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怀古词用典艺术欣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怀古词用典艺术欣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辛弃疾的怀古词,都属于全篇用典的优秀之作。

先来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内容如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上阕“栏杆拍遍”用了典故,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杆。

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

用在这里,就把辛弃疾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出来。

下阕连续用典,“季鹰归未”“求田问舍”“刘郎才气”“树犹如此”分别想到了张翰、许汜、刘备、桓温,全属于事典。

季鹰即张翰,《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这里引用这个典故,既写有家难归
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求田问舍”“刘郎才气”涉及到许汜、刘备。

“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

“刘郎”,指三国时刘备。

据《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这三个典故连起来,辛弃疾想要表达的是:他既不学念鱼归隐的张季鹰,也不学谋取私利的许汜,而要像刘备那样具有雄心壮志。

他登临远望故土而生情,不过绝不像张翰、许汜一样,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

“树犹如此”,化用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又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此处以“树”代“木”,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再来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内容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上阕“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和“人道寄奴曾住”用典,前者写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后者写刘裕北伐收复中原,气势如虎。

前一个典故,慨叹孙权这
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后一个典故,由刘裕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

辛弃疾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无限景仰的。

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辛弃疾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和苟安求和的无耻行径,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收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和抗敌救国的热情。

下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三处用典。

涉及到刘裕、廉颇。

第一个典故,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

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

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

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有封狼居胥意”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

当时分据在北中国的北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北军事实力的对比,北方也并不占优势。

倘能妥为筹划,虑而后动,是能打胜仗,收复部分失地的。

无如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

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

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

辛弃疾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
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最直接的是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伐金必须作好准备,须总结刘义隆草率北伐惨败的教训。

第二个典故,涉及到北魏皇帝和金主完颜亮。

佛狸即北魏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烽火扬州路”。

运用此典显然是以古喻今,“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

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

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

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

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

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此典表达了辛弃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第三个典故涉及廉颇。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

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辛弃疾运用此典,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

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

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合起来,主要表达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读懂两首词的典故,我们会懂得用典的艺术。

1、辛弃疾怀古词的用典,不在“掉书袋”,不在“堆砌”,而是用得天衣无缝,贴切自然,恰到好处,增强了词作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2、辛弃疾怀古词的用典,目的是托古喻今,表达内心丰富复杂的思想与情感。

可以说辛弃疾怀古词的用典无不紧扣题旨,为词的中心服务。

3、辛弃疾怀古词的用典灵活多变:
时而正用,时而反用
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刘备、桓温是正用,而张翰、许汜则是反用;又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孙权、刘裕、廉颇是正用,而刘义隆则是反用。

时而明用,时而暗用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明用,而“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则是暗用。

还有连用
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就是。

《辛弃疾词选》中指出:“下片抒怀,写其壮志难酬之悲。

不用直笔,连用三个故实,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缩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手腕出之。


4、辛弃疾怀古词的用典做到了典议一体。

如《永泪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阕借典讽今,亦史亦论,既表达了观点,又休现了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