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九针
“新九针”是师怀堂医师经过50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在《内经》古九针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潜心研制出的九种针具。
它虽源于古九针,但在外形、针法及适应范围等都与古九针有较大的区别。
根据新九针创立的新九针疗法,特别强调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选用不同的针具,发挥每种针具的特殊作用,达到系统治疗的整体综合调治目的。
正可谓:“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
新九针及其针具包括:
1、师氏馋针
2、师氏磁圆梅针
3、师氏鍉针
4、师氏锋勾针
5、师氏铍针
6、师氏圆利针
7、毫针(包括长针)
8、师氏火针(包括单头火针、三头火针、火鍉针、火铍针四种类型,
其中单头火针又分细、中、粗三种规格)
9、师氏梅花针
10、师氏三棱针
辅助器械有:师氏微型陶瓷酒精灯、师氏针包等。
新九针疗法的六大特征
(1)有效性医学的发展对某些疾病来说还是治疗乏术,束手无策。
新九针疗法的一大特点就是对许多目前尚不明了发病机制的治疗乏术的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
如馋针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火针治疗痹证、外阴白斑;梅花针治疗脑血管系统疾患;毫针“滞针手法”治疗术后肠粘连等。
(2)安全性目前,一般的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危害非常的大,物理疗法对人体的副作用及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九针疗法具有“自然疗法”的特点,它几乎没有副作用,治疗过程十分安全,针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3)广泛性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均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4)适应性几乎在任何日常环境条件下进行治疗,对施治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
所以农村、厂矿、部队、边境、山区等基层或偏远山区、地区均可开展。
(5)易行性医疗工作者易学易会,患者易于接受。
(6)经济性新九针价位低,基层工作者可以购置;治疗费用相对低廉,患者容易接受。
新九针的改制
除毫针和三棱针未做改动外,其他如镵、圆、鍉、铍、员利、大针都分别进行改制成为新型的各种针具。
锋勾针是三棱针和勾针的合并,梅花针也进行改制,列入其中。
一、镵针
1、概述
师氏馋针针法是通过划割人体某些部位(如皮肤、口腔黏膜等),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
2、针具特点
师氏馋针分针体和针柄两部分
1)针体:长4厘米,末端延伸为直径0.5厘米的菱形锋利针头。
由耐高温金属制作,便于高温烧灼消毒(在高温下针体不变形,不退火)。
针头部锋
刃可随时修磨,保持锋利。
3、针法
1)持针方法:以拇、食、中三指持钢笔式姿势捏持针柄。
2)基本手法:体针与皮肤呈垂直角度,在预定部位划割,以微出血为度。
3)临床常用划割方法:更具划割部位的不同,一般常用的有以下3中方法:
①口腔粘膜划割法:以针头部锋刃,在口腔内颊粘膜的横形条索状白斑或紫斑上进行垂直划割,割至血出为度。
每针划割长度以1厘米为准。
可根据条形斑之长度酌情决定所划割之针数。
此法适用于多种胃肠疾患、面神经麻痹等。
②耳壳划割法:a耳部穴位划割:用针尖轻微划割耳内侧、背侧之穴位。
可按耳穴定位选取划割部位,每次以3-5穴,微出血为度。
b耳背静脉划割:用针尖轻微划割耳背静脉,以稍出血为度。
一般一次划割2、3处静脉。
以上耳壳划割方法适用于治疗某些皮肤疾患,如湿疹、黄褐斑等。
③背部俞穴划割:即在背部俞穴进行划割,如在治疗外感风邪所致疾病时,可选取背部足太阳经穴、督脉经穴划割。
4、治疗作用
解表泻热、活血化淤、条理肠胃。
5、治疗范围
适用于外感表证(如感冒、发热)以及多种胃肠疾患(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中风口歪,以及某些皮肤病(如脓疱疮、黄褐斑、皮肤瘙痒等)。
二、磁圆梅针:
磁圆梅针针法是通过磁圆梅针刺激(如叩击、按压等)人体一定部位(经脉、穴位、局部等),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是新九针的一个组成部分。
磁圆梅针综合圆针、梅花针与磁疗作用于一体,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气机、强身健体等作用,用揩摩体表,治分肉间气滞,疏泄分肉之间的邪气而不伤肌肉。
2、针具特点:
师氏磁圆梅针由金属制作,外形似斧锤,呈T形,由针体与针柄两部分组成。
3、针法
1)持针法以右手拇指、食指握持针柄中部,中指、无名指轻握针柄后部,小指轻托针柄末端,使虎口向内、针头垂直。
2)基本手法手臂悬空、右肘屈曲为90度,以腕部运动形成主要叩击力量,同时运用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撬力。
腕力与指力两者巧妙配合,灵活弹刺。
①轻度手法:皮肤无明显改变,叩刺时仅有震动感。
②重度手法:皮下痛感明显,叩后皮下出现黄青色斑点,随即转为青紫色斑点。
③中度手法:叩击至皮下潮红,第二天皮下有黄青色斑点。
4、治疗作用
磁圆针循经叩刺可通经活络,活血化淤,使神经、血液、淋巴等组织发生变化,具有磁疗、圆针、梅花针三种作用。
5、治疗范围
(1)内科消耗系统、心脑血管疾患、神志系统疾患如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结肠炎、泻泄、呃逆、中风、眩晕、不寐、胃脘痛、便秘、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等等。
(2)外科软组织损伤,跌打损伤所致淤血肿痛,肩周炎,颈椎病,静脉曲张,静脉炎,脱肛等。
(3)皮肤病鹅掌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及其他不明原因的皮肤病。
(4)妇科痛经,月经不调,崩漏,更年期,子宫脱垂等。
(5)儿科小儿腹泻,遗尿等。
(6)耳鼻喉科耳聋耳鸣等。
三、鍉针
师氏鍉针针法是针对师氏鍉针按压、烙烫人体一定部位(腧穴或病灶局部),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
2、针具包括:小鍉针、大鍉针、弹簧鍉针、长鍉针四种。
3、针法与治疗范围
1)小鍉针
①持针法:以拇、食、中三指持钢笔式姿势紧捏针柄。
②临床常用刺法及治疗范围
A常温刺法(冷鍉针刺法)
a治疗刺法:在选定的部位按压片刻,按压时,针柄与皮肤成80度左右角,作小幅旋转,以形成明显凹坑,出现针感为度。
常用于一般内科、儿科病证(如小儿疳积、腹泻、消化不良等),以及某些外科病证(如关节损伤等等)。
b穴位标记刺法:适用于初学者标记穴位使用。
用鍉针在将要使用其他针刺工具刺激的部位用力按压,使将要被针刺处的皮肤形成明显凹坑,作为针刺标记。
尤其适用于初学火针者在施火针前进行穴位标记。
用于寻找压痛点、疾病反应点、阿是穴点,如肩周炎、腱鞘炎、足跟痛、网球肘的治疗前选穴。
B高温刺法(火鍉针刺法)
a单纯火鍉针刺法:将火鍉针针头根据需要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或微红,在特定刺激点灼刺或患处局部烙烫。
常用于一般外科病症如小血管瘤、疣赘、色素痣、老年斑、外痔、久不愈合溃疡面、肛裂、瘘管等。
b火铍针—火鍉针联合刺法:刺法系火鍉针、火铍针配合运用。
方法:先用火铍针迅速烙割病变组织,以切割至与皮肤相平为度,然后以火鍉针烙烫,修补结痂,产生强化止血作用。
常用于外痔、皮肤赘生物、高凸的疣、瘤、瘊等。
c火鍉针隔药膏温灸法:此法是将鍉针烧热,隔伤湿止痛膏等药膏点灸穴位或患部。
操作:将药膏轻置于穴位处或患处,然后持烧热的鍉针隔药膏进行点灸,针头接触药膏后停留1-2秒,如此反复操作注意切勿烫伤皮肤。
适用于风寒湿痹证,风湿、类风湿关节疼痛者。
2)大鍉针
①持针法:以拇、食、中三指持钢笔式姿势紧捏针柄。
②施针方法:
a 暴露术野并常规消毒(该针主要用于治疗妇女宫颈糜烂、阴道炎,故此时应用窥阴器扩阴,暴露阴道壁及宫颈。
)
b 揩去阴道分泌物。
C 将针粗端头在酒精灯上烧至80度左右,烙灼宫颈糜烂处,阴道炎者,烙灼阴道壁即可。
3)弹簧鍉针
①适应证:该针具主要用于治疗扁桃腺炎或化脓性扁桃腺炎,咽炎、咽后壁滤泡。
②施针方法:
A 持针法:以食、中指夹住针柄,拇指指腹压在针尾端,让患者张口,并发“啊”音。
医者左手持压舌板,压患者舌根部,右手持针,用拇指按压针尾端,使鍉针头部伸出,然后在酒精灯上将针头烧至100℃左右,松开拇指,使灼热的针头缩回针套,然后迅速伸进口腔,对准化脓或肿大的扁桃腺,或咽后壁的滤泡,拇指按压针尾伸出针头烙灼,然后再放松拇指,使针头缩回,退出口腔,若一次烙灼不尽病损,可照上法反复操作。
4)长鍉针
该针具主要适用于肛瘘的治疗。
用时先将针伸入瘘管,探明深度、内口或盲端的位置,然后在酒精灯上将针烧至80℃左右,伸入瘘管烙烫。
亦可将针退至瘘管外口(不完全退出),左手持酒精灯,直接烧针体,烧热后右手再送针体深入,可反复操作数次,直至瘘管组织完全破坏。
术后嘱患者多食蔬菜或服用麻仁润肠丸,以保持大便通畅。
每日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
四、锋勾针
1、针前准备:
1)用具:a 锋勾针;b 酒精棉球。
2)消毒:a 针刺部位:常规消毒。
b 针具:将锋勾针针头在酒精灯上烧灼1分钟消毒活在75%酒精中浸泡30分钟。
2、持针法:右手拇、食、中指持捏针柄,中指置于针身下部,微露针头。
3、施针方法:行针方法分以下5个步骤:①用左手食指、中指绷紧所刺部位之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将针头刺入皮下,(刺入时针尖与皮肤呈75°角)。
②针头刺入后稍待片刻,将针体扭正(与皮肤垂直),将皮下白色纤维挑起。
③上下提动针柄,进行勾割(一般勾割3-4针),此时可听到割断皮下纤维的吱吱声。
4)勾割完毕,即可出针(出针时应将针体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使针尖部分顺针孔而出,以减少皮损)。
5)出针后立即用棉球按压针孔。
4、治疗作用:可同时产生两种作用:一是刺激肌肉,放瘀血的功能,具有刺络放血的治疗作用;二是可割断皮下肌纤维及脂肪,具有割治的治疗作
用(锋勾针的针头长度只有约3毫米左右,勾刺时较一般割治方法痛感轻,皮肤损伤小)。
5、治疗范围:
对一些急性炎症实证性疾病治疗作用显著。
1)适用于一些急性或痉挛性及慢性疾病所致的局部功能障碍,或久而不愈的顽固性疼痛。
如:肩周炎、腰背肌劳损、腱鞘炎、脑血栓后遗
症、支气管炎、哮喘、胃痉挛等。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腺炎、急性(或慢性)咽炎、休克、音哑等。
6、主要刺激部位及配穴原则
华佗夹脊穴、督脉、膀胱经、阿是穴是锋勾针针法中常用的主要刺激部位(主要取穴范围)。
其中华佗夹脊穴不但疗效高,治疗范围广泛,而且比背俞穴安全。
配穴原则:一般取背俞穴、夹脊穴为主穴,以阿是穴、募穴、五输穴、马丹阳十二穴、四总穴等为常用辅穴。
五、铍针
1、概述:铍针是将铍针烧热后烙割表皮赘生物和切开排脓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是新九针针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要用于针灸外科。
2、针具特点:
1)针体:由耐高温金属制作,分针身与针头两部分。
针头为宝剑头状长方矩形,长2厘米,宽0.5厘米,其顶端及两边为锋利之刃。
2)针柄:针柄为圆柱形,由优质木材或其他隔热材料制成。
3、针法:
1)针前准备:
a 用具:铍针,酒精灯、医用手术镊或钳子,敷料。
b 麻醉:一般无需麻醉,较大切口可用局部麻醉。
c 消毒:①施针部位常规碘伏消毒;②针具:高温烧灼消毒。
2)持针法: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横持针柄(针锋向医者内侧,柄朝外)。
3)施针方法:
a 用于治疗皮肤疣赘或实体瘤、痣等病的施针方法,分以下四个步骤操作:
①将火铍针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发亮。
②右手持针,左手持医用手术钳或镊,提起病变组织,对准其根部(如疣赘、息肉、皮肤瘤等根部),齐根灼割去之;应动作迅速,一针而下。
③观察5分钟,伤口如有渗血,补用火针烙烫。
4)常规包扎。
b 用于治疗脓肿痈疡的施针方法:分以下5个步骤:①常规消毒患部皮肤。
②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针,将火铍针在酒精灯上烧红,以均匀稍慢速度切开脓疡处皮肤,此时见有脓液流出。
③用火鍉针将切口扩大,使其内容物尽量流出。
4)再用火罐拔至脓尽。
5)用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c 主要用于治疗粉渣瘤的施针方法:分以下5个步骤:①常规消毒患部皮肤。
②用火铍针或粗火针(视粉瘤大小)切开或点刺粉瘤中央;③挤出粉渣样内容物。
4)用火鍉针灼烫粉瘤内壁,破坏其囊壁组织。
5)用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4、治疗作用
主要用于外科病证。
5、治疗范围:较大的疣赘、肛肠息肉、皮肤良性瘤、肛裂、外痔、痦子等。
六、火针
1、概述:将特制“火针”烧灼后刺入、点灼皮肤或切割、烙烫病变组织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
2、针具特点:
火针共有六种类型,即单头火针、多头火针、扁头火针、勾火针、火鍉针、火铍针。
其中单头火针又分为细、中、粗三种规格。
1)单头火针
结构与毫针相同,分为针体针身。
a 针体:由耐高温金属制作,针体不退火、不断裂、不弯曲、不变形,能保持施针时所需的刚性与韧性。
据针身直径与针体长度不同,可分为三种规格:①细火针直径0.5mm;②中火针,直径0.75mm;③粗火针,直径1.2mm。
b针柄:用优质木材或其他性能优良的现代隔热或散热材料制作。
2)多(三)头火针:系由三支单头细火针针身缠为一体组成,针身长3cm,针柄长5cm。
3)扁头火针:针尖直径相当于细火针,前端0.5cm为扁形,其余结构同细火针。
4)勾火针:针身结构同细火针,在距针尖0.8cm处弯成约100°角。
3、针前准备:
1)器械准备
①根据临床需要备好不通类型规格的火针针具。
②准备下列用具:师氏微型酒精灯;火柴或打火机;酒精棉球;常温鍉针。
3)消毒
A针具:因是高温烧灼后使用,故无需消毒;
B施针部位:常规消毒
4)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消除对火针的畏惧
5)体位:与毫针要求相同,严禁站立行针。
4、针法与治疗范围:
1)单头火针刺法:
A深而速刺法:将针烧至白亮,速进疾出,或速进缓出。
适用于:慢性结肠炎、结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患。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瘫痪、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脊柱结核等运动系统疾患。
外阴白斑、阳痿、痛经、慢性盆腔炎等生殖系统疾患。
皮下囊肿、滑囊炎、关节积液、疖痈化脓、脂肪瘤、腱鞘囊肿、镭疠、鸡眼等外科疾患。
B浅而点刺法:将针烧至通红,速入疾出,轻浅点刺。
主要用于色素痣、寻常疣、扁平疣、软疣、小血管瘤、指趾关节炎、顽固性面瘫、久不愈合溃疡、耳源性眩晕、中耳炎等。
C慢而烙烫法:将针烧至微红,在施术部位表皮轻而稍慢的烙烫。
主要用于直径大于5毫米的色素痣,各类疣赘、老年斑、雀斑、浅表血管瘤、内痔、肛裂、小面积白癜风。
D浅而刮刺法:将针烧至微红,然后由浅渐深点灼患部,并边点边刮刺出有色素的组织。
主要用于治疗较小的黑痣,浅表老年斑、雀斑等。
E留刺法:将针烧至通红,迅速刺入穴位,停留3秒钟左右,再出针。
此法适用于寒痹、虚寒性关节肿痛。
2)多(三)头火针刺法:
A多(三)头火针烙灼刺法:将针尖部烧至通红,准确刺入高出皮肤表面的痣体或瘤体,将疣体组织烧至干酪坏死。
主要用于治疗直径在0.3厘米以上的黑痣、刺瘊等。
B多(三)头火针点灸刺法:将针烧至微红,在患病局部或学位上轻点,也具有灸法的治疗作用。
一般每穴可点灸2-3针,局部可散在点灼5-10针。
刺法主要用于治疗虚寒性胃脘痛、慢性腹泻、风湿性关节炎、外阴白斑、四肢顽麻冷痛等。
3)扁头火针刺法:同单头火针刺法中的浅而刮刺法。
4)勾火针刺法:将针烧热后,对准胬肉的位置,边烙烫边勾挑。
用于胬肉攀睛。
七、梅花针
1、针具特点
师氏梅花针由针体、针座、针柄三部分组成。
1)针体:由7枚不锈钢针组成,嵌于针座内。
2)针座:由尼龙或金属制作,用于固定镶嵌针体。
3)针柄:由尼龙101制作,具有良好弹性,由两节组成,每节13厘米。
2、针法:
1)消毒:①叩刺部位:局部常规消毒;②针具:师氏梅花针一般将针头置于酒精灯上烧灼数秒,即可彻底消毒。
2)持针法:以右手食指伸直压在针柄上,其余四指以适当的力量握住针柄,针柄尾端固定在大陵穴前一横指处。
3)基本手法:弹刺手法:叩刺时,针尖对准叩刺部位,均匀而有节奏的运用腕部力量,“一虚一实”地灵活弹刺(应使针尖着落皮肤时发出短促而清脆的“蹦蹬”声响),所谓“一虚一实”就是做两次叩刺动作,针灸只接触皮肤一次,中间空弹一次。
所谓弹刺就是叩刺时针尖接触皮肤后,产生一种反向作用力,使针轻微弹起,与此同时,顺势敏捷提针。
4)刺激强度:
①轻度手法:操作方法:叩刺时腕力轻,针体高抬,节奏轻快;标准:以皮肤略有潮红为度;部位:适用于头部;体质:老弱儿童;适应病证:虚证病久。
②重度手法:操作方法:叩刺时腕力重,针体高抬,节奏较慢;标准:以皮肤明显潮红为度;部位:适用于背部、臀部、四肢、局部麻痹点等;体质:年壮体强者;适应病证:实证新病。
③中度手法:操作方法:叩刺时腕力介于轻重手法之间;标准:以皮肤局部潮红无出血;部位:除头面部外,一般均可采用;体质:一般;适应病证:酌情而定。
④重度点刺手法:操作方法:叩刺时腕力重,针体高抬;标准:以叩刺部位出血为度;部位:十二井穴;体质:青壮年;适应病证:外伤、瘀血肿痛、昏仆。
3、常用叩刺方法及部位
1)循经找穴叩刺法:依经脉的循行路线找穴叩刺。
2)循经叩刺:沿经脉循行线叩刺,可根据不同病情选取一条或数条经脉进行叩刺。
3)局部叩刺法:病灶局部。
4)腧穴叩刺法:相应的腧穴。
4、师氏梅花针的补泻方法:
泻法:重度手法逆经叩刺
补法:轻度手法顺经叩刺
平补平泻法:中度手法沿经脉来回叩刺。
5、治疗范围:
临床各科内外妇儿、骨、皮、眼科均有广泛适应症,特别对脑血管、心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血液循环障碍,新陈代谢低下,皮肤疾患均有良好疗效。
(1)头痛、头晕、失眠、脑外伤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面瘫、脑动脉硬化、脑炎及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患。
(2)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急慢性过敏性鼻炎、百日咳等呼吸系统疾患。
(3)急慢性胃炎、腹泻、痢疾、胃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等消化系统疾患。
(4)近视眼、结膜炎、脱发、青光眼等五官科疾患。
(5)软组织损伤、肋软骨炎、阑尾炎等外科疾患。
(6)宫血等妇科疾患。
八、三棱针
1、针具特点
1)针体:长2.8厘米,为鱼腹状三棱椎体,三面有刃,尖端锋利。
2)针柄:长3厘米,为六棱鱼腹状柱体。
2、针法
1)消毒:施针部位:常规消毒;针具:用75%酒精浸泡15分钟,或将酒精棉球点燃后烧灼针体数秒。
2)持针法:将师氏三棱针针柄中部置于右手中指第一与第二关节之间的横纹处,然后弯曲食指第一关节,以很自然的力量扶持针柄。
3)基本手法:
①刺手操作:可分两个步骤行针。
A以右手拇指指腹外侧向前推动三棱针针柄,使中指指腹二分之一内侧依扶针体;然后继续向前推动针柄,直至微微露出针尖。
B立即翻转右手腕关节,迅速垂直点刺络脉或穴位,针尖与皮肤呈90°角,血即随针而出。
②押手操作:在刺手的整个操作过程中,押手拇指、食指、中指紧绷所刺部位皮肤。
3、临床常用刺法及其应用范围
1)静脉点刺法:针刺前先将一条胶皮带系于针刺部位上方,使局部静脉膨起,用基本手法将三棱针迅速刺入静脉血管,并使三棱针针尖在血管内停留0.5-1秒,徐徐退出,血即随针流出。
2)末梢速刺法:这种刺法适用于各种病症在肢端部位腧穴、反应点放血。
方法: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提捏所刺部位的皮肤,然后用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入皮下,并立即出针使之出血量如溪流状。
3)散刺法:这种刺法适用于一些外科病证以及痹症的痛处。
方法:施针时用三棱针在患部周围点刺,然后用双手轻轻将血从刺激点挤出,如出血不畅,可辅助火罐。
使恶血邪气尽出。
4)密刺法:这种刺法适用于皮肤病及周围末梢神经麻痹和顽癣等症,以及脑出血、脑血栓后遗症等。
方法:在患病部位用三棱针轻轻点刺,刺至使患部微出血为度。
此法与散刺法基本相同,只是针刺点密度较大,每个针刺点出血量较少。
九、圆利针
1、概述
师氏圆利针针法是使用师氏圆利针深刺人体一定部位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针刺方法。
2、针具特点
1)针体:长6厘米,可分为针身与针尖两部分。
针身1.5毫米,针尖为尖而圆的松形针,与毫针相同。
2)针柄:由金属丝缠绕而成,长4厘米,与一般毫针相比,与古圆利针相比,师氏圆利针有以下特点:①与古圆针“末端尖锐、中部略膨大,针身反细小”不同,师氏圆利针针尖部分与毫针相同,为尖而圆的松形针。
②针体较圆利针粗,并且比古圆利针的长度长。
3、针法:
1)基本操作方法:①将针先迅速刺入皮下;②然后将针刺至所需深度;③运用手法寻找针感;④迅速出针;⑤出针后立即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
2)刺激要素:①角度:垂直刺法;②速度:快速进针法,急速出针法。
③深度:3.5-4厘米;④留针时间:一般不留针。
3)行针手法:一般常用滞针手法
4、常用刺激部位:一般多取腰夹脊穴、秩边穴、环跳穴。
注意不宜在胸背及靠近重要脏器处针刺。
5、治疗范围:
适用于某些重症、顽症、急症。
尤其是某些痛证,如顽固性便秘、腰腿疼、暴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