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鼐简介
刘鹏
图片及说明
姚鼐(nài)(1731~1815)清
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 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 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 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 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 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 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 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 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 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 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人物生平

姚鼐是显赫的吴兴姚氏的后裔,其一世祖居麻溪(今枞阳钱 桥河南岸姚王集),五世祖姚旭明景泰年间迁居桐城城里。 至姚鼐,其家族居桐城县城已300余年。姚鼐1731年十二月 二十日(1732年1月17日)出生于桐城南门的一个官宦书香 人家。其祖先姚旭为明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姚之兰为江州府 知府加按察副使衔,皆载入《明史循吏传》;高祖姚文然, 康熙时任刑部尚书;曾祖姚士基,曾任湖北罗田知县,均贤 良清廉,辞世皆享名宦祠祀。伯父姚范,进士及第后为翰林 院编修,著有《援鹑堂文集-诗集》,学贯经史,与桐城派 祖师之一的刘大櫆情深意笃,使姚鼐得以跟其伯父受经学, 跟刘大櫆学文。其祖父姚孔瑛二十六岁时即去世,父淑终生 为一介布衣。姚鼐出生时,家庭已衰落。
来自百度文库
文学成就

姚鼐与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被盛誉为“中国古文 第一人”、“中国古文的高峰”,其在继方、刘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提倡 文章要“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所谓“义理”就 是程朱理学;“考证”就是对古代文献、文义、字句的考据;“辞章” 就是写文章要讲求文采。这些主张充实了散文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 “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在美学上,提出用 “阳刚”、“阴柔”区 别文章的风格。“阳刚”就是豪放,“阴柔"就 是婉约。两大风格相互 配合,.相互调剂,就产生出多样的风格。 同时,又发展了刘大櫆的 “拟古”主张,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八要。 学习古人,初步是掌握形式(格、律、声、色),进而是重视精神(神、理、 气、味),才能达到高的境界。桐城派古文到了姚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姚鼐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古文辞类纂》风行一时,有力地扩大 了桐城派的影响。鼐对传统文论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提出富有创见性的 “阴阳刚柔说”,这对我国古代散文审美理论和风格特征是一次重大突 破。他认为,“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 柔之发也。”文章阴阳刚柔的变化,乃是作者性格、气质、品德的表现。 鼐在发展前辈的文学思想上,用阴阳刚柔这个哲学概念来解释文章风格 的来源和散文的风格特点,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姚鼐以宋儒之学为治学之本,故指斥考据的汉学家为舍本逐末;但他也 不废弃汉儒治经之长。姚鼐“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 文根极于道德,而探源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 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词近于方,理深于刘”(《清史稿· 文苑· 姚鼐 传》)。其为文“以神、韵为宗”(方宗诚《桐城文录序》),形成一种迂 徐深婉,一唱三叹,而又耐人寻味,意蕴无穷的风格。近代学者章太炎 谓之“谨”,刘师培称之“丰韵”,都是对其文风的富于韵味、言简意 丰的高度评价。姚鼐的诗歌早年模仿明“七子”学唐诗,晚年兼取宋人, 格意俱高,在当时俨然为一大家,故后人称“惜抱诗精深博大,足为正 宗”(程秉剑《国朝名人集题词》)。姚鼐的书法造诣很深,包世臣推邓 石如、刘石庵及姚鼐为清代书法之冠,将姚鼐的行草书列为妙品,故姚 鼐非独特文美,其翰墨亦为世重。鼐著有《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 3卷、《老子章义》1卷、《庄子章义》10卷、《惜抱轩文集》16卷、 《文后集》12卷、《诗集》10卷、《法帖题跋》1卷、《笔记》10卷、 《书录》4卷、《尺牍》10卷、《古文辞类纂》75卷、《五七言今体诗 钞》18卷。《登泰山记》是姚鼐的代表作,主要描绘泰山风雪初霁的壮 丽景色。写作特点:首先是以时间为顺序,以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了作 者游泰山的历程和所见到的景色,剪裁得体,详略分明。桐城派主张的 “雅洁"和反对“冗辞”,从这里可见一斑。
藏书故实

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官 刑部广东司郎中,历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 四库馆开,出任纂修官,曾撰写书录91篇,于道光十二年 (1832)汇为《惜抱轩书录》4卷,为其藏书跋尾题记之属。 有《惜抱轩四库馆校录书题》1册。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 院凡40年。治学以经学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 大櫆,论者称他辞近方苞,理深于刘大櫆,三人均为桐城籍, 世称“桐城派”。家有藏书楼名“惜抱轩”,藏古文、经、 史、字画居多,藏书印有“鼐”、“大季氏”、“惜抱轩藏 书印”等。著有《惜抱轩文集》。选辑有《古今辞类纂》、 《五七言今体诗抄》
清史文载



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 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 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 鼐工为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 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 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於道德,而探原於经训。至其浅深之际, 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辞迈於方,理深於刘。 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懽;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 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 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锺山书院四十 馀年,以诲迪后进为务。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加四品衔。二十年, 卒,年八十有五。所著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 二十卷、诗集二十卷,三传补注三卷,法帖题跋二卷、笔记四卷。 子景衡,举人,知县。有隽才,鼐故工书,景衡学其笔法,能乱真。


自乾隆四十二年起,姚鼐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 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致 力于教育,因而他的弟子遍及南方各省。其中最著 名的有本邑的方东树、姚莹、刘开;上元梅曾亮、 管同;宜兴吴德旋;阳湖李兆洛;娄县姚椿;新城 鲁九皋和他的外甥陈用光等。这些学生都是笃守师 说,遵桐城家法的文人,对桐城派的传播作用甚大。 桐城派古文之传,自方苞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 同邑刘大櫆继之益振,传至姚鼐则集大成。因此有 “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 被燕赵”之说。历城周书昌说:“天下文章其在桐 城乎!” 嘉庆十五年 (1815)九月十三日(10月15日), 85岁的姚鼐卒于南京钟山书院,归葬桐城杨树湾。
诗作节选
【淮上有怀】
吴钩结客佩秋霜, 临别燕郊各尽觞。 草色独随孤棹远, 淮阴春尽水茫茫。
散文节选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 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 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 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 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 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 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 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 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 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 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 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图 片 欣 赏
谢谢观看

鼐幼嗜学,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 文,刘大櫆对姚鼐特别器重,称其“时甫冠带,已 具垂天翼”,“后来居上待子耳”。乾隆十五年 (1750),他二十岁考中举人后,经过五次礼部会 试均名落孙山,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三十岁第 六次应礼部试,才中进士,授庶吉士。3年以后, 散馆改主事,分属兵部;旋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 后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和刑部 广东司郎中等职。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开 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此职本应翰 林方可充任,独鼐与休宁戴东源、兴化伍大椿、歙 县程晋芳等8人破格当选。《四库全书》成,鼐乞 养归里,不入仕途,时年44岁。大学士于敏中、梁 国治先后动以高官厚禄,均被辞却。鼐言:“古之 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 济于众”,否则,不如“从容进退,庶免耻辱之在 咎已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