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No222
学校教育资源是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
1 我国高校资源共享基本情况
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至2009 年,我国有高校1908 所,其中本科院校740 所、高职高专1168 所,每所学校在发展核心和定位上有所侧重,各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期以来,教育资源常被视为专有资产,校际间共享教育资源共识缺乏,导致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价值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广泛开展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是高等教育管理和改革探索及研究的重要课题。
1.1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背景
1.1.1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短缺要求资源共享
资源匮乏是我国长期以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高等教育扩张以后,高校仅以其自有的资源很难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及教育工作的需要,资源匮乏对需求扩张的矛盾显
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研究
张 谦1 潘婷立2 张亚红3 陈俊意1 杨治国1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1. 临床医学系;2. 科技产业部;3. 药学系 重庆 400030)
得特别突出。
1.1.2 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要求资源共享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机制形成了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城乡二元结构,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资源单位所有制,小而全的设备投入模式,加上高校间条块分割严重,教育资源缺乏应有的流动,很多高校的重要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和严重浪费,形成了劣势学校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与优势学校资源严重闲置的鲜明对比。1.2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主要模式1.2.1 区域内高校教育资源共享
在高校扩容过程中,不少省市出现了政府主导型大学城。大学城作为一种创新,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进程中以集约化来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一种可行途径,也是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实践模式。据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10年,全国27个省市已建成94个大学城。
南京仙林大学城9所高校依据“以生为本、开放建设、创新机制、合作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强化辐射”的原则共建教学联合体,联合体在共建协议的框架下,建立了有利于
城市的实际状况,规划中不仅要重视保护人类居住环境,还要重视自然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在优化建成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重视城区与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
(4)动态规划原则。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生态城市规划必须要实现城市发展动态和静态的结合,规划既要在现有的发展状态基础上为将来发展提供一个继续前进的空间,同时又要在已经成型的城市规模范围内完善城市功能、调控城市结构、彰显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并针对万州城市发展的动态性和阶段性特征,特定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目标与方案。
(5)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有关领域进行统筹考虑,使规划目标与制定方案既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又要能为万州当地的社会、财力所接受。而措施又应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努力可以实现,最终使规划目标从制约型向适应性、合理性、超前性发展。
(6)协调统一原则。制定的规划要与万州总体规划、万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万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相协调,与市政建设、水利、环保、国土、林业等各部门的规划相协调,与大三峡地区区域相关规划保持统一。
6 万州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基本理念
规划坚持“安全、健康、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以安全保障健康,以健康促进和谐互为一体,互相支撑,促进与推动万州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构成四位一体的规划理念模式。建立城区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平衡,达成城区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从而形成一个“生态城市-生态城区-生态小区”多层次网络体系,并以交通干线为基础开发轴构成网络结构。按照空间要素和尺度,由“点、线、面”组成的一个完备生态城市系统。
所谓“点”,主要指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和历史文化遗产等,它们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需要作为一个“敏感点”整体重点保护;所谓“线”,是指绿化带、道路和水域等,作点与面间联系的纽带,应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美学价值、适于人类居住、符合生态学原理的生态廊道;所谓“面”,主要指集中建立的功能区域,应用生态导向设计指导“面”的建设,把每个面看作一个子生态系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全面分析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用整体观点研究和解决内部生态环境问题,尽量将污染物在自身内部进行分解和循环利用。一般采用无污染的能源系统或者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清洁生产技术等,以建设成为生态居住区、生态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为契机,最终建设成为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城市生态与城市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2]《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上接第4页)
学生跨校选修专业和课程、学分互认、教师互聘、优势互补的教学管理平台、服务体系和运行制度,鼓励各校尽可能多地开放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中心、体育场所等教育教学设施。
上海松江大学园区教学管理协作组在上海市教委和园区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形成以学分制为基础,园区资源共享制度为平台的资源共享的运作机制。园区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构建了大学园区管理委员会,高校的专门协作组织,专门协作组织下的工作班子三级协作组织。
重庆大学城在建设过程中按资源共享、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信息互通的模式运行管理,着力打造大学城校园建设的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一体化,后勤生活资源一体化,文化娱乐体育等校区公共设施一体化,信息通讯系统一体化。
1.2.2 通过高校间协作组织或校际交流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
一是门当户对的高校形成战略联盟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不同层次的高校通过合作办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三是层次较高的高校单向流出资源而形成的支援性交流。
1.2.3 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经济的全球化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目标和实现途径,各国的国际化人才战略要求高等教育过程的国际化,国际间校际交流、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师生互派等越来越多。
2 高校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资源共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受观念、体制、层次、范围等方面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还存在着资源需要与有限供给的矛盾,还处于初级阶段。
2.1 国内高校间资源共享的主要问题
2.1.1 教育资源共享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
受传统思想和关注自身利益的影响,大多数高校都希望通过争取和占有教育资源来强化自身地位和优势。多数高校认为,资源共享是解决学校经费紧张,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良好途径,然而一旦要将自己的重要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其他学校使用则显得顾虑重重,因此即使参与共享,也常常只是将使用率低的或价值不高的资源参与共享,影响共享效果。2.1.2 缺乏高校资源投入统一管理和宏观协调机制。
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高校资源的供给常常是“扶强”的政策取向,导致了高等教育资源发展中的“城乡”二元结构。同时许多高校之间在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信息方面沟通困难,出现争资源、上项目, 大量重复购置仪器设备, 形成教育资源配置上的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现象,造成很多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在规模、类型、层次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高校对资源共享的需求各不相同,资源充足的学校共享积极性不高,资源匮乏的学校则共享意识强烈,由于没有科学有效的机构去协调,分属于各高校的教育资源就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整合,很难实现预想的目标。
2.1.3 缺乏高校资源共享的法规
由于没有法规要求占有重要的和先进的国有教育资源的单位必须同时承担共享的责任和义务, 确保拥有的贵重仪器资源的保值、增值, 因此优势高校缺乏共享的积极性。
2.1.4 教育资源共享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调节机制
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员编制、机构设置、收费标准、老师聘任等方面限制较多,导致高校的教育资源相对独立,不能很好地融入到高等教育的大家庭中。同时,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也是影响高校共享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2.1.5 教育资源共享层次低
目前,国内一些教学共同体、联盟、大学城等的建设,使得资源共享在形式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些形式的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选修课程和图书资源的共享上,内容上不丰富,层次上不深入,还有很多重要的先进的教育资源没有实现有效的共享,导致教育资源共享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次,形式大于内容,社会效益差。
2.2 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资源共享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院校积极来我国开展合作办学。通过联合办学,构建了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国内高校引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形式、教育教学评估方法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快了我国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进程。但在引进与利用国外高等教育资源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2.2.1 引进的高等教育资源总体质量不高
近年来,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引进国外高等教育资源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在质量上参差不齐,水平不高,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从外方合作资质看,国外名牌大学没有内在的经济利益的冲动扩张海外市场,而营利性的大学多是在高等教育的低端市场动作。
2.2.2 有效利用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合作办学总体水平不高,在引进国外高等教育资源方面缺乏配套完善的运行机制。
2.2.3 国外教育资源引进的布局和发展不合理
面对复杂的国外高等教育资源环境,国内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对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普遍缺乏经验,仅靠学校本身很难把握引进教育资源的针对性。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上,缺乏对合作办学整体的宏观把握,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合作的专业和学科的设置主要还是依靠市场,依靠学校,各校均是各自为政,各取所需,造成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及专业、学科设置上的低水平重复。
2.2.4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一方面,高职院校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多种原因,导致经费紧张,学校运行艰难,没有过多的财力投入到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去。另一方面,国家对学校教师因公出国的严格控制导致学校不容易走出去进行实地考察,导致学校对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情况不了解,不熟悉,同时使教师不能到国外实地接触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影响教师自身发展和提高。
2.2.5 学校间办学层次不对等影响资源共享积极性
中外学校间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对教学资源共享的需求及由此获得的收益也各不相同,优势方共享的积极性不高。
参考文献
[1]杨琳,林雪娇.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其对策[J] .科技信息,2010,(5):7-9
[2]李芳芳,姜安丽,顾申.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现状[J]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441-442
2012.No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