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结构

水的结构
水的结构

c n u第一章 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第一节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一、水的结构1.气态水的结构z以单水分子(H2O)、双水分子([H2O]2)和三水分子([H2O]3)存在。 z水分子具有极性结构。z单水分子(H2O)的键角是104o311,O-H键的键长是0.96?。2.固态水的结构(冰)z水分子通过氢键与另外四个水分子连结,具有较为完整的正四面体结构形态。z键角增为109o281,键长增为1.01?,故其密度较低。3.液态水的结构液态水的结构较复杂,目前广泛接受的是“闪动簇团”模型。把液态水看成以氢键结合的水分子的闪动簇团,在略为“自由”的水中游泳的一种液态体系,这些簇团的尺寸较小,且处于不断转化成“闪动”的状态,因而整个液体是均匀的,稳定流动的。液态水的结构既包含有水分子的缔合体(簇团),又包含着水分子的微粒,此二者在液态温度0—100℃的条件下共居共存,且处于连续的转化“闪动”中。 二、水的三态1.水的状态图2.水的三态与水温表1-1 不同水温下水分子聚合体的分布冰水分子式0℃0℃4℃ 38℃ 98℃H2O 0 19 20 29 36 [H2O]241 58 59 50 51 [H2O]359 23 21 21 13 特点:z随水温升高,水分子聚合体减少,单水分子增多,大于100℃呈气态时,水主要以单水分子组成。z随水温降低,水分子聚合体增多,单水分子减少,在0℃结冰时,单水分子为0,[H2O]3增多,使体积膨胀10%。z水温在3.98℃(一个大气压)时,结合紧密的[H2O]2最多,此时水的密度最大,1克/厘米3。

三、水的热学性质

1.热容量

2.潜热

z水是所有固体和液体中热容量较大的物质之一;

z水的三态转化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z冰的融解和水的蒸发,其潜热都较其它液体大,这与水分子的结构有

关。

四、水温

(一)海水的水温

1.海水的热量收支

z太阳辐射是海水最重要的热量来源c n u

z海面蒸发、海面辐射是海水最重要的热量消耗

z每年热量的收支平衡,海水年均温度几乎相同,但不同季节、不同海区

的热量收支并不平衡。

表1-2 海水的热量收支

收入支出

来自太阳和天空的短波辐射海面辐射放出的热量

来自大气的长波辐射

地壳内热通过海底传给海水的热量

化学、生物和放射性物质放出的热量

海面水气凝结时放出的热量海面蒸发时所消耗的热量

海水垂直交换中所得的热量海水垂直交换中消耗的热量

洋流带来的热量洋流带走的热量

海水运动产生的热量

2.海水温度的分布

(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总趋势

z低纬度海区水温高,高纬度海区水温低,呈带状等温线。

z海水温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z寒暖流交汇处,表面水温水平梯度大。

z同纬度海水,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大于南半球。

(2)海水水温的垂直变化

z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在热带、温带、寒带的海洋各有不同特点。

z在海水表层扰动层与深层冷水平流层存在温度跃层,即水温垂直梯度

递减率大。

z从海面向海底总体呈不均匀递减,寒带区略有增加。

3.海水温度的时变

c n u(1)水温的日变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天气状况、潮汐和地理位置等。变化特征:最高水温每天出现于14—16时,最低水温出现于4—6时。水温日变很小,日变深度不大。(2)水温的年变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洋流性质、季风和海陆位置等。变化特征:中纬度海区海水年较差最大,低纬和高纬海区较小;同一热量带,大洋西侧较东侧变幅大,靠近海岸地区更大;北半球各纬度带的年较差大于南半球;水温年变深度较大,可达500米。4.海冰含有盐分的海水,其冰点和最大密度都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但降低的数值不同。当海水盐度<24.695×10-3时,冰点温度低于最大密度温度;当海水盐度>24.695×10-3时,冰点温度高于最大密度温度;只有相当深的海水充分冷却后才开始结冰,所以高盐度地区结冰是很困难的。(二)湖泊、水库的水温1.水温的垂直分布影响因素:z大气界面上增温与冷却作用;z湖泊、水库水内部的紊动、对流的混合作用,具体说是水深、风、水质、水源和人类活动。垂直分布特征:水温垂直梯度与热流通量成正比,与紊动扩散系数成反比。通常把水温的垂直分布分成四种形式:正温层:湖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降低,上层水温高,下层水温低,但不低于4℃。低纬度区和中纬度区夏季属正温层。逆温层:湖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上层水温低,下层水温高,但不高于4℃。高纬度区和中纬度区冬季属逆温层。跃温层:湖泊出现正稳层时,在湖面以下一定深度常常形成水温急剧变化的一段,即温跃层。同温层:湖水温度上下层一致,主要见于温带区湖泊。2.湖水温度的日变日变以表层最明显,最高水温一般出现于14—18时,最低水温出现于5—8时。晴天日变大于阴天日变幅。3.湖水温度的年变除结冰期外,水温变化与当地气温年变相似,但最高最低水温出现的时间要迟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且水温年较差比气温年较差小,大湖较小湖小。

(三)河水水温

1.河流水温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

2.河流水温受补给来源的影响;

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水温低

雨水补给的河流水温较高

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水温变幅小

3.河流水稳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变化;

日变:清晨属逆温现象,14时左右为正温现象

年变:主要受季节影响,春季河水温度升高,到夏季达最大;秋季河水温度

降低,到冬季达最低。

4.河流水温在紊流情况下水温较均匀。

(四)地下水水温

1.特点:

c n u

年常温层以下,水温受气温影响,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在年常温层中,地下水温度很少变化;

年常温层以下,地下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其变化规律决定于该地

区的地温梯度。

地下水温度具有地区性。

2.分类:

表1-2 地下水温度分类(℃)

类别非常冷水极冷水冷水温水热水极热水沸腾水

温度<0 0—4 4—20 20—3737—4242—100 >100

3.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影响地下水水质因素

土壤、岩石成分、渗透性和地下水埋藏深度。

基本特征

土壤和岩石圈中的各种元素及化合物都可以存在于地下水中;

矿化度变化范围大,从淡水直到盐水;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时变极为缓慢,常需以地质年代衡量;

地下水氧化作用带仅限于地表含水层。

五、水的密度

(一)纯水的密度

纯水最大密度为1,其温度条件为3.98℃(简称4℃)。

(二)海水的密度

1.海水的密度概念

海水密度:

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习惯上使用的密度是海水的比重,即一个大

气压下,海水密度与水温3.98℃时蒸馏水密度之比。

c n u现场密度: ρTSp在现场温度、盐度和压力条件下所测定的海水密度。 现场条件密度: σTSp10)1(3×?=ρσTSp TSp条件密度: σT10)1(300×?=ρσTS TS2.海水的状态方程海水状态方程在海洋学中常用的经验公式来表达,表示密度的公式有多个,这里仅介绍UNESCO高压海水状态方程,是20世纪70年代F. J. 米勒罗等人按新盐标计算实际盐度S,并提出的新的状态方程:)1(200p B Ap K p TS TSp++?=ρρK0为标准大气压下正割体积弹性模量,它的适用范围是:T = -2~40℃,p = 0~1000巴,盐度S = 0~42。3.海水密度的分布特点大洋表面密度特点大洋表面盐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等密度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赤道地区表面海水密度很小,亚热带海区密度仍然不大。极地海区密度最大。(注:南北纬60度海区密度最大。)大洋海水密度垂直变化特点密度向下递增。在南北纬20°之间100米左右水层内,密度最大,并且在50米以内垂直梯度很小,几乎没有变化;50—100米深度上密度垂直梯度最大,出现密度的突变层。它对声波有折射作用。在深层,密度几乎不随深度变化。六、水色、海色海色:由于天气、海底、海洋生物、悬浮物质给人直观的颜色。水色:是水体对光选择性吸收和散射作用的结果。水体对太阳光谱中长波红、橙、黄光容易吸收,而对蓝、绿、青光散射强烈,故海水水色多呈蔚蓝色和绿色。七、透明度透明度是表示水体能见程度的一个量度,也是各种水体浑浊程度的一个量度。常用直径30厘米的白色圆盘没入水中直到看不见为止。大西洋马尾藻海可达66.5米,德国科学家在南极威德尔海测的为79米,蒸馏水为80米。第二节地球上水的化学成分一、天然水的化学成分

c n u水的化学性质是由溶解和分散在天然水中的气体、离子、分子、胶体物质及悬浮团体成分、微生物和这些物质的含量决定的。天然水中各种物质按性质可分三大类:1.悬浮物质 无机悬浮物质为泥沙、粘土、微生物(包括细菌、藻类、大肠菌群) 2.胶体物质 主要为无机硅酸胶体(次生粘土矿物、各种含水氧化物)和有机胶体为腐殖酸。3.溶解物质 包括各种盐类、气体和某些有机化合物。离子:K+、Na+、Ca2+、Mg2+四种阳离子Cl-、HCO3-、SO42-、CO32-四种阴离子气体:主要为O2、CO2和N2 生物原生质:NO3-、NO2-、H2PO4-和HPO42-,此外还有BR、I、Mn等。二、天然水的矿化过程1.矿化度天然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量(不包括溶解的气体),以克/升或毫克/升表示。矿化度是划分天然水的级别、评价水质优势的最重要的指标。 2.水的硬度硬度是指水中溶解的Ca、Mg离子总量。把水加热至沸腾,由于形成了CaCO3和MgCO3并从水中析出,使水失去一部分Ca2+和Mg2+,这部分Ca2+和Mg2+的数量称为暂时硬度。硬度与暂时硬度之差,称为永久硬度。3.矿化作用溶滤作用土壤和岩石中某些成分直接进入水中的过程。如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吸附性阳离子交替作用天然水中离子从溶液中转移到胶体上(吸附过程),也可从胶体上原来吸附的离子转移到溶液中(解吸过程)来交换阳离子。胶体对各种阳离子的吸附能力,由大到小顺序为:H+ > Fe3+ > Al3+ > Ba2+ > Ca2+ > Mg2+ > K+ > NH4+ > Na+ > Li+氧化作用硫化物的氧化是地下水中富集硫酸盐的途径,如: FeS2 + O2 + H2O → FeSO4 + H2SO4CaCO3 + H2SO4→ CaSO4 + CO2↑ + H2O 还原作用还原环境里,天然水可以与含有机物围岩接触,或受到过量的有机物污染,碳氢化合物可以使水中的硫酸盐还原。

c n u如: CH4 + CaSO4→CaS + CO2 + H2O CaS + CO2 + H2O → CaSO4 + H2S 蒸发浓缩作用蒸发浓缩各种盐的沉淀顺序为Al、Fe、Mn的氢氧化物→ Ca、Mg碳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 Na的硫酸盐→ Ca、Mg的氯化物→硝酸盐青海众多盐湖就富集了大量的KCl、NaCl 混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化度的水相遇。混合后的矿化度和化学成分都要发生变化。三、天然水的分类这里仅介绍按矿化度分类及按主要离子成分的比例分类1.矿化度分类表1—3 天然水按矿化度分类表(g/l)类型低矿化弱矿化中度矿化强矿化高矿化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卤水矿化度<1 1—24 24—35 35—50 >50 2.按主要离子成分比例分类地表水分类(采用阿列金分类)z按占优势的阴离子将天然水分为:重碳酸盐类(C)、硫酸盐类(S)和氯化物类(Cl)z对每一类天然水按占优势的阳离子将天然水进一步分为:钙质(Ca)、镁质(Mg)和钠质(Na)z在每一组内按各种离子摩尔的比例关系,分为四个水型:Ⅰ. [HCO3-] > [Ca2+ + Mg2+] 是低矿化淡水Ⅱ. [HCO3-] < [Ca2+ + Mg2+] < [HCO3- + SO42+] 是低矿化和中等矿化河、湖和地下水Ⅲ. [HCO3- + SO42+] < [Ca2+ + Mg2+]或[Cl-] > [Na+] 是高矿化的地下水、盐湖水和海水Ⅳ. [HCO3-]= 0 是酸性水。沼泽水、硫化矿床水和煤田矿坑水 z表示方法C表示重碳酸盐类、钙组、II型水Ca II地下水分类参见C. A. 舒卡列夫分类四、水体的化学性质

(一)大气水的化学组成及特征

大气水含有多种离子及微生物和灰尘,但是天然水中溶解物质最少的雨水矿

化度较低,一般为20—50毫克/升。

1.化学成分和性质

溶解气体的含量近于饱和

降水普遍显酸性

大气降水的PH值小于5.6,即为酸雨,是因空气中SO2、NO、NO2造成的。

2.降水中的物质来源

海面上气泡崩解弥散空中,水滴蒸发成极细干盐粒;

风从地面吹起的扬尘;

火山喷发喷入大气的易溶物质及尘埃

(二)海水的化学组成及特点

1.海水化学组成

c n u

海水中含量大于1毫克/千克的11种化学成分。包括:

Na+,Mg2+,Ca2+,K+和Sr+等5种阳离子;

Cl—,SO42—,HCO3—(CO32—),Br—,F—等5种阴离子;

硼酸分子

这些成分的总量占海水中所有溶解成分的99.9%以上。

海水化学成分之间的比例有“恒定性”;

海水主要溶解成分的来源是河川搬运入海的岩石风化产物和火山等的喷

发物;

2.海水的盐度

海水盐度

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它是海水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标志。

绝对盐度:海水中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实际工作中不易测定。

实用盐度:温度为15℃,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条件下的海水样品的电

导率,与质量为32.4356×10-3的标准氯化钾(KCl)溶液的电

导率的比值K15来定义的。K15精确地等于1时,海水样品的实

用盐度恰好等于15。

3.盐度的地理分布

盐度的影响因素

主要是蒸发和降水,是全球性的。

局部影响因素是寒暖流流经区,沿岸地区的淡水注入。

盐度的分布特点

两极附近,赤道区和受陆地径流影响的海区,盐度比较小。在SN20°的海

区,海水盐度则比较大,深层海水的盐度变化较小,主要受环流和湍流混

合等物理过程所控制。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4.69×10-3。

盐度的时变特点

大洋中心区盐度的日变趋于零,年变也小;

c n u沿岸地区盐度的年变化大,主要受大陆影响,有的是气候影响,有的是河流影响。(三)河水的化学组成特点1.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比湖水、地下水、海水低影响河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是河水的补给来源、水文气候因素、流域内岩石、土壤、植被条件和人类活动等。2.河水中的各种离子含量差异很大HCO3—> SO42—> Cl—> NO3—Ca2+> Na+> Mg2+> K+按溶解的化学成分丰度:HCO3—、Ca2+、SO42—、Cl—、Na+、Mg2+、K+3.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性离河源越远,河水的矿化度越大,同时Na+,Cl—增多,HCO3—减少。4.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河水补给来源随季节变化明显。以雨水或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在汛期河水量增大,矿化度明显降低。枯水季节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河水矿化度增大。(四)湖水的化学组成特点1.影响因素除天然水质相同的影响因素外(补给、气候、地质、土壤)外,还有湖泊本身的形态、大小和湖内的生物活动过程。这些因素对湖水水质,尤其是对湖泊的水温、溶解气体和生物原生质的影响很大。这是湖水水质区别于河水水质、地下水水质的主要特征。2.湖水的理化性质 水色和透明度类似海色的机理,但一般中小型湖泊湖心水色浅,透明度大。化学性质成分来源:降水、河川径流、地下水、湖盆岩石、土壤、湖中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产物。化学性质:含盐量、矿化度、硬度、酸碱度、溶解氧、阴阳离子浓度、氧化还原、生物营养元素、有机质含量。3.化学成分特点湖水的矿化度有差异淡水湖水中的主要离子是HCO3—和Ca2+咸水湖和盐湖中,因矿化度增高,Cl—和Na+相对含量增大。湖中生物作用影响强烈湖泊底部,由于有机物的分解,水中的生物原生质含量大,而表层湖水低。湖水交替缓慢,化学成分垂向分布不均一这是湖水水质区别于河水水质和地下水水质的最显著特征。随水深增加,会出现局部还原环境。

c n u湖水化学成分向单一方向发展以内陆湖为例,咭兰泰盐池主要为NaCl 原因分析:水循环过程单一,只是径流与蒸发过程汇水区域单一被溶物质进入湖泊成分单一第三节地球上水分布和水资源一、地球上水体类型和分布湖泊水沼泽水河流水地表水冰川和永久积雪水土壤水空隙水陆地水地下水永久冻土层的地下水海洋水大气水自然水体生物水二、水资源1.水资源的概念广义水资源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它包括水量、水质和水能三方面。天然水水质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狭义水资源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水。具体包括:每年可以更新的降水量;江河径流量;浅层地下水淡水量。2.水资源的特征z水循环过程是无限的,但再生补给水量是有限的z水资源时空分布是不均匀z利用价值是广泛的和不可替代的按水资源利用方式可分为:耗用水量: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用水等;借用水量:养鱼、航运、水力发电等。这种综合效益是其它任何自然资源无法替代的。z利害两重性

c n u z大陆冰盖、冰川和永久积雪是水圈中最大的淡水水体2.我国水资源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是指一个地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水资源时空变化z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z水资源多年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水资源条件和问题z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量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z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进行水量的地区调配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z水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抗旱防洪涝始终是一项艰巨任务。z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增加了江河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z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量开采;z天然水质相当良好,但人为污染日趋严重,防止水质恶化,保护水资源已是当务之急。

压紧机构

压滤机的压紧装置蔡忠群压滤机:在过滤介质一侧施加机械力实现过滤的机械。 压滤机是集机电液于一体,具有现代技术水平先进的过离机械产品,它主要由机架部分,过滤部分,压紧部分,电气控制部分,(自动拉板部分)。 压紧部分:手动压紧、机械压紧、液压压紧。 一.手动压紧:主要是以螺旋式机械千斤顶推动压紧板将滤板压紧。螺旋式机械千斤顶是千斤顶当中比较常用的一种。 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小于1m)的最简单的起重设备。它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机械式千斤顶又有齿条式与螺旋式两种,由于起重量小,操作费力,一般只用于机械维修工作,在修桥过程中不适用。液压式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有自锁作用,故使用广泛。其缺点是起重高度有限,起升速度慢。千斤顶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千斤顶作为一种使用范围广泛的工具,采用了最优质的材料铸造,保证了千斤顶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千斤顶分为机械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两种,原理各有不同。从原理上来说,液压千斤顶所基于的原理为帕斯卡原理,即:液体各处的压强是一致的,这样,在平衡的系统中,比较小的活塞上面施加的压力比较小,而大的活塞上施加的压力也比较大,这样能够保持液体的静止。所以通过液体的传递,可以得到不同端上的不同的压力,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变换的目的。我们所常见到的液压千斤顶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来达到力的传递。机械千斤顶采用机械原理,以往复扳动手柄,拔爪即推动棘轮间隙回转,

小伞齿轮带动大伞齿轮、使举重螺杆旋转从而使升降套筒获得起升或下降,而达到起重拉力的功能。但不如液压千斤顶简易。 按结构特征分千斤顶的结构和技术规格 可分为齿条千斤顶、螺旋(机械)千斤顶和液压(油压)千斤顶3种。 (1). 齿条千斤顶: 由人力通过杠杆和齿轮带动齿条顶举重物。起重量一般不超过20吨,可长期支持重物,主要用在作业条件不方便的地方或需要利用下部的托爪提升重物的场合,如铁路起轨作业。 (2).螺旋千斤顶:采用螺杆或由螺杆推动的升降套筒作为刚性顶举件的千斤顶。即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头部经特殊热处理,梅花形防滑面设计,使产品在使用中不易产生滑脱、顶弯、折断等现象。螺旋千斤顶顶为进一步降低外形高度和增大顶举距离,可做成多级伸缩式的。普通螺旋千斤顶靠螺纹自锁作用支持重物,构造简单,但传动效率低,返程慢。自降螺旋千斤顶的螺纹无自锁作用,但装有制动器。放松制动器,重物即可自行快速下降,缩短返程时间,但这种千斤顶构造较复杂。螺旋千斤顶能长期支持重物,最大起重量已达100吨,应用较广。下部装上水平螺杆后,还能使重物做小距离横移。螺旋千斤顶按其结构和使用场所分为:①普通型螺旋千斤顶,其代号的表征字母为ql。②普通高型螺旋千斤顶,其代号的表征字母为qlg。③普通低型螺旋千斤顶,其代号的表征字母为qld。④钩式螺旋千斤顶,其代号的表征字母为qlg。⑤剪式螺旋千斤顶,其代号的表征字母为qlj。⑥自落式螺旋千斤顶,其代号的表征字母为qlz。 (3). 液压千斤顶: 由人力或电力驱动液压泵,通过液压系统传动,用缸体或活塞作为顶举件。液压千斤顶可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整体式的泵与液压缸联成一体;分离式的泵与液压缸分离,中间用高压软管相联。液压千斤顶结构紧凑,能平稳顶升重物,起重量最大达1000吨,行程1米,传动效率较高,故应用较广;但易漏油,不宜长期支持重物。如长期支撑需选用自锁千斤顶,螺旋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为进一步降低外形高度或增大顶举距离,可做成多级伸缩式。液压千斤顶除上述基本型式外,按同样原理可改装成滑升模板千斤顶、液压升降台、张拉机等,用于各种特殊施工场合。液压千斤顶按其结构、用途分为如下两种:①立式螺纹连接结构的液压千斤顶其代号的表征字母为qyl。②立卧两用液压千斤顶,其代号的表征字母为qw。 可分类为分离式千斤顶,卧式千斤顶,爪式千斤顶,同步千斤顶,一

机械压紧手动拉板结构及原理

机械压紧手动拉板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1、机架部分 机架是由固定压板、活动压板、横梁、支架、大小脚组成。 (1)固定压板:它与小脚连接,除起到支承横梁的重要作用外,中间有进料孔,也可作为进气、进洗涤水的通道,暗流还具有出液通道。 (2)活动压板:是用来压紧滤板的。活动压板两侧装有滚轮,供其前后运动时支撑、定位,在压紧或拉开时,滚轮应处于滚动状态。 (3)横梁:它是滤板的运动导轨及支承件。 2、压紧机构 本压滤机采用机械压紧方式 机械传动压紧是采用电力机械驱动来压紧滤板的。在电力机械驱动下,丝杠带动活动压 板向前压紧全部滤板,向后则带动活动压板复位。 压紧机构是电动机、针轮减速机、主从动齿轮、平面轴承、丝杠螺母、丝杠、卡板等组成,它们固定在电机支架上,丝杠前端通过六角端盖固定在活动压板中心。当电机正转时,通过针轮减速机及齿轮的减速,带动丝杠螺母转动,从而带动丝杠向前推动活动压板向固定压板方向前进,使各滤板逐步形成压紧状态,随着丝杠不断的向前,压紧力越来越大,同时电机驱动电流相应增大,当压紧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电机驱动电流也将上升到过流继电器预先调定值,使过流继电器动作,电机停转。由于丝杠及丝杠螺母螺旋升角λ<4.5°小于摩擦角将产生自锁,保证滤板在工作中始终处于压紧状态。松开时,只需电机反转,当活动压板后退到检测感应区时,活动压板停止后退。 3、过滤机构 厢式压滤机的过滤机构由滤板、滤布所组成; 当滤板压紧后,物料进入滤板的滤室内,固体颗粒被滤布截留在滤室内,液体则穿过滤布顺着滤板沟槽进入出液通道,排出机外。

操作程序及使用方法 本系列压滤机运行前必须对泵站加足液压油,并确认各部位正常后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 下 一 次 工 作 循 环 1.压紧滤板 (1)机械压紧:接通总电源,按下“滤板压紧”按钮,活动压板将在丝杠的推动作用下,把全部滤板压向固定压板一端,并施以预定的压紧力。 (2)液压压紧:接通总电源,按下“压板压紧”按钮,启动油泵。活动压板将在活塞杆的推动作用下,把全部滤板压向固定压板一侧,达到预定的压紧力。 2.进料过滤 滤板压紧后,检查各管路阀门开闭状况,确认无误后,启动进料泵。用储槽进料时,开启进料阀时,应缓慢调节到位。浆液即通过固定压板上的进料孔进入各滤室,在规定的压力范围

原子结构示意图大全

+19 2 8 8 1 钾K +20 2 8 8 2 钙Ca +21 2 8 9 2 钪Sc +22 2 8 10 2 钛Ti +23 2 8 11 2 钒V +24 2 8 13 1 铬Cr +25 2 8 13 2 锰Mn +26 2 8 14 2 铁Fe +27 2 8 15 2 钴Co +28 2 8 16 2 镍Ni +29 2 8 18 1 铜Cu +30 2 8 18 2 锌Zn +31 2 8 18 3 镓Ga +32 2 8 18 4 锗Ge +33 2 8 18 5 砷As +34 2 8 18 6 硒Se +35 2 8 18 7 溴Br +36 2 8 18 8 氪Kr +37 2 8 18 8 1 铷Rb +38 2 8 18 8 2 锶Sr +39 2 8 18 9 2 钇Y +40 2 8 18 10 2 锆Zr +41 2 8 18 12 1 铌Nb +42 2 8 18 13 1 钼Mo +43 2 8 18 13 2 锝Tc +44 2 8 18 15 1 钌Ru +45 2 8 18 16 1 铑Rh +46 2 8 18 18 钯Pd +47 2 8 18 18 1 银Ag +48 2 8 18 18 2 镉Cd +49 2 8 18 18 3 铟In +50 2 8 18 18 4 锡Sn +51 2 8 18 18 5 锑Sb +52 2 8 18 18 6 碲Te +53 2 8 18 18 7 碘I +54 2 8 18 18 8 氙Xe +55 2 8 18 18 8 1 铯Cs +56 2 8 18 18 8 2 钡Ba +57 2 8 18 18 9 2 镧La +58 2 8 18 19 9 2 铈Ce +59 2 8 18 21 8 2 镨Pr +60 2 8 18 22 8 2 钕Nd +61 2 8 18 23 8 2 钷Pm +62 2 8 18 24 8 2 钐Sm +63 2 8 18 25 8 2 铕Eu +64 2 8 18 25 9 2 钆Gd +65 2 8 18 27 8 2 铽Td +66 2 8 18 28 8 2 镝Dy +67 2 8 18 29 8 2 钬Ho +68 2 8 18 30 8 2 铒Er +69 2 8 18 31 8 2 铥Tm +70 2 8 18 32 8 2 镱Yb +71 2 8 18 32 9 2 镥Lu +72 2 8 18 32 10 2 铪Hf

原子结构示意图大全

+19 2 8 8 1 钾 K +20 2 8 8 2 钙 Ca +21 2 8 9 2 钪 Sc +22 2 8 10 2 钛 Ti +23 2 8 11 2 钒 V +24 2 8 13 1 铬 Cr +25 2 8 13 2 锰 Mn +26 2 8 14 2 铁 Fe +27 2 8 15 2 钴 Co +28 2 8 16 2 镍 Ni +29 2 8 18 1 铜 Cu +30 2 8 18 2 锌 Zn +31 2 8 18 3 镓 Ga +32 2 8 18 4 锗 Ge +33 2 8 18 5 砷 As +34 2 8 18 6 硒 Se +35 2 8 18 7 溴 Br +36 2 8 18 8 氪 Kr +37 2 8 18 8 1 铷 Rb +38 2 8 18 8 2 锶 Sr +39 2 8 18 9 2 钇 Y +40 2 8 18 10 2 锆 Zr +41 2 8 18 12 1 铌 Nb +42 2 8 18 13 1 钼 Mo +43 2 8 18 13 2 锝 Tc +44 2 8 18 15 1 钌 Ru +45 2 8 18 16 1 铑 Rh +46 2 8 18 18 钯 Pd +47 2 8 18 18 1 银 Ag +48 2 8 18 18 2 镉 Cd +49 2 8 18 18 3 铟 In +50 2 8 18 18 4 锡 Sn +51 2 8 18 18 5 锑 Sb +52 2 8 18 18 6 碲 Te +53 2 8 18 18 7 碘 I +54 2 8 18 18 8 氙 Xe +55 2 8 18 18 8 1 铯 Cs +56 2 8 18 18 8 2 钡 Ba +57 2 8 18 18 9 2 镧 La +58 2 8 18 19 9 2 铈 Ce +59 2 8 18 21 8 2 镨 Pr +60 2 8 18 22 8 2 钕 Nd +61 2 8 18 23 8 2 钷 Pm +62 2 8 18 24 8 2 钐 Sm +63 2 8 18 25 8 2 铕 Eu

原子结构示意图大全

+19 2 8 8 1 钾K+20 2 8 8 2 钙Ca+21 2 8 9 2 钪Sc +22 2 8 10 2 钛Ti+23 2 8 11 2 钒V+24 2 8 13 1 铬Cr +25 2 8 13 2 锰Mn+26 2 8 14 2 铁Fe+27 2 8 15 2 钴Co +28 2 8 16 2 镍Ni+29 2 8 18 1 铜Cu+30 2 8 18 2 锌Zn +31 2 8 18 3 镓Ga+32 2 8 18 4 锗Ge+33 2 8 18 5 砷As +34 2 8 18 6 硒Se+35 2 8 18 7 溴Br+36 2 8 18 8 氪Kr +37 2 8 18 8 1 铷Rb+38 2 8 18 8 2 锶Sr+39 2 8 18 9 2 钇Y +40 2 8 18 10 2 锆Zr+41 2 8 18 12 1 铌Nb+42 2 8 18 13 1 钼Mo +43 2 8 18 13 2 锝Tc+44 2 8 18 15 1 钌Ru+45 2 8 18 16 1 铑Rh +46 2 8 18 18钯Pd+47 2 8 18 18 1 银Ag+48 2 8 18 18 2 镉Cd +49 2 8 18 18 3 铟In+50 2 8 18 18 4 锡Sn+51 2 8 18 18 5 锑Sb +52 2 8 18 18 6 碲Te+53 2 8 18 18 7 碘I+54 2 8 18 18 8 氙Xe+55 2 8 18 18 8 1 铯Cs+56 2 8 18 18 8 2 钡Ba+57 2 8 18 18 9 2 镧La +58 2 8 18 19 9 2 铈Ce+59 2 8 18 21 8 2 镨Pr+60 2 8 18 22 8 2 钕Nd +61 2 8 18 23 8 2 钷Pm+62 2 8 18 24 8 2 钐Sm+63 2 8 18 25 8 2 铕Eu +64 2 8 18 25 9 2 钆Gd+65 2 8 18 27 8 2 铽Td+66 2 8 18 28 8 2 镝Dy +67 2 8 18 29 8 2 钬Ho+68 2 8 18 30 8 2 铒Er+69 2 8 18 31 8 2 铥Tm +70 2 8 18 32 8 2 镱Yb+71 2 8 18 32 9 2 镥Lu+72 2 8 18 32 10 2 铪Hf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列规律: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列的,从里到外1,2,3,4,5,6,7。 2,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3,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当电子层达或超过到四层时,倒数第二层不超过18个电子,当电子层超过四层时,倒数第三层最多不超过32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11氢H +22氦He +321锂Li +422铍Be +523硼B +624碳C +725氮N +826氧O +927氟F +1028氖Ne +11281钠Na +12282镁Mg +13283铝Al +14284硅Si +15285磷P +16286硫S +17287氯Cl +18288氩Ar +192881钾K +202882钙Ca +212892钪Sc +2228102钛Ti +2328112钒V +2428131铬Cr +2528132锰Mn +2628142铁Fe +2728152钴Co +2828162镍Ni +2928181铜Cu +3028182锌Zn

+3128183镓 Ga +3228184锗Ge +3328185砷As +3428186硒Se +3528187溴Br +3628188氪Kr +37281881铷 Rb +38281882锶Sr +39281892钇Y +402818102锆 Zr +412818121铌Nb +422818131钼Mo +432818132锝Tc +442818151钌Ru +452818161铑Rh +46281818钯Pd +472818181银Ag +482818182镉Cd +492818183铟In +502818184锡Sn +512818185锑Sb +522818186碲Te +532818187碘I +542818188氙Xe +5528181881铯Cs +5628181882钡Ba +5728181892镧La +5828181992铈Ce +5928182182镨Pr +6028182282钕Nd +6128182382钷Pm +6228182482钐Sm +6328182582铕Eu +6428182592钆Gd +6528182782铽 Td+6628182882镝Dy +6728182982钬Ho +6828183082铒Er +6928183182铥Tm +7028183282镱Yb +7128183292镥Lu +72281832102铪Hf +73281832112钽Ta +74281832122钨W +75281832132铼Re +76281832142锇Os

原子结构示意图大全讲解学习

精品文档 +19 2 8 8 1 钾K +20 2 8 8 2 钙Ca +21 2 8 9 2 钪Sc +22 2 8 10 2 钛Ti +23 2 8 11 2 钒V +24 2 8 13 1 铬Cr +25 2 8 13 2 锰Mn +26 2 8 14 2 铁Fe +27 2 8 15 2 钴Co +28 2 8 16 2 镍Ni +29 2 8 18 1 铜Cu +30 2 8 18 2 锌Zn +31 2 8 18 3 镓Ga +32 2 8 18 4 锗Ge +33 2 8 18 5 砷As +34 2 8 18 6 硒Se +35 2 8 18 7 溴Br +36 2 8 18 8 氪Kr +37 2 8 18 8 1 铷Rb +38 2 8 18 8 2 锶Sr +39 2 8 18 9 2 钇Y +40 2 8 18 10 2 锆Zr +41 2 8 18 12 1 铌Nb +42 2 8 18 13 1 钼Mo +43 2 8 18 13 2 锝Tc +44 2 8 18 15 1 钌Ru +45 2 8 18 16 1 铑Rh +46 2 8 18 18 钯Pd +47 2 8 18 18 1 银Ag +48 2 8 18 18 2 镉Cd +49 2 8 18 18 3 铟In +50 2 8 18 18 4 锡Sn +51 2 8 18 18 5 锑Sb +52 2 8 18 18 6 碲Te +53 2 8 18 18 7 碘I +54 2 8 18 18 8 氙Xe +55 2 8 18 18 8 1 铯Cs +56 2 8 18 18 8 2 钡Ba +57 2 8 18 18 9 2 镧La +58 2 8 18 19 9 2 铈Ce +59 2 8 18 21 8 2 镨Pr +60 2 8 18 22 8 2 钕Nd +61 2 8 18 23 8 2 钷Pm +62 2 8 18 24 8 2 钐Sm +63 2 8 18 25 8 2 铕Eu +64 2 8 18 25 9 2 钆Gd +65 2 8 18 27 8 2 铽Td +66 2 8 18 28 8 2 镝Dy +67 2 8 18 29 8 2 钬Ho +68 2 8 18 30 8 2 铒Er +69 2 8 18 31 8 2 铥Tm +70 2 8 18 32 8 2 镱Yb +71 2 8 18 32 9 2 镥Lu +72 2 8 18 32 10 2 铪Hf 精品文档

所有原子结构示意图

所有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氢 H +2 2 氦 He +3 2 1 锂 Li +4 2 2 铍Be +5 2 3 硼 B +6 2 4 碳 C +7 2 5 氮N +8 2 6 氧 O +9 2 7 氟 F +10 2 8 氖Ne +11 2 8 1 钠Na +12 2 8 2 镁Mg +13 2 8 3 铝Al +14 2 8 4 硅Si +15 2 8 5 磷P +16 2 8 6 硫S +17 2 8 7 氯Cl +18 2 8 8 氩Ar +19 2 8 8 1 钾 K +20 2 8 8 2 钙 Ca +21 2 8 9 2 钪 Sc +22 2 8 10 2 钛 Ti +23 2 8 11 2 钒 V +24 2 8 13 1 铬 Cr +25 2 8 13 2 锰 Mn +26 2 8 14 2 铁 Fe +27 2 8 15 2 钴 Co +28 2 8 16 2 镍 Ni +29 2 8 18 1 铜 Cu +30 2 8 18 2 锌 Zn +31 2 8 18 3 镓 Ga +32 2 8 18 4 锗 Ge +33 2 8 18 5 砷 As +34 2 8 18 6 硒 Se +35 2 8 18 7 溴 Br +36 2 8 18 8 氪 Kr +37 2 8 18 8 1 铷 Rb +38 2 8 18 8 2 锶 Sr +39 2 8 18 9 2 钇 Y +40 2 8 18 10 2 锆 Zr +41 2 8 18 12 1 铌 Nb +42 2 8 18 13 1 钼 Mo +43 2 8 18 13 2 锝 Tc +44 2 8 18 15 1 钌 Ru +45 2 8 18 16 1 铑 Rh +46 2 8 18 18 钯 Pd +47 2 8 18 18 1 银 Ag +48 2 8 18 18 2 镉 Cd +49 2 8 18 18 3 铟 In +50 2 8 18 18 4 锡 Sn +51 2 8 18 18 5 锑 Sb +52 2 8 18 18 6 碲 Te +53 2 8 18 18 7 碘 I +54 2 8 18 18 8 氙 Xe +55 2 8 18 18 8 1 铯 Cs +56 2 8 18 18 8 2 钡 Ba +57 2 8 18 18 9 2 镧 La +58 2 8 18 19 9 2 铈 Ce +59 2 8 18 21 8 2 镨 Pr +60 2 8 18 22 8 2 钕 Nd +61 2 8 18 23 8 2 钷 Pm +62 2 8 18 24 8 2 钐 Sm +63 2 8 18 25 8 2 铕 Eu +64 2 8 18 25 9 2 钆 Gd +65 2 8 18 27 8 2 铽 Td +66 2 8 18 28 8 2 镝 Dy +67 2 8 18 29 8 2 钬 Ho +68 2 8 18 30 8 2 铒 Er +69 2 8 18 31 8 2 铥 Tm +70 2 8 18 32 8 2 镱 Yb +71 2 8 18 32 9 2 镥 Lu +72 2 8 18 32 10 2 铪 Hf +73 2 8 18 32 11 2 钽 Ta +74 2 8 18 32 12 2 钨 W +75 2 8 18 32 13 2 铼 Re +76 2 8 18 32 14 2 锇 Os +77 2 8 18 32 15 2 铱 Ir +78 2 8 18 32 17 1 铂 Pt +79 2 8 18 32 18 1 金 Au +80 2 8 18 32 18 2 汞 Hg +81 2 8 18 32 18 3 铊 Tl +82 2 8 18 32 18 4 铅 Pb +83 2 8 18 32 18 5 铋 Bi +84 2 8 18 32 18 6 钋 Po +85 2 8 18 32 18 7 砹 At +86 2 8 18 32 18 8 氡 Rn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练习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练习 1.在如图所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6”表示() A.质子数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数2.从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得失电子能力B.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的质子数D.元素的化学性质 3.在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不能确定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B.中子数C.质子数D.电子层数4.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5.下列表示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6.下列属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7.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如图是某种粒子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粒子是阳离子B.该粒子的电子数是11 C.该粒子的中子数是11 D.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 8.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如图是某元素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层上有7个电子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电荷数为17 D.该原子易形成阳离子 9.右图是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你根据以下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与氮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

10.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的是() 11.右图分别是X元素和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由X、Y两 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X2Y B.Y2X C.YX2D.XY7 12.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元素的符号 是,质子数是,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是,元素的类别是(选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 13.如图是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内有8个质子B.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 C.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2价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成为阳离子 14.右图是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3 B.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C.铝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D.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15.右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B.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C.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 16.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则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钠的核内质子数为11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0 C.该粒子有三个电子层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17.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 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6个电子,该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C.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能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 D.该原子的最外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18.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元素周期表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表各原子结 构示意图 第1周期 [1] K 氢1 [2] He 氦2 第2周期 [3] Li 锂2 1 [4] Be 铍2 2 [5] B 硼2 3 [6] C 碳2 4 [8] O 氧2 6 [9] F 氟2 7 [10]Ne 氖2 8 第3周期 [11]Na 钠2 8 1 [12]Mg 镁2 8 2 [13]Al 铝2 8 3 [14]Si 硅2 8 4 [15] P 磷2 8 5 [16] S 硫2 8 6 [17]Cl 氯2 8 7 [18]Ar 氩2 8 8 第4周期 [19]K 钾2 8 8 1 [20]Ca 钙2 8 8 2 [21]Sc 钪2 8 9 2 [22]Ti 钛2 8 10 2 [23]V 钒2 8 11 2 [24]Cr 铬2 8 13 1 [25]Mn 锰2 8 13 2 [26]Fe 铁2 8 14 2 [27]Co 钴2 8 15 2 [28]Ni 镍2 8 16 2 [29]Cu 铜2 8 18 1 [30]Zn 锌2 8 18 2 [31]Ga 镓2 8 18 3 [32]Ge 锗2 8 18 4 [33]As 砷2 8 18 5 [34]Se 硒2 8 18 6 [35]Br 溴2 8 18 7 [36]Kr 氪2 8 18 8 第5周期 [37]Rb 铷2 8 18 8 1 [38]Sr 锶2 8 18 8 2 [40]Zr 锆2 8 18 10 2 [41]Nb 铌2 8 18 12 1 [42]Mo 钼2 8 18 13 1 [43]Tc 锝2 8 18 13 2 [44]Ru 钌2 8 18 15 1 [45]Rh 铑2 8 18 16 1 [46]Pd 钯2 8 18 18 [47]Ag 银2 8 18 18 1 [48]Cd 镉2 8 18 18 2 [49]In 铟2 8 18 18 3 [50]Sn 锡2 8 18 18 4 [51]Sb 锑2 8 18 18 5 [52]Te 碲2 8 18 18 6 [53]I 碘2 8 18 18 7 [54]Xe 氙2 8 18 18 8 第6周期 [55]Cs 铯2 8 18 18 8 1 [56]Ba 钡2 8 18 18 8 2 [57]La 镧2 8 18 18 9 2 [58]Ce 铈2 8 18 19 9 2 [59]Pr 镨2 8 18 21 8 2 [60]Nd 钕2 8 18 22 8 2 [61]Pm 钷2 8 18 23 8 2 [62]Sm 钐2 8 18 24 8 2 [63]Eu 铕2 8 18 25 8 2 [64]Gd 钆2 8 18 25 9 2 [65]Tb 铽2 8 18 27 8 2 [66]Dy 镝2 8 18 28 8 2 [67]Ho 钬2 8 18 29 8 2 [68]Er 铒2 8 18 30 8 2 [69]Tm 铥2 8 18 31 8 2 [70]Yb 镱2 8 18 32 8 2 [71]Lu 镥2 8 18 32 9 2 [72]Hf 铪2 8 18 32 10 2 [73]Ta 钽2 8 18 32 11 2 [74]W 钨2 8 18 32 12 2 [75]Re 铼2 8 18 32 13 2 [76]Os 锇2 8 18 32 14 2 [77]Ir 铱2 8 18 32 15 2 [78]Pt 铂2 8 18 32 17 1 [79]Au 金2 8 18 32 18 1 [81]Tl 铊2 8 18 32 18 3 [82]Pb 铅2 8 18 32 18 4 [83]Bi 铋2 8 18 32 18 5 [84]Po 钋2 8 18 32 18 6 [85]A 砹2 8 18 32 18 7 [86]Rn 氡2 8 18 32 18 8 第7周期 [87]Pr 钫2 8 18 32 18 8 1 [88]Ra 镭2 8 18 32 18 8 2 [89]Ac 锕2 8 18 32 18 9 2 [90]Th 钍2 8 18 32 18 10 2 [91]Pa 镤2 8 18 32 20 9 2 [92]U 铀2 8 18 32 21 9 2 [93]Np 镎2 8 18 32 22 9 2 [94]Pu 钚2 8 18 32 24 8 2 [95]Am 镅*2 8 18 32 25 8 2 [96]Cm 锔*2 8 18 32 25 9 2 [97]Bk 锫*2 8 18 32 27 8 2 [98]Cf 锎*2 8 18 32 28 8 2 [99]Es 锿*2 8 18 32 29 8 2 [100]Fm 镄* 2 8 18 32 30 8 2 [101]Md 钔* 2 8 18 32 31 8 2 [102]No 锘* 2 8 18 32 32 8 2 [103]Lr 铹* 2 8 18 32 32 9 2 [104]Rf* [105]Db* [106]Sg* [107]Bh* [108]Hs* [109]Mt* [110]Ds* [111]Rg* [112]Uub* 104-112号暂未列出 57-71号为镧系元素 89-103号为锕系元素 红色(深红色)为放射性元素 带*号为人造元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精)

1. (2011.广州市右国是元素 x 的原子结构示意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l2 B.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C. X 属于非金属元素 D. x 与 Cl 形成的化台物为 XCl 2. (2011. 泰安市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 .. 的是 ( A. 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 11个质子 B. 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个电子 C. 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层 D . 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3. ( 2011.陕西省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 .. 的是 (

A.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53 B. 碘原子核外共有 53个电子,最外层有 7个电子 C .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 碘盐中含有碘酸钾 (KIO3 , KIO 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4. (2011. 泰州市下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 . 它们的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 C .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 D .它们都是原子 5. (2011. 无锡市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 镁离子最外层有 2个电子 D.镁原

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6. (2011. 内江市如图 A 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B 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该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元素是原子序数为 13 B. 该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 3个电子 C.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98克 7. (2011.济宁市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 A .都属于阳离子 B .都属于阴离子 C .属于一种原子 D . 属于一种元素 8. (2011福州市 . 根据图 3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原子结构示意图大全

元素周期表原子示意图大全 +19 2 8 8 1 钾K +20 2 8 8 2 钙Ca +21 2 8 9 2 钪Sc +22 2 8 10 2 钛Ti +23 2 8 11 2 钒V +24 2 8 13 1 铬Cr +25 2 8 13 2 锰Mn +26 2 8 14 2 铁Fe +27 2 8 15 2 钴Co +28 2 8 16 2 镍Ni +29 2 8 18 1 铜Cu +30 2 8 18 2 锌Zn +31 2 8 18 3 镓Ga +32 2 8 18 4 锗Ge +33 2 8 18 5 砷As +34 2 8 18 6 硒Se +35 2 8 18 7 溴Br +36 2 8 18 8 氪Kr +37 2 8 18 8 1 铷Rb +38 2 8 18 8 2 锶Sr +39 2 8 18 9 2 钇Y +40 2 8 18 10 2 锆Zr +41 2 8 18 12 1 铌Nb +42 2 8 18 13 1 钼Mo +43 2 8 18 13 2 锝Tc +44 2 8 18 15 1 钌Ru +45 2 8 18 16 1 铑Rh +46 2 8 18 18 钯Pd +47 2 8 18 18 1 银Ag +48 2 8 18 18 2 镉Cd +49 2 8 18 18 3 铟In +50 2 8 18 18 4 锡Sn +51 2 8 18 18 5 锑Sb +52 2 8 18 18 6 碲Te +53 2 8 18 18 7 碘I +54 2 8 18 18 8 氙Xe +55 2 8 18 18 8 1 铯Cs +56 2 8 18 18 8 2 钡Ba +57 2 8 18 18 9 2 镧La +58 2 8 18 19 9 2 铈Ce +59 2 8 18 21 8 2 镨Pr +60 2 8 18 22 8 2 钕Nd +61 2 8 18 23 8 2 钷Pm +62 2 8 18 24 8 2 钐Sm +63 2 8 18 25 8 2 铕Eu +64 2 8 18 25 9 2 钆Gd +65 2 8 18 27 8 2 铽Td +66 2 8 18 28 8 2 镝Dy +67 2 8 18 29 8 2 钬Ho +68 2 8 18 30 8 2 铒Er +69 2 8 18 31 8 2 铥Tm

原子结构示意图规则

原子结构示意图规则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 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核外电子将尽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于电子不可能都挤在一起,它们还要遵守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一般而言,在这三条规则的指导下,可以推导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在中学阶段要求的前36号元素里,没有例外的情况发生。 1.最低能量原理 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怎样才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呢?比方说,我们站在地面上,不会觉得有什么危险;如果我们站在20层楼的顶上,再往下看时我们心理感到害怕。这是因为物体在越高处具有的势能越高,物体总有从高处往低处的一种趋势,就像自由落体一样,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物体会自动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物体要从地面到空中,必须要有外加力的作用。电子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它在一般情况下总想处于一种较为安全(或稳定)的一种状态(基态),也就是能量最低时的状态。当有外加作用时,电子也是可以吸收能量到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但是它总有时时刻刻想回到基态的趋势。一般来说,离核较近的电子具有较低的能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的能量越来越大;同一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是按s、p、d、f的次序增高的。这两种作用的总结果可以得出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遵守下列次序:1s、2s、2p、3s、3p、4s、3d、4p…… 2.保里不相容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从4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即它所处的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以及电子的自旋方向。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这就是保里不相容原理所告诉大家的。根据这个规则,如果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那么,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定相反。也就是说,每一个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这一点好像我们坐电梯,每个人相当于一个电子,每一个电梯相当于一个轨道,假设电梯足够小,每一个电梯最多只能同时供两个人乘坐,而且乘坐时必须一个人头朝上,另一个人倒立着(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根据保里不相容原理,我们得知:s亚层只有1个轨道,可以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p亚层有3个轨道,总共可以容纳6个电子;f亚层有5个轨道,总共可以容纳10个电子。我们还得知:第一电子层(K层)中只有1s亚层,最多容纳两个电子;第二电子层(L层)中包括2s和2p两个亚层,总共可以容纳8个电子;第3电子层(M层)中包括3s、3p、3d三个亚层,总共可以容纳18个电子……第n层总共可以容纳2n2个电子。 3.洪特规则 从光谱实验结果总结出来的洪特规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洪特规则的第二个含义是对于同一个电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