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晚春鉴赏习题及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晚春鉴赏习题及解析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18.晚春 韩愈《2006 年志鸿优化》诗歌 鉴赏习题作业解析。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业习题 清人认为这首诗是对 “杨花榆荚”赞美诗,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不久归】 将结束 【杨花】 柳絮 【榆荚】 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的,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芳菲】 形容花的芳香。 杨花榆荚: 杨花就是柳絮, 榆荚, 榆树的荚 又叫榆钱。 【背景】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赏析】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 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 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 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所以费尽心 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 如何? 【欣赏:】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 草木原本是没有知 觉的, 但是诗人却赋予它生命, 让它具有智慧, 晓得春天即将离去, 要及时 把握。 草木尚能如此, 何况是我们呢? 如果一再的蹉跎, 就只有老大徒伤悲 了。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作诗, 很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再加上用字浅白, 更 能够轻易的表达出诗中的原意。 【白话:】 连草木也知道春天就要离去了, 所以费尽心思制造各种花香和五颜六色。 而杨柳和榆荚虽然没有别的本领, 但是他们却知道把花絮飘散在天空, 如雪花 般漫天飞舞。 【作者简介:】 韩愈, 字退之, 河南南阳人, 先世居于昌黎, 所以自称「昌黎韩愈」, 德宗贞元八年中进士, 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 世称「韩文公」。韩愈是古 文运动代表, 与柳宗元 致力文风改革, 反对骈俪句法, 主张恢复周、秦、两汉的朴质文体, 提 倡「文以载道」 ,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他喜欢用僻字、冷韵创造怪 句, 诗风独具一格, 与孟郊并称「韩孟」。 解说: 这是一首写自然景物的小诗, 颇有情趣。 春天即将归花草树木得知消息都想 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老师笔记《18.晚 春 韩愈《2006 年志鸿优化》诗歌鉴赏习题作业解析》。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 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满天飞雪。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寥寥 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万物争艳的晚春风光图。 《晚春》是韩诗颇富奇趣的小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然而,对诗意的 理解却是诸说不一。 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乍看来,只是 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谱”: 春将归去, 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 (“草 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时 万紫千红, 繁花似锦。 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 榆荚也不甘寂寞, 来凑热闹, 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杨花榆荚”偏义于“杨花”)。仅此寥寥数笔,就给 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 再进一步不难发现, 此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化的手法大有关系。 “草树”本 属无情物, 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 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

分, 着想之奇是前此诗中罕见的。 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 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有人认为那是劝人珍惜光阴,抓紧 勤学,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的从中看到谐趣,以为是故意嘲弄“杨 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还有人干 脆存疑:“玩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刘永济《唐代绝 句精华》)姑不论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会之歧异,就可看出此诗确乎奇 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虽未破的,却不乏 见地。 作者写诗的灵感是由晚春风光直接触发的, 因而“情景只是如此”。 不过, 他不仅看到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方才做入“无才思”的奇语,当有 所寄寓。 “杨花榆荚”,固少色泽香味,比“百般红紫”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 作雪飞”,确带几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就此从这幅晚春图中抹去这星星点点 的白色, 你不觉得小有缺憾么?即使作为“红紫”的陪衬, 那“雪”点也似是不 可少的。再说,谢道韫咏雪以“柳絮因风”,自古称美;作者亦有句云:“白雪 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雪如杨花很美,杨花如雪又何尝 不美?更何况这如雪的杨花,乃是晚春具有特征性景物之一,没有它,也就失却 晚春之所以为晚春了。 可见诗人拈出“杨花榆荚”未必只是揶揄, 其中应有怜惜 之意的。尤当看到,“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 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正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 与李飞”(《红楼梦 》黛玉葬花词),这勇气岂不可爱? 如果说诗有寓意, 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 从韩愈生平为人来说, 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 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派人物, 颇具胆力。 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 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 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 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 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由此可见, 韩愈对 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 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前文所引述的两种对此诗寄意的解会, 虽各有见地,于此点却均有忽略。殊不知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 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触,随 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