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黄类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及中毒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地黄类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及中毒处理

一、洋地黄类药物

洋地黄类药物作为正性肌力药物的代表用于治疗心衰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研究证实地高辛(digoxin)可显著减轻轻中度心衰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量,减少住院率,但对生存率无明显改变。

洋地黄类药物通过抑制Na+-K+-ATP酶发挥药理作用:

①正性肌力作用心肌细胞Ca2+-Na+ 交换,升高细胞内Ca2+浓度而增强心肌收缩力。而细胞内K+浓度降低,成为洋地黄中毒的重要原因。

②电生理作用:一般治疗剂量下,洋地黄可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对房室交界区的抑制最为明显。当血钾过低时,更易发生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

③迷走神经兴奋作用:作用于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增加心脏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反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冲动,可对抗心衰时交感神经兴奋的不利影响,但尚不足以取代β受体拮抗剂的作用。

④作用于肾小管细胞,减少钠的重吸收并抑制肾素分泌。

二、洋地黄制剂

地高辛是最常用且唯一经过安慰剂对照研究进行疗效评价的洋地黄制剂,常以每曰0. 125mg起始并维持,70岁以上、肾功能损害或干重低的病人应予更小剂量(隔日0. 125mg)起始。毛花苷丙(lanatoside C,西地兰)、毒毛花苷K(strophanthin K)为快速起效的静脉注射用制剂,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衰加重时。

三、洋地黄的临床应用

伴有快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应用洋地黄的最佳指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陈旧性心肌梗死及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在利尿剂、ACEI/ARB和p受体拮抗剂治疗过程中仍持续有心衰症状的病人可考虑加用地高辛。

但对代谢异常引起的高排血量心衰如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心肌炎、心肌病等病因所致心衰,洋地黄治疗效果欠佳。肺源性心脏病常伴低氧血症,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均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应慎用;应用其他可能抑制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或可能影响地髙辛血药浓度的药物(如胺碘酮或(3受体阻滞剂)时须慎用或减量;

存在流出道梗阻如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增加心肌收缩性可能使原有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更为加重,禁用洋地黄;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的肺水肿病人因增加右心室收缩功能可能加重肺水肿程度而禁用;

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在未植入起搏器前禁用。对于液体潴留或低血压等心衰症状急性加重的病人,应首选静脉制剂,待病情稳定后再应用地高辛作为长期治疗策略之一。

四、洋地黄制剂应用过程中应警惕洋地黄中毒的发生

心肌缺血、缺氧及低血钾、低血镁、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更易出现洋地黄中毒,其最重要的表现为各类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常见,多表现为二联律,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传导阻滞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

胃肠道表现如恶心、呕吐,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视物模糊、黄视、绿视,定向力障碍、意识障碍等则较少见。发生洋地黄中毒后应立即停药。单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停药后常自行消失;对快速型心律失常者,如血钾浓度低则可用静脉补钾,如血钾不低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电复律因易致心室颤动,一般禁用;有传导阻滞及缓慢型心律失常者可予阿托品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故不宜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