。 1.5待测样品 选择了8种化妆品基质,其中膏霜2种、乳液2种、水剂2种。按相同的防腐体系常规方法加入基质中,在进行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前预先进行细菌总数及霉菌和酵母菌的测定,试验样品的菌落数均应小于10,作为待测样品。 1.6接种的方式和数量 接种的方式:采用混合接种。因为自然界的微生物有混生杂居的特点,所以混合接种符合实际污染的情况。 接种的数量: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于37。C(细菌)和28。C(霉菌培养箱中培养。

细菌截留验证指导程序

细菌截留验证程序和方案形成 应使用标准方法确证膜过滤器的微生物截留能力。然而,对于某种产品来说,仅证明缺陷假单胞菌在水溶液中被截留,而不是在特定产品中,不足以验证此产品的除菌过滤工艺。 为了确定正确的挑战测试方法,应将测试微生物直接接种在承载流体(产品或替代品)中以证明其生存性。微生物应以与挑战实验中使用的同等方式培养,以保留其生物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用于生存性研究的测试暴露时间应该等于或超过实际工艺过滤时间。 当测试微生物在产品中的生存性已经完成测试,就应该形成挑战方法和方案了。细菌挑战实验的条件应模拟实际生产工艺。既然细菌挑战实验通常都在实验室里进行,那么方法的规模也应相应调整。通量应调整到每单位面积的流速,表示为基于滤芯表面积的形式(ml/min)/cm2。如果过滤过程按压差控制,则挑战实验压差至少等同于最大工艺压差。如果制订方案过程中遇到关于测试方法可接受性的问题,则建议联系相关管理机构以获取指导。图1列出了在为特定过滤器和产品/工艺组合选择合适的验证策略时需要考虑的关键步骤。 (1)非杀菌性的工艺和流体 直接在产品中接种测试微生物是测试除菌级过滤器微生物截留能力的首 选方法。当产品和工艺流体被证明在产品和工艺条件下没有杀菌效力的时候,这样是可行的。在这些工艺中,应使用足够浓度的挑战微生物在产品中接种,而且要在实际工艺条件下,包括时间、压差、流速和其它关键变量(例如温度),应尽量减少稀释,以避免不必要的产品改变。 (2)抑菌的/杀菌的/非分散的挑战流体 在杀菌性的产品中进行细菌截留测试,使得与验证相关的一些问题更难回答,例如:产品对过滤器有什么影响,产品对其中的生物菌落有什么影响。在杀菌性产品中或是在不利于微生物活性的条件(例如,温度上升)下进行的细菌截留测试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为了评估产品/工艺对过滤器的潜在影响,可以使用产品和实际的工艺条件,包括流速、压差、温度和时间,对过滤器进行预处理。这种预处理可在一个闭路系统中将产品循环通过测试过滤器或者单路通过测试过滤器,接着对滤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 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原理 实验材料: 1 土样溶液0.5ml,无菌生理盐水 2 取液器(1000μL一支,100μL一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μ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实验步骤: A培养基的制备(已提前制备好) B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作如下实验 1 取三个平板,用100μL的取液器分别吸取100μL的河水、豆浆、豆奶,均匀加在三个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2 再取三个平板,三个同学分别用手指(未洗过)在培养基上涂抹几秒钟,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平板。 3 再取一个平板,其中一个同学将手用肥皂洗过后,再在培养基上涂抹。 4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一个同学对着培养基咳嗽,使口腔中的气流和飞沫落到培养基上。 5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放置10min左右,关上皿盖。 6 将上述9个平板放置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C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 采土样,制备土壤稀释液(已准备好) 2 取三个平板,每个培养基上用取液器添加100μL的土壤稀释液,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3 将平板依旧放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D菌落计数 培养24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量。其中,土样中的微生物含量可用以下式子计算 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菌落平均数×10×稀释倍数 实验结果及数据: 实验结果如附图。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范本

编码:VP-C01-MM-01 XXXX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学验证方案 起草人:年月日 审核人: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批准人:年月日 目录 1.验证立项表 2.验证内容 2.1验证目的 2.2验证范围 2.3 验证要求 2.4 验证方法 2.4.1.试验原料、稀释剂和标准微生物 2.4.2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验证内容 2.4.3 金黄色葡萄球菌验证内容 2.4.4铜绿假单胞菌验证内容 3. 验证报告 验证立项表(REC) 立项题目 立项部门申请人

申请日期要求完成日期 验证类别负责部门 参与部门及人员 验证原因 质量部审核意见审核人:日期: 验证领导小组 审批人:日期:审批意见 备注 XXXX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方案 编码:VP-C01-MM-01品名验证依据2005版药典 规格验证日期年月日数量报告日期年月日验证项目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验证目的XXXX软膏配方中含水杨酸、硼酸,该两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抑菌性。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规定,对XXXX软膏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方法的验证试验,以确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2.验证范围本公司XXXX软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测。

3.判定标准 3.1验证小组成员 姓名职务职责 组长负责验证方案、报告的批准 项目负责人负责验证方案、报告的起草与具体实施 验证小组成员负责验证试验及填写记录 3.2细菌、霉菌及酵母菌在3次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应均不低于70%,试验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的值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均不低于70%;产品的试验组与阳性菌组的菌落数差异不超过30%,假定产品试验组的平均值与阳性菌组的平均值之比为Q,则0.7≤Q≤1.3。 3.3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次平行试验中,供试品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试验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阴性对照菌;阳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3.4铜绿假单胞菌在3次平行试验中,供试品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试验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阴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阴性对照菌;阳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4.验证方法 4.1.试验原料、稀释剂和标准微生物 4.1.1试验样品:XXXX软膏三批,批号为、、。4.1.2稀释剂: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配法:照(05版药典附录XIII C)配制; 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取氯化钠9.0g,加1000ml使完全溶解,分装,灭菌。 4.1.3实验仪器:无菌培养皿(直径9.0cm)、净化室、灭菌锅、无菌刻度吸管(10ml、1ml),水浴锅,试管(18×180),具塞三角瓶。 4.1.4验证用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培养基、玫瑰红钠培养基。 4.1.5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编号 菌珠名称传代次数 大肠埃希菌MCC(B)44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完整版)防腐挑战实验.doc

第一部分防腐挑战实验调研结果 1实验样品 样本要求新鲜,没有被微生物污染,一般每个样本为300g。 2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2.1 实验菌株 不同国家、组织、企业对挑战实验选择的测试菌种有一定差异(如表1),国内参照美国化妆品、香精和洗涤剂协会(CTFA )推荐的菌种(因其较具代表性,如表 2 所示),所以更为恰当。(注意菌株来源问题:同属一个种的细菌来源不同,菌株不同,MIC 值不同)表 1 某些国家、组织、企业用于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的测试菌株 美国美国英国德国德国菌株 (药典 ) (ISP 公司 ) (药典 ) (Henkel 公司 ) (S&M 公司 ) 白假丝酵母√√√√√ 黑曲霉√√√√√ 红色青霉√ 绿色木霉√ 绳状青霉√ 大肠埃希氏菌√√√√ 镉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 产气肠杆菌√ 表皮葡萄球菌√ 日勾维肠杆菌√ 洋葱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恶臭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 表 2 CTFA 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的菌株选择 种类菌株数量 金黄色葡萄球菌 革兰氏阳性菌至少选一种 表皮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阴沟肠杆菌 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至少选两种 变形菌属 日勾维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洋葱假单胞菌 荧光假单胞菌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至少选一种 恶臭假单胞菌 黄杆菌属 不动杆菌属 白假丝酵母 酵母至少选一种 近平滑假丝酵母 黑曲霉 霉菌至少选一种 黄绿青霉 产芽孢菌枯草芽孢杆菌供选用生产现场分离菌适当菌株一种以上

2.2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培养基 2.3 试验用菌液的配置 (1)标准悬液的配制 1%硫酸 9.9ml 与 1%氯化钡 0.1ml,混合后配制成的悬液浓度为3×108cfu/ml ,此悬液再做 3 倍稀释。 (2)细菌菌悬液的配制 实验前将菌株接种到各个培养基斜面上,36 摄氏度恒温培养48 小时。将已培养好的活性菌种,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到灭菌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用移液枪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作稀释,浊度和标准悬液的浊度(3× 108cfu/ml )相同为止; 此时的稀释菌液再做 3 倍稀释,即为所需的 1×108cfu/ml 的菌悬液,做细菌 总数确定细菌数。 (3)霉菌菌悬液的配制 将已培养好的活性菌种,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清洗到灭菌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用移液枪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作依次的10 倍稀释,每次的稀释用血球计 数板计数,必须 5 个中格的霉菌总数在190~ 210,落在此范围内的菌悬液为我 们所需的 1×108cfu/ml 的霉菌菌悬液,做霉菌总数确定霉菌数。 2.4 接种 2.4.1 接种方式 (1)单菌接种:每种测试菌株单独做一个挑战试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 易了解每种微生物对防腐体系的敏感性,在筛选产品的防腐体系时有较好的参考 价值,但工作量大、费时、费工,和产品的实际污染菌情况也有差距(因来自自 然界的微生物常常不是单一的种类)。 (2)混合菌接种:西欧、德国等的许多国家和企业多采用这种方式,除了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 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 (二)放大倍数 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 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R=0.61λ/N.A 式中:R-----分辨距离; λ------作用光的波长; N.A------数值口径。 一些介质的折射率

介质折射率 空气 水玻璃香柏油 1 13 55 1.56 三、实验内容 (一)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二)方法: 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 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全打开,然后调节电压旋钮至视野最合适。 2、滴一滴香柏油,固定于载物台上,用推动器调节到载物台正中。在双目侧视下,下旋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入油中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然后眼睛从目镜观察(如光线不足,可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徐徐上旋粗调节器至看到模糊物像之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节以使物像清晰。如镜头已离开油面还未看到物像,则再重新操作。 3、更换标本时应先提高油镜头,再更换玻片,切勿随意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4、油镜观察完毕后,按“显微镜保护”中(6)项处理。 5、最后将油镜各部分还原,聚光器下降,反光镜垂直于镜座,镜头转成八字形, 以免与聚光器发生碰撞。 四、思考题 1、使用显微镜时为何调节下列构造?反光镜,光圈,聚光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镜头回转器。 答:聚光器的位置之升降可影响视野的明亮度,上升则视野明亮,下降则光线减弱。光圈的放大或缩小也可控制视野明亮程度。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均是调节焦距的装置。镜头回转器为装置物镜和转换物镜之用。 2、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时,工作距离与光圈的关系。如何利用这一原理用好显微镜? 答: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为何要选用与玻璃折射率相似的香柏油作为油镜的介质?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答:香柏油只在使用油镜头时(100倍物镜)使用,因为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 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可见光的波长平均为0.55μm。当使用数值孔径为0.65的高倍镜时,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0.42μm;而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

细菌防腐剂挑战性实验

摘要:对建立化妆品防腐体系的各种要素进行了分析,就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微生物挑战试验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符合实践情况并适用于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化妆品防腐体系的效能测试方法的评价标准,还为化妆品防腐体系筛选过程的快速判定提供了经验依据。 关键词:化妆品;防腐剂;防腐体系;微生物挑战试验 大多数化妆品富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养分,环境中的微生物一俟进入,即可迅速繁殖,破坏产品的感官品质,损害消费者的健康。因此,一个良好的防腐体系,对于化妆品产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1 化妆品的防腐体系 化妆品的防腐体系实际上是由若干种防腐剂(和助剂)按一定比例构建而成。防腐体系的基本要素是防腐剂,但其效能大小又与其用量和使用对象的剂型(液态、粉状、乳状、膏霜状等)特性、组成(是否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动植物抽提物等)、pH值、可能污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密切相关。 1.1化妆品防腐剂 早期使用的防腐剂有:尼泊金脂类、苯甲醇、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氯化物、对氯间二甲酚、苯氧基乙醇、布罗波尔(Bronopol,2-溴-2-硝基丙烷-1,3-丙二醇)、道维希尔200(Dowicil-200,六亚甲基四胺衍生物)、杰马-115(Germall-115,咪唑烷基脲)、脱氢醋酸、甲醛、山梨酸等。这些防腐剂至今很多仍在使用。近期推广商品化的化妆品防腐剂见表1。至于复配而成的防腐剂商品更是数不胜数。 防腐剂对微生物的最低抑制浓度(cmc)是判断一种防腐剂效果的首先考虑的基本指标,MIC值越小,表明其效力越高。表2是某些化妆品防腐剂对主要测试微生物的MIC。 表1一些化妆品防腐剂商品及化学成分 商品名称化学成分 Enxylk400 甲基二溴戊二腈和苯氧乙醇 Biopure100 咪唑烷基脲 Nipaguard DMDMH 二甲基二羟基乙内酰脲 Nipaguard TCC N-(4-氯苯基-N-3,4-二氯苯基)脲

微生物浸入试验 Microsoft Word 文档

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实验 ——微生物浸入试验 概述 微生物浸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密封件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在验证试验中,去输液瓶,灌装入培养基,在正常生产线上压塞、压盖,经最长时间灭菌。此后,将容器密封面浸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浸入,已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此同时,需做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 试验步骤 1试验样品的制备 1.1在生产线上去足够量的容器,灌装SCDM/2(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使 用自动压塞和压盖设备将容器密封。 1.2将灌装后的容器经最长灭菌程序灭菌。 1.3从灭菌柜中取出试样,冷却,将一试样倒转,使培养基与容器内表面充分接 触,在30~35℃下竖放培养14天。 1.4小心去除至少50个试样的铝盖,注意不要破坏其密封口。将去铝盖时不慎 损坏容器密封性的所有试样剔除。按1.3要求培养样品。 2确认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 2.1所有试样培养14天均不长菌时,随机取20个戴盖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0.1ml 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9027,菌液浓度:10-100CFU/0.1ml。 2.2在30~35℃下竖放培养7天,或培养至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 2.3 若7天内,所有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中,微生物生长良好,则容器内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可判为合格。 使用格兰染色和紫外灯下肉汤呈蓝绿色荧光的性质来鉴定并确认试样容器内生长的菌为接入的铜绿假单胞菌。 3挑战菌悬浮液的制备 3.1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9027的新斜面上取一整环 培养物,分别接入含10ml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0~35℃下培养16~18h。

PCMX试验

PCMX的应用试验 马振瀛 (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 PCMX是对氯间二甲酚或4-氯-3,5-二甲酚的简称,其化学结构式、物化性能和毒性如下: 结构式: 分子式:C8H9C10 分子量:156.61 外观:针状结晶 色泽:白色或淡黄色 熔点:114-116℃ 沸点:246℃ pH值:4-6 溶解性:易溶于乙醇、苯、甲苯、二甲苯、乙醚、丙酮、二甲基甲酰胺、煤油、亚麻油、氯仿、四氯化碳、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微溶于热水。 毒性:据国外文献报道,大白鼠急性经口LD50>3000mg/Kg,对皮肤无刺激性。经国内某单位测定,小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2450mg/ Kg,对皮肤无刺激性。(注:LD50>500mg/Kg为低毒化合物)。 PCMX是一种低毒、高效、广谱的防霉抗菌剂,在国外已使用了20多年。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少数企业将进口PCMX用于化妆品的防霉抗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企业已大量生产,且质量上乘。现将PCMX的应用试验情况作一介绍。 ⒈化妆品防霉抗菌 化妆品是许多微生物的营养基,它不但会生长许多细菌,还会生产许多霉菌和酵母菌。

尽管目前使用的“防霉”抗菌剂不少,但就效果而言,则偏重于抗菌(即对付细菌),而欠防霉(即对付防霉)。例如:常用的防霉剂卡松,对细菌效果较好,但对霉菌效果较差。PCMX 却是一种既防霉又抗菌的化合物,其效果逐步被证实。 ①用于雪花膏 在用硬脂酸、甘油、十六醇、羊毛脂等原料做成的雪花膏种试验,对其细菌、霉菌、污染菌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注:采用加菌挑战实验法,表中符号“+++、++、+”表示检菌的多少,“—”表示培养未检出菌。 ②用于孩儿霜 某厂生产的孩儿霜是专为幼儿、儿童制作的,内含营养物质水介蛋白氨基酸,营养菌。本试验采用复合配方,效果如下: 注:⑴采用加菌挑战试验法,符号表示同上。

微生物记录模板

控制菌检查记录(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1、检查法 (1)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 g ,加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ml 作为稀释剂制成1:10的供试液。 (2)稀释液:名称: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来源: 批号: 规格: g/瓶 2、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查 (1)增菌培养温度: (30 ~35℃);培养箱型号及编号: 培养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年 月 日 时 分 (2) 培养温度: (30 ~35℃);培养箱型号及编号: 培养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年 月 日 时 分 (3) 培养温度: (30 ~35℃);培养箱型号及编号: 培养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年 月 日 时 分 标准规定: 应小于104 cfu (1g ) 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检验人: 复核人: 控制菌检查记录(沙门菌) 检品名称 检品批号 检品总量 取样数量 请验单位 检品规格 检验日期 完成日期 检验依据 本品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检验 定 量 试 验 供试品量(g 或ml) 0.1 0.01 0.001 供试品组 阳性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 报告数:口cfu/g 口cfu/ml 标准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应小于104cfu/ml 结论

1、检查法 (1)供试液制备:称取 g 供试品直接接种至 ml 的灭菌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 (2)稀释液:名称: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来源: 批号: 规格: g/瓶 2、沙门菌检查 (1)增菌培养培养温度: (30 ~35℃);培养箱型号及编号: 培养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年 月 日 时 分 (2)选择和分离培养培养温度: (30 ~35℃);培养箱型号及编号: 培养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年 月 日 时 分 (3)选择和分离培养培养温度: (30 ~35℃);培养箱型号及编号: 培养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年 月 日 时 分 试 验 过 程 供试品量(g 或ml )0.01g 检测项目 供试品组 阳性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 培养结果 报告数:口cfu/g 口cfu/ml 标准 沙门菌不得检出 结论 标准规定:不得检出沙门菌(10g ) 检验结果: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检验人: 复核人: 检品名称 检品批号 检品总量 取样数量 请验单位 检品规格 检验日期 完成日期 检验依据 本品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检验

微生物侵入试验报告

微生物侵入试验 文件编号:SOP-YZ-001-02 小组人员:: 验证时间:2015年3月30日至2015年4月15日

《微生物相关的生产验证》项目任务书 项目名称:注射剂微生物浸入试验项目完成时间:2015年3月30日~4月16日项目负责人:蔡青佑 项目组成员:陈柳谷杨宇康李凌程茜温少威 项目背景:某药品或生物制品企业的GMP认证或复认证工作,按要求需要对注射剂灌封进行挑战试验(微生物浸入试验),本项目结合企业验证工作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目标:利用实训室条件,完成注射剂灌封、灭菌,小组完成一批微生物浸入试验验证。 项目任务及要求序号任务名称任务要求任务成果 1接受项目任务 明确项目内容和要求。 能阅读、分析任务书,根据任务书分 解要完成的任务。 参考资料和文件目 录 微生物浸入试验方 法 2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能获取资料的途径。 查阅注射剂微生物浸入试验相关资 料,了解验证关键技术和知识。 分析项目所涉及的微生物操作技术 要点。 微生物浸入试验 (示意图 菌种传代保存使用 记录 菌液制备方法 3制定计划和方案 实施企业专家现场讲座和指导的方 法。 对实施条件进行分析,并设计方案。 依据方案制定实施计划。 工作分工和计划进 程表。 注射剂微生物浸入 试验方案。 4实施验证操作 备料、器皿灭菌。 培养基配置、灌封、灭菌、菌液制备 和浸泡、外部消毒、培养; 对照接种、培养。 培养、观察、记录。 结果分析和报告。 补充、纠正。 按照验证方案和进 程表完成操作并记 录。 验证结果分析和总 结。 工作日志 5项目总结和报告 项目学习总结的撰写方法。 能撰写项目学习总结 撰写验证总结和报 告。 制作交流用幻灯。6项目资料汇总、存档 学习过程资料的收集、分类方法。 能收集项目学习资料,汇总并存档。 编写目录、文本资 料的汇总与装订。 电子资料的汇总与 存档。 导师:李敏审阅:

(完整版)防腐挑战实验

第一部分防腐挑战实验调研结果 1 实验样品 样本要求新鲜,没有被微生物污染,一般每个样本为300g。 2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2.1实验菌株 不同国家、组织、企业对挑战实验选择的测试菌种有一定差异(如表1),国内参照美国化妆品、香精和洗涤剂协会(CTFA)推荐的菌种(因其较具代表性,如表2所示),所以更为恰当。(注意菌株来源问题:同属一个种的细菌来源不同,菌株不同,MIC值不同)表1 某些国家、组织、企业用于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的测试菌株 菌株 美国 (药典) 美国 (ISP公司) 英国 (药典) 德国 (Henkel公司) 德国 (S&M公司) 白假丝酵母√√√√√黑曲霉√√√√√红色青霉√ 绿色木霉√ 绳状青霉√大肠埃希氏菌√√√√镉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 产气肠杆菌√ 表皮葡萄球菌√日勾维肠杆菌√洋葱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恶臭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 表2 CTFA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的菌株选择 种类菌株数量 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至少选一种表皮葡萄球菌 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 至少选两种阴沟肠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 变形菌属 日勾维肠杆菌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至少选一种洋葱假单胞菌 荧光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菌 黄杆菌属 不动杆菌属 酵母 白假丝酵母 至少选一种近平滑假丝酵母 霉菌 黑曲霉 至少选一种黄绿青霉 产芽孢菌枯草芽孢杆菌供选用生产现场分离菌适当菌株一种以上

2.2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培养基 2.3 试验用菌液的配置 (1)标准悬液的配制 1%硫酸9.9ml与1%氯化钡0.1ml,混合后配制成的悬液浓度为3×108cfu/ml,此悬液再做3倍稀释。 (2)细菌菌悬液的配制 实验前将菌株接种到各个培养基斜面上,36摄氏度恒温培养48小时。将已培养好的活性菌种,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到灭菌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用移液枪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作稀释,浊度和标准悬液的浊度(3×108cfu/ml)相同为止; 此时的稀释菌液再做3倍稀释,即为所需的1×108cfu/ml的菌悬液,做细菌总数确定细菌数。 (3)霉菌菌悬液的配制 将已培养好的活性菌种,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清洗到灭菌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用移液枪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作依次的10倍稀释,每次的稀释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必须5个中格的霉菌总数在190~210,落在此范围内的菌悬液为我们所需的1×108cfu/ml的霉菌菌悬液,做霉菌总数确定霉菌数。 2.4 接种 2.4.1接种方式 (1)单菌接种:每种测试菌株单独做一个挑战试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了解每种微生物对防腐体系的敏感性,在筛选产品的防腐体系时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但工作量大、费时、费工,和产品的实际污染菌情况也有差距(因来自自然界的微生物常常不是单一的种类)。 (2)混合菌接种:西欧、德国等的许多国家和企业多采用这种方式,除了

人民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实验记录管理程序

人民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实验记录管理程序 1.目的:检验资料是实验室质量证明资料及质量体系 运作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资料的记录、保存状态在控,特制订本文件。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文本资料的记录和保存,主要有:病人和标本信息、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检测结果、原始检测申请单和检测报告单、仪器使用记录等,实验记录包括电子记录和文本记录。 3.职责: 3.1 检测人员对实验记录负责,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3.2本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工作人员 提出,经论证其合理性后,报经科主任批准签字 后实施。 4.工作程序: 4.1 病人和标本信息:接收标本后,在“检验管理系

统”中录入病人和标本信息,包括:病人姓名、 性别、年龄、病人ID、检验单申请ID号、病区 床号、检测项目、标本类型、标本状态、送检日 期、标本接收人姓名等,对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标 本在“标本异常登记本”上记录,并及时通知病 人。当天工作结束前打印病人和标本信息汇总表,存档。 4.2 检测过程中的实验记录:在专用实验记录簿上记 载,不同实验区的记录簿不得混用。试剂贮存区 记录检测所用的试剂盒情况(名称、批号、数量)和自配试剂记录;标本的检验每日专门记载订册 存档。 4.3 VITEK分析和其他部分检验结果产生的数据文件 保存于专门文件夹中(D:\backup)。 4.4 依据项目SOP和检测结果报告程序签发检测报告,打印出当次检测报告汇总存档。 4.5 标本原始检测申请单和操作最后保存于鉴定区,

至少1年以上;其它实验记录保存于各自实验操 作区内,至少保存1年以上。 4.6 实验记录要真实,不得随意涂改,如确需更改, 应在原更改内容上划双线,填上新内容,并签名。 4.7 实验记录须妥善保存,不得给他人借阅或复印(涉及医疗纠纷处理除外)。 4.8 超过保存期限的实验记录,由室负责人交科里统一保存。 5.引用的文件及表格: 5.1 项目SOP_tb;hbv;;ng;tc;hcv

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1.0目的 新产品防腐效果的测试 2.0 范围 公司新产品 3.0参考: 4 材料与方法 4. 1 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体系[ 6] 营养琼脂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 0.9%氯化钠溶液、平皿、接种环、培养箱等 4. 2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4. 2. 1 受试用微生物 测试用细菌和霉菌均由浙江省食品和药品检验所提供。细菌包括: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巨大芽胞杆菌、绿脓杆菌。霉菌包括: 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拟青霉、腊叶芽枝霉、球毛壳霉、绿色木霉。 实验前,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 于 37℃( 细菌) 或28℃( 霉菌) 下培养。细菌培养在2天后, 霉菌培养在3-5 天后,挑选适量菌落于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细菌( 1×108个/ml) 或混合霉菌悬液( 1×107个/ ml) , 置于4℃贮放备用。 4. 2. 2 一次加菌的28 天微生物挑战试验 此方法参照美国药典( 第2 1 版) 上微生物挑战性 试验检测防腐剂效果的方法。称取各受试样品30g, 加入混合细菌或混合霉菌悬液, 每克受检膏霜最终含菌量分别为5×106个细菌和3 ×105个霉菌。然后充分混匀, 置于28℃下。在接菌的0、7、14、2 1 和28天取样分析: 准确称取3g 样品, 加到含有玻璃小珠的灭菌锥形瓶内, 加入27ml灭菌生理盐水, 充分震荡

混匀, 此悬液为1∶10稀释液;然后再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0倍依次稀释。按平板倾注法计数受试品中含菌量, 细菌培养是37 ℃下24h~48h,霉菌培养为28℃下3~5 天。此实验用以评判防腐剂的有效与否。评判标准为: 当每克样品中一次接菌( 1×106细菌和1×105霉菌) 后, 在第14天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1%, 以后逐渐减少, 在28 天为0 。符合标准为防腐剂有效( 通过测试) , 不符合为防腐剂无效(不通过测试)。 分析与检测 4. 2. 3 重复3 次加菌的微生物挑战试验此方法参照国际CT FA(国际化妆品、香精和洗涤剂协会)推荐的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称取受试样品30g , 每隔2 周加菌一次( 即实验的第1、3 和5 周) , 每次加细菌量为1 ×106~1 ×107个/ g 样品和霉菌1×105个/ g~1×106个/ g 样品。在加菌后的0 天、7 天和14 天( 后一次加菌前) 采样分析样品中含菌量, 方法同前。此方法可将受检样品分为三类: ( 1)防腐效果优良( W)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 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01% ( 即≤100 个/ g或ml)样品, 通过测试) 。 ( 2)防腐效果尚可( M )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 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1%, ( 即≤1000 个/ g 或mL 样品, 通过测试) 。 ( 3)防腐效果差( P)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mL样品(不通过测试) 。 5、结果判断 受试样品一次加菌和 3 次加菌后, 在检测时间内细菌和霉菌的抗腐能力见表1~4。根据两种方法评判标准, 将8 种防腐体系的防腐效果评判列于表5 。从结果看, 两种加菌方法对防腐体系的评判结果基本一致, 三次加菌还可对有效的防腐体系作出程度之区别: 防腐优良( W: We pr eser vative) 和防腐尚可( M :M ar gina preserv ative) 。此外, 在一次加菌后1~2 周内能将样品中含菌量降低至加入菌量的0. 1%, 可通过3 次加菌实验, 如防腐体系5 和8 对细菌的防腐力; 但若大于0. 1%, 即使在以后的测试时间内有逐渐下降至0 的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