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奇妙性质

水的奇妙性质
水的奇妙性质

水的奇妙性质

水,是我们最常见到的物质,也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的三要素之一。但我们对水的了解

到底有多少呢?在我们的生物世界里,最重要的物质是碳元素、这是生物的基础,其次就是水、使生物具有活性的媒介。

第一:水分子元素组分

组成水分子的氢元素和氧元素具有低能级的原子核,分别形成了稳定的原子结构,而

稳定的原子结构是长时间生命演化必须的物质基础。

第二:水分子的形成

⑴根据电子轨道能级分布,1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的外层电子轨道需要有4对和1对电子对才是完整和稳定的,同时电子轨道能级最低;⑵单个原子由于电子对的不足,使电子在该轨道上处于较高的能级,而电子由较高的能级跃迁到最低能级是原子结构的量子特性。⑶为满足原子结构的量子特性,当氢原子与氧原子相遇时,必然形成共享电子对,使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和氧的外层电子处于较低能级;⑷依据原子的电负性,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氢与氧的化学反应产物有水和双氧水,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高于氢原子,使氧原子倾向优先与氢原子结合而形成水分子;⑸依据物质熵值总量最大化的原则,当参加化学反应的氢气的摩尔量不足一半或正好一半的时候,最终生成双氧水、超过一半的时候最终生成双氧水与水的混合物,正好或过量的时候,最终生成水;⑹遵从原子结构的量子特性,在双氧水分子遇到电负性较低的还原剂时,容易失去1个氧原子形成水分子,同样,当水分子遇到电负性比氧原子更高的氟原子时,氧原子失去的氢原子与氟原子形成了电子对轨道能级更低的氟化氢分子,原先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则被还原成原子氧;⑺由于在总体上,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中的电子轨道能级高于2个水分子的电子轨道能级,形成水分子时电子轨道的能级跃迁由高至低,故该化学过程为放热反应。

第三:水分子的结构

⑴水分子是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结构式是H2O;⑵从原子数量的角度看,似乎由于2个氢原子之间的正电性互斥应形成直线性的H-O-H结构;⑶但是根据原子轨道上电子在成对时轨道能级最低的这一量子特性,水分子中氧原子外层电子轨道上的8个电子组成了4个电子对,包括2个氧原子与氢原子共享所形成的2个共价键的成键电子对、以及由氧原子提供的2个孤对电子对;⑷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孤对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孤对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⑸因此,由于电子对之间的斥力不同,造成了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外层电子对同侧分布,即2个孤对电子对在一侧、另外2个成键电子对(即氢原子)在另一侧;⑹分子的结构,依原子分布、水分子呈V型结构,依电子对分布、水分子呈四面体结构(非正四面体结构)。

第四:水分子的极性

根据水分子结构,分子中氧原子单独提供的2个孤对电子对呈负电性,氢原子与氧原

子共享所形成的2个共价键的成键电子对呈正电性,最终形成在四面体结构中为V型结构的极性分子。水分子的极性与巧合的键强,使水具有氢键这一特性

第五:水的溶点和沸点

水具有较高的溶点和沸点。按照氧在主族中的位置推测,水呈现液态的温度应是

-100—-80摄氏度,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地球温度压力下水应该呈现气态。而事实上侧为液态、很特殊,这是氢键起到的关键作用。因此,三态水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具有不可估量的调节作用,也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第六:水的固液特性

在物质世界,随着温度变化,水的体积变化是极少不遵循“热胀冷缩”规律的物质之

一,主要是由于水结冰时,由于氢键的缔合作用,使得每个水分子与另外三个水分子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从而造成体积膨胀而比重变小。这种液态到固态“热缩冷胀”特性,首先保证了地球的表面具有海洋存在、而海洋调节了地球的气温,否则遵循“热胀冷缩”的水,在冰冻的固态下沉降到海底、沉降到海底的冰由于极少吸收太阳能而不易结冻,渐渐由下而上地使海洋形成一块巨大的冰块冰将太阳辐射到地表的热能反射回太空,最终是地球形成一个冰球;其次是可以降低宇宙射线对水下的生物直接杀伤,保护了生物进化过程的连续性;第三保证水底部生物需要的溶解氧以及其他营养物的补充等。

第七:水的高比热特性

在所有液体和固体中,水具有最大的热容量;水的生成热285.83KJ/mol、汽化热

40.67KJ/mol、熔解热6.02KJ/mol、摩尔热容量75.2KJ/mol。在物质同样重量的情况下,水吸收与放出的热量最大,也意味着在与其他物质吸收同样的热量的时候,水的温度变化最小,对地球而言,水的高比热特性使海洋具有良好的温度调节能力,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平缓的温度变化,也为生物体本身体液的温度调节方式提供了根本保证。

第八:水的强表面张力特性

水分子的极性与巧合的键强组合,使水具有氢键这一特性。这一特性导致水具有很强的、

仅次于水银的表面张力。结果是;在生命形成过程中,有利于生物细胞的形成和存续;在生物成长的过程中,土壤靠水的表面张力,能够保持水分在土壤中,进一步通过毛细作用将水供给到土壤耕作层,更使生物输送大量水分和营养物到植物全身。

第九:水的强大溶解特性

水是极其优秀的溶剂,可以溶解相当多的物质,这对于有机生命体来说,提供了一个在碳元素骨架因素之外的另一个足以维生的环境,实现了有机体内部的物质多样化输送。

第十:水的优秀化学性能

独特的水,由于各种奇妙特性,使其具有其他物质难以比拟的、优秀的化学性能。其

一是小于其他化学键的氢键强度,可以与其它化学键结合形成了定向的、有弹性的适度分子空间,为生命体预留了进化的余地,其二是结合水的强大溶解特性,使大部分生物化学反应可以在水中进行,其三是通过直接参与生物化学过程的物理与化学反应,使水成为生命体的有效组成成分,进一步参与了生命体的生物机能调节。

水分子的种类

分子的结构式是H

2

O,实际上氢原子有三种同位素1H(氕H)、2H(氘D)、3H(氚T),氧有三种同位素16O、17O、18O,所以水实际上是18种水分子的混合物C32C31=18。

水的组成成分

H2O是最普通的水分子(包括H

216O(99.73%)、H

2

17O(0.18%)、H

2

18O(0.037%)、),

总量占99.937%;还有是重水(包括D216O、D217O、D218O)和超重水(包括T216O、T217O、T218O);其余的水为(氧)重水和(氧)超重水。

给水净化与污水处理

由于水的特殊性,给水净化相对容易,主要是去除及少量的颗粒杂质和盐分;污水处

理相对较难,主要是由于污染物成分复杂、化学降解过程难以把握,尤其是随着污染物浓度与成分不同变化、需要做比给水净化更多的试验、实验与研究。

结束语

水-人类的生命源泉,

水-环境的污染之源。

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水的组成练习卷

水的组成 1.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B.氧气 C.氯酸钾D.生铁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氢气难溶于水。下列方法中收集氢气可用 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 A.①B.② C.①③D.②③ 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通电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澄清的河水是纯净物 C.水结冰属于化学变化 D.淡水资源丰富不需节约 4.小明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C.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5.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生成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6.下列反应和水的性质无关的是 A.氢气和氧气 B.水和氧化钙

C.水和二氧化碳 D.无水硫酸铜和水 7.关于电解水(H2O)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 B.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8.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在实验室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9.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B.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D.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10.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第一节天然水和自来水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第三章说明 本章主题“走进溶液世界”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要部分。很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日常生活中、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溶液。学生在前两章里接触了不少溶液,了解了溶液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今后还将接触更多溶液。这章内容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学好这章非常重要。 本主题中,学生除了学习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外,还将通过生活经验、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初三化学某些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例如: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很多物质既不是酸也不是碱,但它们的溶液具有一定的酸碱性等等。 教师在本主题的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核心的三维目标。 本主题的核心知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溶液特性以及溶液的酸碱性。 核心的技能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等基本操作技能。 核心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课内外结合,通过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比较物质溶解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体会从定性分析实验到定量计算的特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积极探究、重视合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1 水 第1课时天然水和自来水、水的组成 一、设计思想 通过了解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自然净化引出自来水净化原理。知道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感悟到节水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并能用分子、原子理论解释这一变化,从而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这既是对元素、化合物概念的复习,也是为今后研究物质组成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然水的自然水循环和自然净化,以及自来水净化的原理。 (2)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加深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反应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 (2)体验研究物质组成的两种基本科学方法──分析和综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感悟到“自来水”来之不易,节水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水的循环和水的净化。 教学难点:水的组成。 四、教学用品 药品:稀硫酸、锌粒、水、氧气。 仪器:电解水装置、启普发生器、烧杯、酒精灯、集气瓶、木条、火柴。 媒体:多媒体电脑。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节 水的组成学案(教师用) 浙教版

1.2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这是因为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2.在人体中水分占人体总重的 2/3 以上。 3.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存在,另外一部分则是以固态和气态存在。 4.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能给陆地上水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叶通过蒸腾作用将水散发到大气中成为气态水。 [科学探究] 一、水的电解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正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 ?通电 氢气+氧气。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二、水的重要性质 [讨论] 同学们在生活实际中知道水的哪些性质? 分组讨论后,汇总填写下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水的组成》实验题

实验题 1.如下图A 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B 为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若甲管生成气体A ,乙管生成气体B (1)试在图中标出电源的正负极a 、b (2)气体B 可以用点燃的火柴检验,有什么现象?说明气体B 有什么性质? (3)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氢气和氧气,这是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 (4)0—3分钟,及3—6分钟,甲、乙两管内排除水的体积比各为多少? 2.如下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4)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了? 。 (5)开始电解后,A 管收集到 气,B 管收集到 气体。 (6)在D 处,将使用燃烧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参考答案: 1.所考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坐标系。 答案:(1)a 为电源正极,b 为电源负极。(2)现象为火柴燃烧的更旺;说明B 具有助燃性。(3)可用排水法;利用了它们不易溶于水的性质。(4)分别为2:1;2:1 点拨:电解水实验中用的为直流电源,由图B 知与b 相连气体体积大,故应为2H ,故b 为电源负极,a 为电源正极。(4)问中无论何时刻,1:2V :V 正负,总成立。 2.答案:(1)甲的装置简单 (2)乙装置检验产物方便 (3)增强水的导电性 (4)已进行一段时间 (5)氧气;氢气 (6)用燃烧着的木条 点拨:要正确解答这些

问题,关键是要看清甲、乙两图,找出它们在装置上有哪些区别,并比较其优点。 比较两图可知,甲装置比乙装置简单,但乙装置多了检验产物的尖嘴管。从甲、乙两图可看出,A、B、C、D四管都有一段气体,说明已电解一段时间了。又根据“正氧负氢”电解水的结论,知道A、C管中是氧气,B、D管中是氢气。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试题(四)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5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自来水 B.汽水 C. 蒸馏水 D.海水 2.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单质,还表示一种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的是 ( ) A.O2 B.2H C.N D.Fe 3. 判断水是纯净物的依据是( ) A. 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能溶解许多物质 C. 由一种物质组成 D.电解可生成氢气和氧气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变成软水 B.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用肥皂水检测水的硬软时,水越硬,产生泡沫越多 D.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多,但淡水资源却不丰富 5.用蒸馏的方法制纯净水,不能除去的杂质是( ) A.氯化钠 B.碳酸氢钙 C.碳酸镁 D. 二氧化碳 6.北京奥运会为确保“水立方”游泳池的水质达到国际泳联最新卫生标准,将采用“砂滤──臭氧──活性炭”净水工艺净化游泳池里的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砂滤是利用过滤原理除去水中较大的固体颗粒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C. 游泳池水中的臭氧浓度越大越好 B.臭氧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B. 冰、液态水、水蒸气的组成都是H2O C.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比液态水重,能沉入水底 D.凡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的水 8.下列有关过滤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时,液面不得超过滤纸边缘 B. 为了方便操作,实验中直接将浑浊的天然水倒人漏斗中 C. 为了防止液体从漏斗口流出,滤纸边缘应超过漏斗边缘 D. 为了防止污染漏斗,漏斗下端应处于烧杯中央而不能与烧杯内壁接触 9.下列做法,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A. 工业生产中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B.在水中放养鱼虾 C. 将生活污水通过下水道排放到附近河流中 D.向农田里施用大量的农药、化肥 10.从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见右)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水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实用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的和不习惯的。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3)知道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的组成。 (2)学生能结合资料,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判断,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 2、难点:水的化学式的确定;分子、原子、元素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水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蒸馏水一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和了解另一种我们非常常见的化学物质。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同空气一样重要。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回答]水。 [提问]根据生活经验,请学生自己归纳水的用途。 [小结]水用于维持生命、灌溉农田、工业用水、水上交通…… [展示]展示一瓶蒸馏水。 [提问]纯净的水有哪些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沸点、凝固点)[回答]生甲: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生乙:水的沸点是100℃,水的凝固点是0℃。 [讲解]教师纠正、归纳并联系自然现象、生活实际适当作些拓展。

2017-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教师用卷

2019-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水与常见的溶液 一、单选题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乳浊液的是( ) A. 面粉 B. 植物油 C. 蔗糖 D. 碘 【答案】B 【解析】【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的水溶性,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水溶性才能确定该物质能否和水形成溶液。 【解答】 A.面粉不易溶于水,和水形成悬浊液,故A错误; B.植物油不溶于水,和水形成乳浊液,故B正确; C.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C错误; D.碘不溶于水,和水形成悬浊液,故D错误。 故选B。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涉及的操作有:①称量和量取、②溶解、③计 算,④装瓶;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 ②①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答案:C 3.下图为A、B两种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 1 页

A. 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 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成饱和的方法是降温 C. 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A的溶剂最少 D. 等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A析出的晶体最多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故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成饱和的方法是降温,故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1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B大于A,故10℃时A、B两种物质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B物质的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含有的溶剂少,故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D.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B大,故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时,A析出的晶体最多,故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要将80g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 钾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 A. 92 g B. 112 g C. 162 g D. 1 92 g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水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专题复习:水和氢 1、水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2、水的污染源: ①工业生产中的三废: 、 、 ;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防治污染的方法: 。 3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氢气是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 的气体, (2)化学性质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与许多物质反应。 ①可燃性: H 2 + O 2 = a 纯净的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能 燃烧,发出 色或 现象 色火焰,放大量热,有水生成。 b 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 现象。 ②跟氧化铜的反应:H 2 + CuO = 现象:黑色氯化铜逐渐变成 色,且管壁有水珠生成。 在高温条件下,氢气也能与Fe 2O 3、Fe 3O 4、WO 3等金属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请写 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H 2 + Fe 2O 3= H 2 + Fe 3O 4= H 2 + WO 3= (3)用途:① ② ③ ④ 4 (1)实验室制法 点燃 △ △ △ △ 组成:水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其化学式为 。 物理性质: 色、 气味、 味道的液休,凝固点 ℃,沸点 ℃,4℃时密度最 ,为1g/cm 3,冰的密度比水 。 ①通电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②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③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④与某些盐形成结晶水合物,举例 性质 化学性质

反应原理:采用金属(如Zn、Fe、Mg、Al等)与稀酸或稀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得,其中最适宜的药品是Zn或Fe跟稀盐酸或稀硫酸。 Zn + HCl Zn + H2SO4 Fe + HCl Fe + H2SO4 操作步骤:①②③④⑤ 收集方法:①② 验纯方法:。 注意事项:①②③ (2)工业制法 工业上常采用电解水法、天然气催化分解法和水煤气转换法获得H2。电解水制 得的H2纯度可达99.5%~99.8%。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为。 研究探讨: 1、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 2、CO、CH4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气体为什么可能会发生爆炸现象?混有空气或氧气杂质的氢气点燃时,一定能发生爆炸吗? 为什么? 2、有人认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未直接点燃氢气,因此不需要检验氢气纯度。这 种说法正确吗? 3、检验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氢气的纯度时,听到爆鸣声,为什么要用拇指堵住该试管口一会儿再收集检验,或另换一支试管再收集检验?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能否使用稀硝酸和浓硫酸? 能否使用浓盐酸?能否使用Na、K、Ca 5、如何用实验证明蜡烛的成分中含有氢元素? 精题训练: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 1、你认为确定一瓶标签残缺的试液是否是BaCl2溶液的最佳方法是: ( )A.讨论B.实验C.调查D.上网 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B.给菜刀涂菜油,防止生锈 C.用燃放鞭炮的方法防御“非典”D.用食盐水选种子 3、南宁市良东污水处理厂是一座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兴建的现代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它是改善南宁市水资源的一项绿色环保工程.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关系到人类生存.水污染防治的关键是控制“污染源头”。你认为引起水污染的直接原因是( ) ①工业废水的任意拌放②滥用农药化肥③水中有动植物生长④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任意

认识三种“水”——组成、性质及用途介绍

认识三种“水”——组成、性质及用途介绍 本文的三种水,是指最普通的水、重水和双氧水。下面就它们的组成、性质及用途分别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最普通的水(H2O)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江河湖海等约占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大气中含有许多水蒸汽;土壤和岩层、动植物体中也含有大量水。动物体中水分约占70%,而新鲜植物体的80~90%都是水,对于生物体来说,水和空气都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除能供给生物体的生理需要外,清洁、烹调、取暖及工农业上都需要大量的水。 1、水的组成和结构。水是氢、氧元素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18,化学式H2O。纯水是无色无臭的液体,深层的天然水呈蓝绿色,饮用时有令人愉快的甘味,这是由于它溶解了氧气和某些盐类(这就是矿泉水)。 2、水的物理性质。水的比热:水的比热为4.18kJ/ kg﹒K,是液态和固态物质中最大的(因为水中存在缔合分子)。工业生产上把水作为传热的介质,就是利用水的比热大这一特性。 水的密度:水在277K时密度最大,为1克/立方厘米。在273K时(水的冰点)水的密度(0.9999克/立方厘米)大于冰的密度(0.9168克/立方厘米)。冬天冰浮于水面上,使下面水层不易冷却,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 3、水的用途。现在水最重要的应用前景是作为氢能源的原料,其特点是:水在地球上的储存最丰富,且不受限制;氢气燃烧热很大,是同质量石油的三倍;氢气燃烧的生成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二、重水(D2O) 由氘(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组成的水叫重水(化学式为D2O),普通水中重水约占0.02%。重水的化学性质和普通水是相同的,但物理性质差别较大(这里不再叙述)。 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堆中作为“减速剂”,用于减少中子的速度,使之能符合发生裂变过程的需要。重水和氘在研究化学和生理变化中是一种宝贵的示踪材料。工厂中每生产1吨重水,必须加工45000吨水,循环使用150000吨H2S。 三、双氧水(H2O2) 双氧水又叫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无臭的液体。由于在双氧水中氧的化合价为-1,因此H2O2既有强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和还原的产物是O2和

初中化学沪教版课件教案导学案第1课时 水的组成和利用

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1课时水的组成和利用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了解水的污染与净化。 (2)认识水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的电解与合成实验,分析归纳,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2)通过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学习获取与加工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水是宝贵自然资源的观念,增强节水意识。 (2)认识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 (1)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水的组成; (2)认识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的严重性。 难点:电解水的实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 指导同学阅读教材第47页的 内容,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提问】水究竟是什么组成 的? 【板书】一、水是由什么组 成的 【实验】实验1:水的电解【提问】1.与电极相连的两个玻璃管中各产生什么气 体? 2.试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 3.该反应属于哪种反应类型?与水的煮沸有何不同?【板书】水的电解(表达式) 【实验】实验2:氢气的燃 烧 【板书】氢气的燃烧(表达 式) 【提问】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同学们对水的组成有什么认 识? 【小结】水的组成 【板书】水是由氢元素和氧 元素组成的。 【录像播放】自然界中的水【讲述】自然界中几乎不存 (思考回答) (观察回答) (回答)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回答) 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文字表 达式 (交流讨论) (观看) 激发生学兴趣,并为后 面内容作铺垫。 将教师讲述与学生思考统一 起来,更大程度地加强学生 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在纯净的水,在生活和生产 中对水质有不同要求,需要 进行净化处理。 【板书】二、水资源的 综合利用 【提问】1.水在自然界中如 何分布?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 重要应用? 3.水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有哪 些? 4.你认识节水标志吗?水资源日益紧缺,我们应该如何 保护水资源? 【进行适时评价】 【作业布置】 1.教材第53~54 页,1, 3,5,6 2 .对本校或社区家庭用水情况、用水习惯进行一次社会 调查。 (思考) (回答) 分组讨论 让学生主动思考,同学间互相讨论,有助于增强同 学互助的能力。 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 第1课时 水的组成和利用 一、水是由什 么组成的 ?????电解水的现象 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气体的验证文字表达式 水――→通电 氢气+氧气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水污染产生的因素 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对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学时要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对于水的利用,教学形式可多样化,可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根据学生实际,可以自学与讨论结合,也可以结合课外的调查研究组织出墙报、写论文、演讲等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学习资源,培养学习能力。 1.水资源是战略资源。下列标志与节约用水有关的是( C ) ,A) ,B) ,C) ,D)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练题.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 A .用口杯接水刷牙B .为了节约时间, 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D .改漫灌为喷灌 的是() A .冰水混合体 B .食盐水 C .海水 D .汽水3、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 论是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 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 不能再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 .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 不运动 5、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 .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 D .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 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6、 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 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 ) A .小烧杯B .玻璃棒C .药匙D .长颈漏斗7、在荷塘边经过,能闻到阵阵清 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B .分子有质量C .同种物质分子性质相同D .分子在不断地 运动 8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 A .酒精灯忘记盖帽,长时间酒精变少 B .将蔗糖溶入水中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C .煮饭时,火过猛饭被烧焦 D .lOOmL 水和1O OOmL 9、有下列操作,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馏 A .只有③B .②③C .③④D .①②③④ 10、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都在给人类造成灾 难, 列各项: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 农药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 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C .工业用水 淋灌或滴灌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 OmL 酒精混合后小于2 ①静置②过滤③煮沸④蒸 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

第12讲 水的组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机构用)

第12讲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道并掌握氢气的性质 2.明白掌握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结论 3.了解单质及化合物的概念 4.知道解决相应的电解水创新实验 【教学重点】 1.了解氢气的性质 2.知道单质及化合物的概念及加以区分 3.知道电解水实验并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 掌握电解水实验并迁移运用

1.氢气的性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实验室如何收集氢气啊? 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根据其密度小的性质,采用向下排空气法。 (2)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氢气与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上述两种情况均可用同一文字表达式表示:氢气+氧气――→点燃 水。 (3)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如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并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若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知识点睛

谈重点点燃氢气前为什么要先验纯 如果氢气不纯,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在使用氢气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 【例1】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 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C 2.电解水实验 (1)实验装置(略) (2)实验现象 ①两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②正极端的玻璃管与负极端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气体验证 ①正极端的玻璃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②负极端的玻璃管中的气体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证明是氢气。 (4)实验结论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3 / 11

第二讲 水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讲 水的组成和性质 知识能力解读 知能解读:(一)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在压强为101kPa 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在4℃时密度最大,为31g cm -?,(其他温度时水的密度小于31g cm -?,但在计算时,一般取值为31g cm -?,这一数值应熟记)。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 知能解读:(二)水的化学性质 1.水在通电情况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2222H O 2H +O ↑↑通电 2.水还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如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等。 知能解读:(三)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 1.电解水的实验 (1)实验装置:水电解器和直流电源(或自制装置:水槽、试管、直流电源、电极等组成)。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或试管里)汇集了一 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 (3)检验气体: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体积大的气体能燃烧(或点燃时有爆鸣声),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注意:①电解水实验的仪器是水电解器,接通的是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②实验中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向水中加入了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 (4)实验结论 ①水在接通直流电后,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验证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的事实,也说明了化学反应在微观上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③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④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为2H O 。 2.氢气在氧气里燃烧生成水的实验也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知能解读:(四)水的用途 世界上消耗淡水最多的是农业生产,农业上消耗的淡水量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水在工业上常用于洗涤、溶解、加热和冷却,并可以作为许多化工生产的原料。水是动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饮用、洗涤等。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用水溶解物质配制溶液、洗涤化学仪器、排水法收集气体、冷却或水浴加热、用水作反应物等。 解题方法技巧 方法技巧:探究水的组成 方法指导:解此类习题应特别注意“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的实验结论,以及熟记氢气、氧气的性质。 跨越思维误区 思维误区:(一)电解水实验中,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应是1:2,但在实验操作中两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1:2。这是为什么? 剖析: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稍大;②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与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思维误区:(二)对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混淆 剖析:只要记住“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电解水时,在正极上得到的是氧气,负极上得到的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即可。 中考考点链接 中考考点:(一)水的组成与构成 中考考点解读:水的组成以及对水的认识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主要是对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 考查。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中考考点(二)电解水的实验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 【基础知识精讲】 一、水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压强为101KPa 时,凝固点为0℃,沸点100℃,在4℃时密度最大,为1g/cm 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冰比水轻. 二、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气体的验证 (1)正、负电极上有气泡放出. (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3)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 2.表达式:水??→?通电 氢气+氧气 H 2O ??→?通电H 2+O 2 3.此实验证明 (1)从宏观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上,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3)分类: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重点难点解析】 一、注意水的物理性质的前提条件 无色无味液体——通常状况下 凝固点0℃,沸点100℃——压强为101千帕 密度为1g/cm3——4℃ 正是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它才浮在水面;也正是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相同质量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 二、电解水的实验 1.电解水的实验的仪器为水电解器,通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 2.被电解的不是纯水,而是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加水的导电性. 3.电解水的实质:当水分子分解时,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即水电解的实质是水分子破坏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重新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此实验进一步证明,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只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4.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氧元素、氢元素组成的,至于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是根据更精确的实验测定的,即纯净物的化学式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通过精确的实验测定出来的

水和水的溶液基础知识填空(使用)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知识点填空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和内,其中是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 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的形式存在。在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水的状态可以发生改变。 3.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这种运动和转化通过水循环的方式进行。 ①水循环的类型: 小循环①________ _内循环:陆地---大气 水的循环②____ ______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__________________:海洋---大气--陆地 能给陆地上水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_____________ 。 ②水循环的环节: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 _ 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 _ ⑥____________ 下渗 水循环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 。 4.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 一段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它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5.我国江河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________位,但人均拥有的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 _,是一 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_______季丰富,_________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是北方更加明显。 6.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母的含水量达________%。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一个 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__ __升水。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中通直流电后,在极产生体积较大的气体,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这种气体,发现它会,并产生火焰,,这种气体是;另一极产生的气体是,它能使,二者的体积比是。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 实验说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_______氢原子和__________氧原子,因此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__ 变化。在做水电解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加水的_____________。 第3节水的浮力 1.________(_______体)对__________ _的物体都会产生___________的浮力。浸入包括__________

水的组成与性质

2015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一.选择题 1.(2015?兰州)对下列有水生成的四个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判断不正确的是()①2H2+O22H2O ②H2CO3=H2O+CO2↑ ③H2+CuO Cu+H2O ④SO2+2NaOH=Na2SO3+H2O. A.①是化合反应B.②是分解反应 C.③是置换反应D.④是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 为“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 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A、①2H +O22H2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 2 选项说法正确. B、②H2CO3=H2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 法正确. C、③H2+CuO Cu+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SO2+2NaOH=Na2SO3+H2O,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 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15?河南)工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该方法中的化学反应不包括() A .化合反应B . 置換反应C . 分解反应D . 复分解反应 考 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 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 析: 根据各步反应结合物质的性质判断所发生的反应,以此判断反应类型. 解答:解: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化合; 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发生复分解反应; ④将得到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得到无水氯化镁,涉及分解反应; ⑤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金属镁,为分解反应. 没有涉及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镁的冶炼,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可不写化学方程式就能判断出. 3.(2015?绵阳)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 Zn置换H2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置换反应,则所有置换反应都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B . 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H2O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C .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溶质,则一定温下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 D CH4充分燃烧生成的H2O和CO2,则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的物质只含C、H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a

第二章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 本章要点:水质概况、天然水的组成、天然水的性质等 第一节水质概况 一、水资源和利用 地球上水的总量是固定的,约13.86亿km3,但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水总量的0.3%。虽然淡水资源有限,但如果时空分布得当,并保持恰当水质,还是可以满足全球目前和将来的淡水需要。遗憾的是,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其不均匀,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以及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的增加,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水的短缺和污染不仅影响了生物生存,而且直接或间接地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和危害,同时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当前主要的缺水类型有: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由于缺水,危害了农作物生长、并影响着工业生产、威胁着人体健康和生态、国家安全。 二、地球上水的分布 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被水所覆盖,所以地球素有"水的行星"之称。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湖泊、沼泽、河流、冰川、雪地、以及大气、生物体、土壤和地层。水的总量约为13.86亿km3(表2-1~2-2),其中海水占96.5%,淡水为0.35亿km3,占总水量的2.35%。由于开发困难或技术、经济的限制,到目前为止,海水、深层地下淡水、冰雪固态淡水、盐湖水等很少被直接利用。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淡水储量为400多万km3,仅占淡水的11%,总水量的0.3%。 表2-1自然环境中的水量分布

我国地表水径流总量约2.8万亿m3,地下水资源约8000亿m3,冰川年平均融水量约500亿m3,近海海水约500万km3。我国目前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量每年约有11000亿m3,平均每人占有地表水资源约2700m3,居世界第88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每亩土地占有地表水1755m3,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总的说来,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处于缺水状态,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非常不均衡,东南多,西北少,耕地面积只占全国33%的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70%。我国许多地方缺水或严重缺水,水污染比较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剧增,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和西方国家一样,也面临水质下降,水源不足的威胁。因此,控制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水的性质

水的性质 一: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实验 水通电或高温时会分解:2H 2O===电解或高温==2H 2↑+O 2↑ 阴极气体:H 2(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水的电解 阳极气体:O 2(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更旺) 实验现象:正极负极都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收集两级的气体移近火焰, 正极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实验结论: 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2H 2O=通电=2H 2 + O 2。 ⑵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⑶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 再分。 二、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反常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冬天水中的生物能安全生存,这是因为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 4、水的分散性 ①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②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③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除水外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注: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5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 (1)概念: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扩散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和分子(或水和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2)物质溶解过程中的两种变化: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是物理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 (3)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a.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NH 4NO 3 溶解于水。 b.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摄,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浓硫酸溶解于水。 c.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几乎不变,如:NaCl 溶解于水。 三、水的化学性质 1、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空气吹入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H 2O+CO 2 ==H 2 CO 3 2、水能与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反应后,取上层清液,分别滴石蕊:_________滴酚酞:_________通入二氧化碳:________ H 2O + CaO== Ca(OH) 2 +CO 2 == 22例题 1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胀裂,主要是由于( ) A、铁热胀冷缩 B、铁冷胀缩热 C、水热胀冷缩 D、水冷胀热缩 2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 B水在0℃会结冰 C水能溶解所有物质 D水能与一些氧化物反应 3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会使酚酞变红的是( ) A、CO 2 B、CaO C、Ca(OH) 2 D、 H 2 CO 3 4下列物质中,能用来检验汽油中是否渗水的是( ) A、CuSO 45H 2 O B、 CuO C、CuSO 4 D、 Cu(OH) 2 5下图用双氧水制取干燥纯净的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