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索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1.在西方教育史上,西方教育家斯宾塞在其名著《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首先提出“课程”这一术语,并将其概念化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P2

2.课程定义的基本类型P3(选择)

1)课程即教学科目——中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西方七艺。

2)课程即学习结果或目标——博比特、泰勒、加涅。

3)课程即“计划”——计划性、目的性。

4)课程即“经验”——强调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课程。

3.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领导下,受教育者

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P4

4.教学的词源分析P5

宋代欧阳修所作的《胡安定先生墓表》中:“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学,弟子来去常数百人,各以其经传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

5.教学是为实现教育目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而进行的教和学相统一的共同活

动。P7/教学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的课题与目标而实施的具体活动。P5

6.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被公认为是第一

本专门讨论课程的著作,也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P12

7.20世纪30-4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被誉

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其代表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P12-13

8.拉特克是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P15

9.夸美纽斯(捷克)是理论化、系统化教学理论的创始者。1632年其出版教

学论史上划时代著作的《大教学论》第一次确立理论化系统化教学理论。P16

10.裴斯泰洛奇(瑞典)创造性地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适应自

然的原则”,充分论证了“自我发展”原理和“直观”原理,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成为教学“心理学化”的先驱。P17

11.教学理论独立体系的形成是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的。后冯特

(德国)在1879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出现了“实验教学论”。

而美国教育家杜威“现代教学论”的诞生揭开了现代教育的序幕。P17

12.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凯洛夫为代表的苏联教育家在1948年主编

的《教育学》中的“教学论”部分,便是马克思主义教学论的诞生,即“科学的教学论”。P19

13.20世纪50-60年代,“新教学论”中“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影响巨大。所谓

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指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以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的“范例教学论”。另外,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多样结合。P19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1.课程目标是指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课程

目标主要包括认知、技能、情感和应用四个方面。P56

2.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P57

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详见课本)P58

1)定向功能;

2)选择功能;

3)计划与操作功能;

4)评价功能。

4.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详见课本)P59

1)普遍性目标;

2)行为性目标;3)生成性目标;

4)表现性目标。

5.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环节(详见课本)P59

1)明确教育目的,落实培养目标;

2)评估需要,落实培养目标;

3)确定价值取向,明确目标表征形式;

4)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形成目标体系。

6.维果茨基以发展的文化历史学说为基础,提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根据

此观点指出,教学就是给儿童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儿童面前开拓“最近发展区”。P74

7.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标准(详见课本)P76

1)系统知识准则;

2)历久尚存准则;

3)生活效用准则;

4)兴趣需要准则;

5)社会发展准则。

8.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之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详见课本)P77(选择)

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与教学内容,《学记》中“不陵节而施”、“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就是强调按系列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夸美纽斯,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也提出按由简至繁的序列安排内容。

横向组织原则,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用一些“大观念”、“广义概念”和“探究方法”作为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使课程与教学内容和学生校外经验有效的联系起来。

9.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详见课本)P79

1)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价值观;

2)确定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3)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取向;

4)确定课程与教学的编排原则;

5)确定具体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1.课程开发是指使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需求的持续不

断地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和过程。P83

2.课程开发的层次划分P87

若从教育行政机构但当角色的角度分析,课程开发又可分为国家本位课程、地方本位课程和学校本位课程三个层次。

3.学习者中心设计P99

18世纪,卢梭(法国)在著作《爱弥尔》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4.课程目标的叙写形式(详见课本)P106

1)行为目标;

2)展开性目标;

3)表现性目标;

5.完整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环节:P113

1)教学目标设计;

2)教学起点设计;

3)教学内容设计;

4)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

5)教学评价设计;

6)教学结构设计。

6.选择教学媒体时,设计者需要综合考虑四方面的因素:(详见课本)P115

1)学习情境的特征;

2)媒体的物体属性;

3)学习本身的特色;

4)学习者的实际;

7.设计最佳的教学程序的基本要求(详见课本)P121

1.选择最有效地使学习者树立学习的心理倾向的经验;

2.要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安排教学顺序;

3.学习材料的呈现要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相适应;

4.要规定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奖励和惩罚的性质和步调。

8.抛锚式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详见课本)P124

1)创设情境;

2)确定问题;

3)自主学习;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