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质量评价 余生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茯苓质量评价

第一节概述

近年来,中药以其独特而显著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和重视[1],但是由于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复杂性、技术条件、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因素的局限[2],使得中药质量评价成为制约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的主要障碍[3]。为了保证中药在临床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我们必须将中药质量的评价在中药研究、生产及临床应运过程中贯彻和落实。

茯苓来源于多孔菌科Poria cocos (schw.)Wolf的干燥菌核,又名茯兔、茯灵、松薯、松苓等,首次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等疗效。在临床常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心神不安、便溏泄泻、惊悸失眠等病症的治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茯苓具有抗肿瘤,镇静、免疫调节、利尿和保肝等方面的活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青睐和关注。我国茯苓主产于湖北、安徽(习称“安苓”)、云南(习称“云苓”)等地。长期以来,茯苓药材主要来自人工栽培。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的茯苓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有很大差异,其药理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别。由于茯苓药材在中医临床及人民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所以其质量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在其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方面颇有成就。茯苓的商品质量评价方面文献记载多采用基源鉴别、性状、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薄层色谱鉴别、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正伪品的鉴别并对其进行品质评定。2015年《中国药典》记载了性状鉴别、理化鉴别、有效成分的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由此可见,茯苓的质量评价已广受人们的的关注和重视。

综上所述,本章节旨在对茯苓的质量标准规范化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以期保证茯苓用药安全、合理和有效。

第二节茯苓质量评价

药品质量标准是一种技术规定,主要针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及其检测方法,是药品生产、使用、供应、检验和管理部门所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定依据,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而根据我国法定生药质量标准《中国药典》,其内容主要包括:名称、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等。

一、化学成分

1.多糖类

茯苓药材中茯苓多糖(Pachymose)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前人研究报道多糖含量占84.2%,其中硬朊占0.68%,纤维素含量为2.84%;另有报道,茯苓中β-茯苓聚糖(β-pachyman)为茯苓多糖中的主要成分,占干燥品93%[4]左右。

2.三萜类

到目前为止,中外学者从茯苓干燥菌核、茯苓皮或菌株培养液中分离共得到35中四环三萜化合物,可分为三种类型[5]: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lanosta-7,9-diene type

triterpenes)、羊毛甾-8-烯型三萜(lanosta-8-ene type triterpenes)和3,4-开环-羊毛甾烷三萜烯型(3,4-seco-lanostan-7,9-diene type triterpenes)。除此之外,学者王利亚等[6]研究发现,可以从茯苓乙醚萃取相中分离得到β-香树脂醇乙酸酯;李典鹏等研究发现,从云南茯苓皮中分离在经13C-NMR,1H-NMR,MS确认得到齐墩果酸[7].

3.脂肪酸

中外学者从白茯苓中研究发现,白茯苓中含有的脂肪酸主要含有辛酸(caprylic acid)、十一酸(undecano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酸(dodeca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8]。

4.其它成分

学者郑虎占[9]研究发现,茯苓中除了含有多糖、三萜和脂肪酸类成分,还含有麦角甾醇,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凝脂,右旋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无机成分SiO2,Mg,P,Fe,Ca,S,Na,K,Mn,Cl,此外还含有β-茯苓聚糖酶,以及微量蛋白酶;江成萍等[10]通过茯苓多糖中微量及常量元素的分析,发现Ca,Mg,Co,Fe,Zn,P等营养元素比其它保健品中高,同时还含有抗癌症对硒元素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Sr、Mn、Cr、Co、Cu、V等,一些非必需的和重金属元素As、Pb、Cd,均未检出,医疗所用微量元素Al含量较高。

二、性状[11]

茯苓个:采挖于7月至8月间,药材除去泥沙后,经“发汗”,摊开晾干至表面被干燥,“发汗”后的茯苓药材再经反复几次晾晒至表面出现皱缩,药材内部的湿气在背阴处干燥后,称作为“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状,大小不一。表皮薄且粗糙,呈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茯苓皮为菌核的外表皮;赤茯苓为近外表皮淡红色的部分;白茯苓为中间白色部分;茯神为中间抱有松根部分。茯苓体重,质坚实,断面呈颗粒性,有的具有裂隙。气微,味淡,嚼之黏牙。

茯苓块:呈立方块状或立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颜色多为为白色、淡棕色或淡红色。

茯苓片: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颜色多为为白色、淡棕色或淡红色。

三、鉴别

1.理化鉴别

①药典[12]鉴别:常通过观察茯苓粉末灰白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及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②药典[12]鉴别:取粉末1g,加丙酮10mL,水浴中边加热边振摇,加热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mL冰醋酸溶解,再加浓硫酸1滴,显淡红色,后变淡褐色。

③药典[12]鉴别:取本品片或粉末少许,加碘化钾碘试液1滴,显深红色。

④杨启德[13]报导通过采用茯苓中茯苓酸和麦角甾醇的李伯曼反应(冰醋酸-浓硫酸反应)来鉴别茯苓,结果发现反应液由淡红色变为暗绿色。

⑤阎文玫[14]通过测定茯苓中活性成分在200-320nm的紫外吸收情况,来对茯苓的正伪品进行鉴别。

2.薄层鉴别

①药典鉴别[1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10分钟,放冷;过滤,挥干溶剂;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茯苓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02)实验,吸取上述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洒2%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4:1)混合溶液,在105℃使显色完全。供试溶液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②肖培根等人[15]采用薄层色谱法,以0.5%CMC 硅胶G板为吸附剂,石油醚-醋酸乙酯(1:1)为展开剂,4%磷钼酸乙醇溶液100℃加热显色,以麦角甾醇、β-谷甾醇为对照品来鉴别。结果显示供试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薄层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颜色斑点。

四、含量测定

1.茯苓多糖含量测定

①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401)测定[1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标准品10.0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即得0.1g/L的葡萄糖标准品溶液,放置于4℃条件下保存。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过60目筛的茯苓样品粉末1.0g于具塞锥形瓶中,加

入50mL纯水,超声30min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10mL定容至50mL容量瓶,即得供试品溶液。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移取葡萄糖标准品溶液0.0、0.1、0.2、0.4、0.6、0.8、1.0mL于10mL试管中,补加纯水至1mL,再加入5%苯酚溶液1mL,浓硫酸4mL,沸水浴25min,冰水浴15min。取出后,补足减失体积,在490nm处测定其吸光度。

测定法

取茯苓样品,配制供试品溶液。分别精密移取各供试品溶液0.5mL,加纯水至1mL加入5%苯酚溶液1mL,浓硫酸4mL,沸水浴25min,冰水浴15min。取出后,补足减失体积,在490nm处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不同仿野生栽培茯苓样品中茯苓多糖的百分含量。

本品含多糖不得少于0.418%。

②苯酚-硫酸法测定茯苓中多糖的含量[16]

茯苓多糖的提取与精制

取茯苓粉末11.59g,经120mL石油醚(60-90℃)于索氏器中加热回流四小时,消除单糖及低聚糖。将药渣放入2000mL烧杯中。加入1000mL16mol/L尿素溶液,再与70℃下搅拌24小时,滤去残渣,滤液经减压浓缩至250mL,加750mL甲醇,析出对沉淀依次用甲醇,乙醚和丙酮洗涤三次,最后干燥,即得无定形粉末状的茯苓多糖。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新蒸馏得到的苯酚(182℃下的馏分)8g,然后加入蒸馏水120mL,置于棕色瓶中,充分混合即得苯酚试液。精称葡萄糖标准品100.0mg于105℃下干燥至恒重,置于100mL容量瓶中,后加入蒸馏水制成1mg/mL的标准溶液。精密吸取0,10,20,40,60,80,100uL于具刻度比色管中,各加蒸馏水至体积为2.0mL,再各加苯酚试液1.0mL,摇匀,迅速滴加浓硫酸5.0mL,摇匀后再静置5min,最后沸水浴25min,取出放冷至室温,用空白对照管校零,再于490nm波长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求得回归方程为A=6.788X×10-3C+1.551×10-3,r=0.99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